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脑子都是刀片」的编剧,得犀利成什么样?| 人物专题
今天的主角是编导全能的比利·怀尔德
因为6月22日是他诞辰110周年的日子
内容比常规的推送稍长一些
逐字读下来大致需要9—10分钟
大家可以攒着 用上厕所的宝贵时间分批读
因为(自以为)真的挺有料的
——一个无耻的编辑按
比利·怀尔德 Billy Wilder
1906-06-22 至 2002-03-27 编剧 / 导演
───────
[ 编剧兼导演代表作 ]
双重赔偿 | 日落大道 | 热情如火
七年之痒 | 龙凤配 | 失去的周末
───────
[ 个人成就 ]
AFI影史百佳影片中4部由怀尔德执导
AFI影史百佳喜剧中5部由怀尔德编剧
执导过的演员中14位获得奥斯卡提名
12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 获奖3次
8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获奖2次
数据来自indiewire
比利·怀尔德的名字如今或许只会在一部分影迷群体中被提及,但看到上面这些代表作,或许不少朋友会惊讶,原来都是他拍的!是的,怀尔德是好莱坞黄金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他的作品中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有环环相扣的悬疑故事,还有极尽讽刺的正剧。而且怀尔德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坚持自编自导,只有在碰到刘别谦这样的大牛时才会心甘情愿将剧本拱手相让。怀尔德曾被人评价是一个「满脑子都是刀片」的编剧,可见他的剧本有多么辛辣,也可见看他的片子是件多么爽的事情。
摄影 | Gjon Mili
美国导演卡梅伦·克罗是这样评价怀尔德的:「比利·怀尔德的作品是一个宝藏,里面充满了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和精彩的生命体。在他的创作真经中有从头笑到尾的喜剧、尖锐的人物刻画、社会讽刺、真实的悬念、辛酸的浪漫,等等,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哀伤与兴奋、冷嘲热讽与痛苦难耐,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具有相同的分量…在多年之后,比利·怀尔德的作品与他同时代任何人的作品相比,都更多地作为对人类真相的描写而存在着。」(摘自《对话比利·怀尔德》一书,译者张衍,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日落大道》经典剧照
比利·怀尔德的本名是塞缪尔·怀尔德,他的妈妈给他起了比利 (Billy) 这个小名,是因为她很迷美国的传奇英雄水牛比尔 (Buffalo Bill) ,她一定没想到儿子将来就这样比利比利地成名了。怀尔德原本是学法律的,后来去当了记者,跟理查德·施特劳斯、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咖谈笑风生,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也搬到了柏林去生活。
那个穿裙子的小男孩就是怀尔德 | 图片来自《对话比利·怀尔德》一书
怀尔德在柏林混得风生水起,一边当着犯罪调查记者,一边给当时在柏林上演的剧写剧评,据说为了写某个系列报道,他还去当过舞男...这得是有多高的新闻素养啊!再后来,怀尔德开始为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德国电影写剧本(还有各种片段等等,他在这一时期参与编写的剧本数量超过了二百个,高产得吓人),《星期天的人们》和他的导演处女作《坏种》更是被很多人看做新写实主义的先驱。很不凑巧的是,这时希特勒开始掌权,怀尔德迅速离开了柏林,但他的母亲、继父和祖母都不幸死在了奥斯维辛。
《星期天的人们》海报 | 怀尔德参与编剧
离开柏林后,怀尔德的目标非常明确——进军好莱坞。不过那时候怀尔德手里只有一张六个月的美国旅游签,而且他几乎一句英文都不会说,兜里也没钱。刚到美国的那段日子,他只能跟同样「美漂」的演员彼得·洛挤在一间屋子里住,两人每天分食一罐速食汤充饥...不得不说,怀尔德的胆可真肥啊!不过可能正是因为怀尔德的大胆无畏,加上好运和才华的双重助攻,他今后才能创作出那么多牛气的片子。
《双重赔偿》剧照 | 怀尔德最满意的个人作品之一
之所以说怀尔德走运,是因为他到达好莱坞的时机很不错——那个时候,大片场开始允许编剧们执导自己的剧本,也就是「让疯子们掌管疯人院」。更走运的是,到美国四年后,怀尔德「勾搭」上了时任派拉蒙高管、同样是从德国来到美国打拼的天才导演刘别谦。最开始,刘别谦并没有对怀尔德另眼相看,但还是给了他一份编剧的工作。没过多久,怀尔德的天赋就得到了充分的显露,尤其是他与另一位编剧查尔斯·布拉克特在合作中擦出了不少(灵感的)火花——《妮诺契卡》就是个非常好的证明。怀尔德与布拉克特合作了十二年,这对金牌搭档在《日落大道》后分道扬镳。
《妮诺契卡》剧照 | 让瑞典冰雪女王葛丽泰·嘉宝在银幕上放声大笑的经典喜剧
怀尔德非常敬仰刘别谦,他的办公室里一直挂着这么一句话:「刘别谦会怎么做?」每当在写轻喜剧遇到障碍时,怀尔德都会想想这个问题。字体设计来自漫画家索尔·斯坦伯格 (Saul Steinberg)
怀尔德不像有些影人那样,创作时嗨翻天,接受采访时却闷得要死。他在接受采访时也经常会爆一些段子出来,让人看了忍不住想笑。比如拍摄《龙凤配》期间,每天收工后大家都会到怀尔德的办公室去喝上两杯,但有那么几次怀尔德忘了邀请本片的男主、嗜烟贪酒如命的亨弗莱·鲍嘉。怀尔德后来说:「鲍嘉可生气了,这辈子都没原谅我。」
《龙凤配》剧照 | 女主是奥黛丽·赫本
对于那些想在好莱坞赚点外快、但又对编剧的基本素养一无所知的大文豪,怀尔德也挺不客气的。怀尔德认为,哪怕是拍一部很平庸的电影,你也得先了解编剧的规则才行——「好的电影编剧也算是诗人,但是是那种像手艺人一样精心布局、能够辨别第三幕哪里出问题了的诗人。」那会儿,怀尔德经常能在好莱坞碰上菲茨杰拉德,有时两人还会喝喝咖啡聊聊天什么的。聊着聊着怀尔德就发现,菲茨杰拉德在编剧这事上干得挺失败的,因为编剧应该操心的那些细节问题菲茨杰拉德从来不会过脑子想,比如时机、人物、机位,等等。估计全世界敢说这话的也没几个。
《控方证人》剧照 | 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
之所以这么「不客气」,是因为编剧在怀尔德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他深谙编剧之道,知道如何才能把一个故事讲饱满。在这一点上,怀尔德站在了塔可夫斯基的对立面——塔可夫斯基认为电影的终极归属是导演,而怀尔德则坚持编剧才是一切的核心。怀尔德曾与媒体分享,派拉蒙有段时间雇了一百零四位编剧,这些编剧被要求每周四上交十一页的作品(没人知道为什么是每周四以及为什么是十一页这个诡异的数字)。这些作品大部分都被晾在一边落灰,且高层们对这些剧本的意见永远只有两个字:改进。大片场还有很讨厌的一点是,为了迎合明星的需求,他们经常会篡改剧本。大幅删减什么的还算好的,更恶劣的是他们会胡乱把一些很奇葩很低级的台词填进去充数,这时的编剧们只能吃哑巴亏。
《七年之痒》剧照 | 玛丽莲·梦露主演
因为太讨厌这种失控的感觉,也因为自己辛苦写出来的剧本被一些混饭吃的无良导演糟蹋了,所以怀尔德决定自己写的东西必须要由自己来导。其实他根本不想当导演,觉得如果把自己的剧本交给刘别谦、乔治·库克这样的人,最终的效果会更好。用怀尔德的话说,他走出这一步「不过是想保护我的剧本」,看上去有那么点无奈。又是一位欠抽型的选手。
怀尔德在美国的导演处女作《大人与小孩》| 1942年
当然,怀尔德会逐渐意识到,即使作为导演他也无法掌握影片的方方面面,更是无法预判观众对一部电影或某个细节的反应。比如在与I·A·L·戴蒙德共同创作《热情如火》的剧本时,他俩对影片结尾的那句「没有人是完美的」特别不满意,但又想不出更好的点子,于是就这样开拍了,但没想到这句话让观众在影院里笑得前仰后合。后来,这句台词更是成为了怀尔德的墓志铭。
《热情如火》剧照 | 雄踞AFI百佳喜剧榜榜首的作品
比利·怀尔德之墓,他于2002年03月27日辞世
不过提起怀尔德的时候,大家更津津乐道的还是那部讲述默片巨星的陨落的《日落大道》吧。「我很大,是电影变小了」这句经典台词怀尔德在最开始时就想好了,其他的一切都围绕这句话展开。虽然这部电影后来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巨大成功,但毕竟它是关于好莱坞的夸张讽刺像,因此在内部试映时激起了非常剧烈的反响。派拉蒙的高层在试映结束后说,如果怀尔德敢用这部电影反咬供养他的这个体制,他们就要把他踢出美国;还有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会拉低好莱坞的品味。所以你看,这些个膨胀自大的商人,经常是有眼无珠的。
《日落大道》剧照 | 1950年
在《日落大道》里,怀尔德启用了很多巨星来担任配角,真的是让人头晕目眩的巨星,比如塞西尔·B·戴米尔和巴斯特·基顿。在讲述启用这些演员的理由时,怀尔德亲身示范了什么叫粉中带黑:「电影工业那时只有五六十岁,所以最开始的那些人有的还在。因为老的好莱坞已经死了,所以这些人没什么可忙的。他们有时间,有那么点闲钱,也有点知名度。他们可愿意来演这部电影了。」那感觉就像: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法辩驳,然而总隐隐感觉哪里好像不太对...
《日落大道》剧照 | 1950年
要说怀尔德事业上的遗憾,大概是一直没能和他特别喜欢的加里·格兰特合作一把吧。怀尔德邀请了格兰特四次,每次都被拒绝了,虽然两人是关系不错的好友。到了新时代,怀尔德似乎找到了格兰特二代,这人就是阿汤哥汤姆·克鲁斯。怀尔德觉得阿汤哥和格兰特一样,都「会动脑子」,能让表演这件事「看起来很轻松」。怀尔德对阿汤哥「溺爱」到什么程度呢?拍《甜心先生》的时候,导演卡梅伦·克罗带着阿汤哥去拜访怀尔德,想请他出山客串一个小角色,被怀尔德拒绝了。克罗写下了这次会面结束的那一瞬间:
「很高兴见到你,也很高兴见到你,」他(怀尔德)谦和而有威严地说。他的目光划过我停在了汤姆·克鲁斯身上,「特别是你。」
《甜心先生》剧照 | 1996年 | 阿汤哥凭此片拿到了奥斯卡男主提名
想要简略地总结怀尔德的事业生涯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作品跨度那么大,他也从未屈从或附和过自己所处的时代。他一直像是时代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用锋利的刀片剖开生活虚假的外壳。所以,或许用克罗对怀尔德的这句评价作为本期专题的结语再合适不过:
他是一个固执的浪漫主义者与高雅的人。他的作品因为没有趋炎附势或对某些事过分慷慨激昂而流传至今。他在作品中没有滥用感情,于是他以艺术家的身份永生。作为自己作品的鉴赏人,他头脑冷静,有时甚至可以说是个冷酷的父亲。他已经赢得了每一个奖项,接受了每一次嘉许...其辉煌的一生被完美地创作并演绎出来,人们不禁要思索:也许年轻时的比利·怀尔德塑造的最伟大的人物,就是比利·怀尔德自己。
参考文章及作品
Billy Wilder, The Art of Screenwriting No. 1
www.theparisreview.org/interviews/1432/the-art-of-screenwriting-no-1-billy-wilder
The Films Of Billy Wilder: A Retrospective
www.indiewire.com/2012/03/the-films-of-billy-wilder-a-retrospective-252998
About Billy Wilder
www.pbs.org/wnet/americanmasters/billy-wilder-about-billy-wilder/733
Billy Wilder on Cary Grant
www.sheilaomalley.com/?p=1641
对话比利·怀尔德
[ 美 ] 卡梅伦·克罗 | 张衍 译 | 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文为「电影公会」原创 | 转载请联系后台
谢绝任何不打招呼、不标来源的「借鉴」与「改写」
一经发现 后果自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成功秘诀:左手黑色,右手喜剧
【电影】 玛丽莲·梦露电影系列《七年之痒》
编导双绝——比利·怀德Billy Wilder
编剧之王比利·怀尔德最详尽的访谈
比利·怀尔德:给编剧的11条建议
比利·怀尔德的荒诞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