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的身体自有春色无边

小日先生2016

公众号写得太好,总被删号

我还真是受够了

 

感谢你的如约而至。

据说关注本号后很多妞都变聪明了呢。好吧,这个号叫撕蛋,STUD,没错,就是种马的意思。这是一个反低智社会的号,当然,又渣又贱的我会希望写一些故事感动你,并改变你的审美。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有趣的人打败无趣的人。so,失联的人们再次相遇。

今天文章是带你们去装逼的,不了解萨福的人,怎么好意思去约炮呢?

 

Blondie-IslandOf Lost Souls


她的身体自有春色无边

文/小日

 

(一)

无论你是女权,还是男权。

无论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无论你是gay,还是拉子。有一种女人是可以把任何同性/异性关系穿透的,她意味着现实中的超现实。她存在过,但又像梦一样。你可以仰慕她,你可以拜读她,你却无法怀疑她。更重要的是,她早已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文学史、艺术史,因为对审美的影响,她就一直通过各种介质的方式早已经进入我们内心。

我们说起她,会说“她和希腊一样,是谜团的开始”。法国学者比埃尔·贝尔在他1697年编纂的《历史与批评词典》中开宗明义的指出“因为她的诗和她的爱,她是上古最著名的妇女之一。”而在中世纪法国女作家克利斯缔纳·德·比桑的眼里她是“学问渊博的女子”。波德莱尔把她作为颓废的象征:历史上有着太多关于她的传说和争议。

如果有一天,有人在你跟前夸夸其谈萨特和波娃的世纪之爱时,你可以很高逼格地和他说,嘿,世界上不仅只有萨特哦,还有一个女人,叫萨福。


“她和希腊一样,是谜团的开始”

 

(二)

如何证明萨福的气场?

用现在的话来说,Lesbian(蕾丝边)这个词就是萨福定义的,萨福是勒斯波恩人。萨福出身于一个高尚的贵族家庭,这似乎赋予了她写诗的可能性。她的家族在当地的政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或者正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萨福开始流亡生活,当然,这是公元前605年到前590年的事。

她先流寓西西里岛,后来才到了勒斯波思岛。

岛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萨福安心在此居住下来。她开始教授未婚少女诗歌艺术,爱的艺术,甚至美容化妆之类的,不但本地少女,更远一些地方一些家族的女孩子,也都慕名而来。她们在勒斯波思岛吟唱诗歌,弹奏竖琴,互相亲爱,宁静祥和。勒斯波思岛被波德莱尔(Charlis Baudelaire)视为女子的乐园:“在那里,慵懒或热烈的亲吻,/太阳般燃烧,西瓜一样清凉,”“少女们在镜子前睁大空眸,/在贫瘠不育的欢乐中相互拥抱成熟的肢体”。这些女子也被称作“勒斯波思人”,这个词就是Lesbian,后来成为女同性恋者的固定名称。然后因为萨福,Lesbian有了两种含义:勒斯波恩人或者女同性恋者。


 在贫瘠不育的欢乐中相互拥抱成熟的肢体


(三)

如果非要完整地描述萨福,就必须用两个排比句。

第一句是:她是个美丽的女人,是个美丽的女诗人,是个美丽的有着无数女性情人的女诗人,是个美丽的有着无数女性情人却最终为了一个叫法翁的男人而从卢卡斯的岩石上跳下去的女诗人,更是个美丽的用诡异芬芳如塞壬的歌声蛊惑人心的女人。

第二句是:一位美女,一位诗人,一位七弦琴演奏者,一位神秘主义者,一个男诗人的情人,一个有失检点的妇人,一个美貌的母亲生有美貌的女儿,一个失恋投海自杀的女诗人,一个女同性恋者……

当然,这两大排比句一定还不足以描述萨福,她还有无数的头衔。如果你了解西方文学之源,你会知道“二希”的传统,西方文学源头一个是古希腊罗马文学,一个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学。而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希腊抒情诗地位重要,作为起源于民歌,在乐器伴奏下歌唱的抒情师,古希腊产生过三大琴歌诗人,品达罗斯(合唱琴歌)、阿那克里翁和萨福(独唱琴歌),其中萨福最为著名。作为公元前7世纪的女诗人,希腊人对萨福评价极高,称“男有荷马,女有萨福”;而柏拉图称之为“第十位缪斯”;梭伦则希望“自己能学会萨福的一首诗歌后离开人世”。


“第十位缪斯”


(四)

萨福的一生,是光怪陆离的一生。

据说萨福有一个女儿,叫克莱西丝,还有个丈夫,是个商人,来自安德罗斯岛。关于她的情史:据阿西奈俄斯在《学者晚宴》中说,公元三世纪的诗人赫米西纳阿尔凯奥斯和另一位阿那克瑞翁都曾追求过萨福,但实际上阿那克瑞翁和萨福并不同时代。公元四世纪末的喜剧作家狄蜚留斯在题为《萨福》的喜剧中,更是把诗人阿耳喀罗科斯及希波纳斯都描述为萨福的情人。这部剧作不幸已丢失,同时至少还有五部以萨福为题材的喜剧,也已不存。

我们无法穿越历史,对于她情人无从考究。

但上面提到的阿尔凯奥斯应该是真的。萨福和阿尔凯奥斯是古希腊莱斯博斯岛的两位著名诗人,据说萨福十七岁时就在赛诗会上与已经出名的诗人阿尔凯奥斯相互酬唱并赢得诗名,用现在的话来说真的就是青梅竹马了。

据说当时,他们的抒情诗使古希腊抒情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两人间相互唱和之事,也历来传为文坛佳话,“他们用着优雅的言辞相互致意”,“许多装饰用的瓶画上,往往把萨福和阿尔凯奥斯两人画在一起,这就免不了使人联想到他们之间的风流韵事”。(摘自:吉尔伯特·默雷(Gilbert Murray)著,孙席珍,蒋炳贤,郭智石译:《古希腊文学史》)。

据说有一次阿尔凯奥斯对萨福说:“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情,但又愧于启口”,《阿尔凯奥斯》一诗即是萨福给他的答复。诗歌尤为简短,只四行,但仔细品读,会发现其情致描写竟如此细腻、婉转和微妙。

 

你想说高尚美好的话

你舌头上没有坏话要说

眼睛中就不会有愧色

尽管把正直的话直说

 

四句诗,几乎每行一种情致,每句一个转折。

第一句,“你想说高尚美好的话”,是萨福在鼓励对方,我相信你的话是高尚美好的,同时也似在提醒,千万别说出什么令人难堪的话;故自然转入第二句,“你舌头上没有坏话要说”,进一步地鼓励肯定对方,你是不会说坏话的,毕竟我们的关系是不错的;紧接着笔锋再一转,既如此,“眼睛中就不会有愧色”,虽是正写,但仿佛又在追问:你干吗又眼带愧色呢?究竟隐藏着什么?难道你是个心存邪念的人?我可不相信!所以“尽管把正直的话直说”。欲擒故纵,欲放先收,对方开口,又怕不经意间透出两人之间的什么隐密;对方哑然,又多少觉得有些失望,惆怅。一句一转折,一句一情致,把少女面对一个男子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刻画得极为细腻、微妙和深切。

因为情感的足够细腻、隐忍与用心,我宁愿相信这是萨福的初恋。


宁愿相信这是萨福的初恋

 

(五)

而到了爱情的最后,出现了一个很传奇的事情。

萨福因为另一个男人自杀死了。在萨福神话中,出现了一个男子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不是诗人,而是一个年轻英俊的渔夫;他不是萨福的追求者,而是萨福苦苦追求而不得的人。这名男子叫法翁,据说是萨福的死因。在奥维德名下的《列女书简》第十五篇“萨福致法翁”里,她不是失败的追求者,而是弃妇。

至于是否有法翁这个人?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公元前4世纪的神话学家帕里法托斯在《玄怪录》中说:法翁本是渡船的舟子,爱神阿芙洛蒂忒化为老妇要求渡船,法翁怜其年老,不收船资,感动爱神。爱神凭神力使法翁返老还童,予以青春和美貌,结果自己却被美貌的法翁迷住。

在这里,法翁不仅被萨福迷恋,还被爱神迷恋。

 

而据公元前1世纪地理学家斯特拉波记载:卢卡斯地方有一座阿波罗神庙,每年庆祝阿波罗节时,卢卡斯人必将一个囚犯从悬崖上丢到海里去,以求消灾免祸。他们在其身上系上各种翅膀和飞鸟,同时有很多人驾着小船在岩石下等待救人,,如果他还活着,就把他带到远方。人们相信从卢卡斯跳海可以治愈无望的爱情,如果侥幸不死,那跳海者也就摆脱了爱情。

米南德认为关于萨福和法翁只是借鉴了上述的仪式,在他的《来自卢卡斯的女子》中称萨福单恋上年轻英俊的渔夫法翁(Phaon),绝望跳卢卡斯悬崖而死。法国学者比埃尔·贝尔说到:“如果她存心忽略人类的另一半,那么她的期望落空了,因为她爱上了法翁,而且虽然她想方设法使法翁也爱她,她的努力全是徒劳。他蔑视她,他的冷漠迫使她从高高的悬崖上跳下,熄灭了她那吞噬一切的火焰。”

哈佛大学教授纳吉从神话仪式角度阐释萨福的诗。他考证法翁和法厄同皆是“光明”之意,都因年轻貌美,被爱神所爱和藏匿,二人皆早死。纳吉认为,“对太阳的欲望”代表了萨福对她所崇拜的爱神和生命热情在灵魂上的认同。因此萨福与法翁故事,是与太阳、大海、生命、季节、昼夜、爱神、爱欲、升降、死亡、复活仪式相关联的,祈求生命和爱欲永恒以及爱欲苦海解脱神话———人类深层欲望的一种编织和创构活动。日升日落象征死亡与复活,而跳崖投海则是这一仪式的模拟。


 

(六)

撇去光怪陆离的传说。

那些美好而怪异的故事,除了让萨福更加神秘、迷人之外,一点都不影响我们对萨福诗歌的欣赏。当我们讨论她的诗歌,大概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萨福诗作中的女性情怀是人类觉醒、文明的重要信号。“爱”的歌咏、“情”的抒发,某种程度上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本质特性,是当今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文学描写内容。但若站在文学的源头审视,生活在二千六百年前的萨福能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和抒写,则是多么难能可贵!因为它显示了人类对自身情感的最初体验和确认,是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的苏醒和睿智。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斯达尔夫人曾经在评论古希腊诗歌时说:“这种不自觉的迸发,正因为它是不自觉的,所以具有后学者所不能企及的力量和淳朴,那是初恋的魅力。”

第二个层面:萨福诗作中通过坦诚之爱、细腻之情呈现出的女性情怀,是古希腊生机勃勃的人本思想的体现。希腊人有如“正常的儿童”,人性得以充分而健全的展开,瑞典古希腊、罗马研究专家安·邦纳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

荷马坦言:“酒宴、竖琴、舞蹈、服装的更换,温水淋浴、爱情和睡眠休息,这一切永远都是我们的爱好。”诗歌是灵魂的语言,这种对生活的享受、追求在萨福诗作《当我们跳舞的时候》表现得特别具体生动:“当我们跳舞的时候/ 你们也来吧/ 温柔的快乐/ 狂欢和光辉/ 还有你们/美发的缪斯们。”诗中所写的“快乐、狂欢和光辉”正暗指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美惠三女神”:“快乐”(欧佛洛绪涅)、“美丽”(塔利亚)、“光辉”(阿洛莱亚)。


  还有你们/美发的缪斯们


(七)

最后说下萨福是怎样世界。

并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学史和艺术史的,整个西方艺术史对萨福的痴迷真的像滚雪球一样!


第一个出场的是拉斐尔

1511-1512年间拉斐尔创作的关于阿波罗神山帕那索斯壁画之中,唯一的凡人就是萨福,在画中,她头戴月桂花环,左手持芦纸文本,上书萨福,她侧身右手持竖琴,脸朝众文艺女神,似乎正准备操琴而诵诗。画中的萨福是一个秀美、自信、积极、果敢、热情、才情横溢的诗神。


下面是各种版本的当时情景描绘






《萨福致菲力尼斯》


第二个出场的是多恩:

17世纪萨福进入玄学领域,萨福的同性恋引发英国玄学派诗杰多恩(1572-1631)对性爱中两个“同质之我”之间的相互认同与自我观照的玄思,在《萨福致菲力尼斯》中他以新奇的比喻和奇崛的想象对两性关系和多重自我进行触摸。

 

你的身体是天然乐园,

不用施肥,自有春色无边

也用不着完善———那为什么还要

一个粗硬汉子的耕种

男人们啊,他们留下的,尽是他们罪孽的表征,

就好比下雪天抢劫的盗贼

被人轻易跟踪

可是我们的游乐不落痕迹,

譬如天上鸟,水中鱼。

我们两个尽可以纵情享受

所有的甜蜜

 

无论自然所有,还是人工添增。

从相象之中,诞生了奇特的自满

我爱抚着自己,似乎就是在爱抚你。

我拥抱自己,亲吻自己的双手

我为此充满爱意地感谢自己。

 

多恩极具深度地阐发同性恋的理由和内在需求以及镜像自我的内窥与自恋性质,萨福对他的影响可见一斑。

 

第三个出场的是意大利作家维瑞

18世纪后萨福被进一步的“情欲化”。意大利作家维瑞在小说《女诗人萨福传奇》中认为是萨福对法翁的爱——更准确地说是其裸露的身体激发她的诗才。因她在角力比赛中第一次看到他的躯体,才写出第一首诗,而其全部诗又皆围绕他而展开。


第四个出场的是大卫

1809年大卫创作油画《萨福与法翁》描绘了法翁和厄洛斯合谋让萨福因爱欲松开竖琴的情景。“恋爱的萨福”正在挤走“诗美的萨福”,但也可能正暗示着其诗思的旺盛与狂野放纵。


大卫版的《萨福与法翁》



第五个出场的是拜伦

拜伦将萨福视为诗艺的楷模和冲击保守传统的精神象征以及追求尘世快感享乐的源泉。拜伦赞美道:萨福在诗歌中給予世界的,如同米开朗琪罗在雕塑中。



第六个出场的是波德莱尔

19世纪中后期,萨福被唯美主义和颓废派视为同道。波德莱尔在24岁即写出《列波女子》 (1845)为题的诗集,多次广告,皆不能出版。其中《列斯波斯》收入1857年的《恶之花》遭到查禁。在这首诗之中,波德莱尔把列斯波斯说成是“拉丁娱乐和希腊快感的起源”,是“可爱高尚的地方,永不枯竭的是精妙雅致的芬芳”,而把萨福及其伴侣则被视为“温柔帝国的女王”,“心灵高贵的处女,群岛的骄傲”。她们是爱与美的殉道者,在波德莱尔那里,萨福成了超越道德和理智的绝对的自由精神与诗美的至高象征,因为“爱情嘲笑天堂,也同样嘲笑地狱!”



第七个出场的是狄金森

在意象派之前,19世纪美国诗人狄金森受到萨福残诗的影响,写出思理跨跳、语言扭折、形式简短、诗艺独异、极其凝练内敛品质的诗歌。此外她还在《“天堂”——就是我够不到的东西》一诗里,借用萨福的苹果意象,表达对爱的天堂的无望。意象派诗人通过狄金森上溯萨福,进一步从传统获得创新的力量。



第八个出场的是阿尔丁顿

1926年阿尔丁顿(1892———1962)出版诗集《莫林与科那利斯之爱,及其他散文》,其封底是一个手持马提尼酒的现代萨福,几乎全身裸露,乱发遮面,一只手伸入沸腾的杯鼎之中:妖艳、奢华、痛苦。随后,象征主义巨璧里尔克在《爱拉那致萨福》和《萨福致爱拉那》两首诗中同样借题发挥表达了他对爱的奇妙体验。

最后……

19世纪后期之后,女权运动兴起,萨福成为新女性的偶像和女作家的典范,连弗吉尼亚?伍尔夫也沦陷了……

 


弗吉尼亚?伍尔夫


给安娜多丽雅

 

我觉得同天上的神仙可以相比,

能够和你面对面的坐在一起,

听你讲话是这样的令人心喜,

是这样的甜蜜:

听你动人的笑声,使我的心

在我的胸中这样的跳动不宁,

当我看着你,波洛赫,我的嘴唇

发不出声音,

我的舌头凝住了,一阵温暖的火

突然间从我的皮肤上面溜过,

我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我的耳朵

被噪声填塞,

我浑身流汗,全身都在颤栗,

我变得苍白,比草叶还要无力,

好像我几乎就要断了呼吸,

在垂死之际。

 

暮色 

 

晚星带回了

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

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

带回了牧童回到了母亲身边

 

Atomic



 全部音乐来自Blondie:

结尾音乐是Blondie-The Tide Is High。作为注重好音乐与好品味的“一日情”,我们希望你的每次阅读都是一种穿越,今天就是跟随时光机,进入那个充满幻觉的看似阴暗却潮湿美好的PUNK时代。Blondie成立于1974年,以复古、仿效60年代女子乐团为出发点,不仅成为纽约朋克最早的发迹者之一,后来并引爆了美国新浪潮朋克最灿烂的一页,而这一切皆归功于女主唱Deborah Harry的成功形象与精湛的演出。Blondie的音乐呈现出极具旋律感的新浪潮,以及音乐节拍鲜明的朋克风等双重特色,再加上女主唱令人回忆起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般娇艳、性感的形象与歌声,成功地把音乐与个人魅力发挥到淋漓尽致,使得他们成为70年末、80年初纽约最具影响力的乐队之一,更是New York Punk Rock的代表。


Blondie-The Tide Is High



“第一次遇见你,就爱上你的样子




如您所见,全世界有趣的妞

基本都关注了本号


留言区已开放,好姑娘一起浪


“我爱来自全世界的你”




当你可以跟一个人不说话,分享片刻寂静,且不会觉得尴尬,那一刻你就会明白,你遇到了对的人。《低俗小说》



珍视你的每一次阅读,犒赏你的高级味蕾

期许你在午夜梦及所爱,天亮之前有所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萨福:第十位缪斯
若蝶衣之美,不堪手捉
【艺文手册】萨福
(18)《永恒之间》:在普遍藐视女性的古希腊,萨福以诗鸣不平
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与她的莱斯博斯岛
萨福:朵朵都是蔷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