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记·孔子世家》:周游列国(二)子见南子

孔子到卫国的第二年即鲁定公十四年,卫国发生了太子蒯聩之乱。

卫灵公的太子蒯聩,一次途径宋国,宋国人对他唱歌:“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你们家的母猪已经满足了罢,我们那漂亮的公猪,怎么还不还回来啊?

这显然是说,我们宋国的公子朝,到卫国去给你们国君夫人南子当情人,南子现在满足了没有?倒是把我们公子朝还回来呀?

这话说得很直接很淫秽,太子挂不住了,对手下一个叫戏阳速的说:“你跟着我一起去见少君(少君是对国君夫人的称呼),我回头看你,你就杀了她。”戏阳速说:“诺!”您说我就干呗。

结果,太子和南子夫人见面的时候,太子不停给戏阳速使眼色,使得眼珠都快从眼眶里蹦出来了,戏阳速就是没反应。反而是南子夫人有反应了,你这是什么眼神?

南子哭着就跑了,跑到卫灵公身边说:“蒯聩将杀余。”你儿子要杀我。

自己这个年轻的妻子一哭,卫灵公是根本扛不住,卫灵公赶紧拉着南子的手,上了高台。鲁昭公讨伐季氏的时候,堕三都导致公山不狃反击的时候,都出现了过类似情节:上高台就是进入战争状态了,太子的行为也就定了性,这是要谋反。

于是太子蒯聩在卫国就待不住了,流亡到晋国去了。

然后孔子就收到了南子夫人的邀请函:

 

“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

 

国君的夫人叫小君,正像对外国人提到本国国君叫寡君一样,对外国人提到本国国君夫人,叫寡小君。

四方的君子啊,不管你从哪里来,如果你不把和寡君交往当作耻辱,希望和寡君兄弟一样相处的,一定要去见见寡小君,寡小君也很愿意见见孔夫子您。

对孔子来说,这就很尴尬了。

 

孔子一辈子提倡做君子,而卫国以“多君子”著称。孔子到卫国来,主要还是想混贵族社交圈的。他下车伊始,没搞清楚状况就盛赞国君想要收拾的公叔家族,就是表现之一。

这个年代,卿大夫权势太重,弄得国君很头疼,所以往往想提拔一些出身卑微的人做自己的得力助手。如果往后一百多年,这就是君权扩张,士阶层活跃,成为时代主旋律。

但现在这一切还处于萌芽状态,不过贵族们也隐约感受到一点威胁。这种不祥的空气,让他们格外歧视那些因为国君的宠爱而获得了额外权力的人。

所以孔子当然就要回避这些人。《孟子·万章》里有一段对话,值得关注一下: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

 

首先要解释一个概念,什么叫“主”?春秋贵族有广泛的国际关系网。一国贵族到别的国家去,如果是国事,那有国宾馆,如果是私事,那不能住国宾馆,民间又没有像样的宾馆,那就住到某个贵族家里。

当然,能够住到谁家去,特别体现社会地位。比如郑国的贤相子产,非常厌恶一个大夫叫公孙段的,很长时间里却拿他没什么办法。子产何等人物,为什么也会拿这人没办法?因为公孙段到晋国去就住在晋国执政韩宣子家里,当时说法,就叫“主韩氏”(《左传·昭公三年》),就是找韩宣子当接待他的主人。

我们今天还说主人、客人,源头在这里。所以这句的翻译是:

万章问:“有人说孔子在卫国,住在痈疽家里,在齐国时寺人瘠环家里,有这样的事吗?”

寺人就是宦官,痈疽一般认为就是《孔子世家》里的雍渠,也是宦官。就是说,有社会传闻,孔子在卫国和齐国,都是住在宦官家里。

 

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

 

孟子当即否认,说这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胡编的。

孟子生活的时代,求职的士人住到宦官家里去,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因为通过宦官接近国君比较方便,而宦官也乐于向国君推荐士人,如果他成功了,我也有举荐人才的美名,是互利互惠的选择。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商鞅通过景监见秦孝公,就是走的这条路。但社会舆论,还是认为这不体面。大概战国士人很希望,孔子也是这样的,这样我们也可以减轻一点舆论压力,所以出现这样的“好事者”,一点也不奇怪。

接下来孟子开始辟谣:

 

“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

 

孔子在卫国,是住在颜雠由家里。——颜雠由这人,名字写法不一,各种晚出史料中记录的行迹互相矛盾。但这里孟子直接说出他的名字而不加解释,则是在孟子时代,还是位公认的体面人。

接下来孟子又提到一位人物,弥子,也就是弥子瑕。——弥子瑕是卫灵公宠臣,后来传闻说他是卫灵公的同性恋人。一个很有名的掌故,弥子瑕吃了一口桃子,觉得这桃好吃,就递给卫灵公吃。卫灵公于是就跟人说,你看弥子瑕多爱我,吃到好吃的,立刻就想到我。后来,弥子瑕年纪大了,男人一样有年老色衰而失宠的问题,卫灵公想起这件事,就很愤愤然,你说这弥子瑕,竟然把他吃剩的桃子给我吃。因为这段掌故,分桃就成了同性恋的代称。

弥子瑕的妻子,和孔子的学生子路的妻子,是姐妹。弥子瑕就通过这层关系,和子路联系上了,并且说:让孔子住到我家来,我可以帮助孔子做上卫国的卿。

弥子瑕这种身份,是被老贵族瞧不起的。他邀请孔子住到自己家里,因为这可以提高他的名声。这是典型的名与利的交换。

结果子路和孔子一说,孔子就回了两个字:“有命。”我能不能在卫国取得成功,看天命安排,后门我是不走的。

于是孟子滔滔不绝,大谈孔子行事,是如何处处合乎礼和义。违背原则,住到下等人家里,孔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的,又说了一段贯口,把孔子后来在别的国家,都住到哪些体面人家里,报了一遍。

孟子的态度影响了司马迁,《孔子世家》里也强调孔子都住在谁家里,还补充了些《孟子》里没有的,说孔子几度离开卫国,重返时也就换了人家,尤其是说孔子还曾住在蘧伯玉家里。——蘧伯玉这时起码八九十岁了,在卫国是老吉祥物级别的高尚人物,住在他家,特别有面子。

总之,弥子瑕家孔子都不去,孔子更不可能住到宦官家里去了。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南子夫人虽然和弥子瑕性别不同,但性质其实差不多:都是被国君宠爱,但被君子也就是老贵族的圈子认为生活淫乱的下贱的人。

拒绝了弥子瑕,也就不该见南子。

但弥子瑕是通过子路暗示,孔子也就可以婉拒。南子派人来提要求,话说得实在太直接。“外国来卫国闯事业的,见国君之前一定要先来见我”,反过来理解也就是,不来见我你就别在卫国混了。

《史记》说:“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孔子想推辞,最后还是没办法,去见了南子。这一幕《史记》写得非常有画面感,而且带音效:

 

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

 

孔子和南子夫人也不是直接面对面的,中间隔着一道帘子。

孔子进了门,就面朝北方,然后行稽首的大礼。这是最尊贵的礼节。

看见孔子行此大礼,南子夫人也很高兴,在帘子后面也两次下拜。隔着帘子看不清楚南子夫人的样子,但可以听见夫人身上的玉佩,彼此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

然后,两个人之间有没有什么更多的交流了?大概是没有了,反正没有更多记录。

回去之后,孔子跟弟子们解释:“我本来不想去,但既然去了,那就按照礼节行事吧。”

子路对这个解释还是不满意。孔子于是就赌咒发誓:

 

“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我如果干了违背原则的事,那就让上天抛弃我。也有人把这厌,解释为压,那就是天压之,俗话说得好,天塌下来个儿高的顶着,孔子个儿最高,那就让上天砸我脑袋上好了。

 

其实想想,这件事情本来前因后果很正常,没啥大不了的。

南子为什么要见孔子?其实很好理解。

不要往情色方面想,虽然南子有淫荡的名声,但这说明不了什么,因为一个美丽的女人要有淫荡的名声,实在太容易了,只要婚姻之外稍微有点感情,就可能骂作淫荡。一般说来女人选男人,比男人选女人,口味要挑剔得多。孔子是一个有人格魅力思想魅力的人,但显然不是一个有多少性魅力的人。你一定要把南子设想成一个色情狂,对孔子这款的感兴趣,未免脑补太多。

南子要见孔子,主要还是政治上的考虑。因为太子蒯聩流亡国外了,对于南子来说是一个很大麻烦。

现在卫国和晋国的矛盾很尖锐,蒯聩逃到晋国,晋国一定会把他当作一颗很重要的棋子,支持他回来做国君。

而卫灵公已经挺老了,精神状态也不大好,所以蒯聩杀回来的可能还是很大的,那么南子就危险了。

所以南子要尽可能多的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么看,孔子的利用价值还不低。

因为孔子在鲁国期间的政策导向,就是联合齐国反对晋国,他和南子立场一致。

孔子虽然比卫灵公还要大十岁,但显然健康状况好多了,不然怎么扛得住列国间奔走的折腾呢?更重要的是,孔子的学生们已经在鲁国、卫国的政坛上崭露头角,是一股子新兴的政治力量。

所以对南子来说,拉拢孔子是值得的。虽然她也未必把孔子当作最重要的拉拢对象,但是社交场上的高明女人,就像高明的领导一样,有这种能力:我没有给你任何实际的承诺,但是我善于给你一种感觉,我最重视的就是你。

 

孔子内心有没有多少波澜?不好瞎猜。不过,他不同意住到弥子瑕家里,却愿意去见南子,其实也符合人之常情。

当然这么说有点对不起孔圣人:因为弥子瑕已经过气了,而南子夫人正得宠。

所以,住到弥子瑕家里,其实未必有什么好处,拒绝弥子瑕,也不会带来多少麻烦。拒绝南子夫人,后果却比较严重。即使不想利用她的权势,关系也不要弄得太僵。孔圣人再清高,也不能不算一下成本和收益。

还有就是,子见南子之后,虽然没有发表个联合声明什么的,但之后十几年,不论是孔子作《春秋》表明的态度,还是孔门弟子的政治选择,都是反对那位太子蒯聩。尤其是《春秋》里对蒯聩的批判,一直到汉武帝死后汉昭帝时代,都会被拿出来做政治斗争的理论依据。这点来说,这次会面,相当成功。

当然这么一来,对子路来说比较尴尬。本来我说你清高,我说不动你,也能解释过去。现在你这不是摆明瞧不起弥子瑕吗?以后我和弥子瑕连襟见面,打招呼都尴尬。所以子路发火,孔子也知道这事儿挺对不住他,就很夸张的赌咒发誓,也是安抚这个忠心的大弟子。

 

总之,子见南子这事,就是当时环境下,特别正常的一个选择,也没什么绯闻可以深挖。只不过,后世难免会有喜欢挖绯闻的人,然后为了反对绯闻,又有把孔子极力打扮得纯洁无瑕的人。

大概有几种办法:

有人认为,孔子没有见过南子,“子见南子”根本不存在。因为这事《论语》里也明明白白写着,所以这个说法影响不大。

有人认为,孔子见过南子,但这个南子不是卫灵公的南子夫人,而是其他人。因为《论语》是这么写的: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没有“寡小君”这个称呼,也没有见面的场景和音效描写,根本看不出南子是什么人,你要说是个男的,似乎也可以。这批人往往还要大骂,司马迁八卦,捕风捉影,乱加作料。

不过他们找的南子人选,是南蒯,一个从鲁国叛逃的家臣。后来又有人一对时间线,南蒯是老一辈的人,孔子到卫国时,南蒯未必还活着,所以这个说法也不必当真。

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说法:“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就是孔子做什么都是对的,因为作为外宾,和国君夫人见面,这个礼确实是有的,虽然南子是坏人,但孔子不会被她污染。言下之意当然是在提醒我们这些俗人,你就别学圣人了。

 

到了现代,林语堂写过一个短剧《子见南子》,是把南子按照沙龙女主人的形象塑造的,南子热爱的是自然、自由,讨厌礼法的束缚。按照林语堂的写法,孔子是被南子的追求感染了的。南子带着歌女唱歌跳舞,让孔子沉醉其中,剧最后是这样:

 

子路:夫子的意见如何?可以留在卫国吗?

孔丘:(答非所问的)如果我不是相信周公,我就要相信南子的。

子路:那么夫子可以留吧?

孔丘:(坚决的)不!

子路  因为南子不知礼吗?

孔丘  南子有南子的礼,不是你所能懂的。

子路  那么为什么不就在这里?

孔丘  我不知道,我还得想一想(沉思着).....如果我听南子的话,受南子的感化,她的礼、她的乐......男女无别,一切解放自然(瞬间狂喜)....啊,不!(面色黯淡而庄严)不,我走了。

子路  夫子不行道救天下百姓了吗?

孔丘  我不知道,我先要救我自已。

 

这里我们看出,只有子路最惨,不管别人的形象怎么变,他总是要被人说“不是你所能懂的”。

林语堂不属于对孔子有恶意的人,只是按照现代思维,玩点噱头。但当时这出戏,曲阜第二师范的学生演出后,引起孔子后代的极大不满,把曲阜二师告到了有关部门,说这出戏丑化孔子,演出方式很下流,戏里所唱的那些诗,跟《大锯缸》《小寡妇上坟》这些淫秽戏,是一样的。

那年头,校长还比较敢说话,所以曲阜二师的校长就怼回去了,说我们的戏里,人物造型还是很严肃端庄的,尤其是,戏里唱的那些诗,都是《诗经》里的,不都是孔子亲自选中的吗?你们说这和淫秽戏是一样的,你确定你这是孔子的意思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历代推崇孔子的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最不关心真孔子是什么样的。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反复强调孔子伟大,所以我尊孔我就也伟大,所以保障我的特权地位就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卫国国君世系」让孔子对天发誓的南子姑娘,和孔子有什么故事?
先秦策番外篇(一):孔子见南子事件的非常规考证
读史长学问先秦诸侯国之卫国
孔子最宠爱的门生子路为什么被砍成肉酱?
【辉光日新1443】(夫子为卫君乎)说话要讲究艺术性,听话要会听话外音(手机照片)
正名之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