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3.3. 是谁在继续封锁乔沟道路?

前出国军方面《太原会战》,也言及了日军第五师团援军的到达和9月27日的作战部署,云:

26日拂晓,敌第五师团第二十一,第四十一,第四十二等三个联队,由灵丘用汽车输送向平型关方面增援,将我在蔡家峪,小寨第一一五师部队击退后,联合原在团城口,鹞子涧,六郎城一带之敌,与我激战…。十时傅(作义)总司令令第七十二师即派第二一七旅增援。

这里提到了预备部队的第七十二师。陈长捷第61军,是原驻代县的阎锡山的预备军。平型关战役开始后,奉命赴援平型关。主力72师,25晨到达大营镇,立即加入郭宗汾第73师左翼。72师有二一七旅(梁春溥旅长),二〇八旅(吕瑞营旅长)两旅,陈长捷兼任师长。按陈长捷回忆,其部队主要是为25日溃退的第84师高桂滋(陈称高军让出阵地)补缺。

东部战场地点在1886.4高地,跑池,舖西一带。所以任务中应包括舖西,辛庄,乔沟一带本道运输线的封锁。据复数记录,七十二师二一七旅被用在鹞子涧,六郎城附近与郭宗汾(73D)协力作战,而二〇八旅被用到跑池,舖西方面。此说若正确,吕瑞营第二〇八旅是一一五师撤退后的补缺部队之说,应是名正言顺的[1]。现存档案记录中也可见到部分陈长捷部的活动记录如下。

为孤立被包围在长城线各处之敌给予歼灭,9月26日晚,傅作义部署了围歼,反击计划,包括控制汽车路,阻止敌援军前来的内容:

一. 军于明(二十七)日五时,继续进攻当面之敌。
二. 第七十一师由一六五五高地,…向南攻击,歼灭鹞子涧,六郎城之敌。
三. 第七十二师主力,又迷廻村附近向东攻击,须次第夺回沿公路两侧高地。(后略)[2]

第三点的“向东攻击”,即指沿道路从团城口方向向平型关口方向出击。若按此部署行动,日军战报记录的27日,从团城口方向“溢出”于舖西北高地及小寨村附近高地的敌大部队,应第七十二师主力一部,沿1930高地两侧(北侧为舖西沟,南侧为东泡池,辛庄的本道)向小寨村方向前进,构成封锁道路的防御线。

关于27日以后晋军两师(71D,72D)的围歼,反击战结果,阎锡山29日18时(艳酉)向蒋中正的汇报中云:

平型关方面,东正面俭辰以来敌由上,下舖西之小道陆续向东泡池增加愈聚愈众。我陈郭两师各以一部出击,拟先击破鹞子涧之敌,然后再转向东西跑池方面,期一举将敌歼灭。激战终日敌我伤亡甚重,我陈师程团长及两营长阵亡一营长受伤,全团官兵壮烈殉国。我郭师四二八团阎李两营长受伤,官兵伤亡半数。虽未能达到歼敌目的,今当能坚守迷回村至二一四一电九六高地待机反攻[3]

“东正面”即指平型关,团城口一线。从浦西之小道向东泡池前进(道路西侧山地)的日军部队即大场部队主力。主要作战目的是打通经乔沟通往平型关口的道路。按记录内容,可知在此地战斗中,陈长捷部程团于激战中全灭。程团为吕瑞营旅的一团,按前出陈长捷回忆录,是攻击跑池之敌军的部队(56页)。

张宪堂编的《在抗战中跃进的第二战区》(按第二战区史料编成的初期战史)也提到9月28日陈长捷师向跑池方面的出击:

“陈长捷师程团,因突入太深,被敌包围…西跑池方面,和敌人激战的陈长捷师二零八旅,从清晨打到下午四点多,牺牲得官兵布满百名了…”[4]

从以上内容可知,9月27日以后,为了打击日军后续来援部队,阎锡山将预备军陈长捷部(61军72师)投入团城口附近战场,其中吕瑞营第二〇八旅,被投入到平型关口正面的跑池,舖西一带与敌激战,并付出了重大损失。

从平型关第二阶段(9.25-9.28)整个战局看,平型关,团城口一线的三浦部队三大队,分别被孟宪吉(8Bs),刘奉滨(73D),郭宗汾(71D)各部死死包围在平型关口(平岩大队),西跑池南高地(折田大队)和鹞子涧六郎城(尾家大队)三处。而从本道携带大量物资的来援部队(车队)26日以后也被新投入战斗的陈长捷(72D)一部(208B)阻挡在路途中。此分割包围和截断补给线的一系列部署中,可以说最重要的一环既是封锁道路。是否能阻挡日军援军前进,是整个歼敌部署胜败的关键。此重大任务,原应是在此地已获“大捷”的第十八集团军(115D)承担,26日后却被擅自放弃,致使国军部队不得不前来补缺。国军部队于此地连续三天的顽强封锁,使前线三浦部队陷入最大危机,而其最终的作战失利,亦致使被围之敌得到解脱,并导致了平型关战役全局战况的逆转。

[1] 陈长捷《平型关战役的前前后后》《文史资料选辑 第13辑 总113辑》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 1987年,52-61页。此段子是陈在战后共产党政权下写的回忆录,信口开河,几乎没有准确日期地点记录,又掺入个人偏见(贬低高桂滋师),甚至有与八路军取得联系的八卦谈。但笔者认为作为当事者,其部援助平型关,25日以后为高桂滋补缺,进入1930高地,跑池,舖西一带作战的事实是可信的。一部分内容战史档案中也有旁证。仅做参考。

[2]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太原会战》民国55年5月,29页。

[3] 1937年9月29日18时(艳酉)阎锡山致蒋中正电 台湾国史馆 数位典藏號:002-090200-00032-221.

[4] 张宪堂编《在抗战中跃进的第二战区》上册,民族革命出版社,1939年10月,164页。此书使用的资料应是阎锡山第二战区的作战档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型关的回声——一位老人寻访真相
陈长捷冒雨夜驰100里提前抵达,傅作义喜出望外:团城口战事有望
山中,那一块烈士纪念碑
硬顶日军精锐板垣师团,此人率杂牌军血战12昼夜,终于创造奇迹
中国抗日战争之太原会战(附图)
平型关大捷——到底消灭了多少日本鬼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