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整体养育》读后感 抓大放小

为人父母的原则的方法

父母的理解和包容,永远是孩子成长的能量池。

周末在小区门口看到一对母子在等车,12岁左右的男孩跟母亲抱怨了一句,等了好久,车还没来。母亲马上很生气的说,你怎么一点耐心也没有,等一会儿就不耐烦...后面吧啦吧啦说了一顿数落孩子的话。我当时就笑了,一个失去耐心的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耐心。

我们都知道理解包容尊重孩子是很重要的,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孩子犯错、"胆小"、拖拉的时候,每一个点都可能在某个时刻让我们的耐心耗尽,变成一个张扬舞爪,口出恶言的父母。我们以为自己在教育孩子,实际上只是在对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有的父母管,传递的是信念,培养的是品质;

有的父母管,传递的是焦虑,激起的是逆反;

有的父母不管,传递的是信心,培养的是自治;

有的父母不管,传递的是失望,造成的是自弃。

弄清这背后的"隐变量",你就明白为什么对于有的父母来说,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而对另一些父母来说,无论管还是不管,都是好的。没有一个育儿公式适用于每个家庭。我们可以做的是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儿童提出合理的要求),以及一些为人父母的原则的方法(尽可能多的做对儿童有益的事,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孩子伤害)。

一天,一个老师要带几个 3-5岁的孩子去参观图书馆。因为担心孩子们进了图书馆会乱跑乱叫,她提前告诉孩子们:大家进去后一定要排好队,不可以乱跑乱叫。但是,她预感只靠这样的规定可能还不够,于是想了一个游戏。她在图书馆外面画出了一小片区域,并告诉孩子们:"大家可以在这片区域内跑和叫,但是只要老师做出"嘘"的动作时,你们就要立刻安静下来;当老师做出"停止"的动作时,你们就要立即回到老师面前排好队。"预演了几次后,等真正进入图书馆后,效果非常好。

这件事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因为成人非常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孩子当前的能力,用适合他们的办法来帮助他们做到 。有次我给宝宝剪脚指甲,他总是动来动去,不能很好的配合。我就跟他说,我们玩个游戏吧,妈妈说"动"的时候,你可以随意动,妈妈说"停止",你就保持不动。演练了几次,效果也很好。宝宝才3岁,如果剪指甲的时候一直不让他动,他忍着很难受,玩了这个游戏之后,剪了两个指甲,我就让他动一会儿,他觉得舒服多了,我也顺利的帮他把指甲剪好了,双赢。

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父母要学会建立对儿童发展的整体认识。只有手里握着儿童发展的全景图,才能看清楚来路和去路,进而反思自己的养育方式。

发展心理学对儿童发展的定义,包括三个维度:

第一,生理发展。指身高、体重、大脑、激素水平等的变化,也包括动作技能的变化。

第二,认知发展。这是智力上的发展,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第三,社会性与情感的发展。指人际交往的发展、情感的发展等方面,包括认识自我与他人、人际关系技能、情感的交流、友谊、道德和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我们养育孩子,就是要促进孩子这三个维度的均衡发展。

理解这这些对父母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父母对儿童发展的理解,将直接影响父母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如果说儿童的发展是一棵树,那么我们要关注的是这一整棵树,而不是其中一个枝丫。

关于2-3岁孩子的社交

很多父母担心的2-3岁孩子的社交问题。如果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指导孩子与同伴交往呢?

第一,独立感

 2-3岁的孩子开始渴望独立做一些事情,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由生理发展带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自己做事、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比方说,给孩子三套衣服,让孩子自己选穿哪一套;或者给孩子两三样早操,让孩子自己选想吃哪样。让孩子从小的选择开始,然后慢慢懂得:我可以对我的生活负责,我可以对我的行为负责,我可以做出一点决定。

第二,能力感

让孩子有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慢慢了解自己的能力,从而对自己有信心,产生能力感。了解自己能力的孩子,在面对新情况的时候也愿意试一试,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

第三,良好的家庭氛围

让家成为一个值得孩子信任的安全基地,这样孩子才会有勇气去探索世界,并和他人交往。

这三点,看起来和孩子的同伴交往没有关系,其实却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没有机会自己做一些事情,他怎么会想到主动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呢?他顶多在旁边看看,或者等着别人来邀请自己。如果一个孩子不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哪些事情,就没有信心跟别的孩子一起玩,他可能会心慌:"我不知道我可以做什么。"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孩子也就不会信任自己的父母,自然也不会信任他人。

在家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培养他的独立感和能力感;出去玩的时候,可以找一个大点的孩子做榜样,带着他玩。让一个内向的孩子学会表达自己与他人相处,可能需要花两三年的时间,从各个方面帮他做好准备。独立感、能力感以及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形成的人际关系技能,这些都是社会性发展。只要孩子在社会性方面整体发展了,再加上生理和认知的发展,同伴交往这一小部分自然也就进步了。

关于孩子乱发脾气

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爱发脾气爱哭,认为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有问题。

孩子的情绪发展需要很多年时间。这和孩子的自我概念、自尊的发展相关。另外,孩子情绪调整能力还和大脑的发育相关。控制情绪和行为的前额叶要到20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所以,父母要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能力。

父母的大部分焦虑和恐惧,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很多时间在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都会产生变化。

关于孩子的挑食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挑食是一个坏习惯,只有营养均衡,孩子才能健康成长。于是,家里的饭桌成了战场,两败俱伤。

父母可以参照生长曲线表看下孩子的发育曲线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就不需要再担心。父母只有先把自己的压力卸下,孩子的进餐心情才会好,才会愿意尝试更多食物。

父母要牢记,这只是孩子人生发展的一个阶段,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里,他们的口味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父母要学会减轻压力,从而更加接纳孩子,不强迫孩子立刻改变。

平衡看待孩子的发展

父母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要去观察和判断孩子的反应。有的孩子需要特别丰富的环境才会发展到最佳,而有的孩子在一般丰富的环境里也能发展到最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能发展到最佳的环境因人而异。有的孩子是向内求索,喜欢自己看书思考,有些孩子是向外求索,喜欢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

整体养育的前提:抓大放小

你对孩子做的事情,是真的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还是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焦虑?

父母是不是真正接纳孩子,也许自己不清楚,孩子却最清楚。

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坐火车去旅游。8岁的姐姐和妈妈坐在一起,6岁的妹妹坐在对面,后来妹妹想坐到妈妈身边,妈妈挪了一下,占了姐姐的半个座位。姐姐就用很不礼貌的话叫妹妹走开。妈妈批评姐姐说了脏话,让她跟妹妹道歉。姐姐却坚决不承认自己说了脏话。两人僵持不下,姐姐一直哭。

妈妈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在她看来,说脏话,说谎肯定是大问题,肯定要姐姐道歉。但是作者眼里的"大",是孩子的感受有没有被关注到。

如果这位妈妈在刚开始就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将心比心,就不会出现后面一连串的不良反应了。妈妈可以跟两个孩子商量,怎么坐才能舒服一些,让她们出主意。等把位置调好了,大家心情都舒畅了,再悄悄跟姐姐说,以后不要说不礼貌的话。

如果妈妈能这样做,效果会完全不同。姐姐会觉得妈妈是通情达理的,自己被理解了,而且从中学到事情原来可以这么处理,以后不需要再用说粗鲁的话的方式来姐姐问题了,后面也就不会出现姐姐说谎的情况了。

改变视角

父母的视角很容易聚焦在"我的孩子有哪些问题,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而没有把眼光转到自己身上,反思"我是怎么做的,我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什么影响。"只有父母改变,孩子才会改变。

如果只看行为,每个孩子身上都可以找出很多"问题"。比如磨蹭,做作业拖拉,三分钟热度,丢三落四等等。

如果我们的眼光只聚焦到他们的"问题"上,不断的催促逼迫,家里的气氛肯定好不了,伤害了亲子关系,对解决问题也毫无帮助。

与其跟孩子讲道理,不如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作为父母,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呢?

对父母来说,最关键的是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有没有去理解孩子而不是指责?

2、有没有耐心地帮助过孩子?

3、有没有用具体的办法帮助他们慢慢养成习惯?

很多孩子根本没有问题,都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表现。但是父母沉不住气,眼里看到的都是"问题",于是整体讲道理、唠叨、指责孩子,或者内心焦虑无比,只想一两天就让孩子换个样。这样只会伤害到亲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变得焦虑,不自信,甚至易怒。根本达不到帮助他们的目的,反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学校】父母的忽视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二孩家庭教育,如何巧妙地“抓大放小”?
做60分父母,养孩子要懂得抓大放小
家长不光要重视孩子的脑智,还应重视亲子关系
依恋理论
月亮姐姐来啦!30个亲子游戏锦囊  高质量陪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