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切知识都在我们心中


“一切知识都在我们心中”,这是一个既让人振奋,又让人困惑的命题。说让人振奋,是因为这个命题彰显出了人的伟大,似乎人先天就是一个全知者;说让人困惑,则是因为如是所说的话,每个人都将成为圣人,那么人在后天的学习和经验又有什么意义呢?面对同时而来的振奋与困惑,我们则需要将这个命题放入其开始的思想背景中去考察。

这个命题是来源于柏拉图的“回忆说”。对于柏拉图来说,其最核心的思想是“理念论”,他认为感觉世界的一切都是假象,只有理念才是真正的知识。而人是不能通过感官去了解和把握理念世界。因此,在柏拉图看来,每个人都有着一个不朽的灵魂,它可以不断的重生和轮回,在重生和轮回的过程中,它已经看到了所有关于可感世界和理念世界的东西。因此,人在其还是灵魂状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灵魂可以说是人最为完满的存在状态,它最为接近理念,同时也通晓属于理念世界的真正知识。然而,相对于灵魂来说,肉体则是不完满的。因此,在灵魂和肉体结合,形成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时候,肉体就污染了完满的灵魂,使人忘记了灵魂的存在,以及在灵魂中所拥有的知识,因此柏拉图断言,所谓学习不过是人在进行回想,一切研究与探索,其实就是人在向着自己的灵魂回忆。所有的感官,不过是人们借助其唤醒灵魂知识的媒介。进而,柏拉图甚至认为,如果要人们完全获得关于理念的知识,必须是在人们死后,重新恢复到灵魂的状态的时候。而所谓的“一切知识在我们心中”,不妨也可以表达为“一切知识在我们灵魂中”。

当然,从常识上,我们似乎很难理解柏拉图的这些论述,但如果将柏拉图自身的背景加以考虑,也许就能发现其中的意义。众所周知,柏拉图是苏格拉底最为才华横溢的学生,而他对于苏格拉底更是倍加推崇。因此,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很大程度都是沿着苏格拉底的思路进行思考的。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之一就是“美德即知识”,而柏拉图也认为最高的理念就是“善”。将二者结合,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种推论,柏拉图所谓的存在于我们灵魂中的知识其实就是人类的德行,人类向善的本性。至少,这些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知识。而柏拉图之所以贬低感官,也许是因为感性的世界里充斥了太多的欲望,而欲望的膨胀常常是人们失去理智,忘记本性的开端。就像我们常说的“利令智昏”一样,当欲望超越了理性的时候,人往往会失去最起码的常识。其实,这一思路同中国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性善论” 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孟子也认为人先天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端”就类似于那些已经在人们心中的知识,然而,必须“扩而充之”,将这四种向善的心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但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些,则不足以保护自己。同样,柏拉图将善作为一个最高的理念要求人们去追求,也就是希望人们能找到本性中的善,从而成就为一个真正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期希腊哲学
灵魂不朽
【杂谈】柏拉图:“知识就是回忆”
柏拉图的理念论
走进课堂 | 吴飞:《斐多》中的存在与生命
认识柏拉图,就读这20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