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生一绝技,吴氏石华正骨,古法传承与中西结合创新

“学历,即学习的历程,不能单指学校及书本知识;中医注重临床实践,中医的‘实验室’是建立在活体的人和大自然,中医亦有完整慎密的理论体系,是目前科学技术未能完全印证的科学。

“正骨”,是将体内紊乱的物件调整、理齐、归位。中医正骨的特点非常注重“医患结合”,强调医生首先要正德、正心,患者要信任并予配合,临床上有症状方予以干预。”

——吴石华

正骨又称整骨,是医者不用任何器械,徒手对人体的脊柱、四肢软组织、骨关节进行与针对的调整、校正的治疗方法。

涵盖骨折、四肢关节脱臼及脊柱疾病的治疗,范围叫较广。应用中遵循“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做到轻、稳、准、巧,要求术者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做到精神集中,操作谨慎,配合默契,定点准确,用力恰当,果敢敏捷,灵活机动,争取不增加患者痛苦,一次性无创伤正确复位。

整体调理,导引锻炼,独具特色的正骨绝技

“吴氏石华正骨”由吴石华创立,祖上世代为医,自幼受家传中医熏陶学习家传正骨、武术及四川道家丹道功法、深得中医正骨诊病治病精髓;70年代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系统学习西医理论。

80年代得全国著名骨科专家韩祖斌、李承球教授亲传、并有缘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大法师及九华山袛园寺首座禅宗曹洞宗第四十七代传人、著名禅师明心法师等高僧学习佛教“禅修”“禅定功”及部分密法,融中、西医,佛、道、儒为一体,博采众长,临床实践50余年,愈者众多,并创立“吴氏石华正骨”,将中国的正骨绝技推向一个新境界。

“吴氏石华正骨”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为指导,对疾病和损伤进行辨证论治,是一种集正骨、调经整体调整的矫正和调理方法。

除运用手法外,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调理,如推拿、调筋、针刺、牵引、针刀、艾灸、刺血、拔罐、中药外敷及内服等。

另外还伴有导引和功能锻炼,助力康复训练及预防。

遵循依症诊断,随症定位,辨证施术,内外兼治,筋骨并重,整体调整,四维平衡,椎弓发力,瞬间牵引,寸间复位,防治协调,医患结合。

力求做到:明其理,知其因,精其术,彰其义,治其要,证其效,解其忧,重其教。

吴氏石华正骨技术特色:

精诊(依症检查,精确诊断)

松肌(推拿按摩,放松肌肉)

正骨(极限牵引,寸间复位,整体调理)

理筋(调理经筋)

康复训练。

吴老对颈椎病的研究成绩斐然,其创编的“颈椎病防治法”曾多次受邀赴日本、印尼等国讲学

1993年以来为中央有关领导做颈椎治疗与养生保健;作为特邀队医曾参加第6-13届全国运动会及奥运会集训,给众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疗伤及医疗保健,被誉为“世界冠军的保护神”。

继承和发扬,中西结合,创新正骨疗法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吴石华融贯自己中西五十余年的临床正骨实践经验,将经验、心得归纳总结成《吴氏石华正骨》一书。

书中介绍了一些民间濒临失传、行之有效的古老的边缘疗法,诸如“经筋疗法”“八把半锁疗法”“北派宫庭肘法”“锁扣疗法”等。

以及结合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些新技术、新疗法,诸如“拉筋疗法”(包括“自我拉筋术”“被动拉术”)、“肌筋膜推拿疗法”“肌筋膜松弛疗法”“肌筋膜松筋棒平衡轮冲击疗法”等。

由于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特别是久坐、缺少运动,躯体受力除了横向更多的是纵向移位,吴石华发现除了“骨错缝,筋出槽”外,提出还伴有“筋肉挛缩, 关节拘紧”变化的精辟见解。

单纯使用传统手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故必须改良手法, 与时俱进,随机应变,去陈出新。

吴石华融合中西理论,在诊断上将中医四诊与物理影像定位相结合,创新性把中医调整平衡理论用于骨伤科的诊治,根据“脊柱四维平衡”及“筋骨平衡”原理,釆用卧、坐、立、动不同体位在瞬间牵引下的寸间复位复式手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对传统中医正骨、传统武术的脊柱“椎弓发力”机理作了初步探索,并在预防功法中针对脊柱系统的疾病,编辑了静力、悬吊、后伸、牵拉的“八字悬吊功”,和着重脊柱动态训练的“四字调脊功”“蛇形瑜伽功”等针对性的独特功法,进行康复训练巩固治疗效果,以达到预防复发之目的。

当今中医骨伤科学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贯彻“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思想方针,为促进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前辈筚路褴褛,吾侪薪火相传。观今宜鉴古,无古岂有今,集洋为中用,交融方出新,海纳百大川,互携齐共进,承前为启后,万世开太平。”是吴老的希冀

特别推荐

【椎弓应力】手法

“吴氏石华正骨”流派属于武医,即很多治疗方法与武术有关,如正骨发劲并非完全靠上臂的力量,而是动用脊柱,力由脊发,用的就是“腰脊之力”、“椎弓应力”。

脊柱跟古代用的弓的构造非常相似,且同样具备弹性,关键是如何运用好这张弓。

在太极拳里有“一身备五弓”之说,身体两只手臂和两条腿是四张弓,身体的脊椎是一条中心最大的中心弓,亦称作“腰脊之力”、“椎弓应力”。

压肩--顶胯--弯腰(脊柱压弯,就如同我们挑重担时,起不来的感觉),

发力自脚--下肢--脊柱--上肢,瞬间牵引,寸间发力,一气呵成,无痛复位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古人常言:三分治七分养。

筋骨养护:骨正筋柔,气血畅流

特别推荐

【八字悬吊功】功法

解剖上,骨盆尤如船,脊柱尤如船的桅杆,在腰椎前后左右各有四组肌肉类似四根绳子拉紧的弹簧,以脊柱为中心,围绕着轴心产生伸缩、前屈、后仰、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八大的运动功能。

因现代人多久坐少运动的习惯,造成背部肌肉的劳损及腹部肌肉的挛缩,使平衡失调。

八字悬吊功通过悬吊、静力、后伸、牵拉八个动作的训练,能使挛缩的腹部肌群得到牵拉,同时解除、改善腰背部肌群的疲劳,从而纠正脊柱的失衡、缓解临床症状。配合背伸肌的体能锻炼能有效的提高肌体抗疲劳作用。

由于八字悬吊功,上肢伸直,足尖撑地,加之后伸,重点将力放在腹部肌肉的牵拉上,克服了中老年人臂力不足的问题。

延伸阅读:正骨历史,传统中医的璀璨明珠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而正骨疗法则是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是一种颇具中医特色的非药物疗法。

殷商时期人们对脊柱就已经有很多的认识。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三位名医,除了岐伯、雷公两人外,还有俞跗,他医道非常高明,除了外科手术外,尤其擅长手法整脊。

在周代,中医分为四门:食医(营养医)、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和兽医。疡医又分为: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而骨伤科包含金疡和折疡。历史上骨伤科有金疡、接骨、正骨、伤科等不同称谓。

在明清时代,中医正骨推拿形成了上驷院、戳班、练家、医家四大派别。

上驷院就是御马圈,在养马骑马的过程中,多见脱臼之伤,故其善于做脱臼、伤筋之类的手法治疗,在御医伤科中始终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戳班指的是古代衙役中手持杀威棒的人,戳班以诊治棒伤为最,擅长治疗红伤(刀伤)和骨折;练家是指武术练功,包括道教、佛教、武术杂技三个派别;医家指的有中医基础进而学习正骨推拿的人。

这四个派别的手法各有所长,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正骨疗法、中医骨伤科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事业及骨伤科出现了空前发展,尤其是近20年国际“筋膜链”等学问问世,及我国传统“经筋”学说的重启研究,使得临床疗效得到长足发展。

正骨疗法正是如此,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长期以来劳动人民与疾病做斗争的宝贵理论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其整体的、辨证的、系统的、动态的人体生命观,使其具备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临床经验。

内容来源:《吴氏石华正骨》书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桩功探秘———体内撑筋拔骨
脊柱如龙,有劲方能”神变”,此桩法之慢练,增力之妙法也!
20160611万家灯火视频和笔记:吴石华,脊柱的保养,站桩功,倒走
中华保健养生学会南京分会中医正骨整脊推拿手法培训讲师吴石华之吴氏正骨
正确看待拉筋拍打疗法
任加峰壮医经筋疗法保健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