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常见意象解读(01)|多情的月亮

想着你亲爱的(祁隆) 来自珏哥讲语文 00:00 04:06

一. 明月别称

明月是古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如刘缓《新月》:“仙宫云箔卷,露出玉帘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如李贺《南园(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如李贺《梦天》:“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再如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杜牧《寄沈褒秀才》:“仙枝茂时金镜晓,洛波飞处玉容高。”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如辛弃疾《满江红·中秋》:“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再如蔡伸《苍梧谣》:“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如苏轼《念奴娇·中秋》:“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如周邦彦《解语花·上元》:“桂花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意象主要以特征借代方式出现在诗词中。在古诗词中月亮的借代美称主要有三种:一是借神话传说中桂树、玉兔、蟾蜍和嫦(姮)娥等月宫中景物借代;二是摹色的借代,以色貌洁白之美女喻明月;三是状形摹色的借代,即以“白、银、玉、金、冰、素、霜”等状明月的皎洁,以“弓、钩、轮、盘、镜(鉴)”等状明月的形态。

二、明月的意蕴

古代文人写月圆,写月残,写秋月,写春月,写古月,写今月,写月涌,也写月落,或抒发亡国之痛,或表达身世之悲,或传递孤独之感,在俯仰夜空中的明月中倾诉着内心的种种情感。

1.对月相思,思乡怀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的前三句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首句诗人只用“地白”二字写中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意境之中。“树栖鸦”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第二句暗写诗人仰望明月至万籁俱寂的深夜,凝想入神间感到丝丝寒意袭来,联想到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第三句明点望月,同是望月,那感秋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渲染凄清,烘托孤苦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四句用景物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第一二句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诗人写明月高悬下的辽阔平野、浩荡大江、灿烂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第五、六句说自己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最后两句诗人即景自况,飘然一身只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3.渲染清幽,烘托悠闲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万籁俱寂的春山中,当升起的月亮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它们并不飞离春涧,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诗中所写的花落、月出、鸟鸣这些都是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创造清幽雅致的意境,烘托出了诗人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4.时空永恒,人生短暂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其中第11-14句,诗人对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月亮就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故二句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巩固训练】

1.简要分析下列诗中明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下面这首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参考答案:

1.(1)同根兄弟间的思乡之情。

(2)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3)表达相见无期,相思情苦。首句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与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旨意大抵相同。

2.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答出三处“月”所写的不同景象,得3分。答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秋月
杜甫中秋节诗歌二首,颠沛流离,望月思乡,令人心酸
寺中寻桂,钱塘观潮,月下闻笛,登高祈福……古人的中秋节还挺浪漫!
中秋夜 玩转朋友圈的十四首古诗词(图)
论“月文化”与诗人情愫
中秋佳节民俗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