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痈疽的药浴治疗|附:《伤寒论》第五十四条桂枝汤解说

痈疽是一种多头的疖肿,为细菌侵害多个毛囊和皮脂腺而发生的感染。其特征是初起皮肤有粟样脓,伴有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张,状如蜂窝(相当于蜂窝织炎)。好发于项、背部,以中、老年人及糖尿病人为多见。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恼怒忧思,饥饱劳逸,或服丹石,或过食炙煿之食品,或房事劳损:或外因风热、风湿所伤,遂使阴阳蕴结、荣卫壅塞。阳滞于阴则生痈,阴滞于阳则生疽。阳证为痈,阴证为疽。

药浴治疗:

方一

来源:《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配方:四季葱 200 克。

用法:先将四季葱洗净,切碎,放在陶土罐内,加清水1000 毫升,将盖盖紧,煮沸 10 分钟,待药液温时过滤,贮存备用。使用时,取药水适量,压入冲洗壶内,隔开水烫微温,冲洗患处。每日早、晚各 1 次。冲后,撒以细粒白糖覆盖疮口。

功效:解毒消肿、祛腐生肌。适用于痈疽溃烂。通常用药2~3 日即见效。

方二

来源:《中医简易外治法》

配方:白及 60 克,松香 30 克。

用法:将药物放砂锅内,对入凉水 300毫升,煎沸去渣,趁热将药水装在带细眼的新喷壶内,不断淋洗患处。已用过之药水不要再用,需另补加适量水,煎后继续再用.本剂药,可重煎 3 次,使用 3 天(冬季),夏天只能使用 2 天或 1 天。

功效:主治疮痈溃疡疼痛,不易收口者。

方三

来源:《偏方大全》

配方:鲜丝瓜1个。

用法:将丝瓜洗净切碎,捣烂绞汁,频频冲洗患处。每日3 次,6 日为 1 个疗程。

功效:主治痈疽不敛,疮口太深者。

方四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配方:夏枯草 25 克,金银花、赤芍、白薇、白芷各 30 克,地丁 40 克,公英 50 克,连翘、丹皮各 15 克。

用法:上药共煎液,1/4 的药液留作湿敷,3/4 的药液用作熏洗。每日 1 次,3 次为 1 个疗程。

功效:主治痈肿未化脓者。

方五

来源:《中药大辞典》

配方:一枝黄花 60 克,野菊根 30 克.

用法:上药加醋煎水趁热熏洗疮口。每日 2~3 次。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痈肿溃后腐肉不脱者。

《伤寒论》第五十四条桂枝汤各家解说

汤歌: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

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服汗易酿。

组成:

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炙)6g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煎服法: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服取微汗)。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加减:

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禁忌: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均当忌服,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伤寒论》条文: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79版教材《伤寒论选读》

提要:卫气不和,时发热自汗出的证治。

释义:病人脏无他病,而见时发热自汗出,可知病位在表,即脏腑无病,而病在营卫。本条言卫气不和,上条言营气和,二者各谈一个侧面,实则均为营卫失和。以营行脉中为卫之守,卫行脉外为营之使,若卫气不和,失却固外之职,则营虽无病,亦失内守之能,此即“时发热自汗出”之来由。病既如此,故可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使微似汗出而愈。然则何需“先其时发汗”?因为既云“时发热自汗出”,则应有不发热不汗出之时,乘此时服桂枝汤取微汗,则邪去而营卫调和,其病可愈。否则当汗出时而发之,恐有“如水流离,病必不除”之虞。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人之一身,经络纲维于外,脏腑传化于中,而其为病,从外之内者有之,从内之外者有之,脏无他病,里无病也。时发热自汗,则有时不发热无汗可知。而不愈者,是其病不在里而在表,不在营而在卫矣。先其时发汗则愈者,于不热无汗之时,而先用药取汗,则邪去卫和而愈,不然,汗液方泄而复发之,宁无如水淋漓之惠耶!

汤本求真《皇汉医学》

藏即内脏,诊病者内脏无病则其病必在发表。有此病而时时发热,自汗出,久不愈者,于其发热、自汗出以前发汗即愈,宜用桂枝汤。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这个病最常见了。“脏无他病”,就是指的内脏没有什么特殊的病,拿现在的话说,也不是肝炎、也不是肺炎等等的吧。就是有这么一种症候,“时发热自汗出”,这个“时”就是定时,定时发热自汗,经久不愈。“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这也同上条一样,也由于卫气不和。那“先其时发汗”,用桂枝汤就可以好的。先其时者,它(时发热自汗出)定时嘛,假设说一天的两点钟,下午两点左右,要发热汗出,你在两点钟以

前给他吃桂枝汤准好。这个我遇到很多,我一个朋友,他有一个厨子,就是这个病,已经二十年了,就是到时候发烧,完了出一身汗,过去以后就像好人一样。他那个时候也研究一点中医,他就给厨子吃这个药(桂枝汤),吃了就好了,回头高兴极了,他说这回可好了。这种病,二十年也太时间太长了,这我头一回听说(患“时发热”这么长时间),但是在临床上(“时

发热”)这种情况很多。

有一些人老是怕桂枝汤热,其实它不是热,你看看前面所讲桂枝汤证,没有一个不发热的,这个也是“时发热”。要是只

汗出不发热,桂枝汤还不行。现在大家有这么个毛病,见到热就不敢用桂枝,其实不对的。这个病很多,在临床上很常见的。

我在农村遇到个老太太,每天到 4~5 点钟的时候,必要发烧,然后出汗,出完汗之后,也不发烧了,也不难受了。她是天天

的(这样),也是有很长时间了。我给看的这个病,我给她开三付药,吃了两付药就好了。这个情况很多。

要注意,这就说明桂枝汤,不只治中风病型的表证,就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它也能调协营卫。调理营卫,营卫不和,他举这么两个例子,第一个,常自汗出;第二个,时发热自汗出。这两种情况全是营卫不协、营卫不调,这个书说是卫不和。桂枝汤专调营卫,治这种病的。

那么用药的方法呢?不定时(病常自汗出,北非“时发热”)没办法了,那还是根据一般(的服药方法),早晚吃药。有定时(时发热的情况),在发作以前两个小时(服药)最好,给吃药就可以好的。

由这个地方,你们回头看看,咱们讲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为什么里头搁桂枝汤呢?就是形如疟,日再发,就是定时发寒热,不汗出,所以不是整个桂枝汤证,不是只营卫不调,还有“不得汗出”,所以他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我们讲那个的时候就引证这一条了。讲到这个地方,回头再看看,对于那条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全是由于桂枝汤这个方药能治定时发热而汗出,可以回头看一看。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卫气不和,时发热自汗出的证治。

“病人脏无他病”,是指饮食、二便,睡眠都正常,无内证可述,说明里气和。文中又没有提到太阳病或脉浮、恶风寒等表证,说明也不是太阳中风。病人只是出现时而发热,汗出的症状,而且缠绵不愈,吃了一些药也不见效。这也是卫气不和,荣卫失调的表现。荣卫分别为阴阳之属,阴不制阳,则卫阳亢盛而发热;阳不护阴,则荣阴外越而汗出。治疗上也应选用桂枝汤调和荣卫,但一定要在发热、汗出发作之前服药,阴阳荣卫才比较平衡稳定而易于调节,而且可以避免在发作时服药汗出太多而损伤正气。这类疾患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以妇女更年期时更为多见,在使用滋阴、助阳、清热、敛汗的方法都难取效时,可以试试桂枝汤,往往都有效。

(不居解伤寒)

​此条重点或应在“时发热”上,原文意思:病人其他脏腑没有问题,时有发热,出汗后,热没有下去,这是因为卫气不和。应该先于发热的时间发汗,用桂枝汤热就去了。

前一条说的是病人常自汗出的问题,这一条谈到病人时有发热。我理解“时有”以下两点:①偶尔有②定时有。但结合后文来说,意思更倾向于定时有。因为要先其时发其汗则愈,这个热必须定时发,我们得知道他到那个固定时间了要发热了,在发热的时间前面,上桂枝汤这个热才能退。

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病人其他脏腑没有疾病,如果病人有其他脏腑疾病就不行了。比如小柴胡汤证有一条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他这里是往来寒热,也可能会出现我们前面提到的时有发热,但就不能用桂枝汤了。有少阳证的表现,我们得考虑到小柴胡汤,具体还得结合临床实践与患者具体情况结合,辨证施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学伤寒】51,52,53
第九章:汤头八阵1(汗阵)
麻黄剂何止治“伤寒”---心悸气短自汗案
伤寒笔记20-时发热自汗出
《伤寒论》学习笔记5——桂枝汤治疗脑疽不愈
什么情况下用桂枝汤和麻黄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