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证思考65:胃病治疗一席谈(2)

以虚为主的胃痛有胃阴虚和脾胃虚寒。胃阴虚这一型在临床上很难治。临床上不害怕湿热中阻,不害怕舌苔厚腻,就害怕舌苔少。好在现在临床上见到的胃阴虚证少一些,舌苔少的病人要比舌苔腻的少的多。胃阴虚需要养阴,但养阴药有碍于胃的纳和脾的运,并且“阴”必须由“阳”来化,阴药服进去必须经过阳气的蒸腾运化才能变成有用的“阴”,如果运化不了那就是没用的,只能变成湿邪。而运脾需要用温药、阳药,对阴药和阳药进行恰当组合,这是比较难的,需要对整体有把握。阴药用得稍过,病人就会感觉到吃饭不太好了,大便不太好了;阳药用得稍过,病人又会感觉到病症加重了,因为阴虚加重了。实际上,古人说阴虚难治,除了结核病之外,临床上见到真阴虚病要比气虚病、阳虚病难治得多。
治疗胃阴亏虚,方书中经常提到一贯煎、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汤、增液汤等方。一贯煎是治疗肝胃阴虚的,沙参麦冬汤和益胃汤是治疗胃阴虚的,芍药甘草汤体现另一种治法叫酸甘化阴法。也就是说,面对胃阴虚证,治疗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直接补阴,使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这类药物;另一种方法是用酸味药和甘味药来化阴,酸味药如芍药、乌梅、木瓜等,甘味药以甘草为主,其他的甘味药也可以用。如果病人经常泛酸,也就是口语中说“醋心”,能不能用酸甘化阴?一般来说可以用,这是两回事,如果胃酸比较明显我们可以酸甘化阴法合左金丸,比如芍药甘草汤合左金丸。酸甘化阴对胃纳、脾运的影响要小于直接养阴的方法。直接养阴时要加点流动气机的药物,比如一贯煎里用到川楝子,但养胃阴时我们不一定会用川楝子,我们会用陈皮、砂仁、木香等,但它们温燥的力量比较大,因此少用,有时有的医家主张用香橼、佛手,但实际上香橼、佛手主要是疏肝的而不是疏胃的,这还是有差别的。总之在这一型里面用药不是那么单一,需要对用的药物及剂量进行斟酌。胃阴虚出现,往往提示这个病病程已经很长,提示会有瘀血,要加点活血的药,比如赤芍、丹参等。在胃阴虚的基础上往往也会出现胆腑之热,于是有的医家会加一味蒲公英,或连翘,或银花。
“胃虚—胃寒”是临床上见得较多的,常用方如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等。当我们辨为“胃虚—胃寒”而用温补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没有“胃积”的存在。如果在“胃虚—胃寒”的基础上出现“胃积”,一定要先祛邪,然后再温补,这点是需要注意的。

有时辨证明明是个“胃虚—胃寒”证,怎么越补病症越重了呢?补得舌苔都腻了,补得都上火了,原因就是把那一丁点“胃积”给补住了。比如伤寒论中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这个证表现的很像理中汤证,但用理中汤实际上效果并不好,因为它在虚的基础上还有邪实,把这点邪实解决了,接下来再用理中汤,就合适了,用药的先后次第一定要留意。
温补中焦的小建中汤和理中汤都是张仲景的方剂,这两张方剂区别很大,但是我们面对脾胃虚寒的时候容易把这两个方证给混了。张仲景在虚劳篇里用得是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没有用理中汤,而我们温补中焦经常用理中汤,现在善于用理中汤的医生比善于用小建中汤的医生多。这两张方剂的区别在于小建中汤证脉弦,理中汤证脉不弦。两方证都是虚寒舌象,症状可以一样,如腹痛、腹胀、下利,舌象都可以是淡的,舌苔是薄白的,都可以畏寒,脉象都是弱脉、缓脉、偏阴的脉,但小建中汤证会在细弱的脉中见到弦意。
吴茱萸汤容易被遗忘,它治疗虚寒胃痛和上两方又不一样,吴茱萸汤是治肝胃的虚寒,肝胃虚寒可以出现胃痛、呃逆,表现为胃的病变,在伤寒论里见过三次,少阴、厥阴、阳明病里面,并且都涉及到饮邪、寒饮,本方病机是“肝胃气逆”。一般在临床上遇见肝病特别容易出现肝阳上亢,特别是高血压病人,而经常不去重视肝阴上逆。肝阳上亢我们用镇肝熄风汤,肝阴上逆就需要用吴茱萸汤。
李东垣对胃痛的治疗,从内伤着眼,常用:

1木香、柴胡、青皮、陈皮、厚朴、炒神曲、炒麦芽、当归、桃红,破胃积。
2半夏,化胃湿;
3益智仁、吴茱萸、白蔻仁,暖胃寒;
4人参、黄芪、炙甘草,补胃气;
由于是从内伤角度着眼,对病机考虑的就相对复杂一些,一般都会用到益胃气的药,也就是说相当多的内伤胃痛,李东垣是拿补中益气汤来加减,这点是和现在医生有差别的。李东垣这种用药法对我们的启示是:在治疗胃痛时,无论虚证、实证,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胃气充足,千万不能把胃痛治好了,而胃气也伤损了。不要伤损胃气,要有意无意去培补胃气,只要胃气恢复正常,胃积、胃痛就不会再反复了。如果胃气越来越亏,那么胃痛即便现在治好了,它还会反复发作的,甚至发作次数会越来越多。
《丹溪心法》中说“诸痛不可补气”,这句话对后世影响特别大,不通则痛,补气会加重不通。但李东垣治胃痛,补气是常用的,朱丹溪看过、学过李东垣的书,实际上他说这句话是基于纠偏。他看到有部分医生学李东垣,老补气,离了补气药不开方,他发现疼痛发作时用补气药经常会用错,于是他就告诉他的学生碰到疼痛不要随便补气,可能他的原意是这样。可是他的学生就给他记录下了这句话,他的书流传很广,后世好多医家都记住了这句话,他的意思是当疼痛嚣张时,说明邪气正盛,此时不能乱用补药,实际上还是一个次第的问题。
《丹溪心法》说:“胃口有热而作痛者非山栀不可,然须佐以生姜汁,并用川芎开之”。治疗胃痛,朱丹溪仍想到郁,想到用越鞠丸法。胃痛有寒有热时,张仲景用黄芩、黄连,佐以法半夏、干姜;朱丹溪用栀子;佐以姜汁、川芎,其实用意是一样的。(清胆:黄连、黄芩、栀子;温胃:生姜、川芎、半夏、干姜)
《丹溪心法》又说:“有因死血流于胃口而作痛,桃仁承气汤下之,切记!”
指出碰到瘀热胃痛,可以用桃仁承气汤。哪种情况会碰到呢?如果一个人平时特别喜欢喝酒、吃火锅、吃大肥肉,这样时间长了有可能出现这种胃痛,或者胃溃疡的胃痛病人,又见到便秘,有可能就是桃仁承气汤证了。治疗一方面用桂枝、炒桃仁入胃,化瘀止痛;一方面用调胃承气汤入肠,通便泄热,胃、肠障碍一除,疼痛必止。(刘卫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佳明:肝胃病
高建忠对胃痛的认识和治疗 - 梦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祛湿固肾汤
朱良春用散丹汤方治疗胃脘痛的特色发挥:加减建理散、控涎丹合六君子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附...
脾胃系疾病证型用方(1)阴虚呃逆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肺系、心系、脾胃疾病」速记口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