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评分析《霸王别姬》


电影新视界


《霸王别姬》上映于1993年,影像华丽,兼具史诗格局与深刻的文化内涵,讲述了两个伶人的悲喜人生,并掺合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整部影片除了内容扣人心弦之外,在试听语言层面上的手法运用也十分到位。“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聊何生?”陈凯歌一出《霸王别姬》唱尽英雄末路。该片不仅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还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在世界范围享有较高的声誉。






画面色调



在本部电影的前半段,所有戏剧舞台布光都是暖调,色彩以红色为主,从小豆子与小石头的首次登台,到《贵妃醉酒》,再到《牡丹亭》,所有的舞台场景都是以红色调为主,加上京剧华丽的戏服,给人美仑美奂的感觉。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文革时期,作为时代的象征,红色是触目惊心的,一方面代表了激情、愉悦以及自由,另一方面也道出了无奈和悲伤。同样是红色,不同的运用体现出相差甚远的人物情感和时代背景,极具张力。


蓝色的运用和主人公内心的凄凉有关。小豆子被张公公强暴后,失魂落魄地走出张府,影片色调变为蓝色,高高的城墙,落寞的表情,加上京剧的鼓点,渲染出一种悲凉压抑的气氛。袁四爷与程蝶衣媾和之时,院子中两人对吟,蝶衣手中剑反射出幽蓝色的光,清冷阴郁的调子,加上淡淡的放烟效果——雌雄难分,真假莫测,一派迷离情调。蓝色的运用主要是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悲怆,落寞,用颜色烘托出凄冷的环境和心理状况。


影片开始的“卖子”一场,使用了黑白调,这段黑白场景是程蝶衣一生悲剧的开端,用此色调开始回忆过去的事情,意义深远,逼着观众去了解一个混乱而不堪的年代。 


《霸王别姬》主要出现黑、红、蓝三种不同的色调,着重表现不同的历史时期时代特点以及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红色混沌不冷静,蓝色清仄凄凉,黑白则透露着一种年代感。观众随着色调的变换更好的体会到了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画外音的运用


电影可以通过画外音的配合来调动观众的感官、感染观众的心灵。如在影片一开场即出现的“卖子”一段戏里,就非常成功的运用画外音感染了观众。


一处是影片一开始艳红抱着小豆子来喜福成科班学戏,当关师傅拒绝了小豆子以后,艳红怀里夹着儿子大步走到当街, 拿过磨刀师傅戗好了的菜刀麻利果决地毅然斩下小豆子的六指,在此之前导演仅仅通过两声“磨剪子来戗菜刀” 的画外吆喝声来做暗示性铺垫。



另一处是在小豆子的六指被斩断之后,母亲又将他裹挟回喜福成科班。画外响起苍凉的京剧“夜深沉”的曲牌声,而画面上伴随这样的弦乐声的是哀嚎的小豆子被强扭着在香案前给梨园行的祖师爷的神位磕头,并被强迫着用血淋淋的小手在卖身文书上按押。按好手印后艳红随即离去,仅仅几秒后镜头移到门口时已经不见了艳红的踪影,这暗示着小豆子被抛弃的命运,也为他一生的依恋铺垫了最基础的恋母情结。屋内,气氛压抑灯光昏暗,而屋外却正是漫天飞雪,这种写意式地渲染剧情气氛、借以传达母子间生离死别和此时此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印象化创作手法使得观众感同身受的融入到小豆子的精神世界中,铺垫了观影的情绪。




音画配合


《霸王别姬》配乐京味十足,悲剧氛围总是被声音渲染得愈加浓烈。片子有两段主题音乐:一段是低沉的弦乐,另一段则是京剧中常见的敲击乐,韵味十足。


一般主题音乐出现时,都是主人公命运发生转变的时候。低沉的弦乐暗示主人公命运的未知数;而京剧选段则提醒着观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大主题。小豆子逃跑在戏院看到“当一个角儿的风采”时,弦乐响起,音乐传达了小豆子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的信息。而后,蝶衣吸毒,人鬼不分,主题音乐再度响起,得不到爱人,自感沉沦。片尾当久别重逢的蝶衣小楼再唱《霸王别姬》时,蝶衣转过脸来的特写,拔剑前的一刹那,音乐再次回到了京剧选段。蝶衣倒下之后,配乐中响起了微弱的《歌唱祖国》的歌声,同电影开始前的配乐形成照应,一方面对应了片子的时空叙述方式,另一方面传递希望——新中国一路走来,有过尝试,有过错误,但总是坚定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好。 


电影大量使用了京剧中二胡以及如锣鼓等打击乐乐器的声音,同画面相得益彰。在徒弟小四抢戏的情节,台前京剧声的响起与其说是故事中的原声,不如说更是为了表现段小楼难以抉择却必须抉择时的焦灼,虞姬的唱腔一直在耳边萦绕,却不是程蝶衣的,更是增添了对今昔对比和对苦涩的现实的渲染。菊仙受辱自杀时,上吊身体在空中悬挂的画面配着程段二人撕打发出的吼叫声和“听奶奶讲革命……”的歌声,使故事具有了荒诞色彩,而广播中的歌词“却原来,我是风里生雨里长”则暗暗概括了菊仙的一生,更使故事具有了悲凉感。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的解读


影片中京戏唱段贯穿始终,不仅是整部影片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影片主题表达的另一个核心——“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在这部影片里,陈凯歌将他 对于历史、人性、艺术的理性思考,通过戏里戏外两个舞台、虚虚实实的京戏唱段、真真假假的同性爱情来传达,即影片采用了经典的戏中戏结构,有两个舞台。一个是京剧舞台,在这个虚假的搭设的舞台上,段小楼和程蝶衣从民国初年经历北伐到抗战再到解放军进城直到“文化大革命”,都在表演京剧《霸王别姬》,在不同的时代讲述相同的生离死别的古老故事。


另一个舞台则是广阔的真实生活,变动的政权和生死难料的小人物交替上演,书写着现实中不安定的种种故事。电影实则是隐藏了其作为“戏”的本质,并且以一 种“人生”的常态吸引着观众,戏里戏外的故事和情感纠扯更让人分不清究竟是身在戏中还是置于现实中,影片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将京戏与人生交织在一起,将人物的生命过程置于《霸王别姬》的戏剧情境中,细腻地刻画人物孤独无依的生命,营造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影像境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霸王别姬》的视听分析
《霸王别姬》影评
看完这篇解读,我只想再刷一遍「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
天堂多个张国荣,世间再无程蝶衣
还记得《霸王别姬》中的少年程蝶衣?五代梨园世家,曾作黎明替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