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视分析《西游记》





二十五集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男女老少咸宜的优秀影视作品,它根据明代吴承恩神话小说《西游记》改编拍摄完成。千般变化、万般戏耍的精彩幻想,大量的动物精灵的造型,佛教、道教的幻化和价值取舍,都得到了完美的实现,塑造了众多色彩绚丽的屏幕形象:唐僧稳重端庄、孙悟空机智诙谐、猪八戒愚直滑稽、沙僧憨厚忠勇……这些人人皆知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典神话改编

电视剧与文学的结缘始于其诞生之日,古老的文学艺术为电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古典神话小说在其历史悠久的传播过程中,已经家喻户晓,其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和传统价值观念深得人心,为神话题材电视剧成功改编奠定了观众基础。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中唯一的一部神话小说,《西游记》最先受到电视改编者的关注,1982年开拍、历时6,完成的25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杨洁导演,六小龄童主演,中央电视台摄制)本着“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的创作精神,对原著情节和主题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提炼,在研究界对《西游记》主题的多元解读中,突出了孙悟空不畏强权、顽强斗争的精神和取经队伍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编导们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场景布置、服装、化妆、对白、表演、等方面都打造出了亦真亦幻的神话奇观,克服了当时拍摄神话题材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取得成功。1988年播出后好评如潮,三十余年来重播不断,魅力经久不衰。


1988,《西游记》续集在人们的期待中亮相荧屏,续集对原著进行了较大改动,在叙事上尝试采取倒叙的形式—开篇即是唐僧师徒取得真经回到长安,然后再由师徒向唐太宗陈述取经途中坎坷经历。在每集的剧情编排上,打破了88版《西游记》一集一个故事,相对独立的剧情安排方式,代之以将故事结局安排在每一集中间,打破了剧集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



妙趣横生的游戏化叙事

娱乐是当下时代生活的重要主题,游戏是人类千年不变的童年情结,神话是人类童年幼稚单纯心理观照下的自然,神话题材电视剧以传统神话为题材,继承并发展了神话中的游戏精神,并使之成为独特的叙事策略,对观众产生强烈吸引力。游戏叙事作为一独特叙事策略表现在正剧类神话题材电视剧中,《西游记》对儿童的不竭魅力可以为证,孩子们对其不灭的观赏兴趣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欣赏中享受了游戏,享受了快乐。游戏叙事还突出地表现在近年来火爆荧屏的戏说类神话题材电视剧中,截取传统神话人物或某一人物情节枝节,利用当下电脑高科技手段,渗入后现代精神,不刻意于历史深度、不受神话原著或传统神话所限、不求主题深入,游戏的狂欢为该类电视剧带来全新的审美风格与欣赏价值,大有一种娱乐无极限的气派。


一、故事情节游戏化 比之于其他题材的电视剧,神话题材电视剧显然是距离人类社会生活最远、最单纯的人类游戏乐园。神话题材电视剧的游戏化叙事,首先体现在其故事情节编排上的游戏化原则。《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千辛万苦的取经历程,其实在天庭神界那里,只是一场游戏,唐僧师徒一路上的艰难险阻,自然灾害者甚少,更多的是天庭众神为了考验取经人而人为设置的重重关卡,因此,即便取得真经后,观音菩萨为了凑足九九八十一难的数量,让成仙了的师徒在云游中摔下,老龟兴风作浪,水淹真经等等。这是宏观方面考察西行故事的游戏性质。事实上,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游戏化的情节叙事也让编导者“忠于原著”的改编增添了不少趣味。如第二集演绎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寻师学艺初到人类社会时,它东瞧瞧西望望,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充满兴趣,肚子饿了,走进一家面馆,不知道如何点吃的,便学着邻座客人的腔调大叫“一碗面一碗面”,面上来,又模仿别人的样子加胡椒粉和辣椒,顿时辣得脸红脖子粗,急得抓耳挠腮,引来旁人观看和笑话,也令电视机前面的观众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二、对白语言游戏化 神话题材电视剧的游戏化叙事,还体现在其独特风格的对白语言上。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流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语言越来越丰富生动。语言不仅在人际间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而且在人们的娱乐休闲生活中也不可或缺。人们往往在不自觉之间展开语言游戏,形成语言的狂欢。神话题材电视剧中对白语言的游戏化,主要体现在:


其一、游戏化的语腔语调。神话题材电视剧的人物角色多是神、妖、鬼、怪。由于远离人世,他们的说话,在语腔语调上自然有异于常人,给审美带来一种陌生化游戏化效果。如电视剧《西游记》在对白上,就对孙悟空、猪八戒的配音都做了变形处理,以体现他俩性急火爆的“猴气”和懒散愚钝的“猪气”;


其二、游戏化的对白语句。神话题材电视剧的对白语言,在词汇语句上,有些也是异于生活常态,富含游戏化精神的。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盗得妖怪法宝又去叫战时,欺骗妖怪“你那个宝贝是雌的,我这个是雄的,你那个碰见我这个就不灵了”尤其是在斗银角兽一节中,它不断更换自己的名字“孙行者”、“者行孙”、“行孙者”,出现在妖怪洞口叫战,引得妖怪既惑又怕“这下捅了猴子窝了”凡此种种,这些虽然只是较为表面的文字游戏,但其精彩绝妙的表现也让神话题材电视剧增添了不少童趣,带来游戏化的审美感受。


其三、游戏化的对白内涵。神话题材电视剧对白语言的游戏化,还体现在其对白的幽默风趣的内涵寓意上。正因为神话题材电视剧远离现实题材,它更有了自由的话语空间,对话更加率性任意,无所顾忌。如《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盲目驱赶和尚的国王,义正词严地说“好一个荒唐的国王,做了一个荒唐的梦”。以幽默俏皮的语言直接讽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愚昧专制,看似语言游戏,其实具有耐人寻味的语言魅力。诙谐幽默的对话,妙趣横生,看起来特别轻松。


三、形象塑造游戏化 神话题材电视剧的游戏化叙事,还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神话题材电视剧中的角色人物,是迥异于常人的神仙和妖魔鬼怪等等。为了表现这类角色人物,电视剧的编导者们在形象塑造上费尽心力,为了表现其神魔特点,一方面要保留其动植物原型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突出其神性或魔性。在这方面,电视剧《西游记》还是最为成功的。譬如孙悟空的外形是,毛脸雷公嘴罗圈腿拐子步长尾巴红屁股,它的一举一动都充满猴性,滑稽可笑,增添喜剧效果猪八戒是猪头猪脑猪肚子,懒惰贪吃,猪相十足。此外,树精藤怪、牛魔王,蜘蛛精、九头虫等等,大多数妖魔鬼怪都是动植物化形,整个电视剧人物角色俨然一个童话王国、动物世界。



精彩纷呈的特技效果

运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拍摄、制作,以获得特殊的电视画面效果,就是特技。相比于现实题材电视剧而言,电视特技在神话题材电视剧中更有用武之地。特技在神话题材电视剧中被广泛使用,创造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玄幻奇妙的场景,也成就了一个个惊险无限、精彩激烈的打斗动作。我们甚至可以说,特技己然成为神话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技巧之一,参与到剧作情节的叙事、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早期的《西游记》土洋结合的特技创作远不如越来越高科技的电脑特技,但它们都很好地完成了神话中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神魔斗法等超现实情节,为神话题材电视剧的完整演绎立下了汗马功劳。


电视剧《西游记》中,壮丽飘渺的天庭、阴森恐怖的地域、千奇百怪的妖魔洞府这些奇特的场景环境孙悟空的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神魔的腾云驾雾、悟空与妖魔的精彩打斗等等神奇场面,都要靠特技手段来拍摄与制作完成。特技镜头在《西游记》中占的比重非常大。在中国电视剧刚刚起步的八十年代,电视界对于电视特技的了解和掌握可谓少之又少,但凭着对艺术一丝不苟的执着精神,《西游记》的编导苦心钻研,利用抠像手段,结合中国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制作出众多神奇的特技效果。在处理孙悟空腾云驾雾时,创作者就是在拍好孙悟空标志性的亮相动作后,用抠像手段将镜头叠化到蓝天白云或名山大川的背景上,表现孙悟空飞行时轻捷的身手。而在孙悟空与妖魔打斗时,编导用钢丝吊起演员,表现其飞行打斗的精彩动作,让观者耳目一新。总之,特技叙事在神话题材电视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特技,就没有神话题材电视剧,随着当代高科技的发展,神话题材电视剧中的特技将会更加丰富多彩、精彩纷呈。



结构策略:简约清晰的章回体线性

章回体线性是我国传统小说的主要结构策略,它来源于民间说书艺人的说书叙事传统每回讲一个情节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讲到结尾处或故事精彩处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主要的人物及其性格在小故事中延续,将这些小故事连缀起来,又是一首尾照应、情节完整的大故事。无疑,从时间角度去考察,这是一种线性的顺时式结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采用了这种结构方式,由小说改编的神话题材电视剧也延续了原作的结构方式,采取章回体线性结构,令故事情节一目了然,清晰明确。


电视剧《西游记》的主要情节,是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去往西天取经的历程。88版的《西游记》在此之前,利用五集的剧情,依次交代了孙悟空横空出世、拜师学艺、大闹天宫等情节,每集一个主题,己经是章回体线性结构策略的运用。而当降服八戒和沙僧后,接下来的十余集几乎是一集一个妖魔,斗完一个妖魔,唐僧师徒踏上西行路,就是一集电视剧的尾声,直到最后来到西天极乐世界取得真经。98版《西游记》续集延续了这种结构策略,但是从全剧叙事上看,与又八版有两点异处:一是九八版在整体时间结构上采取了倒叙式,该剧一开篇就是取经归来的唐僧师徒回归长安,唐皇热情迎接,唐僧师徒向唐皇讲述取经路上艰难险阻,由此展开对西行经历的回顾;二是版续集改变了八八版一集斗争一个妖魔的完整性,往往在打斗惊险处刹住,将斗争胜负的悬念留到下集开头交代。但整体观照,前后两版《西游记》显然都是在章回体线性的结构策略下叙事的。

 


创作风格: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幻”成分是就其创作技巧和外在风格表现而言的,为了创造神秘怪诞的艺术效果,创作者最常采用的技巧包括梦幻、隐喻、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神话题材电视剧不同于现实题材电视剧,它的故事场景、情境、情节都是虚幻离奇,甚至是荒诞诡橘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其他创作技巧在神话题材电视剧中都广泛地被采用。


梦幻成为神话题材电视剧中屡试不爽的技巧,被广泛运用来营造神秘色彩。如在《西游记》中,第二集孙悟空在梦中被黑白无常勾去了魂魄,大闹了阎王府,删去了生死簿上所有猴子的纪录;第十三集,唐僧师徒夜宿禅寺,夜深时候,已故国王托梦唐僧,带领他来至御花园内一芭蕉树下古井旁,向他诉说被害经历。突起的夜风吹灭了烛火,一声声“师傅—师傅—”的悠长叫唤直把唐僧灵魂唤出肉体尾随幽灵来到御花园,井口冒出的袅袅青烟更增添了神秘色彩,一切都笼罩在幽暗、阴森、恐怖的梦幻气氛中。



在神话题材电视剧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无论是宏观上理想人物的塑造、曲折情节的构想,还是神话题材电视剧中的各个细节描绘,处处都彰显着夸张的艺术魅力。比如在细节表现方面,且看看神话题材电视剧在各类物件上的夸张《西游记》中有各类使人长生不老之物—蟠桃园里的蟠桃、镇元大仙的人参果、唐僧肉—在对这些长生不老之物的描绘上,夸张手法的运用显而易见如蟠桃园里有三种蟠桃,分别是三千年一熟、六千年一熟,九千年一熟,其成熟时间周期可谓长矣。但其功效也确乎非凡三千年一熟者可使人得道成仙,身轻体健六千年一熟者可使人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者可使人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镇元大仙的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而唐僧肉亦有能使人长生不老之功效,因为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人。



理想浪漫的镜头表达

电视以画面、镜头为表现手段,把具体可感的形象直接诉之于观众的视听感官。神话题材电视剧的浪漫主义审美风格直接通过其审美浪漫的镜头语言表现出来,诉之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回归自然是浪漫主义重要的美学主张,在神话题材电视剧中,审美浪漫的镜头语一言主要就表现在其自然淳朴、返璞归真的镜头风格上。


一、远离世俗的自然风光 神话题材电视剧叙述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点也常常远离世俗喧扰。在神话题材电视剧的镜头中,观众常常看到的是一片自然优美的野外风光。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路途上,有灿烂的朝霞升起、有迷茫的浓雾笼罩、有宁静的夕阳坠落,取经人脚下踩的是险峻的青山,身边流的是涂涂的溪流。妖魔藏身之处则在深山更深处,他们占山为王,穴居飘饮,似乎回到原始人类的野蛮生活。神话题材电视剧为当今生活在都市喧嚣中,触目皆是都市繁杂的人们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让人在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之外,享受远离世俗的宁静和安详,体验返璞归真的从容与惬意。


二、古朴蕴藉的意境表达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中国古代诗歌最讲究意境,神话题材电视剧继承了这一传统美学,在叙事中时时处处注意经营古朴蕴藉的意境。中国传统美学对意境的表现在于以形传神,达到形神具备的效果。电视艺术用镜头画面、通过蒙太奇剪辑来表情达意,其意境之美往往表现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如《西游记》第四集《困囚五行山》中,编导就用了一组极富诗情画意的镜头来表现孙悟空从“齐天大圣”沦为“阶下囚”的悲惨境地首先是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展示天庭玉帝为如来获胜的庆功宴上的欢歌笑语,与五行山下悟空的痛苦挣扎形成鲜明对照悟空挣扎无望后,伴随着男声独唱的画外音乐,镜头依次呈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景物描绘,展现悟空被压后的艰难求生最后,镜头定格在对悟空面部表情的特写上,悟空那含着泪水却依然不屈的眼神传达着他悲凉的心境。昔日的风光与此时的落魄,五行山之大与悟空之小,总之,在这组镜头表达中,创作者以形传神,表达了浓烈的情感。



音乐的经典创作

片头曲《西游记序曲》 作为一首纯音乐,它在电视剧中以片头曲的形式出现,创作内涵丰富,旋律优美以及剧情与音乐的配合,迄今为止仍不可超越。《西游记序曲》引领着观众进入《西游记》的故事情节的情境之中,奠定了《西游记》的风格——神话故事。开场用电子和声器作出带有神话色彩的音乐音响,应着“茫茫大海之滨,神猴出世”的画面,展示这个大自然育化的娇子;由天边传来女声合唱、弦乐演奏的仙乐,配合着“嫦娥舞蹈”的画面,展现了仙人的生活; 带有辉煌色彩的管乐旋律表现了师徒四人取经路上历尽沧桑、不畏艰难险阻、一路降妖除魔、长途跋涉、不得真经不罢休的取经精神。《西游记序曲》中没有任何有意义的歌词,只通过音乐的旋律表达情感,为《西游记》神话的风格奠定了基调。《西游记序曲》对《西游记》内容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通过音乐旋律和画面描写了神猴出世、海外寻师、闹龙宫、大闹天宫、取经路上开拓道路……既衬托出齐天大圣的天不怕地不怕、无 拘无束、上天入地、神通广大,又表现了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尽磨难,一路降妖伏怪,无所 畏惧…… 悠远的旋律音调展现了唐僧一心为善、普度众生的胸怀。这样复杂的情感都借助于片头音乐传达出来,也提示观众,剧中将重点表现孙悟空以及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情感,对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提示。

 

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 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是总结性的音乐,是《西游记》的主题歌。 主题歌分为片头主题歌、片尾主题歌、头尾呼应主题歌和主题歌群四类。本曲是片尾主题歌,在每集的剧后都会响起,两句激昂奋进的前奏,三小节富于张力的节奏型,预示了歌曲主体的情绪,概括了歌曲主体的色彩基调,营造了气氛,展示了画面。片尾曲不像《西游记序曲》起“先声夺人”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主要是对前面剧中主题进行概括,是对剧中情感的升华,让人听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更能引发人们对剧情的感慨,从而激发起更深层的思考,具有延伸剧情内涵的艺术表现作用。

《西游记》片尾主题歌的总结性体现在歌词之中。主题歌的歌词是对故事主题的表达。片尾 曲《敢问路在何方》唱出:“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些歌词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一路上师徒四人的分工,历尽艰难险阻,战胜妖魔鬼怪后继续西行的主题,而且也是对孙悟空机智诙谐、神通广大以及师徒四人不得真经不罢休的取经精神的歌颂与赞美。从欣赏需要上说,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是一种余韵,它让人回味,起到言有尽意无穷、曲已终情未尽的作用,让人的欣赏思绪有一种整理, 使整个欣赏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的完整。 一方面形象地表达了取经路无尽的漫长和重复,无尽的艰难和危险;另一方面也表达出《西游记》的主题——一种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开拓道路的取经精神,升华了这部神话剧。 它让人跳出了情节的千奇百怪和妖魔杀人吃人的种种血腥去体验和领悟勇敢和坚定,有效地引领了人们的欣赏情感,升华了主题。

 

插曲《天竺少女》 在剧中是以插曲的形式出现,它出现在《天竺收玉兔》一集,当时玉兔精变身成为印度的公主,因为对唐僧的喜爱而引诱唐僧跟唐僧结婚,而画面中玉兔精的妖娆舞姿就是以此歌为伴奏,优美的词藻和许镜清谱写的活泼欢快的旋律,充分的烘托了此剧的主题,而为此曲专门编排的舞蹈,也深受观众熟知和喜爱,歌舞的结合,使此影视剧的画面美妙绝伦,深深的带动了观众的情绪。 这首歌的曲调也是独具匠心的作为一首表达异域风情的中国流行歌曲,它即抓住了中国流行乐的特点,又巧妙的融入了一部分印度音乐的特点。两者的巧妙结合,再加上演唱者李玲玉那印度女声特色的唱腔,使此歌曲完美的表达了其中心主题,而当中欢快跳跃式的旋律,配上画面中那印度风情的舞蹈,使其音画结合在了一起,也充分表达了当时印度式风格的热闹场面和玉兔精的娇媚以及对唐僧的爱慕之情。



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

孙悟空降妖除魔,是非分明 孙悟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典型的喜欢打抱不平、锄强扶弱的好汉。他不仅为保护师父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任劳任怨,也为百姓伸张正义,除暴安良。他嫉恶如仇、果敢机敏、善于斗争。他仇恨一切兴风作浪的妖魔鬼怪,对善良的人民却充满同情和怜悯。他制服了寿星的坐骑白鹿精,挽救了千余名孩童的性命;他在火焰山几次三番巧借芭蕉扇,既扫除了自身前进的障碍,也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干旱疾苦;他在隐雾山中降住了豹子精,救出了被其所困的樵夫;他在车迟国与虎、鹿、羊三大仙斗法获胜,解除了该国僧人遭受的灾难和鞭挞;在三打白骨精一节,尽管师父误会了自己怒念紧箍咒,他依然忍着剧痛铲除妖怪,足见其降妖的决心和勇气。他心中孰是孰非、爱憎分明。虽然对妖怪狠辣决绝、斩草除根,但对师傅唐僧却恭敬顺从、照顾有加,对于取经之事尽心竭力、务必周全。他时常挖苦讽刺猪八戒,可出发点仍是善意的,其根本是为了维护取经队伍的团结。

 

孙悟空敢于斗争,最具反抗精神 他的身上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同心同德、努力斗争的英勇顽强精神。他的斗争多数是成功的,其原因有两点:一是他自身武艺出众、本领高强,精于七十二般变化又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这在大闹天宫一节里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他聪明顽皮、足智多谋,每一次和妖魔鬼怪周旋都是巧设妙计,显得趣味横生。有时他会变成苍蝇、蚊子或者小飞虫等,深入妖怪府穴打探消息。在第五十九回三调芭蕉扇时,他变成蟭蟟虫,乘铁扇公主喝茶之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用头顶脚踢的战术弄得铁扇公主躺在地上求饶。在第六十六回大战黄眉妖时,他变成一个大西瓜,乘黄眉妖吃瓜之际钻到妖精肚子里,大弄手脚,用“翻跟头,竖蜻蜓”的战术制服妖精。有时他也会变成妖怪的夫人或者下属,使妖怪放松警惕,从而进一步骗取他们的宝物。如在第三十一回孙悟空大战黄袍怪时,他变成黄袍怪的妻子,骗取了妖怪内丹,制胜了对手。在第三十二回孙悟空于莲花洞大战金角、银角大王时,他变成妖怪们的干娘九尾狐,夺取宝物幌金绳制服了妖怪。孙悟空机智灵活,常常出其不意,使妖怪防不胜防,这也是《西游记》中引人入胜的闪光点。

 

孙悟空的率真、自由、反叛 孙悟空是天地间孕育的一石猴,在花果山自立门户,没有人教会他礼仪道德和社会风俗,甚至连生活常识都得依靠自己摸索,所以其保持了天真淘气的本性。为了不被人控制生死,他闯进地府勒令阎王修改生死簿;一意孤行夺走龙宫镇海之宝“定海神针”;他无视天规戒律,傲对“玉帝”自称“老孙”;被封“弼马温”时,因嫌弃官职低微,一气之下重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 他对人间君主更是不屑一顾。那些天界、地下、人间高高在上且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在他眼里统统不值一提。他注定离经叛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率性而为,这种极强的叛逆性也从侧面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愿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记续集》:无法超越86版的8大因素
识破心中的妖魔
一棒就能打死的白骨精,孙悟空为何却要分3次才打死?一箭三雕
西游|《西游记》,妖怪们抓走唐僧数次,为啥老是吃不到唐僧肉?
西游记读后感 李可心
永远的西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