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碑千载的修仙神话/申真人传奇20

请新朋友点击上方蓝色字“绿汀文艺”关注我们,老朋友点右上角分享本文。谢谢啦!

宁普林,1941年生,湖南邵东人。从事教育、文化工作十年,交通管理工作二十五年。自幼酷爱文学,博览群书,精通诗词歌赋,擅长故事小说。数十年来各类作品纷纷靓丽于各级报刊、杂志。著有《三余拾碎》、《鹧鸪声声》、《鬼侠》、《申真人传奇》、《上广西》等。是邵东远近闻名的传奇小说作家。


作者仅授权绿汀文艺公众号发布此文,欢迎分享,严禁转载!

第二十回

  王媒婆黑心牟利

  罗员外皓首娶娇

话说那刘贱生、贺怀远,与众多感恩者一样,每逢初一、十五,均来莲荷观还愿。贱生带着奇儿,贺怀远带着继善,小儿初见时,两人害羞,认生,渐渐熟了,其天性相同,好奇贪玩,话渐多了。继善带来的零食、玩物,无不送一份给奇儿,奇儿活泼,言语亲切甜蜜,两人极为投缘。每次拜完神灵,两人即殿外游玩,捉迷藏、采野花、扑蝴蝶、相互追逐,尽情打闹。吃饭时,都要到处寻找,回家时,更是依依不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人随年增岁,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情窦初开,感情日笃,恨时日过得太慢,会了初一,恨不十五即到。每次见面,口虽兄妹相称,心中情意绵绵,回家分手时,两人脉脉含情,频频回首。

转眼奇儿已十四岁,长得亭亭玉立,娉娉袅袅,两弯眉黛,小巧均称,两泓秋水,深邃迷人,高高的鼻梁,直而秀气,樱桃小嘴,常绽微笑,瓜子脸上,挂着微纁,无须脂粉胭脂,更觉鲜嫩夺目。虽然家贫,得申泰芝相助,奇儿不少衣食。虽粗布遮体,无有绫罗绸缎,然不损天生丽质,楚楚动人。且聪明贤惠,在家随母学针线,做鞋缝纫,一学就会,跟邻里学刺绣,竟能捏手生花。虽未读书,然能说会道,尊贤敬老,语言亲切,无不逗人疼爱。邻里父老,无不夸为天上仙女,阃范贤淑。

刘贱生夫妇后未再生,唯此一女,视为掌上明珠。家虽贫寒,自己省吃俭用,但从不亏待女儿。奇儿乖巧听话,嘴甜、勤快,从小帮助料理家务,又常听邻里夸奖,夫妇喜出望外。奇儿与贺继善情绪渐变,先是两小无猜,无拘无束,无话不说,笑闹无常,现在话虽少了,但见面含羞,以眼传意,分手时,脉脉含情,频频反顾。刘贱生看在眼里,想在心中,孩子大了,已经懂事,有了情感,不会外露。他俩同一命运,均为申道长所救,可惜两家穷富悬殊,我家贫困潦倒,茅舍寒门。他家富贵荣华,书香门第。纵然两个有情,但门不当户不对,岂可有此奢望?刘贱生无不哀叹。

那贺继善,年虽十五,然已高大魁梧,生得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私塾馆内,鹤立鸡群,天资聪明,读书勤奋,力求通解,能逐类旁通,教一知十。每问师尊,竭理穷经。与论理,咳唾珠玉,掷地有声,令行文,笔底生风,顷刻千言,乡试屡次夺魁。今秋州试,夺得头名秀才。贺怀远欣喜无比,大办筵席,亲邻乡绅,皆来恭贺,贺家热闹非凡。媒婆亦纷至沓来,踏破门槛。贺怀远不知如何应付,继善说:“晚生人未成年,功名未就,岂能论婚?若不登科,誓不婚娶!此事无须各位操劳,谢各位关怀,请恕晚生无礼。”媒婆均吃了闭门羹,无人再来。贺怀远责怪继善粗鲁,不该一口回绝。

贺继善说:“儿尚年少,欲致力攻读,以求取功名,绝不能因此而分心,不入仕途,绝不论婚,未经我亲许,非我如意之女,绝不婚娶!请父亲原谅。”

贺怀远闻言,怒气顿生,然强压怒火,欲探个究竟,莫非他看中奇儿?那万万不可,娶此贫寒之女,有辱门庭,让人笑话,老夫何颜见亲友,何颜见祖宗?为探明心思,于是耐心问道:“善儿,你已非幼童,乃州庠秀才,名声远播,伦理道德无须我言,自古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经地义,岂可违背?是否心中有人,言与父母,若门当户对,女亦娟秀贤淑,父当为你作主,请媒人登门求婚,能告父否?”

继善说:“如不登科,誓不婚娶,请你休提此事。

贺怀远说:“身为父亲,儿之婚事,岂能不管!”

贺继善说:“登科之日,即洞房花烛之时,请父亲放心。”

贺怀远说:“何处之女,务必让我知晓。”

贺继善说:“父亲,告你无妨,我非奇儿不娶”。

贺怀远说:“娶此村野俗女,有损你志,有辱家门,令我脸上无光,我何以面对亲友,何以祈告祖先,你何以带入衙门?要娶奇儿,万不可能!”

继善见父亲发怒,即转言说:“父亲息怒,你老不允,也就算了,儿要一心攻读,请别再提此事,儿求你了。”

贺怀远见孩子转言,怒气稍息,知为缓兵之计,其心未必转变。心想,得设法断其情思。明日十五,一来要去敬香,二来中了秀才,应向恩人报喜,此后就送其郡庠就读,烧香不让再去,断其往来,向刘贱生挑明,言继善婚姻已定,断奇儿之相思。

翌日,贺怀远早起,令继善戴上顶子,叫家人担上礼物,安排轿子,去莲荷山进香,向申道长谢恩。父子来到莲荷观,道士、众香客见了继善,无不道喜。继而来到申道长面前,贺继善跪道:“恩公在上,请受晚生一拜!”

申道长慌忙将其扶起,喜道:“恭喜、恭喜!有志者,事竟成,贫道没看走眼,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力取功名!”

贺继善说:“多谢指点,晚生铭记在心,绝不辜负恩公所望。”

贺怀远说:“继善,恩公十岁中秀才,是本郡神童,且在丧父之后,山洞守孝之中,极度困难之时,刻苦攻读所得,十岁在柳塘观吟诗,斗赢私塾八个学子,名冠东乡,十五岁入南岳学道,二十五岁学成。恩公之志,恩公之德,万古可师!你要牢记恩公教诲,刻苦攻读,求得功名,以报答恩公。”

继善说:“儿永记心中,没齿不忘!”

申道长说:“你老过奖了,贫道无有大志,何足挂齿。”

贺怀远说:“恩公太谦,能如恩公者,世上能有几人?恩公太忙,我等打扰了。”言罢拱手出了厢房。

奇儿见贺怀远父子进了厢房,见继善中了秀才,戴了顶子纶巾,更加风度翩翩,光彩照人,心中无限高兴。但不敢追上前去,只得在殿内苦等,好不容易才盼到出来,奇儿上前做了万福,喜道:“继善哥,恭喜你!”

继善说:“奇儿,不用客气。”

刘贱生也上前说:“贺老爷、贺少爷,恭喜恭喜!”

贺怀远说:“善儿,谢过刘叔,去前殿请香!”

贺继善只得到前殿去点香,随父亲一殿一殿膜拜,拜毕,贺怀远说:“今日我有要事,要立即赶回。”嘱长工轿夫,火速下山。

刘贱生说:“贺老爷,吃了中饭再走不迟。”

贺老爷说:“家有急事,少陪各位!”向各位拱手,登轿而去。

奇儿送出殿外,心中翻江倒海,贺继善频频回头,但脚不停步。此乃贺怀远之奇招,意在搅乱奇儿心思,让奇儿明白,继善已是秀才,已非尊卑不分之蒙童。鸡则鸡,凤则凤,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岂能相处?刘贱生看在眼里,想在心中,自古以来,穷富似水火,岂能相处?奇儿不知就里,今日之举,初见端倪,不知奇儿作何想法。

奇儿送走贺家父子,心似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一扫天真烂漫,笑容已去,手足已迟,眼神已痴,心思已乱。她想:中了秀才,人就变了。那山前之誓,树下之盟,岂能忘却?昔日绵绵之情,乃十几年所织,岂能一刻而尽?他是读书之人,岂能言而无信?不会,不会!其非无情无义之人,临别时频频回首,及至进入山弯,无有绝情之像。听他父亲说:“家有急事”,他家到底有何事?等下月初一,定要问个明白。

奇儿回家后,此事萦环心中,抹之不去,恨时不速,度日如年。做鞋常遭针刺,绣花针脚常乱,食不甘味,夜醒三更,好不容易盼到了初一,恨不立刻见到贺继善。父女俩来到莲荷山,奇儿与父敬了香,拜了神灵,然后到殿外观看,贺继善路途远,要中午才到。奇儿一会儿看花,一会儿看树,一会儿远望,踱来踱去,好不容易盼来了贺老爷的轿子,见贺老爷下来,急上前去万福道:“贺伯伯,继善哥何在?”

贺老爷说:“继善乃郡庠秀才,现在郡庠就读,岂有闲情野性游山玩水,虚度时光?自此后,不会再来敬香,你有何话要说,老夫可以转告与他。”贺怀远一面刻薄暗讽,一面假送人情。

奇儿只得说:“谢老伯,没什么,只是从小一起长大,想见见而已。”言罢随之进殿。

贺怀远敬了香,来到厢房,拱手对申道长说:“恩公,继善牢记你教诲,志取功名,现入郡庠就读,无暇前来敬香、探望恩公,请你原谅。”

申泰芝大喜,说:“男儿志在四方,岂能沉迷情感之中,贫道治病救人,乃道家本份,也是令郎命大,请贺老爷不必耿耿于怀,您老年事已高,亦不必再来敬香,受此颠簸之苦,只要心中有神灵,多做善事,神灵就举头可见。

贺老爷说:“多谢恩公关怀,老夫感激之至。自此,贺怀远亦不再来敬香,只打发长工每月来一次。

转眼两年过去,一次,刘贱生对长工说:“你家老爷近来可好?继善在何处读书?”

长工说:“谢先生关怀,老爷很好,近来又添一喜,昨郡庠老师之女,与少爷订了亲,乃为同窗学友,才貌双全。少爷满心欢喜,老爷亦无比高兴。”

刘贱生说:“恭喜恭喜!请代我向老爷道喜、问安。”

长工说:“多谢关怀,小人自当效劳。”言罢,拱手而别。

说话时,奇儿在旁,一闻继善订婚,几乎昏倒,幸好挨着门框,不曾倒地。良久才回过神来。她想:他为何口是心非,言读书之人,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花言巧语,言不嫌我穷,不嫌我残疾之父、多病之母;又信誓旦旦,言我俩都是申道长所救,天赐我俩死而复生,是先世之缘份;又海誓山盟,说爱我聪明贤惠,品貌端庄,非我不娶。现在看来,均为谎言,伪君子,难道读书之人都是如此?一中秀才就变了,难怪有的中了状元,就抛弃父母,不认前妻。想着想着,泪如泉涌,立即躲入茅厕,嚎啕痛哭,哭了一阵,恐父亲到处寻找,只得擦干眼泪,强打精神出来。

长工之语,是贺老爷的吩咐,故意放出已婚之言,让奇儿心乱,让刘贱生知趣,门不当、户不对,人品悬殊,让刘贱生父女自省,死了那份心,要奇儿改弦更张,出了嫁,继善就会安心应考,就会娶上如意儿媳。此招果灵,让奇儿心绪大乱,吃饭时,贱生见女儿眼睛绯红,似带泪痕,饭难下咽,半碗未完,就放了筷子,默默离席。刘贱生看在眼里,痛在心中,贺继善已婚,奇儿伤心了。他想,女儿太幼稚,人家是秀才,将来前途无量,人家万贯家财,百里首富。自已家贫如洗,茅舍俗女,与其门不当户不对,地位悬殊,何来缘分?回家后,要好好开道。年已十六,如有合适人家,早日过门,断其相思之苦,了我心头之愿。

天下男女事,只有媒妁知,谁家有好男,谁家有靓女,了如指掌。在媒妁心中,无有门当户对,亦无男女般配,只要给的钱多,方的可说圆,死人可说活,残疾人可娶漂亮女,十八亦嫁九十郎。奇儿出生之奇,已远近闻名,长大后,随父亲莲荷山敬香,亭亭玉立之身,笑容可掬之貌,早已传遍香客之中,哪个媒婆不知?早有上门说亲者,刘贱生以年纪小为由,搪了多人,其心中暗随女意,希望有贺继善迎娶之奇迹。现在此梦已醒,只得为女作主,选择合适人家了。

一日,王媒婆来到田边,对刘贱生说:“你女儿年已破瓜,家庭贫寒,何不将女儿出嫁,让女儿嫁个好人家,可得丰厚彩礼,你意下如何?”

刘贱生说:“谢王妈关怀,女大当嫁,不可久留,但家道贫寒,难办嫁妆,有亏女儿,又恐人家嫌弃,日后不好做人,不知如何是好。”

王媒婆说:“刘大爷过虑了,凭令爱姿色,无需嫁妆,准嫁富豪人家,你二老日后无忧,包在我身上。”

刘贱生说:“哪有如此富人,愿娶寒家之女,还能供我养老?”

媒婆说:“有!看你愿不愿意,有个罗员外,家财万贯,广厦百间,田地千亩,家奴成群,因前妻未生小儿,想娶二房,如你愿意,可到他家养老,不去他家,他可将你房屋修缮,一样供你生活。令爱若能为他生得一孩,就成他家大恩人了,你意下如何?”

刘贱生说:“做二房?恐女儿不会愿意,那罗员外贵庚几何?”

王媒婆说:“三十多岁。

刘贱生说:“年龄太大,女儿未必愿意。”

王媒婆说:“常言道,老夫少妻,爱得专一,夫大于父,才得幸福,不怕丈夫大几倍,只怕妻子大一岁,丈夫越老,妻子是宝,此理人人皆知,无不认可。如果愿意,先过彩礼,帮你修好房屋,买好田地,添置家具,缝制衣服被褥,你意下如何?”

王媒婆口若悬河,说得刘贱生无言以答,尤其是那丰厚的彩礼,极具诱惑,心有所动。说:“年龄太大,女儿不会愿意,她娘亦会反对。”

王媒婆见刘贱生心有所动,就说:“男子汉大丈夫,一家之主,岂能受妇人左右,至于女儿年小,涉世不深,只想当前,难料以后日子,终生衣食无忧,何等富贵,你开道开道她们,定会消除顾虑。自古男女婚嫁,乃父母作主,媒妁之言,岂能违背?”

刘贱生说:“我与她俩商量之后,再回你音讯,如何?”

王媒婆说:“无需商量,就此定了,我明天就去说,后日送彩礼银来!”言罢,一拍屁股而去。

刘贱生回到家中,将此事告于母女。奇儿只是哭,说:“如此大男人,何以相处,要我做二房,若大房欺我,儿何以度日?”

其母道:“儿不用哭,听我一言,年龄大一点无妨,你父比我亦大十四岁,罗某是前妻没有生育,才娶二房,若你能为他生得儿女,谁敢欺你,父亲见你跟我们受尽了苦,从此过上好日子,是为你好,只要你好,我俩就放心了。”

刘贱生说:“男婚女嫁,自古父母作主,父母岂能害你!无需多言,就此定了。”

那罗老爷,号则敬,五十九岁,承祖业,有田千亩,佃户逾百,家有大院,前院一正六横,百余间,后有花园,中有池塘,柳阴相环,柳中有四栋住房,长廊相连,已娶妻三房,各住一栋,丫鬟小斯成群。唯独三妻均未生育,心急如焚,故以重金许诺媒婆,物色一个年轻漂亮少女,等了月余,未见王媒婆来信,急令管家去找。

管家姓陆,号夫元,是个彪形大汉,父母早去,无有亲人,在罗家十五年了,年逾而立,仍为单身,人聪明勤快,深得罗家信任。陆夫元领了主人之令,急出院去,才出柴门,见王媒婆姗姗而来,陆夫元高兴之至,正欲开言,那王媒婆快口问道:“陆大哥何往?”

陆夫元说:“正要找你,快去吧,老爷等急了。”

王媒婆跟陆夫元来到客厅,罗老爷说:“王妈,我托你之事,可曾妥当?”转身对丫鬟说:“上茶!

王媒婆接过茶,慢条斯礼地喝了一口,欲言又止。令罗老爷心急如焚,说:“到底有无脚落,请说话!”

王媒婆慢吞吞地说:“罗老爷,此事好难呀,你一方豪绅,万贯家财,德高望重,名闻遐迩,且文武双全,风度翩翩,应择般配闺女。不择门当户对,不择嫁妆丰厚,也得要选聪明贤惠、人才出众、身材标致、举止文雅、言语秀气、礼貌恭谦、笑貌宜人之姑娘,才配得上你,才不逊于前面夫人,我才安心,受你厚礼、才问心无愧吧!

罗则敬急不可耐,便说:“王妈,你到底找到没有?”

王媒婆又喝了一口茶,慢吞吞地说:“我是找了一个,条件苛刻,恐你难以接受。”

罗老爷说:“何等条件,快说。

王媒婆说:“此女家道贫寒,父有残疾,年近天命,其母多病,你不嫌弃吧!”

罗老爷说:“我不嫌弃,其女到底何等样人?”

王媒婆说:“其就此独女,要你养老送终,或帮他修缮房屋,供其生活,你能否答应?”

罗老爷说:“你且言其女儿如何,若能如意,可以商量。”

王媒婆起身万福道:“告辞,我知道条件苛刻,你难以接受。”

罗老爷说:“黄妈且慢,请坐请坐,我答应便是。”

王媒婆坐下,端起茶慢喝细品,就是不说。

罗老爷说:“其女到底怎样?”

王媒婆说:“条件答应了?”

罗老爷说:“答应,你放心吧!”

王媒婆说:“女叫奇儿,名词来得奇怪。”于是将申泰芝开棺救人,奇儿得生之事说了一遍,最后说:“申道长说,此女乃非凡之人,将来有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三子登科,二子为一方贤士,均成大富大贵。虽出身贫寒,乃淤泥隐匿之珠宝,蒿蓬潜藏之凤凰。”

罗老爷暗自高兴,说:“其人才怎样,芳龄几何?”

王媒婆细品慢饮,茶已喝完,故将杯子斜倾。罗老爷急令:“添茶!”丫鬟急换茶来。

王媒婆喝了一口,说:“豆蔻年华二八多,细皮嫩肉动魂魄,两弯眉黛娥眉月,两汪秋水荡清波,樱桃小嘴一点红,鼻梁高挺到眉角,瓜子脸若桃花放,一脑乌丝罩绫罗,行走犹似风摆柳,坐如慈航坐莲台。你道好而不好?且聪明贤惠,缝纫刺绣,捏手生花,语言甜美,笑容可掬。看上一眼,梦醒三更,睡上一夜,魂荡九霄。罗老爷,你真有福气。”

罗老爷说:“王妈,你读书不少,与我吟起诗来,你别吹得天花乱坠,能如前者,心已足矣!”罗则敬口虽如此,心早已动了。

王媒婆说:“不说别的,年轻、漂亮,前者无与伦比。”

罗老爷说:“你说,帮他修缮房屋,助其父母生活,需多少银子?”

王媒婆说:“不上一千,也要八百两,方可成事。”

罗老爷说:“王妈,不要漫天要价,三百两如何?”

王媒婆说:“罗老爷,我王媒婆不是卖小菜,让你一分一文还价,我向来是一言堂。你罗老爷万贯家财,办如此大事,何必小气?”

罗老爷觉得王媒婆贪得无厌,但心想只要人好,真如其所描,倒也不在乎此数。于是说:“王妈,就依你说,纹银八百两,给你两百两辛苦钱,六百两给她父母,定本月十八完婚。”

王媒婆说:“罗老爷到底是罗老爷,这对你来说是牛九一毛。请将银子拿来,我就送去报了喜日。”

罗老爷说:“好!陆管家,包两百两纹银来。”

王媒婆说:“说好八百两,为何只两百两?”

罗老爷说:“两百两给你,六百两我安排送予她父母。”对管家说:“另包六百两,你随王妈去,亲手交她父母。

王媒婆说:“哟,罗老爷信我不过?想从中多捞一把,已经无望了。

罗老爷说:“岂敢,这是礼节,必须亲交。”复对管家说:“若姑娘如王妈所说,将银予他,并告诉他十八日完婚,还有五天,去两台轿子,速去速回。

王媒婆与管家来到刘庄,下了轿,见刘家确如王媒婆所说,茅庐已旧。王媒婆喊道:“刘先生,快来接客!”

刘贱生出来,见王媒婆与一中年前来,以为就是罗老爷,奇儿回避不及,与管家正面相遇,急忙退去。

王媒婆说:“罗老爷慈悲为怀,送六百两纹银予你,以修缮房屋,买地养老。”

管家见到奇儿,确如媒婆所说,生得眉清目秀。于是说 :“如你老愿意,就十八日完婚。”

刘贱生见银,大喜,说:“谢员外厚意,只是小女年少,望多多关照。”刘贱生以为管家就是罗某,觉得大一点,还不算老。

管家说:“那就定了,六百两纹银给你,请收下。”刘贱生哪见如此巨银,双手颤抖不已。

贱生妻说:“王妈,辛苦了,请坐,家道贫寒,无有招待。”

管家说:“大喜已定,我们告辞。”

贱生与贱妻说:“吃餐便饭再走。”

二人上了轿,速速离去。

五天转眼即逝,刘庄门外来了花轿,唢呐惊天,爆竹动地,好不热闹。刘贱生屋窄,接亲队伍站在屋外。王媒婆送上大红袄,八幅罗裙,红盖头,里里外外,让奇儿换上嫁妆。奇儿嚎啕大哭,由媒婆搀扶,拜了祖宗,拜别父母,即刻上轿。

刘贱生说:“谢老爷关怀,已备淡酒素菜,吃了饭再走吧!”

王媒婆说:“不用了,老爷说,你家太苦,我们回去吃,不过十来里,即刻就到。

于是搀奇儿上了轿,刘贱生说:“女儿,到罗家后,要尊重夫君,与大娘好好相处。”奇儿哭得更凶,但被唢呐爆竹声所掩。

来到罗家,进屋就拜了天地,搀入了洞房,由媒婆和丫鬟陪着。奇儿哭过不停,劝其吃饭,摇头不吃。心中想着丈夫怎样,前妻会怎样待她。对贺继善的失信,让她痛心,恨自己家穷,越想越哭。

不觉已到酉时,罗老爷来到洞房,媒婆斟了两杯酒,对奇儿说:“奇儿,祝你俩百年好合,早生贵子,世代荣昌!”扶起奇儿。罗则敬掀开了盖头,见奇儿花容月貌,满心欢喜,接过酒,欲与奇儿对饮。奇儿一见,嚎啕大哭,拔腿就往外跑。

欲知奇儿走到何处,且听下回分解。

  绿汀文艺微信平台,赞同并拥护腾讯微信团队保护原创制度。只接受授权本平台首发所投原创稿件的作者作品。感恩宁普林先生理解支持,成为本平台首位签约作家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轻松关注绿汀文艺,精彩继续哦

投稿 1439099867@qq.com

责编   何俊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儿媳半夜起,偷窥婆婆丑事后窃喜:一切如我所愿
小说类:《浠蕲烽火》117回大姨太智多出主意 派暗探彭思倒插门
施公案
民间故事:男子去相亲,遇母蛇难产出手相助,母蛇:吃饭时先摔碗
民间故事书生娶悍妇苦不堪言,得一奇遇,从此享尽齐人之福
民间故事:书生救逃荒老妇,老妇送他一件旧衣,乞丐:你要发家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