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懂气味,更懂你》第三章:“食饮有节”中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userphoto

2023.06.20 山东

关注
《黄帝内经》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我们吃的很多食物,都是药食同源的,也就是其具有“药“性,也就是说其具有”气味“,凡具有气味者,都受四时之气的影响,亦有五味的性质,均是该岁天地气交的结果,受五运六气变化的影响。
而人身体的自人调节,适应这一年岁的气候变化所进行的新陈代谢活动,均受天气的“气机“的影响。
每年五运六气各有不同,既使是同一样植物或水,共气味性质也各有不同,人更多的则是通过饮食来调整身心与外界五运六气的同步,确保自己身体能与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变化相适应。并且让摄入的饮食能够”照顾“到五脏六腑。
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同时,人自身的气机也随之进行”升、出、降、入“的调整,维持各项机能的平衡运行。
“人得天气而生,禀地气而长“,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言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 ,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这里说的“出入升降”指气在人身体内的运行机制。即气机。其指出人一旦出升入降机制一旦失效,人的新陈代谢生长收藏等一切功能都将无法运行,人的生命也就无法维系。我们吃药治病,亦是以药改六气之变,再以六气之变,化气机之不施。
《黄帝内经》开篇即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我们总结一下《黄帝内经》中最推崇的人长寿的原因“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其中提到“食饮有节”。很多人出于现在物资过于丰富,减肥的情况,将其理解成“饮食要有节制”,但这种情况,不符合当时的物质条件,也不符合书中的本意。在《黄帝内经》中,节往往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节律变化,主要指二十四节气。
那么这句话要翻译成“要按照和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安排我们的饮食么?
这个话题,在当今很有意义,因为现在有了温室大棚,里面的植物的生长已经脱离了这一岁的五运六气的变化,基本也脱离了天气地气的影响,而是靠植物本身的基因规律在生长,并且给予肥力而长成。为什么我们说温室大棚里面的蔬菜没“味道“、”气味“不足。同样是香菜,自然生长的凑近一闻,就能闻到其散发出来的强烈味道,而温室大棚里的,只有咬到嘴里,才有些许滋味。
正是因为少了天气和地气对植物的影响,少了植物对不同节气到来时五运六气变化的感应,因此其只有营养,却少“气味“。
既然我们食用的反季节蔬菜本身少了对该岁五运六气变化的“气味“ 感应,那它又怎么可能在我们食用后,能调节我们身体”气机“的正常运行呢?
那我们真的能拒绝“反季节“大棚蔬菜么?并不能。
一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物资需求量过大,没有反季节蔬菜,很难满足社会需求;二是全社会都追求食应季蔬菜,成本过高;三是只食应季蔬菜,品类太少,不能满足人们丰富的物质欲望需求;四是我们有更好的替代解决方案。
这个替代解决方案两方面,一是鼓励大家在相应的季节,多食应季水果蔬菜,但不要完全排斥反季节蔬菜(这在当今世界发展浪潮中越来越不现实)。另外,通过二十四节气水来解决问题。正如前文《本草纲目》中所言:“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它是具备应季的特征的,并且一年中都能保证应季。
但这种应季不能粗浅的理解成我在什么节气喝什么节气的水,其种点是某种水具备这个节气变化的“气味“,我要把它用到符合它用途的场景中去。
比如说“立夏水“能保护人们在天热、流汗和运动时”心气“不耗损流失”(具体内容立夏一章再讲“,但这并不意味着立夏水是立夏节气喝的,而是说只要人外出、运动、流汗、心力交瘁,都适合喝立夏水。
那么,古代又没有大量的反季节蔬菜,人们都是自然的收菜、取水、做饭,如果是说人们要按四时变化来吃饭的话,还有什么必要强调“食饮有节”呢?又还怎么会把“食饮有节”推崇成上古“知道之人”最重要的养生方法呢?万民不皆如此么?
所以,“饮食有节”,这句在《黄帝内经》中开篇明义中最重要的三个健康途径具体操作方法之首的“饮食有节”,就被大家自以为看明白了,跳了过去,给忽视了。
如果放在今天,可以在翻译“食饮有节”时,加上两句,其一为饮食要懂得节制(现在物质资源供应太过丰富);其二为饮食要有规律,如一日三餐有规律等。但这只能算是后来的引申义,更具现在社会的普篇性,但绝对不是这句话的本义和深层含义。那其本义和深层含义是什么?
  食饮“从字面上来说,是指菜肴和酒,而从《黄帝内经》上来讲,要通过”食饮“实现什么目的呢?是”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那么,中医上将食物对人的最终作用分为四类,分别是补气类、补血类、补阳类、滋阴类。但人们不能说我想补气,那我就一直大量吃大米、小米、黄米、小麦等,也不能说我要补阳,我就一直大量吃韭菜、羊肉等。这种直接吃的方法,不担效率低,还容易引发别的方面的问题。
所以,这时候有引发出饮食有节的一个方面,即因应时节而有意安排不同的饮食。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言:“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如孙真人《修养法》中言:“是月肾臟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闭关静摄,以迎初阳,使其长养,以全吾生。”
都是讲在不同节气时,有意安排一些特定的食饮,来调节自身的气机变化,使其运行顺畅。这里的“食饮有节”,可以理解趁不同的节气,来针对自身情况和该年的五运六气变化,安排不同的食饮,一方面通过食饮本身所具有的“气味”,调整自身的“升降出入”气机,来完成天人感应的气化运动,另一方面,通过食饮来更好的实现滋补“气血阴阳”的作用。
前面我们说过,人们不能说我想补气,那我就一直大量吃大米、小米、黄米、小麦等,也不能说我要补阳,我就一直大量吃韭菜、羊肉等。这种直接吃的方法,不担效率低,还容易引发别的方面的问题。
所以,“食饮有节”还有另层含义。
“食饮有节”的“节”,其本义是“节气”,节气是八节二十四气的代名词,这八节分别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依次每三气有一节,故一年有八节二十四气,简称节气。
如果说《黄帝内经》开篇就说饮食有节作为总纲之一的话,那么书里面就不可能没有这一思想的体现,并且贯穿始终,其中之一便是“司岁备物”思想。
司岁备物,在医学思想上来说,是指根据不同年份主司气运(五运六气)的变化特点,采收、储备相应药物,以提高治病疗效 。即依据六气变化而采集药物,并用来搭配药物来更好的发挥其药性,达到“气味”俱佳的情况
因此,古人强调依五运六气择时采药,得主岁之气相助则药物功力倍厚,保证用药治病的显著疗效。元·罗天益《卫生宝鉴·药味专精》中言:“凡药昆虫草木,生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性味少异。失其时,气味不全。”
意思是,草药的获取,必须采之有时,这里的有时,即时节,按照节气来算,在特定的节气中采摘,才能效果显著。并且对比说,如果同一种草,换个生长的地方,有可能只是性味会发生一点点变化,但如果不按节气采摘,则“气味”不全。气味不全,则意味着这样药将失去其重要的作用。
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气味”,也就是说,一年之中,依四时六气之变,共可有二十四种不同的气味。但可惜的是,除水之外,任何一种植物或药物,都不可能在它身上承载二十四种不同“气味”,但人们懂得“司岁备物”,依据这一年的五运六气,储备不同“气味”的司岁药物,如这一年是君相火司岁,则收取姜、桂、附子之类热药;如这一年是太阳寒水司岁,则收取芩、连、大黄之类寒药等。   
2023年是癸卯年,阳明燥金司天,如备桑皮、苍术、半夏之类燥物,则“气味“更足,被称之为”岁物“,张介宾认为:“岁物者,得天地精专之化,气全力厚。”
更司岁之物更大的意义在于其可以用来炮制和修合其它药物,人为改进药物的性味偏性。
如虞抟《医学正传》中云︰立春节雨水,其性始是春升生发之气,故可以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之药。
如《本草纲目》中所言,端午日午时极阳水,“宜浸造诸风脾胃虚损诸丹丸散及药酒,久留不坏。”
所以,我们很难从字面上理解“食饮有节“最主要的深层意思,但调整下表述方式,将会更容易理解,如”伺节备食饮“,即,按八节二十四气来储备要用的食材汤饮,以备全年之用。
为什么?
其食中国古代煎药之时,经常会听到要用立春雨水、腊雪、秋露、冬霜等物,其实背后,是该水储存了其所在特定节气的“气味“,用其来更好的激发食饮的”气味“。
因此,以四时之变,六气之化来讲,一年共会产生二十四种不同的“节“的”气味“,所以,“食饮有节”,便是要储备这些带有特定“气味“的物品,方便在不同场景中使用。这也是古代制药人和大户人家每年最重要的事。如果能力精力有限,最起码应储备的是“八节”之物,如果要更精专,则是要收二十四节气的“气味”之物供平时用。
而在这所有司天储物的过程中,被收集最多的,则是各种节气水,并在各地养成了不同的传统。因为收集水成本最低,“气味”效用却相同。所以官民广泛参与,但坏处是很多水受条件限制,一是当时收集不多,二是存放不久。但发展到现在来说,这个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已经被解决,但真正考验我们的,是我们对二十四节气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应用。做到真正的“食饮有节”,让二十四节气知识和二十四节气水造福自己和亲友。所以我们本书后面会讲到为什么八节更重要,以及二十四节气水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气味”特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运六气的推算及运用
以节气水为媒,广结善缘!
五运六气的推算及运用
清明(古谷雨)的民俗文化与养生(音频鉴赏)
二十四节气中节和气怎么回事?
二十四节气中,何为节,何为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