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现有疫苗败给了蓝耳病毒,我们将来如何应对?


OK, 这里小编有个问题,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认真想过?——如果现在市面上所有的疫苗对于持续变异和演化的蓝耳病毒不起作用了,我们未来防控蓝耳病的方向在哪里? 给你们60秒,仔细想想。


好,时间到,闲话少说,直奔主题。为什么会提到这个问题呢,因为现实就是如此,近几年NADC30-like毒株在中国流行率明显上升,可是目前能查阅到的所有相关研究表明:市面上的疫苗毒株对于NADC30-like只能提供极其有限的交叉保护(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Google Scholar上搜索田克恭研究员,就可以找到相关研究结果)。这也就意味着,一旦NADC30-like毒株流行率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用我们目前的疫苗来进行防控的话,交叉保护作用极其有限,一旦暴发,造成的损失难以想象。当小编曲苦思冥想的时候(哈哈,写作需要,想没想是另外一码事了),正好看到了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写的下面这篇发表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综述——Antiviral Strategies against PRRSV Infection给我们提供了蓝耳病将来可能的防控思路(就是下面这篇文章)。


文章中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可以利用PRRSV入侵细胞阻断剂,因为蓝耳病毒侵入细胞需要相应的受体、配体和相关作用因子等,如果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或方法阻断其侵入过程,那么病毒就不可能完成入侵机制,也就不能够感染细胞。已经有报道证明的相关作用分子有Heparin sulfate (硫酸肝素)vimentin(波形蛋白)CD151CD163CD169(唾液酸粘附素)CD209MYH9等(其中关于CD163的具体阻断机理可以查看这篇文章-科学家再这样研究下去,蓝耳病毒是否将无藏身之处?)。拿MYH9分子为例,MYH9分子在病毒感染过程中通过其C端区域与病毒的GP5蛋白物理接触来入侵细胞,可是存在一种单克隆抗体Mab2-5G2,可以通过与GP5MYH9同时作用来阻止两者的物理接触,抑制病毒入侵细胞。这种通过增加阻断剂或减少受体或相关作用分子表达的方式为防止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图绿色荧光部分细胞CD163蛋白受体分布位置。)


第二种思路是:病毒入侵细胞后,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宿主细胞的MicroRNAmiRNA)在正向促进或反向抑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有众多研究表明,miRNA可以通过作用于病毒的基因组来发挥其促进或抑制病毒复制的功能,当然,也有部分miRNA通过影响相关信号通路或参与病毒复制的宿主相关因子来发挥其作用。下表为目前报道的miRNA对相关病毒靶向蛋白或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第三种思路是:通过反义RNA策略来作用PRRSV的特异性治疗。除了上面提到的miRNA,小干扰RNA(siRNA),短发卡RNA(shRNA)、人工合成小RNA、寡聚类似物等均已被证明通过相关方式可以在体内或体外抑制PRRSV病毒的感染。比如靶向病毒Nsp1a,Nsp9N蛋白的siRNA可能阻断PRRSV在易感细胞内的复制。

第四种思路是:过中草药提取物、化学合成物和纳米抗体来抑制PRRSV病毒的复制。比如丹参中有一种活性成分叫丹参酮,其可以通过抑制病毒N蛋白的表达和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来抑制PRRSV的复制。绿茶中的茶皀素也具有类似功能。而化学合成物的话主要是蒽醌类衍生物、乙酰青霉胺、甘草酸二钾等。目前养殖场使用较多的替米考星也可以归为这一类思路中。而关于纳米抗体,小编也了解甚少,这里就不详细展开,有兴趣的可以自行Google

第五种思路是:PRRSV基因组编码一些IFN拮抗阻断物,能够通过阻断信号通路影响IFN的产生。那么抑制病毒的复制就需要想办法激活宿主先天性免疫反应。诸如Poly(I:C)这样的受体激活物如果可以作用疫苗的佐剂的话,可以大大增加疫苗对动物机体的保护。其时就是双管齐下,疫苗免疫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来发挥保护作用,而动物机制先天的免疫反应被病毒的相关非结构蛋白所抑制,如果可以将激活动物先天性免疫的物质作用疫苗的佐剂,其效果就是“1+1>2”。当然,上面的佐剂不仅仅限于可以激活先天性免疫的物质,也包括可以宿主细胞免疫的相关物质和因子。如果再深入下去,可以通过对相关疫苗毒株的改造,让其注射动物机体后可以自行表达相关蛋白,然后促进机体相应免疫反应的发生。

最后一种思路:尽管有研究报道称,体液免疫在阻止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但如今大家一致认为中和抗体在抵抗病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感染试验中,病毒的清除伴随着中和抗体的产生。那么可不可以通过对多个异源毒株相关中和表位(或相关结构蛋白)的分析,找到共有的抗原表位,或者将当下最流行毒株的相关中和抗原表位进行串联,也或者将异源毒株的相关结构蛋白进行互换等方式,对疫苗毒株进行相应改造,扩大中和抗体的抗原谱,提高对多个毒株的交叉保护。

上面的几种思路均是围绕下面这张图展开的,现公布给大家。

但不是每个思路都可以行得通的,比如说中草药提取物、化学合成物这个思路,因为这些物质本身具有广谱性,对病毒没有特异选择性,所以很大程度上无法控制其潜在的副作用。好了,写到这里,也就接近了尾声,小编饿着肚子写到现在(真不容易),但个人感觉这些思路给了我们在防控蓝耳病的路上更大的信心。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篇文章有些收获,就此搁笔,小编要挤地铁吃饭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猪蓝耳病的再认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对猪免疫力的影响研究进展
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危害
蓝耳、猪瘟、伪狂犬、圆环感染压力下,更合理的仔猪免疫程序(附详解)
蓝耳病疫苗到底要不要做?
曾霸占猪病的”第一交椅“,如今被非瘟取代,但其危害仍不可小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