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溥仪是如何潜往东北的|溥仪|溥杰|罗振玉|郑孝胥|陈宝琛

溥仪自从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之后,先后换了好几个地方。

一九二九年七月,溥仪从日租界宫岛街的“张园”,迁到协昌里的“静园”。这是租的政客陆宗舆的房子,原名“乾园”,溥仪给它改了名字,是含有一层用意的。溥仪取名新居的“静园”的意思,并非是求清静,而是要在这里“静观变化,静待时机”。溥仪在“静园”里日日望着,月月盼着。果然,在一九三〇年的夏天,盼来了消息。

“九·一八”事变前的两个月,在日本东京“学习院”读书的溥杰(溥仪弟弟)正待回国度假之际,忽然接到鹿儿岛来的一封信。鹿儿岛驻军某联队的吉冈安直大队长,曾经是天津日军司令部的参谋,常到张园来讲演时局,与溥杰也算是认识,这时他向溥杰发出邀请,请溥杰到鹿儿岛做客几天,然后再回国。溥杰应邀到了鹿儿岛,受到了吉冈少佐夫妇的殷勤招待。到了临别的时候,吉冈单独对溥杰神秘而郑重地说:“你到了天津,可以告诉令兄:现在张学良闹得很不像话,满洲在最近也许就要发生点什么事情。……请宣统皇帝多保重,他不是没有希望的!”

不久之后,日本一位华族,水野胜邦子爵前来访问时送了溥仪一件不平常的礼物:一把日本扇子,上面题着一联(据溥杰解释,是日本南北朝时代一位忠臣写在樱树皮上,暗传给失掉了江山的君主的)诗句:“天莫空勾践,时非无范蠡。”这时正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东北局势日益紧张,而溥仪的“重登大宝”的美梦又连做了几天晚上。这时来了这样的暗示——无论它是出于单纯的私人关怀,还是出于某方的授意,对溥仪说来,事实上是起了行动信号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更是加快了行动步伐,恨不得立时就奔到东北,但这样的行动不经日本人的同意是不行的。郑孝胥对溥仪说,沈阳情况还不明朗,不必太着忙,日本人迟早会来请溥仪,不如先和各方面联络一下。于是便派出几路人员,前往东北接洽日本军方;前清遗老以及部分东北军将领。

九月三十日的下午,日本的天津驻屯军司令部通译官吉田忠太郎来到“静园”,说司令官香椎浩平中将请溥仪到司令部谈一件重要的事情,并且告诉溥仪不要带随从,单独前往。溥仪怀着对“喜事”的预感到了海光寺日本兵营。香椎见到了溥仪就说,从满洲来了两个人要朝见溥仪。说着,领溥仪进了他的客厅。在这里溥仪看见了两个人恭恭敬敬站着,一个是长袍马褂的罗振玉,另一个穿西服,脸面陌生,从他的鞠躬姿势上看出是个日本人。香椎介绍了一下,说他是关东军参谋板垣大佐派来的人,名叫上角利一,介绍了之后,香椎就出去了。

屋子里只剩下了溥仪们三个人。罗振玉恭恭敬敬地给溥仪请了安,然后拿出一个大信封给溥仪。这是溥仪的远支宗室,东北保安副总司令张作相的参谋长熙洽写来的。他在信里说,他期待了二十年的机会,今天终于来到,请溥仪不失时机,立即回到“祖宗发祥地”主持大计。说可以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先据有满洲,再图关内,只要溥仪一回到沈阳,吉林即首先宣布复辟。

罗振玉等溥仪看完了信,除了重复了一遍信中的意思,又大讲一番他自己的奔走和关东军的“仗义协助”,说东北全境“光复”指日可待,三千万“子民”全都盼溥仪回去。关东军也愿意溥仪去复位,所以派了上角来接溥仪,总之是一切妥善,只等溥仪拔起腿来,由日本军舰把溥仪送到大连了。

关东军赫赫有名的板垣大佐的代表——上角利一。上角向溥仪转达了板垣的意思说,关东军“完全没有领土野心”,这次行动不过是为了“保护日本的利益”,关东军“诚心诚意”地愿意帮助溥仪在满洲建立新的“友好”的政权,希望溥仪立刻动身先到大连,然后转往“盛京”就位。日本关东军现在连沈阳也给恢复了旧名了。

在会见罗振玉和上角的头一天,郑孝胥刚给溥仪看过一份大连的报纸,上面登载着沈阳“各界准备迎立前清皇帝”的消息,而当地的报纸上也登了国际联盟讨论国民党提出的对日本的控诉,英国代表显然在袒护日本。同时,郑孝胥刚接到他的留学英国的孙子寄来的一段英国报纸节译,其中由一个英国少年在中国失踪的事件,说到“民国之不足信任”,并且指出“美国官场并不以满洲之变动为日本违背凯洛非战公约”。国民党南京政府方面,除了口头抗议和同样无济于事的呼吁之外,只见步步退却,并无真正想抵抗的意思。总之,一切现象都表明,东北所发生着的事情,对日本是顺利的,因此对溥仪也是顺利的。溥仪认为时机确乎是到了。

出走东北似乎在溥仪集团来说并没有太多阻碍,然而,在执行方式上,内部集团因为各自利益而分成了“观望”和“速成”两派。以陈宝琛为首的观望派认为,东北的局势变化、国际“列强”的真正态度,以及“民心”的趋向未定,不宜速去东北。在与溥仪的意见中,陈宝琛沉痛地说道:“天与人归,势属必然,光复故物,又岂非小臣终身之愿?唯局势混沌不分,贸然从事,只怕去得容易回来难!”

而以往与陈宝琛多有龌龊的郑孝胥,此次却出人意料地支持了陈宝琛的意见。郑孝胥以往在溥仪去东北的事情上,可以说是劲头十足的。在溥仪转而找郑孝胥商量时,郑孝胥并没有表现出溥仪所料想的那种兴奋。“辗转相垂,至有今日。满洲势必首先光复,日本不迎圣驾,也不能收场。”他沉吟一下,“不过,何时启驾,等佟济煦回来之后再定,更显妥帖。”这意思,竟跟陈宝琛一样,也是不以为时机完全成熟。其实,郑孝胥脑袋里所想的,并不是什么时机问题,而在于如何应付罗振玉的“挑战”。罗振玉先前与日本人打交道,成了双方联络的红人。郑孝胥担心此次支持溥仪速去东北,首功被罗振玉抢了去。于是便上演了上面一出。

在这各种不同想法里,静园里越不能安静了。

还不等“静园”里对出行的事商量出一致意见来,日本驻津总领事馆的后藤副领事表示:他们对溥仪的心情和处境是完全理解的,但是认为最好是慎重从事,现在不要离开天津;他们负有保护的责任,不得不作这个劝告。同时,日本驻屯军的通译官吉田,却一再向溥仪宣传,最好是立刻动身出行,日本军方是决心支持溥仪上台的。

溥仪在天津住了七年,对日本军政方面的摩擦、猜疑,多少是有点知识了。这时溥仪对于军政双方的“发言权”上,也有了新的看法。溥仪认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的,现在不是日本政客,而是军人。在这一期间,溥仪的师傅庄士敦,也出现在溥仪面前。他为了溥仪的“前途”表示髙兴。他同时请溥仪为他的著作《紫禁城的黄昏》书稿作序文,他说将在这书的最末加上一章,叫做“龙归故里”。这似乎也暗示了庄士敦的意见。另一方面,溥仪先前派到东北打探消息的人也陆续带来“利好”消息:日本军队已经控制了东北,而东北的遗老也可以随时响应复辟。除了这些之外,当时出现的一些谣言也是促使溥仪急于动身的因素。“静园”里忽然不知从哪里传来谣言,说中国人要对溥仪有不利的举动。因此,溥仪更觉得不能在天津待下去了。

为了增加去东北的把握,溥仪还会见了日本关东军方面一个重要人物——土肥原。

土肥原,可以说是个完全靠侵略中国起家的日本军人,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二十五名战犯中被判定犯罪条款最多而最重的两人(另一人是板垣)。他在陆军士官学校十六期步科和陆军大学毕业后,做过日本参谋本部部员,一九一三年起他来到中国,在关东军中服务,前期的土肥原主要在参谋和特务机关任职,后来逐步走向前台,以师团长、军团长、方面军总司令等身份,统领着武装到牙齿的士兵,在中国大陆和南洋进行屠杀和掠夺。就这样在尸骨和血泊中,他从“九·一八”事变起不过十年间,由大佐升到了大将。

溥仪和土肥原见面寒暄之后,转入正题。土肥原解释日军行动,只对付张学良一人,希望溥仪不要错过这个时机,很快回到祖先发祥地。他的诚恳的语调,恭顺的笑容和他的名气、身份,逐步打消了溥仪的顾虑。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日,在日本当局的策动下,溥仪秘密离开“静园”,潜往东北,开始他的傀儡生涯。

参考:《我的前半生》、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满宫残照记 十一 ~~~~~ 十五
图说溥仪一生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真的是傀儡吗?还是有智慧的阴谋家
最后的摄政王载沣(尾声)溥仪留洋梦破 被驱紫禁城 力阻建伪满洲国
世界谍战著名间谍大揭秘:谍海纵横之“东方魔女”川岛芳子(下)
伪满洲国陆海空三军军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