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痛!身份证110103开头的人心中永远的回忆!︱老崇文幸福大街以前叫什么?
如果您搜索网络,很容易找到幸福大街的地名解释:崇文门外,有条斜街,从前是条土路,路边上居住着许多穷苦百姓,他们以席棚为房舍,多以手工业为生。棚户区火灾较多。为了求神保佑,建有一座火神庙,遂称火神庙街,俗称火神庙斜街。新中国成立以后,修了柏油路,居民住宅也多重建。遂改为幸福大街。

很多人都说幸福大街这个名字改得好。如果说北京的斜街有什么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除了街面重修,房屋改成高楼以外,还就是市民的居住条件在逐年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在逐年改善,走上了幸福的道路,越来越幸福了。

1

幸福大街是怎么被命名的?

说起这幸福大街的命名,最早,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北京市第七区,也就是后来的原崇文区政府为了解决人民住房问题,在法塔寺的北侧建起了3条平房街道,命名为幸福村,表示人民从此走上生活幸福之路。

1959年又盖住宅楼,因南临幸福村而称“幸福楼”。1965年,将幸福村中间的街改称幸福中街,东边的街称幸福东街,西边的街称幸福西街。原崇文区委区政府门前的这条大道,就被命名为幸福大街了。

示意图,非原崇文区“幸福楼”照片

所以说,这一带这么多以“幸福”来命名的地名,其实都是来自于当年的幸福村和幸福楼。现如今,崇文区被并入了东城区,身份证110103的居民们,再也看不到这条街上原崇文区的政府牌子了,总是有些让人心痛。

据《北京市崇文区地名志》记载:幸福大街,位于原崇文区东部,北始广渠门内大街,南至幸福东街,中与东壁街、培新街、福光路、光明路、文章胡同、体育馆路相交,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1300米,均宽8米。

当然,这是1993年《地名志》出版时的数据,后来这条大街早就拓宽成了上下双车道,加上中间的绿化带,街宽应扩展了一倍以上,有近20米。


这条大街的北段,也就是东壁街以北,明代为柴市,就是柴草的市场。所以,这个路口,就叫柴市口。柴市口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北京城》图上,位于北京外城的崇南坊。明代北京的居民,特别是一般居民做饭取暖都是用柴草,因而柴市就很繁荣。当时,因崇南坊这个柴市在北京很有名,所以也就有了柴市口这个地名。


到了清代,北京城内居民,用煤做饭取暖的逐渐多了起来。在乾隆十五年印制的《清北京城》图上,原柴市口之处,清外城东城界内已改名为火神庙街。原来,到了清乾隆年间,柴市不存,但在街北口建了火神庙,也就有了火神庙的地名。

到了民国初期,这里改称火神庙街。1993年《地名志》推出的时候,这座火神庙尚存,庙址在当年北京市96中印刷厂里,但后来,随着两广大街的拓宽,北京96中搬迁了,这座火神庙也就不知所踪了。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火神庙街被并入幸福大街。

幸福大街北口到东壁街之间路西,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胡同,叫延庆街,很多人以为这和北京的延庆区一定有关系吧,其实,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延庆街,东起幸福大街,中通观马胡同、东厅胡同,西止南河漕胡同。胡同走向不规则,中段有两个拐弯。全长220米,均宽8米,沥青路面。


延庆街原名延庆寺,因为这条街里有延庆寺庙一座而得名。并且,这个地名是自清、民国至1949年初以来,就一直沿用的。1965年,拐棒胡同南部并入延庆寺,形成了现在的胡同样貌。想当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侯喜瑞先生,就住在拐棒胡同18号,后来并入延庆街后,就改为延庆街48号。

延庆街路口

2

这里曾被叫过“放生池”!

幸福大街从东壁街以南,曾经用过放生池这个地名。放生池当年就位于幸福大街与东壁街交接点处。现在呢,放生池已不存在,但在清代,这个放生池是北京外城东城中很有名的寺庙。据《藤阴杂记》记载:“沙窝门有放生池,浙人范思敬所创。”沙窝门就是广渠门。

    原崇文区教研中心教师,崇文区政协文史撰写员陈德光先生曾经撰文《放生池变迁记》,对放生池的前世今生做了介绍,说来也很有趣。陈德光在文中这样写道:放生池在崇文门外三转桥迤东,其遗址即今培新街西口一带。据清王士祺著《池北偶谈》“放生池”条称:“京师沙窝门有放生池一区,顺治中,浙人范思敬者,实创始焉”,其他古籍文献中,如戴璐所著《藤阴杂记》、震钧所著《天咫偶闻》均有记述,内容相同。

据记载,放生池旁建禅堂楹室,有僧住持,是一环境幽静之所。放生池迤西的三转桥,原有河有桥,商贩云集,较为繁华。现在,您去打听,三转桥地区的土著老居民都管三转桥,叫“三准桥”。别看现在三转桥周围都是小平房,当年三转桥商场可是这一片的大商场,所以,自古以来,三转桥附近都是热闹的商业区。后来,河水干涸,小桥也塌了,这里就逐渐荒凉了下来。放生池迤东已经临近北京城的城墙,所以,当年已经属于荒郊野外,陈德光先生的用语是“荒塚盈野,人烟更少。”但是,唯有放生池建在这片荒野之中,池深水碧,禅宇耸立,确也别具一格,也就成为了京师一处名胜。

示意图,非历史原貌

3

“放生池”的托梦故事

据王士祺《池北偶谈》“放生池”条所记,范思敬始建放生池时还有个托梦故事,这也就是我刚才没给您解释的那个故事,您可仔细听哈。放生池还没有建成前,范思敬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所禅院,禅室房檐上悬挂着一个木刻,鱼形,估计,就是现在咱们常在寺庙中看到的巨型石鱼木鱼。当然,不是僧人敲的那个木鱼儿啊。。有人就告诉范思敬,说这里是苏东坡住的地方。范思敬就进入禅房,拜谒东坡居士,结果,这位东坡居士就说:我有王文正公泥金书《法华经》一部,想要赠送给你,说完,就取了出来,并送给了范思敬,然后,范思敬就醒了。范思敬醒了之后,才知道是做了一场梦。

数年后,放生池建成,范思敬前往参观,他看见修建好的堂宇和他之前梦里见到的禅房非常相似,禅室有木鱼悬挂,老僧也存有《法华经》,后来,这位僧人也将这部经卷赠给范思敬,所以,就传说,这位僧人是苏东坡的后身,这座放生池也就和苏东坡产生了关系。

陈德光先生对上面的这段古文记载,认为是荒诞附会,因为苏东坡在北京并无故居,所以此说不足信。但这放生池则因此传闻而名扬京城内外,确实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据震钧所著《天咫偶闻》所记,乾隆中期,放生池由果邸重修,后渐颓废。光绪初年,僧人洞天又募款修葺,并增建雅室数楹,颇为明净;还辟有数亩花园,秋天种植的菊花尤其茂盛。许多文人雅士常来探花,并在这里举行过庆祝苏东坡的寿日活动。清末民初,放生池的禅宇已经坍塌,只剩了荒基土丘;池水干涸,放生池也被夷为平地;书中说:“但见蒿苇耸中比比坟塚,非昔时之盛。”就是说,当年这里,蒿草和芦苇长得非常高大,并且到处都是坟头,已经不是当年兴盛时的样子了。

4

   “放生池”周边是繁华之所

陈德光先生小时候,曾经听到长辈们说过,当年京城的善男信女多来此放生。有的携来购买的鸟雀,在此开笼,任群鸟复归空中飞翔;有的携来购买的鱼鳖,逐入池中,任众鱼原还水里嬉游。他们以放生为善,祈求善果。但上世纪30年代,陈德光先生多次经过这个地方,已经看不见再有放生的人了。

放生示意图

据记载,放生池旁建禅堂楹室,有僧住持,是一环境幽静之所。放生池迤西的三转桥,原有河有桥,商贩云集,较为繁华。现在,您去打听,三转桥地区的土著老居民都管三转桥,叫“三准桥”。别看现在三转桥周围都是小平房,当年三转桥商场可是这一片的大商场,所以,自古以来,三转桥附近都是热闹的商业区。后来,河水干涸,小桥也塌了,这里就逐渐荒凉了下来。

1937年7月7日以后,北京陷入魔手,很快就有日本人在放生池遗址附近废墟上盖起一座两层的楼房,并将大片荒地用矮墙围起,院中圆木堆积如山,电锯声传不绝于耳,门前挂着一个大牌子,叫“大二洋行”。这应该是日本人经营的木材厂,但内中诡秘则难洞察。解放后这个地方一度改为北京玻璃厂职工宿舍,后为北京六〇八厂,也就是眼镜厂的厂址。那现在呢,这里已经成为文创产业园区的所在。《新京报》报社就在里面。

北京六零八厂曾参与制作毛泽东主席水晶棺

5

   幸福大街上曾机关云集


说过放生池,咱们再说说放生池的周边,解放后,放生池遗址附近的荒野上逐渐建起楼舍,以汇文中学为前身的北京二十六中学自崇内船板胡同迁到了这里,当然,现在已经恢复了汇文中学的名称。此外,当年在这里北京市公安局还开辟了机动车验车场;再往后,原崇文区政府大楼在此兴建,一大批区级机关单位都在这里落户,这条街沧海桑田,放生池所在的这个地方,就成为了北京市一个区的机关荟聚地和文化中心。您如果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您会看到幸福大街上的原崇文区各级机关所在地的地址目录,幸福大街26号到44号,您会看到很多的机关名称,现在想想也是一段难忘的历史。


6

幸福大街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在陈德光先生所写的《幸福大街的形成》一文中曾经写道:原崇文区幸福大街在解放前没有正式街道,只是一条坑洼的土道沟子,北起珠营火神庙,南至东火桥,全长二里许,土道上车辆稀少,偶有从郊外进城的农家牲口大车从这里经过,沿路很少居民房舍,多为乱葬岗子和耕地。幸福大街的形成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铺成了宽约三十米的沥青马路,后又通行了8路公共汽车,成为区级机关林立颇具特色的一条新兴街道。

幸福大街迤西,原为北京有名的贫民窟蓝旗营房居民区,这个地方共有十四条小胡同自北向南排列,胡同里全是用碎砖头拼砌成的低矮小房,居民多为拉洋车的、卖青菜的、抬大杠的、吹鼓手打执事的、干壮工的穷苦人家,一家五六口人老少挤睡在一盘土坑上,一贫如洗家无隔夜粮,烧火炉买不起煤球,让孩子挎着篮子筐子,沿街去拣煤核。这十四条胡同里都很脏,垃圾成堆,加上第十四条胡同南下坡有个粪厂子,整天晾粪干引来成群苍蝇嗡嗡乱飞,让这一代的环境卫生更是脏乱差,令人无法忍受。而道东的大片耕地菜田里也是堆埋了很多坟头,加上乱葬岗子里尸骨裸露,夜晚劫道歹人出没,这种偏僻小路,当年是很少有行人经过的。

解放后,随着市政建设的振兴,上世纪50年代期间,陆续在幸福大街南部盖起了区政府办公楼大院,此后,原崇文区的区政府、区法院、区检察院、区武装部、区公证处、区机关大院宿舍、区档案馆、区图书馆、区公安分局、区工人俱乐部等等机关住所相继建设,这里才逐渐成为居民兴旺之地。此后,在临街高楼后,又征用耕地兴建了二十多栋居民楼,被命名为幸福北里和幸福南里,幸福北里多为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占地拆迁搬来的居民居住,幸福南里多为国家体育总局的干部家属和知名运动员居住。

幸福大街路西,上世纪 50年代期间利用大片的义园,建起北京市第七女子中学,后来,这所学校改为北京市第四十九中学,高初中男女生兼收,紧挨着四十九中学,原来还有一所二零一中学,这两个学校的校名加起来正是二百五。有意思的是,这两所学校后来还真合并了,但这两所学校合并之后,并没有叫二五零中学,而成了现在的一零九中。现在,一零九中的东门就开在幸福大街上。

 参考资料:

《北京市崇文区地名志》

《崇文街巷》牛青山主编

《幸福大街的形成》《放生池变迁记》陈德光文  (《崇文文史拾萃》)

《北京名人故居—崇文卷》罗保平主编

《北京文史资料精选—崇文卷》

《北京百科全书—崇文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幸福,因为我就在幸福大街(二)
老崇文的火神庙 . 安化楼
《崇文街巷》王永斌(简介)
那些年,崇文还没消失,宣武也还叫宣武
在崇文区长大的孩子,陪你长大的是这些胡同儿吗?
昔日旧影!崇文人的回忆只能在老照片里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