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孩子一起幻想

        孙钺

三毛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个生命都应该善待,包括自己。”孩子的到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但也会打破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我们有一些人因为有了孩子而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日复一日地生活下去,生活会愈发单调,照顾孩子也没有了兴趣,甚至夫妻间还会因此产生怨怼,可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不能因为照顾孩子而放弃自己的一切。现代社会的女人毕竟不是一百年前的女人了,已经知道外面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职业女性可以暂时地放下工作,却要长期放下工作恐怕也不太现实。当然,为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而置孩子于不顾也是不可取的方式,这样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的看法是,把孩子放在生活中,教育他们适应生活中的一切,教给他们生活的能力,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孩子小的时候,还不能理解很多问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懂得一些方式。

有一次我出差去黄山,那时女儿还很小,不知道什么是出差,后来知道我要离开她几天,便很不愿意。我没有用其他的话来哄她,我只是说:“我去摘云彩。”她马上瞪大了眼睛问:“云彩可以摘吗?”我说:“可以呀,因为我去的山特别高,就可以摘到云彩了。”她说:“那妈妈能带一点回来吗?”我答应了她。她就再也没有哭闹,而且非常开心,见到小朋友就说妈妈去摘云彩去了。过了几天我回来了,她一见到我就说云彩呢?我给她我喝水的杯子,说云彩就在那里。她看了一眼说没看到,我说:“云彩是气,进去就看不见了。”她似懂非懂地看着我,我说“等你上学就明白了”。很多年以后,女儿上了中学,学了物理,有一天回来和我说,终于明白云彩是怎么回事了,她一直以为我在骗她。有一些事情过了很长时间仍然可以让孩子记住,假设 当时我真的骗了她,想必也是让她无法忘记的。

1995年我去荷兰学习,一走要走好几个月。她知道我要走好长时间非常不高兴,当时,她看到我必须要走的样子,就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告诉她:“等花开的时候,我就回来了。”在国外的每一次电话,她都告诉我花还没有开。春节的时候我打电话,她和我说花开了,我问她是什么花,她说是姥爷家里的水仙花。我说要等到屋子外面的花开了,才会回来。三月初的时候,她说屋子外面的花已经开了,问我怎么还不回来?我问她是什么颜色的 花开了?她说是黄色的,白色的。我说等所有的花都开的时候,我就回去了。四月中旬我回国的时候,北京大部分的花都开了。我对她说:“你看,我没有骗你吧,花开了,我也回来了。”

我们既然不能时时相伴,那不如让孩子生活在美好的期待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去生活。逃避是没有用处的,欺骗更是不可取的办法。等到她长大以后,我每次出差都会告诉她我要去的地方,那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有什么特别的、和我们这里不一样的东西。在这样的交流中,她会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当她将来出去旅行的时候,我相信她也会关注陌生的地方。

教育孩子并不难,难的是我们能永远拥有一颗童心,以及如何用我们的智慧和爱去传递生活的理念和态度。

我在《艺术—爱的技巧》中提到,艺术是要靠自己体验的,从这篇文字中您体会到爱之中的艺术了吗?爱需要时间,您现在能够理解了吗?

别拿老师当圣人。什么是进步?进步不仅是物质的丰富,进步更意味着精神的提升。当物质不匮乏、精神的选择又五花八门的时候,我们面对的问题也就千奇百怪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像赶马车的年代,我们只需要理解马的知识就够了,而开汽车的时代,我们所需要理解的东西就太多了。改革之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会修理自行车就可以,关于开车我们就必须具备一点开车、修车、加油、停靠等方面的知识。面对今天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教育也面临升级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要学习教育的技巧,特别是现代教育技巧。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在教育的问题上,无论是学校、教 材、教师、考核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几乎每个细节都存在着问题,只是问题严重程度的差别而已。

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尊重老师的国家之一。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老师不是圣人,教师仅仅只是一个职业,和其他的职业没有区别。作为人来讲,他们不是完人,也会犯错误,也会有私欲,也会有品德的缺陷。老师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不是来自未来或者外太空,这个时代的问题在所有人身上都会有体现,包括老师,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老师和老师的行为。倒退一百年,选拔老师首先看德行,其次看学问。可是现在不同了,老师是一个职业,而且这个职业没有特殊的品行要求,老师的行为只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就可以了。守法是对一个公民的最低要求,不犯法和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这其中的距离是很大的。老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知识的局限、个人品德的局限等这些问题。如果连警察和法官这样的职业都可以出现谋私的情况,那么老师利用职业谋私也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的中国老师很无奈,我们要理解他们。老师处于这样的状态不全是他们的问题,他们也是社会中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很多问题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才需要全社会去面对问题和解决。当整体社会都存在问题的时候,我们却寄希望于少数圣人的完美行为来弥补缺陷,这是非常幼稚的幻想。邪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看不到邪恶或者明知道邪恶却放任。那么最终受害的是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展望二十一世纪》一书中谈到,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不仅中国的教育,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今天的教育更多的是技能教育,但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当没有使用知识的品德时,知识可能会带来灾难。技术必须用道德和宗教来把关,这是很多西方学者面对滥用技术而提出的呼喊。任何社会和政党在没有人类最高的理念作保障的时候,某一个人的小问题都可能导致大的祸患。我们现在已经在经受着这种道德缺失而带来的问题,奶粉事件、学生杀害老师的事件、为泄私愤而杀害无辜孩子的残酷行为……仅仅用人盯人的方式防范是愚蠢和笨拙的方式,我们必须教会人们如何去爱。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官员缺少爱,老师缺少爱,很多父母缺少爱,或者说是爱的艺术和技巧。如果有权势的人都没有爱的时候, 权力之下的人只有愤懑,有一天他们拥有了权力也依然是没有爱。当我们连对自己的孩子都缺乏爱的时候,别人也就不会爱我们,这个社会也不会充满爱。所以,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爱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爱、怎样去爱。当每个父母、每个孩子都明白什么是爱的时候,老师就明白了,官员也明白了,整个社会也就都会明白了。社会不是由社会改变的, 而是由我们每个人改变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何为道?如何授业?如何解惑?作为教师需要反思:我们的知识是不是足够丰富?心胸是不是足够的宽广?是否具有现代 教育的理念来面对新时代的孩子?是否具备了一个知识分子或老师这样神圣的称呼所匹配的品德和能力?是否承担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面对社会的问题,有没有想过改变的方法,有没有勇气尝试改变的方法?

对于政府,也应该反思。作为承担教育未来公民责任的教师,我们是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重视不是体现在设置了一个教师节,而是体现在制度的、可行的、科学的保障上。如果一个老师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能满足的时候,或者说与普通人员的生存条件没有太大差异时,让他们依靠奉献精神来对待教育,这是困难的。任何职业都有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个案,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常态,我们不能把社会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个别人的情操高尚来实现。人性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如果整体社会都存在问题的时候,却寄希望于少数圣人的完美行为来弥补缺陷,这是非常幼稚的幻想。对于今天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而非道德层面。当我们解决了制度问题之后,再提倡道 德,可能更有效果。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今天的中国老师很无奈,我们要理解他们。老师处于这样的状态不全是他们的问题,他们也是社会中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很多问题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才需要全社会去面对问题和解决解决。什么样的教育是满意的?什么样的老师是合格的?如果自己没有标准或者不明白标准的时候,选择就有困难。更重要的是,被骗也就容易理解了。

作为学生,我们也要思考。人生到底要怎样地走过?什么是最想要的? 对于不理想的社会我们能做什么?

邪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看不到邪恶或者明知道邪恶却放任。那么最终受害的是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只有少数人在书写历史,大部分人只能阅读别人书写的历史故事。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陪着孩子一起长大。

丰子恺先生在抗战期间曾经经历了一段逃难的生活,每天风餐露宿,颠沛流离,有时有旅店住宿,有时连旅店也没有,非常辛苦。当他们一家终于安顿下来之后,他和两个孩子说:“我们再也不用跑了,可以有个安稳的家了。”他的女儿不高兴地问:“为什么? ”丰子恺说:“我们有了家不好吗?”但女儿却说:“每天在路上多好玩呀。”丰子恺并没有责备女儿,而是从孩子的谈话中看到成人的痛苦正是因为把目的看得太过专注。对于孩子来讲,他们更重视过程。他们不能理解大人的辛苦,只是看到每天在路上有不同的人物和景色,吃到不同的东西,睡在不同的地方。丰子恺反省自己,这些本身都是有意思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大人就没有了这样的心情呢?如果我们把每一天看作旅游,会不会觉得过程很愉快呢?

(这是《父母需要长大》中,作者孙钺给父母们讲述的一个故事。

在很多人看来,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他们还不懂事,不懂得现实的残酷,所以不理解父母的一篇苦心。而父母呢?总是希望孩子的成长之路平坦顺畅,于是,父母们总是喜欢根据自己的经历,去告诉孩子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甚至,会去替代孩子们决定一切。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天下的父母们却忘了,孩子们的眼神,永远比成年人简单干净,而成长的路上,也只有经历过一些挫折坎坷,才能真正长大。想要让孩子们真正明白一些道理,也许亲身感知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孙钺老师也讲述了自己和女儿之间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的女儿得了腮腺炎,不能去幼儿园,我只好带着她一起上班。那天我穿了一条白裤子,在我们开会的时候,她就在我的裤子上乱画。我的同事责备我不管孩子,我说不用管,让她画吧。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回到家后,我找了一张白纸让她画。等她画满的时候,再换一张,后来我带她到屋子的一个角落里,让她在墙上画。然后问她:“你觉得该怎样把画的东西弄干净呢?”我给她一块橡皮,她费力地擦,还是不能擦干净。此时我告诉她:“在纸上画画是最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换新的,但是其他地方就很难清理。明白了吗?”从此以后每次她想画画的时候就都会在准备好的本或纸上画。

其实,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比在我们大人眼里干净得多,简单得多。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孩子,尽量用孩子的方式理解孩子。

在孩子看来,白墙、白窗帘、白裤子都是白色的,和白纸没有区别。他们不知道裤子的价钱,不知道白窗帘多么难洗,不知道墙多么难擦——这些都是我们大人的观念。但是,如果我们用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一次,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阻止之后,孩子的心灵会留下怎样的痕迹?她也许永远也不会再画画。如果问大家,是一条裤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我肯定,所有的家长都会说孩子重要。但当我们面对实际问题时,很多时候很少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因为我们长大了,不再像孩子那样纯净,所以很难去想象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在我们大人眼里很多时候孩子是不讲理的。让我们回想自己成长中所经历的那些事情,你会发现,孩子的认知是感性的,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讲理。面对孩子,我们要反省一下自己讲理的方式,不要被太多成人的观念束缚。要用实际的行动、体验和过程来告诉孩子们行为的结果。

当我们学会了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我们会感受到孩子的简单和纯净。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享受这个过程,同时引领他们走入成人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户口,但还是准备让孩子回老家上学呢
孩子经常说这几句话,情商不会太高,父母要及时纠正
这三种孩子,家长们要格外操心,如果教育不当,20年后就会被淘汰
教育是个急不得的慢过程~
大人的比较,孩子的毒药
教育,不见得会直线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