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青龙汤方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此示素秉阳盛之体,伤寒而兼内热之证治也(旧误作太阳中风者,非也)。
   发热,恶寒无汗,脉象浮紧,为寒邪伤荣正病,独加烦躁一证为异(疼者,掣痛时止之谓),烦躁知为府阳(胃府)之盛,宜大青龙汤主之。
   大青龙即麻黄法加石膏、姜、枣。用石膏清热除烦,即佐姜枣宣胃和中,预虑阳明之陷,所谓汗不出者,有不可与白虎之禁,盖指白虎汤全方而言,非谓石膏知母,不可参入解表剂也。
   烦躁之证,有虚有实,实者胃热干心,虚者肾阳下厥。故本条烦躁之证,与少阴病之肾虚阳越,证象相似,最宜细审,辨之仍不外平脉辨证;假令得此证而脉象微弱,外证复汗出恶风者,脉微弱,知真气内虚;汗自出,则卫阳外泄,虽恶风知邪仍在表,法当温中和外,大青龙不可服也,服之必阳气外亡而生厥逆,阳亡则筋肉失养,掣惕瞤动,此误治之逆也,宜以真武法救之。
   此证若脉象微弱,而外证无汗者,则为血虚而非阳越,用当归四逆法进退为宜。
   烦躁不得眠者,佐枣仁、牡蛎之属。
   温粉,古法也,即龙骨牡蛎二味,烧热为末,涩以固脱,外用可以敛汗,凡汗出不止者,皆可用之。

  太阳(通行本阙)中风(通行本误作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此示素秉阳盛多湿之体,中风而兼内热之证治也(旧误作太阳伤寒者误也)。
   大青龙之异于麻黄汤者,在参入石膏,以清里热,其所主治,即以不汗出而烦躁为证谛,所以与少阴证有疑似虚实之辨者,亦因烦躁故也。末条当具上条无汗烦躁之证,经文不重出者,以既有无少阴证一语,则义可隅反,古文曲折,每多如此,非缺文也。
   中风之证,脉象浮缓,法当腠理开泄,发热自汗,今中风而身无汗者(条文不言自汗,又用大青龙发之,其无汗可知),乃证兼湿邪,风为湿滞,致皮毛闭塞,故反令无汗身不疼者,以湿滞则风性弛缓,气血无郁冲之争,无争故身不痛,身重者,以湿性凝重,湿滞则经气不举故也。但重仍乍有轻时者,以风性疏泄,虽湿阻气痹,复间一时通故也。
   凡发热,脉浮缓者,法当自汗,假令无汗,即风为湿滞之证。湿证亦有自汗、多汗者,必风湿化热,其气外行,热蒸分腠,乃开玄府。今烦躁为热陷于里,湿外风内,故外证无汗,脉必浮缓而按之濡滞(此缓乃脉象松缓),宜大青龙法,发汗以清里热,令风湿俱去。
   曰发之者,谓泄风于湿外,以发其表也。
   曰无少阴证者,即示后学审烦躁之虚实,必辨其无少阴肾虚之证,乃可用大青龙发汗,若证在少阴而误用之,必致亡阳之变。盖少阴烦躁,脉当沉微欲绝(若亡阴之烦躁,脉又当细数,去来不匀),或命火不藏,脉则洪大无伦,有出无入,临病尤宜精辨,一逆而夺人长命,治已晚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37】【38】【39】
伤寒论学习答疑 6
石膏药证
干货!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及解析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桂枝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大熊猫老师玩转伤寒系列0812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