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论南北政

 (附∶阴阳交、尺寸反。)\r南北政图\pt13a40.bmp\r南北政者,五运以土为尊,居中央而统于金木水火。故十干以甲己年土运为君象,主南面行令而为南政;其余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八年为臣象,皆北面受令而为北政。

五运以土为尊,是易经的说法。一年中每季度的第三个月末土最旺,这没错。但是,何为居中呢,在河图中居中,论五运六气怎样用没有说。《黄帝内经》中说的中央,说的天心是指司天之位。在《黄帝内经》中,正五气主岁是各主岁,首甲定位,甲己土运为尊,为统;丙辛运主岁,是以水为尊,为统;乙庚运,是以金为尊,为统等等。书中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乙庚之岁,金运统;丙辛之岁,水运统;丁壬之岁,木运统;戊癸之岁,火运统。所以说只以甲己为统不对。说甲己为南政对,但是甲己主南面为南政,主北面为北政,是不对的,阴阳是一个天体,整体是分不开的,有南也有北,没南便没北。南北是一个整体。北政也同样如此。

甲,己是每一候气的第一天,但是并不统帅一候的气,同样有太过和不及。

南政,北政,脉当各有不应。若当应不应,不当应而应者,乃谓之阴阳交,尺寸反,斯为害矣。

书中说应与不应,指的是少阴经脉处于司天之位和司天前、司天后时,即寸脉之时,寸脉前关脉,寸脉后关脉,应阳不应阴,是浮还是沉的钩脉。不管在南政年,还是在北政年,少阴反了不叫反。如甲子年是少阴司天,甲午年也是少阴司天,都是少阴司天,都是南政年,都是少阴火。甲午是阳明,然而甲午年是少阴火司天,所以叫反了不叫反。杨上善都分不清。
    \r
南政年脉不应图\pt13a41.bmp\r
    甲己年为南政
    \r北政年脉不应图\pt13a42.bmp\r
    乙丁辛癸丙戊庚壬年为北政
    南北二政,运有不同,上下阴阳,脉有不应。

五营运大论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也。倘粗工不知而呼寒呼热,妄施治疗,害莫大矣。

五营运中,南北分不开,分不出五运六气的运转方向,定不了少阴的阴阳,寒热,更不知诊脉时,寸脉向右易,还是向左易,使左右乱了套。在诊脉时,直至后世的今日把六经脉固定在了左手为心,肝,肾,右手为肺,脾,命门,成了固定的诊脉方法,而且又不分时令,造成了诊脉成了形式,论病实际上全都是望,闻,问,凭经验估病,根本就不知道,百病的始生是在哪条经脉生成的。素问中说知阴,知阳,知标,知本,正行无问的话,都是说的在哪条经脉,都不顾。杨上善总是先说病,到经文上去找答案,杨上善的理论冲击了中医诊脉的传承。倘粗工:工是工夫,代表时间,时候。不是大夫,医工。意思是倘若,大约粗略的工夫知道寒热,妄施治疗,害处大了。
    
南北政者,即甲己为南政,余为北政是也。

至真要大论曰∶阴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杨上善知道有南北政,抄书中的话是对的,而对南北政中,气的运转方向,三阴所处的位置,少阴的用法,和脉的左右移动,分不清。

谓南政之年,南面行令,其气在南,所以南为上而北为下,司天在上,在泉在下,人气应之,故寸为上而尺为下,左右俱同。

这里说的“左右俱同”是非常糊涂的概念。说得不对。 因为王冰在解释“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 说得比杨上善清楚,明白。王冰说,当岁的气在天体的上边,是司天,管天的气,承岁的气在天体的下边是司地,管地的气。在一个天体中是气顺着经线上升。主管五运六气的运转有六气,左右的气为不当岁的气,有两气在天的右边。有两气在天体的左边,天的右边的气,向北,向下转,是天体右边的道路。天的左边的气,向南,向上转,是天体左边的道路。所说的左右都是以我的左右,观事,观物论左右,在论《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文章中写得非常明白,不容质疑。杨说,在南政年,南边行时令,其气在南,左右俱同,岂不乱了套吗。不要忘了,从易经学到黄帝内经学有一个共同的天道,年年都是前半年阳气是上升,阴气下降,走的是阳道,下半年是阳气下降,阴气增加走的是阴道。所以说前半年的丑寅卯辰巳午月都看成是司天的一方的气,为上;未申酉戌亥子月为在泉一方的气,为下。这就是一年中初运,二运司天的气总为天一方的道理。

北政之岁,北面受令,其气在北,所以北为上而南为下,在泉应上,司天应下,人气亦应之,故尺应上而寸应下,司天应两尺,在泉应两寸,

尺应上,寸应下,是杨上善加的,不对。在《五运行》的注解中,王冰只说,主岁者位在南。上,天位也。下,地位也。司天在南,在泉为北。这些话中,杨上善又掺入了他的语言,更是害了后人。尤其是把寸脉位变成尺脉位之说,把尺脉位变成寸脉位之说,完全背离了经文之理。实践中始终无法找到答案。哪怕是牵强附会也好。经文中说,天枢之上天气主,天枢之下地气主,也就是说肚脐以上手经脉主,应的是寸脉,肚脐以下足经脉主,应的是尺脉。不能违背王冰直译《黄帝内经》中说的,“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

杨上善对何叫面朝着南边行时令,面朝着北边行时令,与南政之岁和北政之岁混淆不清,乃至于把诊脉时说成是尺应上,寸应在下的谬论。其实在南政中有南面行令,其气在南,是以司天的气为准,注意是以司天的气为准,是节气的时令上升,论五运六气上升的运转;北面行令,其气在北,注意,是以在泉的气为准,是中气时令下降,论五运六气下降的运转。这是在南政中论气论脉的天理。王冰把面朝天论气叫君面天。如君面巽而言,君面离而言,君面艮方而言。这说明我们看的是前半年的气。把面朝下而论,叫臣面地而论,如臣面坤方而论,臣面兑方、乾方而论,臣面坎方而论。这说明我们看的是下半年的气。上半年的气有天的上下,下半年的气也有上下。司天在泉不能改变。诊病时的尺脉位,寸脉位不能改变。

地之左间为右寸,右间为左寸,天之左间为左尺,右间为右尺,正与男子面南受气,女子面北受气之理同也。

面北受令是面朝北政行时令,指的是北政之岁面朝南,面朝北行时令,五运六气的运转方向发生了变化。上为天,下为地,上为司天,下为在泉不变,左为右,右成了左发生了变化,在南政中左边的五运六气往南转的要反行也,在南政中右边的五运六气往北转的要反行也。所以在南政时间顺行运转的气为正转,在北政年,逆转的气为正转。这些天道,杨上善没有弄清楚。才造成了把结论说的论七八糟,使后人的诊脉失传。
    脉有不应者,谓阴之所在,脉乃沉细,不应本脉也。阴者,言六气有三阴三阳,而三阴之位,则少阴居中,太阴居左,厥阴居右。脉之不应者,乃以三阴之中少阴所居之处言之,而又分南北二政以定其上下也。

这些话由于南北政中南边受气或北边受气分不清,更是害了后人。

故至真要大论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

又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正以北政之年,司天应尺而在泉应寸也。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右者右寸也,以少阴居厥阴之左,而以地之左间为右寸也。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左者左寸也,以少阴居太阴之右,而以地之右间为左寸也。

以上南北政没分清,杨上善把书中的话和自己加的话都混在一起,实践不了。

南政之年,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寸口者两寸也,正以南政之年,上为寸而下为尺也。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右者右寸也,以少阴居厥阴之左,而当右寸之位也。太阴司天则左不应,左者左寸也,以少阴居太阴之右,而当左寸之位也。此经文虽未尽言,然北举在泉,则天在其中矣;南举司天,则泉在其中矣。

故又曰∶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王冰注解说,不应为沉脉。实际上,在南政中有沉脉,在北政中也有沉脉。不是南北政脉象相反。反其诊者,谓南北相反而诊之,当自见矣。

故北政之年,少阴司天则两尺不应;太阴司天则少阴在右,所以右尺不应;厥阴司天则少阴在左,所以左尺不应。

南政之年,少阴在泉则两尺不应;太阴在泉则少阴在右,所以右尺不应;厥阴在泉则少阴在左,所以左尺不应也。

阴之所在,义详运气类五。
    阴阳交、尺寸反者,如其年少阴在左,当左脉不应,而反见于右;阳脉本在右,而反互移于左,是少阴所易之位,非少阳则太阳脉也,

故曰阴阳交,交者死,惟辰戌丑未寅申巳亥八年有之。尺寸反者,如其年少阴在尺,当尺不应,而反见于寸;阳本在寸,而反移于尺,故曰尺寸反,反者死,惟子午卯酉年有之。然必也阴阳俱交,始为交也;尺寸俱反,始为反也。若但本位当应而不应者,乃阴气之不应也,止疾而已,不在阴阳交、尺寸反之例,不可胶柱。

以上在《直译五运行》中都说了,不多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晏向阳的六探
【雄鹰视界】有关黄帝内经南北政的探讨------黄帝内经导读
诊脉察阴阳所在
《类经图翼·南北政说》释读(之一)
五运六气之五:南北政
五运经天术数模型揭南北政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