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传世花鸟名画 32-45
寒秋孤影
>《花鸟白描》
阅读量
转藏数
2013.01.05
关注
032 《枇杷山鸟图》
032 《枇杷山鸟图》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22.7厘米 横24.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于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扩充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其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亦擅书法,自称“瘦金书”。此图绘一山鸟立于枇杷树上,描绘精微细致,构图虽然简洁,笔法却极为简括而具表现力,是宋徽宗花鸟画中的精品。
033《柳鸦图》
033 《柳鸦图》
宋 赵佶 纸本淡设色 纵34厘米 横22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 宋神宗赵顼之子,哲宗赵熙之弟,初封为端王,元符三年即位。诗书画却有精湛的造诣,尤以花鸟画见长,以工细彩墨为主, 有时并能寓巧于拙。此幅《柳鸦图》中的柳树和鸦采用没骨法, 设色浅淡, 构图洗练, 粗壮的柳根、细嫩的枝条、姿貌丰腴的栖鸦画得都很工整精细。栖鸦双双憩息嬉戏, 形态自然安详, 用生漆点睛, 更显得神采非凡。
033B《柳鸦图》
033B《柳鸦图》
宋 赵佶 纸本淡设色 纵34厘米 横22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 宋神宗赵顼之子,哲宗赵熙之弟,初封为端王,元符三年即位。诗书画却有精湛的造诣,尤以花鸟画见长,以工细彩墨为主, 有时并能寓巧于拙。此幅《柳鸦图》中的柳树和鸦采用没骨法, 设色浅淡, 构图洗练, 粗壮的柳根、细嫩的枝条、姿貌丰腴的栖鸦画得都很工整精细。栖鸦双双憩息嬉戏, 形态自然安详, 用生漆点睛, 更显得神采非凡。
034 《瑞鹤图》
034 《瑞鹤图》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51厘米 横138.2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瑞鹤图》表现的是在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 门上方彩云缭绕, 神态各异的丹顶鹤翱翔盘旋, 空中仿佛回荡着悦耳动听的仙鹤齐鸣的声音。 宋徽宗的书法风格挺健秀丽, 称瘦金体, 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此画就有宋徽宗的瘦金书题诗并记:“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徘徊嘹吠当丹关,故使憧憧庶俗知。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
035 《祥龙石图》
035 《祥龙石图》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53.8厘米 横12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绘画重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此卷分左右两部分,右部画宫苑中一珍奇石头“祥龙石”,左部为赵佶以“瘦金书”所写的题记、题诗。 徽宗皇帝以细劲线条勾勒玲珑剔透奇石的轮廓和纹理,并施水墨层层渍染,表现出石的坚硬和湿润的质感,显得一丝不苟。 而作为皇帝的画家之所以对描绘“祥龙石”如此感兴趣,则如题诗所说,是因为“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作品具有“瑞应”的象征寓意。
035B《祥龙石图》
035B《祥龙石图》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53.8厘米 横12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绘画重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此卷分左右两部分,右部画宫苑中一珍奇石头“祥龙石”,左部为赵佶以“瘦金书”所写的题记、题诗。 徽宗皇帝以细劲线条勾勒玲珑剔透奇石的轮廓和纹理,并施水墨层层渍染,表现出石的坚硬和湿润的质感,显得一丝不苟。 而作为皇帝的画家之所以对描绘“祥龙石”如此感兴趣,则如题诗所说,是因为“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作品具有“瑞应”的象征寓意。
036 《芙蓉锦鸡图》
036 《芙蓉锦鸡图》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81.5厘米 横5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占据《芙蓉锦鸡图》画面主要位置的是秋天不怕霜冻的木芙蓉和枝上停留的美丽的锦鸡。各种景物的布局宾主分明,疏密有致。芙蓉花的妩媚鲜艳,秋菊的萧疏挺立,蝴蝶的翩翩起舞,也都刻画得生动传神,极富真实感。画的右上方有赵佶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这便点明了此画通过描绘五彩斑斓的锦鸡,是为了颂扬它们具有的儒家五种伦理品德—文、武、勇、仁、信。造型精致,设色浓丽,晕染细腻,也传达出皇家的雍容富贵气派。
037 《腊梅山禽图》
037 《腊梅山禽图》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82.8厘米 横52.8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038 《云龙图》
038 《云龙图》
宋 陈容 绢本水墨 纵201.5厘米 横130.5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陈容是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其绘画很有特点。《云龙图》是一幅足以代表陈容艺术风格的佳作。画中绘有一气势非凡、腾空飞跃的巨龙,其凌厉的龙爪,飞扬的龙须, 突兀的眼睛,锋利的牙齿,粗壮强劲的躯体,无不揭示了这是一条充满力量和超凡脱俗功力的神化了的龙。画上有画家自题: “扶河汉,触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所翁作。”画上钤有几方收藏印章。
039 《橙黄橘绿图》
039 《橙黄橘绿图》
宋 赵令穰 绢本设色 纵24厘米 横2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令穰是宋朝宗室,生卒年不详,善画山水、花鸟,画风细腻柔媚,设色工画。《橙黄橘绿图》是一幅小品画,画面画硕果累累的果树和平远、深远的溪流平原,画面虽小却有纵深感。画上钤有“嘉庆御览之宝”等鉴藏印章。
040 《芦汀密雪图》
040 《芦汀密雪图》
宋 梁师闵 绢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145.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梁师闵,生卒不详,北宋画家,一作士闵,字循德,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此画用笔柔润,设色清丽,法度严整,变化较少。此图描写冬日的湖中景物。薄暮悄然降临,瑞雪覆盖的浅滩上,黄栌枯槎在寒风中摇曳,水禽们有的依偎栖宿,有的结伴在水中嬉游,有的在风雪中蹒跚觅食。画家以细腻、凝练的笔触、简约舒缓的平远式构图,真实地再现了隆冬时节荒寒萧瑟的意境。本幅幅末作者自识:“芦汀密雪。臣梁师闵画。”小楷清秀雅致。
040B《芦汀密雪图》
040B《芦汀密雪图》
宋 梁师闵 绢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145.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梁师闵,生卒不详,北宋画家,一作士闵,字循德,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此画用笔柔润,设色清丽,法度严整,变化较少。此图描写冬日的湖中景物。薄暮悄然降临,瑞雪覆盖的浅滩上,黄栌枯槎在寒风中摇曳,水禽们有的依偎栖宿,有的结伴在水中嬉游,有的在风雪中蹒跚觅食。画家以细腻、凝练的笔触、简约舒缓的平远式构图,真实地再现了隆冬时节荒寒萧瑟的意境。本幅幅末作者自识:“芦汀密雪。臣梁师闵画。”小楷清秀雅致。
041 《雪梅图》
041 《雪梅图》
宋 扬无咎 绢本墨笔 纵27.1厘米 横14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扬无咎创造了两种画梅方法:一是烘托法,用水墨在绢上烘染作为底色,托出点点洁白的花朵;一为圈花法,即用墨线勾出花瓣。此图所绘雪梅,兼用烘托法和圈花法。淡墨染底成天色,浓墨绘枝条,烘托出残雪和竹叶;梅花勾圈成形,又依仗底色衬出其浩白。形象洗练,用笔劲逸,富文人画韵致。
041B《雪梅图》
041B《雪梅图》
宋 扬无咎 绢本墨笔 纵27.1厘米 横14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扬无咎创造了两种画梅方法:一是烘托法,用水墨在绢上烘染作为底色,托出点点洁白的花朵;一为圈花法,即用墨线勾出花瓣。此图所绘雪梅,兼用烘托法和圈花法。淡墨染底成天色,浓墨绘枝条,烘托出残雪和竹叶;梅花勾圈成形,又依仗底色衬出其浩白。形象洗练,用笔劲逸,富文人画韵致。
042 《四梅花图》
042 《四梅花图》
宋 扬无咎 绢本墨笔 纵27.2厘米 横35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分四段画梅,自题跋语中说:“范瑞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四梅纯以水墨绘成,花朵作白描圈线,不加晕染,即为“圈花法”,用笔轻快洗练,毫不拘板。新枝用劲直线条一笔写成,极为挺秀。粗干则用“飞白法”,显笔复加乾皴,虚实相间,墨色变化丰富。全幅呈现出匀协恬静、清淡闲野的气氛,诚如时人所谓的“村梅”格调。作品有借梅言情、迟暮感伤之意。
042B《四梅花图》
042B《四梅花图》
宋 扬无咎 绢本墨笔 纵27.2厘米 横35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分四段画梅,自题跋语中说:“范瑞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四梅纯以水墨绘成,花朵作白描圈线,不加晕染,即为“圈花法”,用笔轻快洗练,毫不拘板。新枝用劲直线条一笔写成,极为挺秀。粗干则用“飞白法”,显笔复加乾皴,虚实相间,墨色变化丰富。全幅呈现出匀协恬静、清淡闲野的气氛,诚如时人所谓的“村梅”格调。作品有借梅言情、迟暮感伤之意。
043 《花篮图》
043 《花篮图》
宋 李嵩 绢本设色 纵26.1厘米 横26.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嵩,中国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上半叶。他少时曾为木工,后成为画院画家李从训的养子,成为“画院待诏”。绘画上得其亲授,擅长人物、道释,尤精于界画。李嵩在花鸟画上也有不俗的实力和功力。此《花篮图》就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花鸟画精品,画上钤有“神品”等多方收藏印章。
044 《秋溪放牧图》
044 《秋溪放牧图》
宋 佚名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签题夏圭作。但按其风格,实际是夏圭之前的作品,因此只好用无名氏传载下来。画面晴空草坡,水石清瑟,大树数株,傍溪而立,树叶已转枯黄,纯然是秋天的景色。水牛为牧童所牵而缓行,表现了农村的生活场景。
045 《雪中梅竹图》
045 《雪中梅竹图》
宋 徐禹功 纸本设色 纵29.4厘米 横926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雪梅一枝横空而出,修竹两管,雪压枝头,笔法清逸洒丽,意境清幽朦胧,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徐禹功画史无考,惟在卷后赵孟頫题跋中始知为画家扬无咎之及门弟子,又从书于竹节之名款“辛酉人”考之,当生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或北宋元丰四年(1081)。画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及董邦达、梁诗正等人的题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点击举报
。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传世花鸟画(二)宋金卷 00
宋代名画赏析
中国名画赏析[50P]
国之精粹--名画之山水篇
宋画美在哪
《中国传世人物名画——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搜索
十大花鸟名画
中国十大花鸟传世名画
云原神网页版移动端入口
咪咕快游官网下载
中国古代著名花鸟名画
传世花鸟名画临摹
近代中国名画花草欣赏
名画作品欣赏花鸟
古代花鸟名画图片大全集
中国传统的花鸟名画
热点新闻
留言交流
回顶部
联系我们
分享
收藏
点击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导长图
关注
一键复制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微信登录中...
请勿关闭此页面
先别划走!
送你5元优惠券,购买VIP限时立减!
5
元
优惠券
优惠券还有
10:00
过期
马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