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经学是我国历史上训解和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研究方法是对儒家经典进行文字的训诂解说以及对其意旨的阐述发挥,两汉时期经学昌明。汉初经过数十年的黄老之治,社会经济得以恢复,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但无为而治也导致中央集权王朝的权力被削弱,权威也收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经学博士相继设立,经学大师层出不穷,宗经也成为有汉一代的风气。

汉代经学有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分,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对象来历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先秦时期的儒家经书典籍损毁严重,有幸秦与汉初间隔时间不长,当时一些经师便凭借口耳相传记忆整理下来,这些经书由汉代通用字体汉隶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古文经书是指在地下或孔壁中出土的典籍,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这些经书由战国时期六国的文字写成,被称为古文经。

二是治学重点不同。古文经学重在恪守经典文本,讲文字训诂,留意典章制度,注重历史事实,具有浓厚的实证色彩。古文经学家具有朴实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方法,所以他们常常能够对古籍作出正确的和比较合理的训释,从而彰显那些被今文经学家文饰、遮蔽的文本原意;他们的训释成为后人理解古籍的重要参考。今文经学的特点是以现实需要为依归,以经典附会现实,善于从经典中发挥出现实政治需要的理论,讲阴阳五行、灾异谴告之论,致力于发掘、发挥经文背后的微言大义。今文经学彰显了经典的时代意义,植入了许多前人未见的思想,从而使经典的阐释历久弥新。

汉武帝所推崇的经学自然是与现实政治密切关联的今文经学,其在思想上最大的代表是董仲舒。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包括天人相类、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内容。其中的“天”包含了仁、正义等道德属性,因此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公羊学派在为孔子《春秋》作传时探讨微言大义,一字喻褒贬。

西汉时今文经学占主导地位,到了东汉,今文经学自身发生了一些变化(谶纬之学),古文经学占据了上风。汉代的古文经学有《费氏易》《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周礼》)《逸礼》《春秋左氏传》等。今文经学《诗》之齐、鲁、韩三家,《书》之欧阳、大小夏侯,《易》之施、孟、梁丘,《春秋》之公羊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汉经学发展历史概述
《中国通史•两汉经学》(剧本第四稿)
两汉经学纵横谈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文化——中国文化的定型期
两汉经学概述:汉代经学为什么衰落?
【乾元国学初级讲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