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逍遥游》的“三个境界”和《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有何区别

庄子像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高中阶段,其代表作《逍遥游》和《庖丁解牛》被选入教材,成为学生学习和背诵的经典古文篇目。

在《逍遥游》中,庄子提出了“学鸠”“鲲鹏”“逍遥”三个境界;而在《庖丁解牛》中,庄子又提出了“全牛”“非牛”“无牛”三个境界。这几个“境界”是什么含义?有何关联?今天我们就来重读经典,讲解一下庄子的所谓“三个境界”吧!

《逍遥游》出自《庄子·内篇》

一、《逍遥游》的“三个境界”和《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1.《逍遥游》的“三个境界”

庄子在《逍遥游》这篇文章中,写到了遨游的三个境界: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e,四声)起而飞,抢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①“学鸠”境界。“学鸠”就是斑鸠,斑鸠对于飞翔来说并不那么感冒。它的飞翔要求非常低,原文写道“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斑鸠一下子飞起来,碰到树木就停止了,不再飞翔。它的飞翔高度,就和树的高度差不多,没有更高的要求了。“学鸠”境界是基础境界,普通人境界。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

②“鲲鹏”境界。“鲲鹏”的境界就比“学鸠”的境界要高出许多,“鲲鹏”是古代的神鸟,它的翅膀有几千里之大,它的背部有几千里之宽。这种“神鸟”,它的飞翔要求就非常高:“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这就是说,“鲲鹏”一旦展翅飞翔,就需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穿过云气,背负青天,从北冥飞翔到南海。“鲲鹏”的飞翔高度,是人们在眼界中的至高境界。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③“逍遥”境界。“逍遥”境界,是庄子提出来的关于翱翔的最高境界。它的高深莫测在于,人们只能在想象当中去理解这种高度,而这种境界又不仅仅是高度上的特征,更重要的特征是“没有任何阻碍和凭借”。庄子用“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来描述概括这种境界,庄子把这种至高境界称为“逍遥游”境界,它是人们在想象中的最高境界。

神话中的“鲲”是一条大鱼

2.《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庄子在《庖丁解牛》这篇文章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良庖解牛的三个境界: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

①“全牛”境界。庖丁在刚开始学习解牛的时候,“所见无非牛者”,在他的概念里,自己需要宰杀的是一头“牛”,而非一头其他什么动物;是一整头牛,只要把它杀死就可以了。这是“目有全牛”阶段。

②“非牛”境界。过了三年,庖丁的眼中看到了更多的细节,在什么部位用刀才可以将牛杀死,要用几刀才可以将牛杀死。这个时候,庖丁不再以把牛杀死作为目标,而注重留意宰牛的部位。这是“目无全牛”阶段。

③“无牛”境界。十九年之后,庖丁解牛的技巧突飞猛进,达到一种非常高的境界:一者可以不用眼睛看牛而直接用精神运行,二者用刀时能顺利地避开骨头和筋脉连接的地方,三者可以在宰牛的过程中表现出合乎音乐的节奏。只听见解牛之刀哗哗作响,牛皮与肌肉、肌肉与骨头、骨头与筋脉便一一分离,如土委地。这是一种“游刃有余”的至高境界。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

二、《逍遥游》和《庖丁解牛》的相似性研究:

《逍遥游》和《庖丁解牛》都是庄子的名篇,两篇文章都写了“三个境界”,它们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似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我们会发现两者的“高度一致性”。

1.两篇文章都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来说理,一个虚构了“神鸟”,一个虚构了“至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逍遥游》和《庖丁解牛》都共同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来说理,这也是庄子文章的一大特征。“而寓言故事”的最大特征则是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某个深刻的思想或道理,巨大的“趣味性”让读者感受到其神奇的魅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通“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逍遥游》就这样给读者虚构了一个“神鸟”的形象,这个神鸟名为“鲲鹏”,巨大无比,超出人们的想象。《庖丁解牛》则通过虚构“庖丁”这个超级厨师形象,用“解牛”的至高境界来说明“养生”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蕴。

无论是“寓言”本身,还是“寓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道理,都深深地吸引着后世读者去学习、研究和传颂!

漫画中的“鲲鹏”

2.两篇文章都强调“自然”的核心概念,一个强调保持“自然本性”,一个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庄子说他最重要的思想是“道”,然而又说“道法自然”,于是“自然”这个概念成了他的哲学世界的奠基。《逍遥游》和《庖丁解牛》两篇文章都以“自然”为核心。

庄子在《逍遥游》中向世人展示了他所理解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所凭借”的理想生活状态,强调保持“自然本性”,尤其是在乱世中务必坚守自己的自然本性,不依靠外物,也不向外物索取,安于时运而顺应自然。

在《庖丁解牛》中,庄子通过详细描写庖丁的解牛境界,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自然规律”比任何生活技巧(解牛技巧)都更为重要,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庖丁才能将牛刀连续使用十九年而仍然像新磨出来一样锋利,因为他能够摸清、遵循牛的身体结构,运刀时避开大骨头,所以很轻松地就将牛全部解剖开来。

解牛要先弄清牛的身体结构

3.两篇文章都强调“至高的境界追求”,一个强调精神上的“遨游于无穷”,一个强调生活中的“游刃而有余”。

庄子在他的文章中善于用一种较低的境界来衬托至高的境界,在《逍遥游》中庄子描写了“三个境界”,用“学鸠”境界(包括野马、尘埃、蜩、斥鷃)来衬托“鲲鹏”境界,然后又用“鲲鹏”境界来衬托“逍遥”境界。在《庖丁解牛》中,庖丁也解说了他解牛的“三个境界”,用“解牛之初”来衬托“三年之后”的技术变化,然后又用“三年之后”来衬托“方今之时”(十九年后)的境界变化。

在所有这些境界中,庄子最为推崇的就是“逍遥游”的境界和“游刃有余”的境界。两相比较,“逍遥游”指的是一种“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能够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这种境界只能在想象中实现,而无法在现实中找到。所以,“逍遥游”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游刃有余”的境界,则是指在“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的洒脱境界,只要实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将牛騞然解剖之后,于是在心中就变得悠然自得,最后就将自己的牛刀洗干净了收藏起来。这种人是洒脱的,是智慧的,这种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和坚强奋斗”就能达到的一种生活境界。

三、《逍遥游》和《庖丁解牛》的主题对比:

《逍遥游》和《庖丁解牛》虽然有着“高度一致性”,也同时以“自然”这一概念为核心,但是毕竟表达的主题各有不同,各有侧重。

1.《逍遥游》意在“勾勒理想世界”,《庖丁解牛》意在“应对苦难人生”。

毫无疑问,《逍遥游》给人们勾勒了一个理想世界,以“绝对自由”为内涵的“逍遥游”境界,只能在精神上进行理解,在现实中根本无法找到。因此,庄子所追求的这种境界注定是无法实现,他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令无数人向往的理想彼岸”,并激励人们为此孜孜不倦地进行追求。

实际上,庄子在《逍遥游》中塑造的这种“理想世界”,就是为了摆脱“现实束缚”带给人们的苦恼。庄子生活在一个战争频发的社会,他所看到的全是“一团乱麻”。

因此,越是面对现实,就越是痛苦;而越是回归精神追求,就越是快意。

在《庖丁解牛》中,庄子给人们塑造了一个“至人”形象庖丁,庖丁通过他对牛的身体结构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最终在解牛时避开筋骨,达到一种“踌躇满志”的地步。庄子提出了面对乱世中苦难人生的应有态度:“安时处顺”

即安于时运而顺应自然,一切哀乐之情不能进入心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庄周梦蝶

2. 《逍遥游》强调“自然无为”,《庖丁解牛》强调“避开锋芒”。

庄子在《逍遥游》认为“神人无功”,所谓“无功”,就是指“不追求立功”,也就是“自然无为”。在乱世中,在站统治者角度,越是想追求和平,就越要动用一切力量去战胜对方,要战胜对方就必须要有牺牲;站在百姓的角度,如果想保命,就必须逃命,然而在逃命的过程中就更容易受到战争的伤害。因此,庄子认为,只有不追求立功,自然无为,才会减少更多杀戮,才会挽救更多生命。

《庖丁解牛》则提出“避开锋芒”的人生态度。人的一生中,哪里不遇到一些敌人、对手、打击、苦难,如果我们遵循规律、懂得道理,避开利害、锋芒,那么就会少许多伤害。在现实生活中,不懂道理的人往往是横冲直撞,最后伤痕累累;而懂道理的人往往是避其锋芒,最后以退为进。

庖丁特别强调了解牛之后要“善刀而藏之”,如果庖丁把牛刀仍然血淋淋的握在手上,那么将会有多少人会因此感到恐怖而远离他呢?因此,“保护刀锋”和“收藏锋芒”是多么重要的生活智慧啊!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3.《逍遥游》告诉人们要“淡泊名利”,《庖丁解牛》告诉人们要“顺其自然”。

庄子在《逍遥游》最后写“圣人无名”,告诉人们要“淡泊名利”。所谓“圣人无名”,意为圣哲之人不追求立名,要“淡泊名利”,要“保持本性”。

只有真正能够做到“淡泊名利”的人,才能“无所待”,才能不受制于各种束缚,才能把“自然本性”发挥到极致。

《庖丁解牛》告诉人们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不“强装悲伤”,也不“故意豪横”。

只有真正做到“顺其自然”,才能辨认环境的优美与恶劣,才能体悟人性的高尚和丑陋,才能在生活中达到“游刃有余”的状态。

《庄子》

结束语:

《逍遥游》和《庖丁解牛》都是庄子的经典名篇,人们在鉴赏的时候切不可止于领略“寓言故事”的趣味性,还需挖掘两篇文章的深刻意义。

《逍遥游》中的“三个境界”的提出,要早于《庖丁解牛》中的“三个境界”;我们可以将此理解为,庄子在进行了很多不切实际的“精神傲游”之后,不得不面对现实的苦难。

而在面对现实的苦难过程中,庄子将最宝贵的人生智慧留给了我们,那就是这八个字:避开锋芒,顺其自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庖丁解牛,道出人生“三境界”
庄子:《养生主》(二)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的三重境界,你修炼到哪一层级了?
庖丁解牛
真性原本人人俱全
《庄子·养生主》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