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求实】为《二泉映月》不是源出淫曲《知心客》说几句
发布时间:2014-09-19  

 

 

 

你难道没有听出:在阿炳《二泉映月》中有着浓浓的《无锡景》这首地方小曲的基因吗?在阿炳的《二泉映月》中,在阿炳所有的留下来的曲目中你感受不到都“透着浓郁的江苏传统音乐韵味”吗?如果你是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你的老师没教?如果你是位老师,那你可得努力向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对音乐人来说,无垠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真正的“希望的田野”,如果你是有了一定年纪的中老年二胡爱好者,我诚挚的建议你: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跟风。


——“阿炳,不愧是一位世界公认的、中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

随笔 金冬景 

 

 

 

 

 

千百年来,中国民间有这样一个习惯:为宣传或鼓吹某个特定的人和事,为发泄心中的喜怒哀乐,特别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等等,总喜欢或者是“习惯成自然”地,拿某一现成的“民间小调”或戏剧曲牌,填上“应景、应时、应情”的词,唱上几句、哼上几段、吼上一气。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种现象你也不陌生:情绪上来了、发飙了、酒高了等,说不准也会直着嗓门儿吼上几句,我见过很多很多。

你想过没?在直着嗓门儿吼之前,这些吼的人根本不会先去想一下:我要“吼”什么曲调呢(我们指“旋律”)? 吼者完全是从“潜意识”中即兴的、不知不觉的就冒出来了,说儒雅一些叫“灵感”上来了,有旁观者大多会说:你看你看,“发疯了发疯了”… …哈哈!

这里面有这样一些个问题,我们仔细研究一下。

“吼”,“吼”的什么词儿不用研究,肯定是些应景应时应情的,“红的白的黄的黑的”都有。那么,“吼”的什么“调”?“唱”的什么“腔”?(这个“腔”指“唱腔”,我们也指“旋律”)

为什么“吼”这个“调”而不是那个“调”、 “吼”这个“腔”而不是那个“腔”呢?

很简单:因为在他生活的“地域”、个人对生活的爱好、个人所处的环境等时空里,可能每天或经常,都会听到他所“吼”的那个“调”、那段戏、那首歌。那怕他只“吼”对了一句半句“都离不开他所在的生活时空”对他长期的、不知不觉的、无意识的“感染”你说是不?当然,也有酒高了,不知不觉地根据“地方方言、语调”吼出个什么什么来,这也不能排除。

通过这种“吼”我们还可以确认:

一个具象的人,如果一辈子生活在某一特定的地域,又从不与外界有什么联系,一辈子也没出过家门,又从不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看什么听什么,不管你是什么人,那种“情绪上来了”、“发疯了发疯了” 的背后,从遣潜意识中即时的、不知不觉的或“吼”或“唱”或“奏”,是绝对“吼”不出、唱不出、奏不出“远离自己家乡千万里之外的”民间小调、地方戏剧曲艺味道的、或国外民歌、曲调(旋律)出来的。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也就是“此水非彼水、此人非彼人”了。

我们把时空“穿越”下,刚说的这些现象“不是今天”!而是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视”,那个被日本鬼子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的年代,是那个把很多很多老百姓的精神、肉体、灵魂都扭曲了年代!

中国江苏无锡有这样一首民间小调《无锡景》,你听过吗?《无锡景》顾名思义是唱“景”,唱的是无锡的、地方的景。

我没有去考证这个民间小调《无锡景》究竟出自哪年哪代,但我知道,解放前的江苏,特别是苏南苏中一带,凡红白喜事、过年过节,拿着《无锡景》这个民间小调(旋律)填上顺口溜,随时就可以唱起来拉起来。不用研究,旧社会的妓院里肯定也是,接客迎客信口雌黄地唱上几句,说不准唱的旋律就是那《无锡景》的旋律。而词呢?唱的词呢?词就不是《无锡景》的词了啊!一定是那些或“各取所需”或“信口雌黄”的“唱词”。这种“拿着民间曲调曲牌填唱词的现象”在我国已有千百年历史,这种现象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这种现象在民间、在“梨园”圈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即“唱腔”与“唱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老百姓拿着自己熟悉的“调”与“腔”,填上自己需要的“词”,也不愧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好方法,很多基层文艺团体不就是这样过日子吗?

有谁考证过淫曲《知心客》是从哪里来的?是谁写词是谁作曲?

我不想考证,我不相信有人专门为这种东西作曲,不听我都知道:这种东西的曲调、韵味肯定是无锡地方小曲小调加方言的韵味。那么《知心客》的唱词是不是值得考证?我认为更不值,猜都可以猜个七八不离九:一定是那个年代的哪个下流文人或嫖客或妓院皮条或……信口雌黄、今天你一句,明天他一句“凑”起来的。

解放后,大跃进年代(那年我9岁)、文化大革命年代,在基层、在农村,只要来个什么运动、来个最高指示,那个铺天盖地、喧闹嘈杂的锣鼓声中绝少不了象民间小调《无锡景》这类老百姓熟悉的旋律,只是“填上了新的顺口溜”罢了。而振臂高唱者、不知《无锡景》为何物者,他们哪里知道这是“旧瓶装新酒”呢?顺口溜的题目是什么就叫什么嘛。举个小例子:如果用《无锡景》这个曲调作为“唱腔”,填的唱词是“计划生育好”,说不准这个被填词、被计划了的《无锡景》就改名为“计划生育好”了,唱上几个月后,或许会有“领导”指点江山:“那个什么什么“计划生育好”不错嘛,计划生育是国策,要大唱特唱……”可笑吧?还是可怜?特别是在基层在农村,很多不懂音乐只看热闹的中老年人或青少年儿童,在他们的听觉、印象中,第一印象第一反映就是“计划生育好”而不是什么《无锡景》。

这种可以让广大农村基层文艺演出队随便填上几段几句顺口溜的“腔”又何止《无锡景》一首?50年代末、60年代、70年代的新华书店里,有的是“常用曲调”卖给人填词。笔者就曾在70年代末根据家乡农村老百姓对各类“腔”的喜好,编印过“常用曲调”供泰兴县(现泰兴市)43个乡镇文化站(当时是43个)与业余文艺演出队“常用常用”。

今天,有一些文章中说:“《二泉映月》并非阿炳创作,源出风月场中婊子和嫖客调情时,唱的淫曲《知心客》”(注:一文中“陆文夫”说)。

一文中“陆文夫”究竟是怎样说的我同样不愿研究。但我肯定地说:《知心客》仅指唱词,绝对不是“唱腔”(旋律)。我们不可因为陆文夫先生是著名作家、大家,似乎“《二泉映月》并非阿炳创作,源出风月场中婊子和嫖客调情时,唱的淫曲《知心客》”这一说就成了定律、定论。。

陆文夫,江苏泰兴人。很不好意思啊,笔者也是江苏泰兴人,没有攀高枝的意思,活人都不去攀我攀在天人干嘛?陆文夫先生如在天有灵,他定会支持我对他的“文中一说”所作的分析、解释与补充的。

为这“文中一说”而正在苦恼、抑郁、不解、流汗的琴友啊,你难道没有听出:在阿炳《二泉映月》中有着浓浓的《无锡景》这首地方小曲的基因吗?在阿炳的《二泉映月》中,在阿炳所有的曲目中你感受不到都“透着那浓郁的江苏传统音乐韵味”吗?如果你是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你的老师没教?如果你是位老师,那你可得努力向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对音乐人来说,无垠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才是我们真正的、“希望的田野,如果你是有了一定年纪的中老年二胡爱好者,我诚挚的建议你: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跟风。

在这里我介绍两个人,大家不会陌生。

一位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贺绿汀

贺绿汀,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作品体裁多样,在中国有重大影响。他的电影配乐在30年代曾名声大作,他配乐的电影有《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中的插曲《春天里》、《天涯歌女》《四季歌》至今仍家喻户昴,久唱不衰。(摘录自百度)

一位是中国早期影坛和歌坛上的双料皇后周璇,

周璇,1920年 出生于常州,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作为一代歌后,她的名字是国语流行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被誉为“金嗓子”。1937年在拍摄的影片《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红,成功地塑造了在旧社会受尽侮辱和损害,但是对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为其表演艺术的代表作。(摘录自百度)

还有一位就没有必要介绍了:邓丽

我们可以在网上听听由贺绿汀写的《天涯歌女》、《四季歌》。再听听由邓丽君演唱的《天涯歌女》周璇演唱的《四季歌》。再看看下面这张我从网上找来的《知心客》。

 

 

 

 

这样一比较,有谁还能说《二泉映月》是源出……?至于贺绿汀作曲的《天涯歌女》等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音乐素材,根本不用研究,因为它是流传了很多很多年的民间小调,它不是哪一个人的个人创作,它是历史留下来的,它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多说一句:在那个“把很多很多老百姓的精神、肉体、灵魂都扭曲了年代”,阿炳,也逃不掉。阿炳是人不是神不是物,阿炳身上那被扭曲了一切一切都是发生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啊!试问: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拿着所谓“良民证”的老百姓我们能说他们都没有骨气吗?今天的我们,对“发生在那个年代、阿炳身上那被扭曲了一切”就不能包容?不能包容吗?

上世纪6、70年代文化大革命“把人变为神“的、不正常的惯性思维为什么今天还有?啊……?

多说一句:就音乐而言,在阿炳的音乐头脑里,何止一首《二泉映月》?民间的、大街小巷的吆喝的、无锡地区的各种小调、民谣、戏曲、道情包括地方方言语调等等等等,他若不能烂熟于心,试问:他能做到每次演奏《二泉映月》都不是一个版本吗?若非阿炳自己创作,阿炳又怎能做到每次演奏《二泉映月》都不是一个版本?(注:笔者认为,哪怕是看谱演奏的《二泉映月》,相同的乐队、相同的独奏者,他们“每一次在舞台上的真实演奏”都应该看作是“又一个版本”,又一次在时空里的“音乐艺术的重建”。)有文中竟然认为阿炳每次拉《二泉映月》都不一样而怀疑、否定是其创作,真的没道理。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南艺偷偷听过阿炳自己演奏的《二泉映月》黑胶片,你细想下:阿炳那把破二胡装的可是“老弦”“中弦”,你试试就会知道阿炳在二胡上的功底有多深厚了。更何况,阿炳集“吹、拉、弹、唱”与一身!天生的吗?不是,是练出来的,苦出来的,是用人生大部分时间堆起来的。(“用人生大部分时间堆起来”涉及“量与质的关系”,我们不扯。)更不可否认,阿炳在音乐方面比一般人的智商要高很多。

文革的原因,养成了我平常话少,不愿多说,今天为这个多说了。

拙文若有误,请狠狠“拍砖”!琴友们有不同看法尽可畅言,但,不要扣帽子。

再多说一句吧:

“阿炳,不愧是一位世界公认的、中国杰出的民间的音乐家!”

 

 

**********

相关链接

 

邓丽君演唱的“天涯歌女”

 

“金嗓子”周璇:四季歌

 

 

 

 

 

冬景 随笔

20140918 于南京秦淮河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曾流着泪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
阿炳与“二泉映月”(二胡曲) - 秋水潺潺 MySpace聚友博客
请欣赏阿炳原版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无锡阿炳故居传来的二泉映月
当代 “小阿炳” 一曲《二泉映月》,感人动听!
《知心客》:未成曲调先有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