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是怎么沐浴洗澡的


沐浴,我们知道,是洗澡之意。而除“沐浴”之外,古人用“沐”字所造的词还有许多,比如沐发、沐澡、沐濯、沐芳、沐巾、沐盆,等等,这些词也都与洗澡有关。既然古代产生了这么多与洗澡有关的词汇,想必古人洗澡是比较频繁了。那么,古人是如何洗澡的呢?


先秦之际,洗澡不仅是一种清洁行为,而且被视为一种礼节。《礼记》中明文提出,人们应该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并且后辈对于家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以及主人对于住在自己家里的客人,也必须做到这一点。另外,人们在祭祀之前,要先洗澡,以示虔诚;臣子上朝见君王,也要先洗澡以示尊重。在这一点上,孔子便做得很严格,他“沐浴而朝”的习惯,世人皆知。到汉代,人们更重视洗澡,将“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礼仪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朝廷每五天便给官吏放一次假,以让他回家洗澡,因此这个假日也被名曰“休沐”。只是到了唐代,可能考虑到五天一放假太频繁了,才改为官吏每10天休息洗浴一次,叫做“休浣”。


宋元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城市中出现公共澡堂,文人士大夫尤其喜欢光顾。据说苏东坡很喜欢到公共澡堂洗浴,并且一洗就会词兴大发。而一般城市市民都在房内设有浴室,沐浴更为方便。明清之际,公共澡堂与家庭沐浴更加普及。就连客人远道而来,主人相迎也要先设香汤给客人沐浴,再摆筵席招待,名曰洗尘。古代的接风洗尘,可是实实在在的“洗”。另外,朋友前来串门,主人也经常以洗澡招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的沐浴文化,颇有讲究,洗出了自己的时代特色|苏轼|宋徽宗|孔子|澡堂
古人说“酒过三巡”,到底是哪三巡?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公共澡堂?
在生活条件低下,物质水平匮乏的古代,古人们是怎么洗澡的呢?
​条件有限的古代,人们是怎么洗澡的?为了洗澡甚至专门放假
在古代中国公共澡堂洗澡是什么体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