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军的阅读成长史

吴军

科学领域、投资领域、生活美学等各个领域的大咖牛人很多,能够融会贯通者寥寥。

但吴军,绝对算一个。

他是科学家、投资家、生活家。

他也是一名作家,通过一本本畅销书籍、得到App里一个个热点课程,成为众多年轻人的人生导师。

“吴老师,我最想了解您的学习力、洞察力,以及学习方法是如何养成的?”

面对这样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同名微信公众号《解码企业家》作者三言只有一个问题。

吴军,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于2002年加入谷歌,是当前谷歌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盟腾讯,担任搜索业务副总裁。后回到谷歌负责计算机问答项目。2014年,作为创始合伙人创立丰元创投,曾成功投资数十家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企业。

吴军是畅销书《全球科技通史》《文明之光》《数学之美》《智能时代》《浪潮之巅》等的作者,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他还是得到App课程《吴军科技史纲60讲》《吴军信息论40讲》《吴军谷歌方法论》《硅谷来信》的主理人。

吴军兴趣广泛,喜欢摄影、音乐、园艺等。不同机构的工作经验,多年游历欧美的经历,使得他对事物有着独特的思考和看法。

读书

吴军在清华附中念书时,经常抽空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去看书,那时候喜欢读小说,当天看完了,就把书放回书架里去。“有时候怕被别人借走,就悄悄换一个地方放书。”吴军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嘴角微微上扬,青春的回忆融进笑容里。到高中毕业的时候,他差不多就把当时的中外文学名著都读完了。

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后,他特别开心的一件事是:每个人能有5个借书证,可以同时借5本书。大一大二期间,吴军看了许多跟思想、哲学有关系的书,还和几个同学经常讨论黑格尔、尼采等。

后来,他想看一些书,清华没有,隔壁北大有。他认识北大图书馆的一名工程师,负责开发图书软件的,遂请工程师帮忙,借阅了许多书。清华的课业很紧张,但吴军一直在读,用他自己的话说“读的书与我的功课其实关系都不太大。”

吴军一开始对历史比较有兴趣。书读得多了,他发现,有些外国人写的书翻译过来的质量,会受译者的主观影响,包括科技类书籍、回忆录等等,于是他也开始读一些原版书。

思考

“我大学时候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还是蛮深的,受德国尼采影响蛮深的。”吴军说。

他回忆:那时候有些书,像尼克松的回忆录是不删节的,通过阅读,从另一个眼光来看待世界。此外,吴军还觉得有一点很重要:“任何一个观点给你,你要想一想有没有道理。”

吴军举了一个例子:贝克莱有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虽然贝克莱是唯心主义者,但后来仔细理解他的想法,就会发现他说的所谓存在感知,与我们平时比较肤浅的存在感知不太一样,他能够意识到人的感知就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我们自身对自己的意识的重要性等等。

“比如我们过去都学唯物的无神论的哲学,这是一套解释世界很好的方法,但不是什么时候都管用,像量子力学来了不管用了,还有一些解释世界的方法。你会发现世界上有好多知识体系,易经也是其中一种,虽然不太好证伪,但它也是一套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没有好和坏。”

“接受知识的时候,要以愿意接受的方式,不要主观设定这是对的,还是错的。”吴军觉得这一点蛮重要的。

史观

到美国以后,吴军又把历史重新学习了一次,这次的重点不是史实,而是方法。

他发现,西方写历史的书有两种:一种是通史,这类比较少,像《哈佛中国史》,通史是大历史,不追求细节,把轮廓告诉你;

另一种是具体讲一些事件,把它放在一个很长的时间维度、一个很大的空间来考察,比较典型的有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放到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来考察,当时西班牙已经发现了新航道。

“历史的很多史观和方法,我是在美国重新改变了一次,学习了一次。”

吴军说,他在美国慢慢有些思维方式在改变。那儿有各式各样的人,各种思潮比较多,有时候会听一些其他族裔的想法,比如说东欧人的想法,和我们有相同的经历,有不同的看法,交流多了,加上自己爱琢磨,就会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包容他们的想法。

“时间长了,一件事,你怎么能够从一个别人看不到的角度,看清楚这件事,能有一个独到的见解,而且是一个相对中立、客观的,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觉得蛮重要的。”

方法

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不懂的事、不会的事,你怎么把这些不懂的事、不会的事解剖一下,然后把它分解成一个个你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呢?

吴军说,当时他在国内本科也是基本以考试为主,后来到美国做研究,时间长了,慢慢学会了方法:当面对一个复杂的、前人没有解决过的难题,把它分解成为一个个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

他以写《全球科技通史》为例:首先,要思考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吴军看过很多科技史、科学史,他发现有两个问题:有许多专家学者写的书看不懂,或者分门别类介绍过细更适合做参考书。

“我想,要有主线,用‘能量和信息’这两条线索串连整个科技史,有了主线,大家就懂了。”

第二个,要筛选材料,不能什么都写。很多材料要删减掉的,这个很有讲究。

第三个,读历史书看热闹,好玩,涨了知识,但对今天有什么用?要告诉读者哪些东西是不变的,对我们当下和未来有什么指导意义。

在一开始,就要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先分解问题,再去组织材料。

据了解,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吴军还补充学习了一些课程,比如与生物有关的基因工程等,而且学习途径多样:有些在线上课,有些与大学教授交流、确认,还有读一手论文,包括诺贝尔获奖论文。

读一手资料,是吴军分析公司、投资项目养成的习惯。他引用了许多参考文献,保证这本书的质量。

系统

吴军身兼数职,兴趣爱好又广泛,高效的时间利用是必须。他一直提倡:真要做一些事情,要有深度的思考,需要整时间系统的学习。

“系统的学习很重要,打个比方你看了一本书,你觉得真酷,有时候你需要把这个观点放到整个学术的大背景下考量,通常每个人的观点,只是观点中的一部分,要了解它的背景,这样想法就不会偏。”

对吴军来说,日常写作反而是利用碎片时间,即便只有5分钟空闲也要写5分钟。看微信、新闻都是集中一个时间。吴军曾经说过,不能让手机把时间都变成了碎片化,他甚至向一些企业家建议:每周五上班时把手机交给前台,下班再取,看看这一天的工作效率是否提高了?

现在,吴军每天看书学习一两个小时,也会在开车时听书。未来还将在得到APP推出数学、物理、宗教、文学等音频课程。

吴军喜欢摄影、音乐、园艺等。此次来常,随身就带着照相机。访谈中,吴军老师还有一个理念让三言印象特别深刻:兴趣爱好也要当作专业来学。

“像摄影,我真的是跟着专业的摄影师一起去学,要把自己当作专业人士来要求,不要说玩玩票,那就算了,浪费时间。既然做了,就要当专业一样,认认真真去做。”

唐磊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能革命时代,你的机会在哪里?| 对话吴军
熊猫看书APP怎么显示或隐藏想法
采访清华大学学生
吴军《全球科技通史》电子书读后感-书评
成长记录第161天/要重视听和说的技能提升
学分互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