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点 起步 有获 茫然 思考 出发——一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之愚见
一、生涯规划教育到底是什么?


1.大概念:管人的所有发展,或说是形而上,宏观世界。若此则为全体教育人甚至是全社会人的事儿,更是校长、班主任、家长肩上的重任,是教书育人之功能,涵盖教育的全部内涵,可如此重担,仅凭我们生涯规划教育人,能挑得动吗?或许我们只能给学生做做悟之以道,导之以法的事儿。


2.小概念: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某些方面,助力孩子大致知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原点),经辅之以术,使之渐明路径,点燃优势,渐清障碍,努力使之成器,长成最好的自己(即生命某一发展阶段的终点)。这才是生涯教育人的责任和归宿。可谓形而下,由此就可以有生涯教育规划行业标准规矩,生涯人就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个人感觉千万别把什么全往生涯篮子里装,实在是装不下,生涯人没这么大能耐,虽说当下生涯教育红红火火,风生水起,然有其特殊时代背景,试问当年熊熊烈火的心理辅导教育当下局面怎样?


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何在?


1.成长之律。生命的每一阶段本就有成长规律,就会长成这样或那样,从前的从前没有生涯规划,生命照样也会成长得有滋有味,长势不错,故作为一名生涯人的我从来就不自恋,不自高自大,不自以为是。


2.成长之助。孩子的未来不确定性太多太多,人生的不可预知东西不少不少,作为生涯人,自感只是通过生涯规划教育之道、之法、之术,帮助青少年或是人的成长有一个大方向、宏观感,从而更顺畅、更便利成长,长成更好最好的自己,生涯规划教育仅是助推、引导之功效。


3.成长之心。即孩子成长之愿景——“欲望”。我们生涯人就是做诱孩子们成长之“欲”之事。“引诱“学生们自我觉悟,自我修炼;引导孩子孩子自我沉,自我拷问,如不成功时想些什么?不成功又为何不放弃?如果放弃了又该怎样过?未长成理想的自己又该怎么往前走?不在理想状态下(不是最好学校、最好班级、最好老师……)是否仍抱有希望?未来之路,终究要让孩子自己去走!


4.成长之术。即孩子成长之策——“渔功”。让学生手中有“剑”,炼就捕鱼之功。如时不时思考拷问自己儿时梦想(天真有趣)、价值追求(不甚稳定)社会了解(时空所限)、家长愿景(会有冲突)、自我探索(易被干扰)、社团角色(认真与否)、生涯人物(标杆榜样)……


5.成长之效。即孩子成长收益——“有鱼”。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学生们扩张自我成长时空,赋自己之能,达自己之“人”。


三、生涯规划教育体悟有哪些?


这是我——一位一线最基层无理论武装的生涯人的原始的俗、低、陋见。


1.咨询体验跟踪优先。咨询重视后续跟踪,突出生涯体验;生涯测评适淡(大群体测评时左右学生选择因子不少,年龄小阅历少而具很多不确定性);少些海市蜃楼、风花雪月、才子佳人、阳春白雪、多些实事求是,阳光雨露、凡夫俗子、下里巴人,化复杂为简单,化神奇为“腐朽”。让孩子、家长看得着摸得见……


2.关注孩子动态变化。小小年纪,刚上高中,稚气未脱,且小学、初中无生涯概念和意识,一下子喂其生涯规划大餐,或许会被呛噎;学生可塑性强,变化性大,比如学科兴趣往往与其任教老师相关(7选3咨询案例中不少学生说喜欢老师而喜欢该学科),即所谓“信其师,亲其道”,此时兴趣彼时不爱,倒还真不少!再比如孩子价值观追求易被同伴、环境、影视作品、某件事儿等影响。


3.替代高中学生呼吁。鉴于高中学生兴趣、价值观等不确定性,能力有所欠缺,外部探索时空有限等因素;另外由于高中学业负担重,高考分数压力大,家长层次有差异,学生外出体验安全是把刀等,学生基本缺乏自我世界探索和外部世界体验机会,故兴对自己未来选择往往处于不清不楚或朝秦暮楚的状态,高中生涯规划只是启蒙略知阶段,未来选择的各种因素平衡(职业兴趣选择),更多的在大学阶段来完成。为此恳请高校:①多多采用大类招生之法(此举也便于高校招到理想生源——数量和质量);②适度放宽转专业门槛标准,当然高考专业优先录取模式改革、放宽转专业标准也是对高校办学的挑战。


4.高中大学生涯衔接。当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红火,轰轰烈烈,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内容框架与大学基本同,大有抢夺大学生涯规划教育之饭碗,其实不然。首先,生命每个阶段都会遇到独特的问题和重点,如启蒙、体验、探索、实践、力行、适应、发展、平衡……也许概念术语类同,然各阶段内容、主题、方式、目标不同;其次,大学生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教育管理、人际关系等第与高中有很大差异;第三,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个性咨询偏少,探索体验缺少,大学完全可补课。


5.生涯导师队伍建设。当下基本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转型,偏重生涯通识培训,偏轻生涯咨询和体验,可否加强行业领域高人生涯导师的整合,全社会有识之士都来当青少年的生涯导师,此举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方可成功。


仁能达谢伟老师说:


的确,生涯教育的“教育层面”就是要“教”与“育”并进。前者,需要借鉴一些西方的理论来使学生有一个思维的框架,使得思考生涯的时候更多一些理性与可控性。但“育”的部分,则需要通过具有本土文化品质的策略与实践,使学生形成一些自内而外的价值认同。教育不仅仅是为组织培养工具,也是为社会培养自主自觉自尊的人。前者,需要“为学日益”,认真细致地学习西方的生涯理论、方法,引进相关工具。而后者,则是一个“果行育德”的教育者成长过程。生涯教育要产生真正的价值,生涯教育者自身要首先成为生涯发展的践行者,以自己的成长来“育-引”。生涯发展,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扩充人生选项。当中学生可以看到更多正向、积极的人生选项,生涯发展自然就有内在“认同”,这样“发展”就是一个自内而外的自然实践。


另外,站在全国青少年生涯教育的顶层设计角度,则需要国家设立相关的激励体系:确立科学的生涯发展指标、为生涯教育的专业人员提供成长的空间与机会、为青少年建立更丰富的生涯发展上升渠道(扩充选项)。


一个新事情要长久发展,“道、法、术、器”皆要有理有据。目前,还需要更多的探索者深入其中。




仁能达,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趋势
丽水中学 全息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案例
职业生涯规划: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高中三年,家长只要这样陪孩子,高考必过680!
【生涯教育】国外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钱静峰:青少年生涯教育的衔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