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0张图告诉你洛阳100年巨变,无数洛阳人看呆! | E网新时代

你走在旧砖上,

看看老城墙

那些故去的历史,

你是否还放在心上?


今天,

这100张老相片

就带你看遍这洛阳

几度兴废

百年沧桑

……



记忆洛阳·龙门石窟



20世纪20、30年代的龙门石窟奉先寺。据介绍,1910至1949年,龙门石窟遭遇空前劫难,不少珍贵的壁画、石刻、佛像都遭毒手。比如,壁画名作、曾出现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皇帝礼佛图》、《皇后礼佛图》,就遭遇盗窃并辗转卖到美国。



20世纪初的龙门西山

黑白影像里的残破遗迹

见证着洛阳千年历史的兴废变幻


20世纪30年代的龙门,那时候的城墙还残破不堪


20世纪70年代的龙门石窟,已然重新焕发生机,绿树成荫,伊河清清,景色宜人



上个世纪80年代的龙门石窟,那时可以随意抱~佛~脚~





如今

卢舍那佛,笑迎八方宾客



曾遭重创的石窟造像如今已得妥善修复



水光山色,夜景更是华美



记忆洛阳·白马寺


1907年,白马寺。于战乱兵火之中,白马寺两度败落,墙颓殿倾,野草没膝,一片荒凉景象,此景一直持续至解放前夕



上个世纪50年代,一位妇女在白马寺门口怀抱孩子


如今



千年古刹重得修缮

妥善保护

香火繁盛



更修建泰国殿、印度殿,全面地展现世界佛教文化



记忆洛阳·牡丹花会





洛阳人民绕不过去的牡丹,绕不过去的牡丹花会。1983年4月15日,首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自此,“牡丹花会”正式作为洛阳一项节日盛会保留下来,成为数百万洛阳人民的集体记忆。



1983年,市民在首届花会期间留影。你的记忆中,是否还有花会的影子?

1984年,第二届牡丹花会盛况


游人如织,更有爱好者现场写生作画


92年第11届牡丹花会,当时还流行双排扣西服



93年,第十一届牡丹花会,如此这般的留影在洛阳基本是人手一张


如今

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洛阳牡丹花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厚重的历史底蕴让洛阳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拥有浓重特色的牡丹文化节更是在世界的舞台上闪烁耀眼光彩



牡丹娇艳富贵,以花为媒,通达世界


记忆洛阳·牡丹广场


牡丹广场作为洛阳市老牌地标性建筑,于1995年12月在涧西区繁华地段建成,共占地11.84万平方米。真真是伴随着洛小夕长大。图为90年代的牡丹广场。



如今



如今牡丹广场不仅依旧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去处,其四周高楼林立,商业繁盛,更有酒吧街等特色。




记忆洛阳·电车



101、102、103作为依旧运营至今的三路电车,与洛阳人的生活记忆紧密相连。1983年,我市开始建设无轨电车工程;1984年9月,40辆崭新的可控硅接式电车被投放在101路、102路两条线路上。

101、102、103这三条电车线路主要覆盖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目前,我市共有公交车1527辆,总日均运营量达80万人次。其中,电车有77辆,约占我市公交车总数的5%,总日均运营量达4万人次。


1993年4月,洛阳第三条电车公交线路103开通,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它承载了不知多少洛阳人民的记忆。那噼里啪啦闪烁的电火花,还有“大辫子”,你都还记得吗?


如今



供职了30多年的电车眼下依旧还在,

洛阳人的电车情怀得以承载和保留



三位“老将”如今依旧繁忙地

从东跑到西,

不亦乐乎地运载着上学的学生,

还有买菜的老太太~


记忆洛阳·王城公园




王城公园更是和洛阳人的生命记忆分不开。洛小夕的童年记忆就是自此开始。幼儿园小学的春秋游活动去的都是这里~!图为1957年的王城公园,那时的人们穿着朴素。


王城公园始建于1955年,因座落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遗址公园,牡丹花会的发源地,历届牡丹花会的主会场。图为80年代牡丹花会期间的王城公园,已经是遍地牡丹绽放。


于1983年建成的“牡丹仙子”更是成为王城公园里的代表性建筑,据说设计师在设计仙子面容之时,参考的就是卢舍那大佛的面容。



如今



牡丹仙子依旧笑迎宾客


每年花会的主会场,自然有王者风范



环境更加精致

童年,就是从这里出发



记忆洛阳·市政府



1907年,河南府,(今洛阳)。黑白旧影里的古都兴废,徐徐浮现


解放初期的市政府


上世纪80年代的洛阳市政府,位于凯旋路与体育场路的路口,坐北向南



如今




市政府建设雄伟,

音乐喷泉五彩斑斓



记忆洛阳·民俗博物馆




潞泽会馆,现民俗博物馆。前面的文昌楼、魁星楼和琉璃墙。潞泽会馆原为山西潞安府、泽州府商人所建,是当时潞安府、泽州府在洛阳商人聚会之所。



潞泽会馆



如今





如今的民俗博物馆内古朴沉静,有着不同于繁杂闹市的安宁


记忆洛阳·火车站





1942年。洛阳西站。电影《一九四二》所展现了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的悲惨场景正是发生于此时。当时的洛阳火车站一直是陇海铁路的大客运站之一。为了防止日军西进,1939年2月21日,国民党下令陇海铁路局拆除郑州至洛阳的线路,4月16日拆到汜水,5月6日拆到巩县,因抢运煤暂停,8月16日又开始拆除,9月拆到黑石关,12月16日拆到距今洛阳东站约5公里处。拆下来的道轨用于修建陇海铁路宝鸡到天水的铁路。这就意味着,灾民要乘火车逃荒至潼关、西安,洛阳是东起点;灾民要往南方逃荒,洛阳也是全省交通最便利的地方。


80年代的洛阳火车站3站台5道


80年代的洛阳站



80年代的洛阳乘务员班组


90年代的洛阳站。“中国一拖”、“中铜加工厂”等十大厂矿的字样以及周边环境见证了洛阳一所重工业城市的发展历史。



洛阳东站



俯瞰洛阳东站,当时周围都还是红砖瓦房...



如今



如今的东站,客流量较少


除去两个老站,龙门高铁站也成为洛阳一个地标性建筑,最高日发行旅客1.4万人


记忆洛阳·七里河



80年代七里河。有没有看到那个标志性的岗亭~!



90年代七里河。街景明显繁华很多,电车高楼,都随时代出现



如今



洛小夕的个人体会就是每次从这儿过

都要等很久的红绿灯……

三岔路口,车来车往,

我走在路上,听听洛阳


记忆洛阳·友谊宾馆



友谊宾馆,起初是被作为当年来援助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的公寓楼建设的。因此老一辈人又叫它“专家大楼”,不仅“友谊”二字充满了时代色彩,其红色的外墙建筑风格,更是有着浓浓的苏式风格。

常常被作为招待外宾之用


如今




经过半世纪风吹雨打之后,老的友谊宾馆已经无法继续承担其招待服务的作用了,因此在二十世纪初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就是这栋现代化,高层次的建筑。




记忆洛阳·伊河



龙门大桥。1964年。


80年代。龙门大桥。



如今


龙门不墨千秋画,伊水无弦万古琴



记忆洛阳·老城鼓楼



洛阳老城鼓楼,正名“谯楼”,位于今老城东大街中段。据《洛阳县志》记载,鼓楼原建于府前街福王府(今青年宫广场前中州路上)。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建福王府时移建于东大街。图为1922年,东大街鼓楼。


1960年,东大街鼓楼。


90年代,东大街鼓楼。



如今



钟鼓楼是古时用于白天报时,夜间报更,其基础是用大青砖砌成三丈余的高卷台,台下拱券门洞为行人通道,宽一丈五,高二丈,券台两边修有三尺台阶登楼之道。如今,鼓楼早已失去其原有作用,但作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仍旧留存于洛阳人的脑海里。


记忆洛阳·老城商厦


复刻着那个时代所独有的热血气息



如今





而今已是繁华街景,美食饕餮之地




记忆洛阳·上海市场




上海市场家电柜台


当年的上海市场和广州市场可谓是整个洛阳时尚的潮流指向标



如今



依旧繁华,商铺林立


零碎旧影



洛阳市邮电大楼~ 以前洛阳的标志建, 04年建王城广场的时候被拆除……


2000年左右的九都路



2000年前后,洛浦公园的一幕。



1995年,新安县城,“娃娃剧团”演员表演之余在墙根下休息


80年代的洛阳时装模特表演



90年代初的马市街



30多年前的公安民警出警情况


洛阳市百货大楼


30年前的瀍河电影院


58年前,市公安局交通队全体干警在老城十字街岗亭前合影留念。那时的十字街是洛阳最繁华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百货楼。


中州西路



早安洛阳,未来等你


洛水之滨的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天子的楼高九重,金戈铁马的刀光剑影

东来紫气,望不断的天子驾六,赫赫出行

那中原逐鹿,数不尽的诸侯会盟,列国问鼎
改朝换代的勇猛群雄,萧墙里演绎的胜败枯容;
浓浓洛水穿城而过,滚滚向东,

洛水两旁,荡漾的暗香浮动,月白风清……


暮光西垂,月洒圣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洛阳,回味吧
【31届牡丹花会专贴】洛阳牡丹甲天下
从龙门石窟到白马寺
龙门石窟——白园(1)
游洛阳龙门石窟(原创) - 玉池桃红的日志 -
龙门石窟,洛阳明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