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茶首次入列“非遗名录”,我国43个非遗项目中,苏州占7席
中国人爱茶,制茶、泡茶、品茶皆有讲究。
自古以来,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成为了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含苏州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碧螺春制作技艺
00:57
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其中苏州占7个。接下来就和名城君一起好好了解下这项来自苏州的非遗吧。
传承千年碧螺春
碧螺春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遐迩。
碧螺春原产于苏州太湖洞庭东山、西山,原名“吓煞人香”,为吴中方言。后来康熙帝巡视江南时,对其颇为青睐,谓其“清汤碧绿,外形如螺”,便正式赐名“碧螺春”,这一雅名一直沿用至今。
历代文人墨客赞赏苏州茶,特别是碧螺春的题咏不胜枚举。清著名文人龚自珍更是盛赞“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足见其钟爱之情。
作为“非遗”,洞庭山碧螺春茶采用纯手工炒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起锅即成”,形成了独特的加工工艺。
通过组织市民体验碧螺春制作、远赴沙特展示包括碧螺春在内的苏州非遗、在“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推介碧螺春等活动,让碧螺春茶香飘向世界。
通过实施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强化品牌建设,注重茶文旅融合发展,如今苏州已形成了洞庭山碧螺春茶产业绿色、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也走宽了致富于农的特色发展之路。
2022年,苏州市吴中区茶园面积3.89万亩,产量383吨,产值达3.69亿元,其中碧螺春产量116.35吨,产值近2亿元。2022年,洞庭山碧螺春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六。
苏州7个项目入选“非遗名录”
包括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内,截至目前,苏州已有7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接下来,跟着名城君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昆曲
昆曲(传统戏曲),又名昆山腔、昆剧,中国“百戏之祖”。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一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剧种,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对研究中国戏曲史具有很高的价值,充分体现中国艺术美学特质的审美价值。
古琴
中国古琴艺术历史悠久,是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音乐艺术之一。2003年11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位列“琴棋书画”之首。苏州的古琴史至少2500年,与这座城的历史相当。历史记载最早在苏州传琴的人,是孔子七十二贤中的言子,长期在吴地“弦歌化俗”,以琴代语,乐教民众。
苏州端午习俗
(作为中国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
端午节是苏州最传统的民间习俗之一,2009年,苏州端午习俗作为中国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与其他地区不同,苏州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且具有一整套与苏州自然气候条件、日常生产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特征相适应的民俗活动,包括戴香囊、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吃五黄等传统环节。
▲ 端午斗蛋
宋锦
(作为中国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
宋锦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花型雅致,古意盎然,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宋锦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宋锦组织结构独特,工艺复杂,艺术风格典雅古朴,富有时代特征,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
缂丝
(作为中国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
宋元以来,缂丝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苏州缂丝画也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2009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作为中国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苏州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艺术特点而被誉为“织中之圣”,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科学价值。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具有雕琢缕刻的效果,古曰“隔空观之,如雕镂之象”。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工领衔,集漆工、雕工等建筑工种于一体的中国古典建筑营造工艺。2009年9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山帮建筑色调和谐、结构紧凑、制造精细、布局机巧。2500多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一个技艺全面、水平精湛、特色鲜明、风格统一的古建筑流派。
碧螺春制作技艺
(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
自清代起迄今,洞庭碧螺春茶蜚声中外,文人墨客,茶叶专家留下许多篇章。2022年11月,碧螺春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呈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直)三鲜”(色、香、味)之称。
“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苏州经验
我国有43个项目列入“非遗名录”,苏州占有7个,背后原因何在?
首先是资源禀赋,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次是苏州“非遗”保护意识强,2004 年就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了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保护成果。再次,全民对“非遗”项目的认知度高,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
1、建立内容完备的立法保护体系
截至目前,苏州出台了12个非遗保护法规和文件,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方面。无论从立法的密度、深度、广度,还是立法的高度看,都是空前的。12个非遗法规文件中,有一半属于苏州市首创,填补了国内外非遗立法的空白。苏州非遗立法体系的建立,不仅为苏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立法保障,也为中国的非遗立法保护提供了一些开创性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范例。
2、保护工作的苏州创新与实践成效
明确评选标准,深化传承人的层级,使传承人的认定与传承活动扶持更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完成濒危项目的数字化保存工作,给予濒危项目重点资金扶持。开展传承人与保护单位的评估工作。尝试在苏州市域范围内探索建立传承人及保护单位退出机制。
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提出生产性保护的具体促进举措,助力非遗创新传承和更好走出去。
苏州坚持开展非遗田野调查工作,注重一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还自主开发了非遗管理工作平台以及苏州非遗地图。2016年4月,苏州市非遗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集中展示苏州非遗的重要窗口。
针对不同群体,策划不同活动。2020年起,苏州市非遗办策划“非一般”系列活动,全面宣传、推广苏州非遗;同时与文博机构合作,推出系列展览,同步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及文创产品研发;另外与城市外宣平台合作,将苏州的传统文化有效输出;近年来苏州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将苏州的传统文化有效输出;苏州市非遗办与苏州广电总台合作推出非遗专题节目、电视专栏、大型文化知识挑战赛,推广非遗知识。2021年7月,苏州广电总台联合苏州市非遗办创制并出品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正式发行上映。今年,这部反映苏州非遗工艺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纪录电影还成功登陆海外。
突破部分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空白点。苏州在制定涉及非遗知识产权的规范性文件时,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归属为少数组织或个人的原则,同时又充分尊重个人在继承遗产基础上的创造力,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关非遗知识产权归属与使用的条文。
非遗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凝聚的重要文化图腾,传承非遗技艺,赓续文化薪火。苏州将一如既往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中华文明之光。
来源:《名城苏州网》公众号
2022-11-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茶”入选人类非遗!
分类分级保护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些曾被遗忘的美好,此刻在这里等你
非遗之光:一寸缂丝一寸金
一件800万!顶级苏作什么样,快来开开眼!
缂丝|承续中的姑苏绝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