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蔚南序跋集(29)《中国美术工艺》序跋

《中国美术工艺》自序

徐蔚南

中国美术工艺品,素为余所爱好,自叶公誉虎邀为上海市博物馆主持历史部后,乃益感兴趣;曾为该馆作小册子二种:顾绣考与上海棉布,流布颇广,均记述上海著名工艺品之史迹者也。
凡略研究中国工艺发展之历史,即可发见我国各种工匠均极勤奋灵巧,然其悉心所注意者,乃为会之价值,而经济之价值则从不萦其心怀。换言之,我国工匠所考究者,为文艺而非科学。每一作品,务求其精巧细致,精力与时间在所不计,及至作品既成,制作者即署姓名于其上,以为纪念,且以明责任之所属;至于制品如何而能大量生产,如何而能节省时间精力,则绝不考虑及之。此所以我国独巧于手工艺品而机械工业不能迅速发展欤?
因中国铁匠之巧于铸铁器,而近代大规模之铁工厂,亦即认为不必建设;因我国书籍刻工之佳妙,而近代印刷工业,亦即认为多此一举;是因噎废食、食古不化者也。虽然,我国之美术工艺毕竟为我国文化史上之光荣,我人记述一二,或亦未始无益于人世者也。是为序。

《中国美术工艺》跋

徐蔚南

张摩矩先生编中美日报的副刊集纳,他不愿意集纳像一般的副刊那么琐碎,想每星期自星期日至星期六,约定七个人天天写一篇比较带学术性的文字,而每个人所写的要集中于一个科目,具有连续性的,但每篇文字又须各自独立,字数每篇以一千余字为度。他把这种计划告诉我,并且也约我每周替他写一篇东西。
他的计划我很赞成,因为上海的文化界顿然枯萎了,一无内容的出版物在街头的报摊上撑持场面,精神食粮的恐慌达到最高点。他肯凭借集纳的篇幅,作通俗的学术讲话,这是很有贡献于大众的。
我答应替他写稿了。但是写什么好呢?却颇费斟酌了。后来决定写中国的美术工艺给他每星期六应用。但是我写的为什么称为“中国美术工艺漫谈”呢?这是因为中国美术工艺种类很多,但是我所能讲的究有几种呢?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只能讲五六种,就讲不出来了。并且写作需要时间与参考数据。时间虽则尽多,而参考数据在这“孤岛”上却贫弱到极点,写不出来,中途停止,也尽可能的。称为“中国美术工艺漫谈”,就暗示并非一定每周有一回的。然而出乎意料的,我竟连续写了二十篇了(书目一篇不在内)。这是要感谢编者与读者的热烈的鼓励。
最初写古泉,一经刊载,竟立刻就来反响,有集泉癖的人来要我鉴定货币了。一谈宣纸,胡良成君就来补充宣纸制造法。墨话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兴趣,且作者无代价地获得了四锭佳墨和一本谈墨的书。玉器一文也引起了读者的来书。香港和内陆报章也乐于将拙文转载。这一切在作者都觉得意外而值得感谢的。
为什么我选定中国美术工艺来写呢?理由很简单,因为中国美术工艺是精美胜人的缘故。可以说中国的手工样样好的,远非欧美所能望其项背。在现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一个国民应该有自信力,自信中国确实是一个文化极美备的国家,中国人是个个具有才能的,中国决不会灭亡;中国人个个能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谓余不信,请看中国的美术工艺,那一样不是可以称雄世界!整千整万,这种美术工艺匠在创造中国的光荣!是在这样的心情之下,写下我的中国美术工艺漫谈来的。
偏颇的人也许只容许世人指摘中国的丑陋,不许谈到中国的优点。然而明明白白中国有着这么多的美点,摆在眼前,留在历史上,为什么不允许人说述。掩藏优美,暴露丑恶,毕竟是人类的耻辱。或者又有人说,你赞美了手工艺的美,无形中就阻止了机械的文明。这是过虑,第一,作者就是最拥护机械文明工业生产的人;第二,就是在工业最发达的欧美,手工艺还是存在的,可见手工艺和机械工业是并行不悖的。何况中国现在正没有机械来生产时,难道我们不能靠手工艺来生产吗?我们在苦斗中,手工艺的生产也是战斗的一种。
学剑不成,学书又不成,困顿在孤岛上,就用笔来工作,用笔来鼓舞我们的自信力。再看正式的学校、图书馆等文化机关,知识的贩卖成为公开的欺骗,知识的泉源一时是闭塞了。孤岛上五百万的居民终日彷徨,不堪苦闷,他们从内心呼唤出来:“给我们一点精神上的粮食啊!”会动笔的人还可贪懒不尽一点力吗?为了战斗,为了鼓舞民众,为了供给孤岛人士的精神粮食,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应该和产业工人一样的努力。
关于我国的美术工艺,除了我所写的之外,还有许多,希望居留沪上的人就其所知,尽量地写下来。我是在这条寂寞的路上,已经走了二十个星期了,写了二十篇文字恰好告一段落,暂时我想休息一下了。
以上是我在集纳上漫谈中国美术工艺的一篇结束话。朋友中间爱好美艺的都希望我所漫谈的能够印成一本单行本。要印单行本,势非加进许多插图去不可,一笔制版费便很可观,受着战事影响的书店要印行这种书大多是不愿意的,甚至不可能的。但是我和舒新城先生一次的商谈,却承其美意,立刻就慷慨地允许为我印行,这真使人感激哪!同时也使我更加感到惶悚的,便是拙作太简略不全,并且谬误之处也没有加以多大的修正。

《中国美术工艺》封面及柳亚子先生题词

*徐蔚南著《中国美术工艺》1940年2月中华书局出版。

笔者注释:

1、《中国美术工艺》全书195页,分二十节,记述了玉器、瓷器、宜兴茶壶、景泰蓝、剔红、刺绣、地毯、竹刻、竹器、宣纸、印刷、画本、诗笺、印章、印泥、墨、美术工艺之书画、玩具、古钱共十九种中国美术工艺品大类,最后一节介绍了上海土山湾美术工场,书中附插图四十八幅。该书对每一大类分别从历史演变、艺术风格、材料特色、制作工艺和工具、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世界艺术品中的地位等角度进行详尽论述,细致周密,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文献,直至今天,仍有学者或地方志引述该书。

明宣德款青花缠枝番莲三足炉(故宫藏)

旧玉辟邪(故宫藏)

圣母抱子像及花玻璃二种(上海土山湾美术工场制造)

竹台三种(市博藏)

该书的出版颇为曲折。此书写于1938年末至1939年初的上海“孤岛”时期,最初分篇发表在《中美日报》集纳副刊,当时大部分出版商和印刷厂已迁至内陆,留在上海的出版机构也无资金能力(当时照片印刷至少要用锌板,铜版效果更佳。这些金属都被日伪作为军用物资控制)。集纳主持人张若谷(字摩矩)在报纸上发起捐助出版《集纳选集》,得到一部分读者响应,但远远不够。徐蔚南得到中华书局总编辑舒新城先生个人捐助及书局的出资帮助,同意在该书局出版。因为徐蔚南的序跋中赞美中国文化、充满民族气节的内容,在日伪眼皮下发行太冒险,后来选在美商开办的印刷厂印刷,再改到中华书局昆明发行所发行,终于顺利出版。(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云南省志·卷73文化艺术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736页)。

版权页显示在昆明发行

2、1938年11月12日,张若谷在《中美日报》集纳上刊出一则《关于文化谈座》启事:“本刊为增进读者学术知识及研究兴趣起见,自本周起特辟'文化谈座’一栏,聘请专家,分别撰述专稿。除星期一已刊'月曜史话’外,昨日起,由邵洵美先生著'金曜诗话’。今日刊徐泽人先生之'中国工艺美术漫谈’,述古泉之美,此外尚请朱海万先生主撰'日曜艺话’,于明日起披露,周而复始,每周一次。敬请读者注意。”文化谈座从11月7日起,周一张若谷撰“月曜史话”,周二徐訏撰“水曜剧话”,周三胡道静撰“木曜报话”,周四吴山青撰“集藏漫谈”,周五邵洵美撰“金曜诗话”,周六徐蔚南撰“中国美术工艺漫谈”,周日朱海万撰“日曜艺话”。七位学者轮番发表文化讲座,内容丰富,打破了“孤岛”在文化评论方面死气沉沉的局面。徐蔚南的“中国美术工艺漫谈”从11月12日起每周一讲,到次年4月8日全部结束,共发表二十一期,最后一期是“参考书目及结束语”。徐蔚南这二十篇原始文章由张若谷编入《集纳选集》第一辑创作选。张若谷后来又编辑了第二辑素描和第三辑评论(三辑目录见1939年4月8日《中美日报》集纳),三辑结集后以《集纳选集》为名,由摩矩编,上海集印出版社1940年出版。此书收入在孙伟、刘勇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1895-1949 》第9卷1937-1941,(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年1月,第239页),上海图书馆有馆藏。

《中美日报》集纳1938年11月12日

3、之前讲过,1938年下半年徐蔚南受国民党中宣部委派,秘密潜回上海,组织在报纸宣传抗战的“社论委员会”即正论社,他以租住的房子为掩护,作为秘密联络点。当时的情景,著名报人赵君豪曾在《上海报人的奋斗》一书中作过描述,他写道:“徐蔚南先生的为人,是具有机智而又极端有技巧的。他把家里的陈设,改换得破破烂烂,墙壁污损了,椅子只有三只脚,挂些不相干的旧字画。他自己终日在家,研究碑帖和古画,早上写写字,还买了许多青田石,篆上了钟鼎文,刻得一手的好图章。朋友过访,无不延见,也无所不谈,人家看见他一副落拓不羁的样子,认为他与世无所争,不过在上海苦度而已。其实他心中燃着熊熊的火,写文章的时候,才一点也不肯放松呢。敌伪早知道在上海有这样一个机构,但始终没有方法打听出真相,所以正论社始终保持完整,一直到1941年12月8日为止。”(《上海报人的奋斗》1944年10月重庆尔雅书店初版)正是这一时期,在伪装掩护下,徐蔚南写下系列“中国美术工艺漫谈”文章,为中国的国粹工艺美术著书立说。

赵君豪著《上海报人的奋斗》版权页

4、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徐蔚南也被日伪军监视。徐蔚南闭门不出。这一时期他潜心研究篆刻,他在《申报》发表了七方神兽印、四方百家姓印(1942年1月5日、4月7日《泽人治印》),还在《万象》杂志发表了《图章篆刻的发展》上下、《致友人书:关于印章》上下(分别发表于1942年第1至第4期),在文章里又发表了四方印章,分别是蛇印和牛印。他在致友人信中说:“本年一月五日申报上发表的七枚图章,是我刻的,你为什么奇怪我刻图章呢?你也许以为刻印是无聊之举,我不应该也玩这一套,所以奇怪。实则刻印之事也谈不到有聊无聊,我是实在闲空得很,无法排遣时间,才刻起图章来的。我的刻印是消闲,说得好听一点,是苦闷的象征。”

《万象》第四期,1942年6月1日

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又说到文人篆刻的由来,他说:“文人不满意工匠的写刻,而自写自刻起来,居然刻得很有古气,为世人所重视,文人治印于是确立。文人染指刻印之后,并且创立了一个刻图章的新名词,那就是'篆刻’。这'篆刻’二字,是文人治印的照牌,护身符。因为是篆文的雕刻必先要懂得篆文,能写篆文,才能够刻,这是不容易的事,不是一般匠人所能竞争的,于是治印工人让开一把高椅给文人们坐去,而文人们坐在篆刻的高椅上也不复以雕虫小技为嫌,且以为风雅之事,与书画等量齐观了。”可见,徐蔚南对篆刻不仅研究,还动手治印;另外,笔者之前还讲过徐蔚南写得一手章草。他在序言里说:“中国美术工艺品,素为余所爱好。”徐蔚南凭着对中国传统美术工艺的热爱,又具备深厚艺术功底。

写于2023年8月2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篆刻图章
韩天衡篆刻漫谈
精美图章与艺术篆刻
纵横百家,图章篆刻样式欣赏
潘天寿篆刻艺术欣赏
傅抱石篆刻艺术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