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庙港(吴江乡镇系列之十一)

庙港,地处吴江区西南部,濒临太湖,原为吴江二十三个乡镇之一,现为七都镇的一个社区。以前,这里有一座被称为大庙的庙宇,故名大庙港,习称庙港。

庙港历史悠久,据毫里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早在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 毫里遗址


春秋时期,庙港之地是通东、西山的必经之地,成为吴越争霸的古战场之一。至今在丰民村还有一个名为“吴越战”的自然村,该村地处荡白漾东北,东藏荡和西藏荡之南。相传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常在这一带争战,周边地区有众多关于吴越争战的民间传说和相关的地名故事。村北的两个漾荡,据传因吴国将水兵船只藏于荡内,故被称之为东藏荡和西藏荡。村北上世纪因挖黑泥炭和开挖鱼池,发掘出不少已历二三千年的兵器“戈”和古代先民制作的夹砂陶器。


▲ 吴越战村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吴江置县,庙港地域隶属吴江县。清雍正四年(1726),析吴江县偏西地置震泽县,庙港地域隶属震泽县。清宣统二年(1910),震泽县设7个镇,庙港地域为五都镇。民国元年(1912),吴江、震泽两县合并为吴江县,全县分6市12乡,庙港地域属五都乡。民国18年(1929)8月,五都与吴溇、横扇三乡合并为第十区,辖庙港镇等三镇三十乡,是最早以庙港命名的建置。其后,庙港地域行政区划变化颇多,曾先后隶属震泽区、大庙区。1958年9月,组建庙港人民公社。至此,庙港的地域范围基本定型。1983年7月,恢复乡建制。1992年12月,撤乡建镇。2003年12月,庙港镇和七都镇合并,成立新的七都镇。


▲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五都



因庙得名  庙宇众多

历史上庙港的庙宇非常多,沿湖有“一港一庵,一港一亭”之说,沿太湖数十条港畔,建有寺、庙、庵、亭31处,庙港集镇一平方千米范围内,即有东岳庙、张老太庙、永定寺、土地庙、观音庙、圣堂庙等多座庙宇,值得一提的是邱老太庙。


 ▲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邱老太庙


邱老太庙,在原五都老太庙港,即今七都镇庙港村,建于元至正四年(1344),供奉邱氏一家三尊神像,即邱老太爷、少爷和少公子。明万历年间,邱老太爷被敕封为“平沙侯”,后加封为“平国王”。

该庙颇具规模,前后三进,第一进东首为马坊,里面养有白马一匹,西侧是船房,里面停有木船一艘,中间是甬道。第二进为大殿,正堂供着邱老太爷的神像,两旁是各路朝奉。大殿东南侧天井里有着一雌一雄两株高大的银杏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雄性的那一株至今犹存。天井东南侧建有一座戏台,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前台东、西两柱上有对联一副,是为:“做出真如是假如是,世事从来如是;看到这期间那期间,人情亦在其间”,据传为明代举人赵鸣阳手笔。每逢庙会,这里就会请来戏班唱戏。第三进是夫人殿,供着奉夫人和少夫人等。


 ▲ 邱老太庙旧址、银杏树


历史上,邱老太庙每隔二十年出一次大庙会,最近的一次大庙会是在民国8年(1919)举行的。因邱老太庙会极负盛名,震泽和南浔的富户也前来参加,捐资数额颇大。苏州府则提供12匹白马前来助阵。庙会举行之日,旗幡蔽日,锣鼓喧天,游行队伍长达两三里,颇为壮观。

1958年,邱老太庙拆除。近年,在旧址上恢复重建,占地31亩,主体建筑仍为三进,另有偏房多间。第一进为德泽殿,供奉邱老太爷、公子、少公子三尊塑像。殿两侧挂有对联一副:“德施万顷,扬帆划橹救渔子;泽润八方,祛病除瘟济众生。”上联中的“扬帆划橹救渔子”,传说邱老太爷经常在太湖上救助渔民,只要你在太湖上遇到危情,大声呼喊他的小名“邱瘌痢”,他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前来施救,保你平安。下联中的“祛病除瘟济众生”,叙述着邱老太爷保护百姓免受瘟疫之苦的传说。当然,这些传说不太可信,但寄托了当地百姓对心目之中“保护神”邱老太爷的敬仰之情。


▲ 邱老太庙德泽殿



溇港多  古桥也多


从吴江到浙江湖州苕溪口沿太湖有“七十二港,三十六溇”,其中的七十二港都在吴江境内,而其中的四十多条港在庙港。港多当然桥也多,至今好多座古桥仍完好地保存着。

先来说甫里桥。该桥横跨陆家港,桥名以唐代文学家、农学家陆龟蒙别号“甫里先生”中的“甫里”命名,亦称陆港桥,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初建年代无考,现存之桥为清宣统三年(1911)重建,梁式单孔,金刚墙基本为青石,余为花岗石,桥长9米,高2.9米。桥身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万顷具区留禹迹;陆家甫里忆唐贤。”上联中的“具区”,是太湖的别称;“禹迹”,相传当年大禹治水,曾在太湖一带留下了不少足迹。下联中的“唐贤”指的即是陆龟蒙。



▲ 甫里桥、陆家港


在张家港上有一座拱形单孔的古石桥,名张公桥,也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初建无考,现存之桥为民国23年(1934)重建。桥上刻有两副对联,其中南向是生动描绘张家港秀丽风光的,是为“一溪烟水环虹影;两岸人家尽钓徒”;北向为“赤脚张三,威名震湖上;劫富济贫,恩泽布四方”,联中所说的张三(?~1662),绰号赤脚张三郎,为清初太湖流域的一位义军首领,身材魁梧,武艺超强,在太湖一带享有很高的威望。张三率领的小股白头军坚持在太湖周边活动,频频抗击清军。有民谣说:“赤脚张三郎,铁草鞋一双。神行如太保,闻风敌胆丧。”清吴县顾公燮在《丹午笔记·平定姑苏始末》中写道:“张三盘踞太湖,横扰三州,出没无时,官军不能制。”清康熙元年(1662)的一天,张三回庙港老家探望双亲,被清军探子发现,遭清军马队追捕而被俘,后在江宁被巡抚朱国治凌迟处死。张三被处死后,人们在张三的出生地建起了“三郎庙”,而且将港、桥、村都换成了张姓,永久地纪念他。如今,太湖边上的“三郎庙”早已被湖水冲走淹没,而那座张公桥仍风貌依旧,桥下依然流淌着清澈如泉的太湖水。


▲ 张公桥


接着来说儒林塘桥。明朝开始,吴江南太湖一带称为“儒林里”。以五界亭村塘桥浜为界,浜东为东儒林,浜西为西儒林,并在浜中塘桥上刻石为凭,此桥遂有了“儒林塘桥”的名字。儒林塘桥也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梁式单孔,东西走向,建于宋嘉泰二年(1202),明宣德十年(1435)、嘉靖三十年(1551)、民国35年(1946)分别重建。桥的南向镌有对联一副,是为“儒林东西分限界;笠泽南北砥中流”。上联中的“儒林”,指儒林里,自宋至清,这里人文独盛,“甲第冠于一邑”,故以“儒林”名之;“东西分限界“,以前以五界亭河为界,其东属五都地,其西为六都地;下联则道出了儒林塘桥这一带是以前南太湖与北太湖的交界线。


▲ 儒林塘桥


还有北盛桥、利济桥等古桥,各具特色,为庙港的水流增添了诱人的秀色。


▲ 北盛桥、利济桥



古村犹存  古风飘溢

庙港境域内,原有陆家港、罗港、更楼港等多个古村落,随着时过境迁,罗港、更楼港已湮没了,但陆家港依然保持着昔日风貌,洋溢着阵阵古风。


▲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陆家港


陆家港北濒太湖,东距庙港集镇4.5千米,西离吴溇集镇5千米。老街东起养鹅浜,西经甫里桥至铁家浜南,长近100米,其中甫里桥以东段为50余米,甫里桥以西段为40米;东段宽3米,西段宽不足2米。

陆家港在唐代时已成村落。老街东首的养鹅浜,相传当年陆龟蒙曾在此隐居养鹅而得名。自明代起,陆家港形成街肆,鱼摊、肉铺、茶馆已有数家。至清代,商业逐渐兴起,民国后进一步发展,形成肉铺、鱼摊、茶馆、糖果茶食、酒酱、豆制品、小百货、烟杂、理发等行业,其中,施家、庄家、曹家、吴家等大户开的商店近20家。1957年,大儒乡成立,乡政府设在陆家港,老街商业进入鼎盛时期,共有50多家商店。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大儒乡被撤并,陆家港老街逐渐萎缩。陆家港老街上,商铺民居面街枕河,留有河埠、廊棚、水阁等具有古朴气息的建筑。


▲ 陆家港古街


老街南侧存有徐宅、两处庄宅及施家门楼等古建筑。徐宅,约建于清初,坐北面南,原有三进,现剩中间一进,面阔五间,为二层楼房,置有落地长窗,天井内立有砖雕门楼,门额为“竹润阑馨”,额两侧题有“非澹泊无以明志”和“惟宁静方能致远”字样。


▲ 陆家港徐宅砖雕门楼


庄国良宅建于民国初期,坐北面南,现存一进楼房,面阔三间,两边厢房上砌有平台,厅内悬挂“庆余堂”匾,宅南水边留有一段保存完好的青石驳岸。庄士杰宅,建于清末,坐北面南,有二路,各存一进,东路两侧建有厢楼。



▲ 陆家港庄国良宅、陆家港庄士杰宅


施宅门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北面南。门楼所在的施宅原有三进,现剩中间一进,为楼厅。门楼处在东间北墙,面北而立,遍布精美的雕刻,上层中间为牡丹、菊花及鹊、鹿,两边为“寿”字花纹;中层中间为门额“积厚流光”,两边为“和合童子”和“将军坐帐”;下层刻有如意花纹及“福、寿、禄”,两角为喜鹊,两边下垂莲花桩。


▲ 陆家港施宅


在庙港的古村落中,五界亭也是值得一提的。庙港明清时期为五都(“都”为明清时期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建置,吴江曾设有二十九个“都”),五界亭是庙港最西边的村子,地处吴溇、庙港之间,是五六两都、东西儒林的分界之地,北滨太湖,西起丁家港,与大家港为邻,村西属吴溇,村东归庙港。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五界亭


如今,五界亭港入太湖口已经堵塞,有条横港,东接塘桥浜、倪家港,向南与洪臼河合流。村南另一横港把倪家港、洪臼河和西边的丁家港贯通。五界亭港西有大裳西北、西裳两圩,五界亭港东、横港北圩为北裳,横港南圩名庵裳地,南边圩名大裳南,村中湖塘路旁有一凉亭,供过路的乡民、客商歇脚休憩。

五界亭的古桥,除了曾在历史上刻石为凭、界定东西儒林地域的儒林塘桥之外,尚有兴隆桥等。


▲ 五界亭兴隆桥


庙港要写的内容还有好多,诸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开创的太湖大学堂,纪念费孝通和其姐姐费达生的江村纪念馆,立于太湖口、浦江源头的太浦河节制闸,香青菜、雪里蕻、“太湖三白”等美味珍馐,唱响三十六溇七十二港的七都太湖渔歌等等,由于篇幅有限,留待日后再与读者分享了。


◆ 作 者陈志强

◆ 来 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 2023-1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甫里桥
西溪庙港与西邱庙港
古村落水乡吴江的“传奇”
七都镇
宋诗鉴赏-吴江(张先)
听周怡教授讲华西村 | 太湖群学书院演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