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泽旧俗·下元节
作者:沈莹宝
下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十月十五。旧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庆贺元宵;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为下元节,祭祀祖先与贤人。
下元节的由来与道教有关。道教奉祀天、地、水三神,称为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又称三元,即上元、中元和下元。这三官的诞辰分别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于是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成为道教的节日。
按道家的说法,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每逢正月十五日,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每逢七月十五日,来人间释放幽冥业满之灵,故称地官赦罪;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太清境,每逢十月十五日,来人间为人消灾减厄、解救危难,故称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来人间解厄的日子。
从唐宋以来,三元节成为道教大庆的日子。唐朝时朝廷有明确规定,下元日禁屠,“令百姓是日停宰杀渔猎”,死罪的囚犯也须延缓执行的日期。宋朝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民国时期的《中华风俗志》中也有“十月望(十五日)为下元节,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之说。
民间对三官的信仰由来已久,尤其是明代以后,各地都修建了许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官庙、三元庵之类的庙宇。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去庙宇祭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福免灾;信仰三官的人还要禁荤食素,称为“三官素”。
下元节是道教的修斋日期之一,每到此日道观内必定会修斋设醮,举行消灾祈福的宗教仪式;民间也会备好丰盛菜肴,祭祀祖先亡灵,并祈求水官排忧解难;大户人家还会在门外竖起旗杆,高挂黄色旗帜,旗上书写“风调雨顺”、“消灾降福”之类的吉祥文句。许多地方还会举行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活动。
在苏州一带,对三官的信仰曾经十分兴盛。清代顾禄所著的《清嘉录》中说:“郡(吴郡,即苏州)西七子山有三官行宫……至日,舆舫络绎,香火尤盛。归持灯笼,上御‘三官大帝’四字,红黑相间,悬于门首,云可解厄。或有人以小杌插香供烛,一步一拜至山者,曰拜香。”人们不仅去三官行宫祭拜,还将写着“三官大帝”字样的灯笼请回家中,为全家解厄消灾。
盛泽旧时曾有多处三官庙宇。据清同治《盛湖志》记载,北大街西段的西庙旁边,有一座建于元朝泰定元年(1324)的三元堂,明代书画名家沈周、祝允明等都曾在此留下过墨宝;此外,在镇区的东肠圩还有三元殿,郊区的大氐圩、膳字圩、老字圩等处也都有三官堂;可见当时盛泽的三官信仰是何等的兴盛。每到十月十五日,各处三官堂都有修斋设醮的活动,信徒们纷纷聚集于庙宇内斋祭祷告,祈求水官为民消灾解厄。
此外,民间的工匠在下元节这一天还有祭祀炉神的习俗。据说被工匠们奉为炉神的是道教的始祖太上老君。道家的许多名人都专注于炼丹,神话中的八卦炉则是太上老君炼制仙丹的无上宝物,因此炉神一职非太上老君莫属。
不少地方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下元节习俗。在湖南省宁远县民间,下元节前后要举行隆重的迎神赛会;福建省莆田一带,各家各户都要在下元日的傍晚去田边地头祭祀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里田地滋润,农作物得以平安过冬;有的地方还在下元节扎制彩船在河中巡游,以此酬谢水官的保佑。
饮食习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庆活动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延绵与演变,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节令食品,如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成为一种相对统一的节日行为,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共同的情感。
下元节时,正是农村收获的季节。旧时有俗谚说“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届时家家户户都会用新谷磨糯米粉,做成小团子,斋祭水官。但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下元节的节令食品也不尽相同,如北京地区家家户户要做豆沙包子,粤闽交界地区的客家人常做糍粑、米果、芋仔包、豆腐之类食品,在福建的莆田、仙游一带,人们大多吃油炸的食品。
下元节的习俗大多与祭祀有关,迷信色彩较多,随着时代的演变,各地的祭祀活动逐渐地淡化,到了民国以后,下元节的许多祭祀习俗已经渐渐被人遗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是什么节日?都有哪些习俗?
十月十五下元节
十月半,下元“鬼节”恰逢小雪!不懂这4大禁忌,怕是年关难过...
今晚的月亮,十月十五这个传统节日
一个被遗忘的传统节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