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吴江老校歌

█ 钱国良 任定

 

吴江的教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年间。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吴江县修庙学,庆历七年(1047年),改庙学为县学,元时建社学,明代兴义学,清康熙年间出现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三月开设了县内最早的新式学堂,这就是同川自治学社。民国建立后,学堂就改称学校,一直沿用至今。

自从有了学校,就开始有了校歌。校歌是为了表现各自学校的个性,表现各个学校师生不尽相同的精神风貌而产生的。它常常是一个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它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

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吴江的学校大多有了自己的校歌。而在建国以前就有校歌的学校却寥寥无几,这是因为许多学校都是在建国后才建立的。这些老校歌曾经起着明责、励志、抒情、奋进的教育鼓舞作用,个别校歌甚至沿用至今。

让我们透过历史的烟云去感受这些老校歌的魅力吧。

 

一、 同川小学)现为同里镇中心小学)校歌

千寻木,始于苗,百川水,朝宗遥,

君不见,同川千里,水影湖光相环绕。

湖山育出英灵早,诗书秀出人才妙,

数到吴江学界先河后海还是同川导。

学生联翩宛虹长离,先后出发相照耀,

师范中学商船实业工科大学今也到。

入校唯闻弦诵清,出校但闻名誉好,

名誉好兮是我小学校。

 

新中国,少年军,新学界,少年人,

君不见,我校教育第一宗旨先拿定。

庄严法律养成人格,鼓吹道德成新民,

共和精神纪念讲台,日夜暮鼓晨钟声。

使我学生人人爱国,个个尚武有精神。

曾记开校春风三月,旗章宠把花王赠。

花开花落校旗在,更有成绩年年新,

成绩新兮是我小学生。

 

同川小学的创始人是国学大师金松岑,1902 农历三月十八日他以王船山、顾炎武、颜习斋为楷模,在家乡同里创办了第一所学校--同川自治学社(1906 年改名为同川小学),校址设在同川书院旧址内。学社内提倡民主教学,师生一律同等。同川自治学社的开办,改变了吴江只有私塾教育的局面,标志着近代化教育在吴江正式诞生,它是一次重要的教育改革。金松岑成为吴江新式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同川自治学社,教育的起点介于中、小学之间。根据金松岑原意是想办中学文化程度的学校,但后来生源缺乏,也只得根据实际情况从低年级教起,以后教育基点定在了小学。

金松岑先生对学校管理极严,校长的选择、教师的聘用,都亲自过问。他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很高,提供学生不仅要学文,而且要学自然科学知识。他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他亲自为学生上政教课,还亲手为同川小学创作了校歌。歌词阐述了办学的理念和宗旨。全词激情澎湃,如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它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认真学习,奋发成才。篇幅虽长,但不显冗复。此歌虽历经百年,仍作为同里镇中心小学的校歌继续传唱。

 

二、吴江县第十国民初级小学(现为吴江市铜罗中心小学)校歌

澜水兮汤汤,古铜罗村里墓亭巍巍,千古扬。

晨钟报,莘莘学子气象端庄,为勉风雨聚一堂。

活泼泼,见天真,十年树木万里翔。

期将来,奋勉莫负好志向,所习源于山高水长。

 

该校的前身为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由汪延瑛(颂元)等人在严墓(铜罗)南街开办的养正小学堂,后定名为乙种商业学校,属地方办学性质。民国三年十二月于北街增设女校一所,又在镇北的北窑浜村设一所初级小学。民国五年一月严墓划为第七学区,改初等小学为国民学校。19172学校收归为公立,更名为吴江县立第十国民初级小学。

此校歌大约创作于二十年代初,词曲作者无考。歌词精短,文学色彩颇浓,长短句结合协调,内在节奏感极强,非常适合歌唱。词中所述“澜水”便是指铜罗镇旁的澜溪河,“墓亭巍巍”是指严忌之墓,相传西汉著名辞赋家严忌墓安葬于此。严忌生于公元前约188,本姓庄,由拳县即今天的嘉兴人,人称“庄夫子”。《汉书》为避东汉明帝刘庄的讳,将庄忌改称严忌,后世遂称严忌。故铜罗以前的名称就叫严墓。

 

三、吴江县平溪乡立女子初等小学(现为平望实验小学)校歌

我国文学世界宗,更喜他及闺中,

教育进步谋普及,唤起璇闺学术崇,

况对那莺湖水碧平波台尤古,

风景清嘉钟淑秀,无穷希望启童蒙。

 

平望实验小学初创于1912年,原名为平溪乡立女子初等小学。初创时是只有一个年级,全校学生也只有30多个人,创办人是当时的校长叫黄鲁若,另一说是吴敏宇

全词不长,有情有景有理,抓住了女子小学的特点来写,如“闺中”、“璇闺”、“淑秀”等。词中所述“莺湖”即莺脰湖,在平望镇南,相传是吴越春秋时范蠡所游的五湖之一,以其形似莺的脰(脖子)而得名,为吴江境内著名的湖泊,有 “平湖秋月”、“莺湖夜月”之美称。“平波台”是莺湖中的小岛,修筑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风景尤嘉。全词柔中有刚,把对学生的期望都浸润在字里行间。

 

四、 吴江县五都乡第二小学(现为庙港实验小学)校歌

太湖灵秀本毓钟,三万顷,七二峰。

五都素号儒林里,都二小学地适中,

好将那水光山色,读书乐融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来头角尽峥嵘。

 

庙港实验小学位于秀美的太湖之滨。它初创于19133月。当时已是晚年的秀才沈珩伯先生接受民主思想,决心在家乡传播新思想、新知识,造福子孙,开办学校,在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批准后,于3月份开学,校舍位于永定寺内,校名定为“五都乡第二小学” (国立)。初时两个班,逐渐扩展成四班。沈珩伯既当校长,又当教师。他的儿子沈月贵、儿媳袁友慈帮父亲都在学校中任教。

此校歌由沈珩伯亲自写词,其媳袁友慈谱曲。歌词虽简短,但十分优美,它将太湖的景色融入其中,描写了学校周围美丽的环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能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五、吴江县私立震属初级中学(现为吴江市震泽中学)校歌之一

先哲有言,志存高远。跻圣轶贤,夫塾能限!

奈何吾徒,而安卑近。淹忽此生,草木同尽。

试念及之,蹶然而兴。绝潢是弃,道岸斯登。

何穷何通?何得何丧?独有千秋,斯志必抗。

 

坐谭理高,行之事阙。儒效迂疏,曷以宰物。

在昔圣门,兵农礼乐。因时之用,具于风浴。

亦有湖州,治事名斋。济济诸子,为国储才。

何愿英贤,务之练。勿以豫章,而同樗散。

 

此词的创作者为张渊甫,歌词为四言古诗,艰涩难懂,但字里行间可看出读书明理的重要。此词是否有人作曲,不得而知。早在宋代,震泽镇已建儒学,学风蔚然,如道光《震泽镇志》载“迨宋三贤设教于斯,而人习诗书,户闻弦诵,殆骎骎日上矣”。“建义塾,立明教学以淑后进”。元代,镇建儒学。明清两代书院、义塾、私塾普及全镇及近乡。

清末、民国初年,震泽镇在兴办新式教育上居于吴江县之前列,市政当局、各行各业、各界人士全力支持办学。1923 年,施肇曾、沈秩安等人创办了私立震属初级中学,为县内第二所初级中学,这首歌词大约是在办学不久创作的。

 

六、吴江县震泽区育英中学(现为吴江市震泽中学)校歌之二

太阳中天天地赤,我们有个毛主席。

工农大众尽翻身,人民用脑兼用力。

农村发展工业化,一支锄头一管笔。

学校农场一例看,大家拥护毛主席。

 

太湖湖水连天阔,中有灵区号震泽。

王苹而后王晓庵,讲学持躬两卓绝。

前贤事业吾侪继,吸取精华弃糟粕。

我们掮起锄头来,大家拥护毛主席。

 

震泽区育英中学是在震属初中的基础上,1933年成立的,为县内新制高级中学之始。震泽沦陷初始,该校被迫停办。1939 年在上海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觉园内复校,解决了吴江旅沪避难人士子女的就学问题。以后历经迁返、合并、改组、更名,于 1958 年定名为震泽中学,设高中班。重教尚文的结果使震泽民众受教育较为普遍,受教育程度也较高。自古以来,读书成风,学以致用,人才辈出。

这首歌词是1950年由著名诗人柳亚子所写。经查证,柳亚子与育英中学的“牵线媒人”应该是一位名叫徐子为的人。震泽镇志记载,徐子为(1906-1958 年)别号恒庐,震泽镇人,出生于世代经商家庭。青少年时从金松岑、章太炎学古文,又就读于上海文学院,擅诗文,加盟南社(湘集),与柳亚子交谊亦深。1933 协助创办吴江县私立震泽区育英中学,任校董。徐子为与柳亚子同是南社社员,也许是柳亚子应徐子为之请,为育英中学作了这首校歌。

词中所写的“王苹而后王晓庵,讲学持躬两卓绝”两句,揭示出震泽历来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王苹,宋代人,与陈长方、杨邦弼三人进士及第,被称为儒林三贤。宝佑元年沈义甫建震泽 “三贤祠” 为莘莘学子树立了榜样。王晓庵,名王锡阐,震泽人,明末清初著名天文学家,其墓冢和祠堂就在该校的校园内。纵观整个歌词,文字朴素,通俗易懂,洋溢着柳亚子对新时代的热爱和对新中国领袖毛主席的崇敬之情,鼓励学生学好知识,为工农业生产多作贡献。

 

七、私立盛湖初级中学(现为吴江市盛泽中学)校歌

巍峨盛湖,乡贤奠定根基。

吾侪有幸,同受化雨滋。

时光有限,学业浩渺无际。

及时兴奋,力学莫迟迟。

勤朴勇诚,矢志不移。

储才救国,复兴自可期。

毋负前人,毋忘教训,

吾校师生共勉之。

 

吴江市盛泽中学,它的前身为私立盛湖初级中学,创建于194372。当时,盛泽镇没有中学,学生在小学毕业后欲求继续深造,一般至吴江、苏州、嘉兴等地就读。吴江沦陷期间,交通经常中断,数年间学生都无法升学。于是补习班应运而生,遍布全镇。但补习班设备简陋,多用民居,师资分散,开课不齐,很不适应需求。于是观音弄小学校长吴耕阳、民众教育馆馆长胡玉林等率先提出创办中学的倡议,并得到了本镇工商界各业公会的支持。后成立校董会,经推选决定聘马蜚英(曾任县教育委员)为校长,借前私立绸业小学旧址为校舍,于1943 91正式开学。

该校歌在办学初创作,由校长马蜚英作词作曲。歌词文白相间,语义隽永。其中“储才救国,复兴自可期”句,可看出当时正处在抗战时期,旨在鼓励学生珍惜时光,树立理想,保家救国,对学生极富激励作用。

吴江老校歌,从最早的算起,已跨越了百年的历史。它们曾经历尽沧桑,飞越时空,有的还能查找到它们的踪迹,有的已无从查考。它们曾经被多少人唱过,曾经影响过多少人,也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断定,它们作为一种特有的文艺载体,曾经发挥过应有的作用,激励过本校的师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有一些人甚至到了晚年,还能将青少年时代的校歌完整地唱出来。老校歌是一段历史、 一种财富、一份美丽的回忆。

 

链接:

上述几所学校的新校歌

 

腾飞吧铜小

----吴江市铜罗中心小学校歌

宗海词 煜祥曲

 

禾苗正在茁壮成长,因为沐浴着春天的雨露阳光。

雏鹰能在蓝天展翅,美育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情操。

花儿开得那么鲜艳,因为吮吸着园丁的辛勤汗水。

鸟儿能在苍穹飞翔,改革给他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铜小,我们为你自豪,你给了我们五彩的画笔

让我们描绘着灿烂的明天。

铜小,请为我们骄傲,

因为我们,你的未来将会更好。

 

 

走向明天

----平望实验小学校歌

集体词 钱小强曲

 

古老的莺脰湖孕育着生命,富饶的土地上鱼米飘香。

这里有我们可爱的学校,为了共同的理想。

我们团结勤学求实创新,走向辉煌的明天。

葱茏的绿树中有朗朗书声,幸福的摇篮里哺育着希望。

这里有我们可爱的学校,为了共同的理想。

我们团结勤学求实创新,走向辉煌的明天。

 

 

我们心中的歌

----庙港实验小学校歌

张永祥词 周培青曲

 

风儿送来春天的信息,云儿凝视着欢乐的校园,

五星红旗迎着笑脸,我们在阳光下歌唱春天。

燃起团结勤奋的火焰,唱起求实奋进的诗篇,

用理想启动知识的航船,我们奔向祖国灿烂的明天。

风儿激励我们的热情,云儿伴随着我们的追求,

知识的力量能托起地球,我们用智慧去拥抱宇宙。

燃起团结勤奋的火焰,唱起求实奋进的诗篇,

用理想启动知识的航船,我们奔向祖国灿烂的明天。

 

 

震泽中学校歌

华也词 朱南溪曲

 

太湖之滨,慈云塔下,成才的摇篮里开满鲜花。

辛勤的园丁在这里耕耘,希望的种子在这里发芽。

我们扬起理想风帆,青春的好时光灿烂如霞。

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我们的智慧闪耀光华。

亲爱的母校,你历史悠久,桃李满天下。

亲爱的母校,今天我们勤奋学习,明天高举金杯向你报答。

 

 

盛泽中学校歌

集体作词 作曲

 

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伟大的中国,

我们是中国未来坚强的栋梁,

热爱祖国紧跟党走,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崇高的理想。

祖国的的东方坐落着美丽的绸乡,

我们是绸乡明天可靠的希望,

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肩负的重担。

绸乡的东方闪烁着耀眼的明珠,

我们让母校永远放射着光芒,

团结守纪务实创新,

铭记八字校风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们似朝阳蒸蒸日上,

用花一样的年华谱写诗一般的乐章,

用火一样的热情献给金色的理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陵三所小学堂的前世今生
2019江苏青少年一页邮集获奖作品展示
小学教师奖励制度
重磅利好!18所学校来了!苏州这个区域要大爆发了!
大吴江有24所百年老校哦!快看看有没有你的母校…
周庄(地理区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