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泽之最】最早的祠庙和最热闹的庙场

清康熙年间,盛泽社会安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市镇繁荣,呈现盛世景象,于是大兴建造祠庙之风,其中利济侯祠为此时建造的大祠庙之一。

利济侯祠祀漕运神金元七,系康熙年间在充字圩东南改建观音堂而成。后屡毁屡建,于光绪年间再次重修,规模宏敞。利济侯祠地处北长庆坊之东端,也即北大街之东口,故市民呼之为东庙(相对于北大街西段之西庙而言),大凡镇上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能记起东庙。

庙前山门,两层建筑,正面用清水方砖呈菱形砌成,质朴典雅。中为正门,两旁各一石库侧门,底层原供皂隶、马夫之类神像,民国年间悉被移去。东边门内改为“龙房”,存放唧筒式消防水龙,兼为消防人员值勤处;中间大门内为文具摊,专售文房四宝,帐册票据,兼售字帖尺牍、通俗绘本小说。岁终则挂满年画历本。西边门内为广货摊,各类小商品一应俱全。

山门门楼呈凸字形。凸出部分面北,上层戏台,画栋雕梁,金碧辉煌。台正中为东海旭日图,左右两门分别为“出将”“入相”。每年旧历五月十九为庙神生日,视年景而定,由庙董募捐演戏一至三天,日夜连演。

戏台与大殿间的石板广场约有四五百平方米,极为宽敞,数百年来表面被踩得无棱无角,光滑如磨。场东侧临小庙港河,以花墙一堵相隔,墙顶用青瓦砌成两条游龙,一南一北,聚首中央,张口抢珠。花墙上开两扇小门,称为“脚门”,由两座小桥与隔岸相通。小桥造型别致,由于对岸大适圩一侧较庙场为低,故砌上几级石阶,再架石板梁与脚门持平相通,此等半桥造型独特,他处所无。

大殿仅一进,高七丈,殿前檐下有巨匾,中央嵌铜镜,光可鉴人,旁书“照蟾”两字,苍劲有力。传说该镜可以照出良心,逛东庙的人,特别是孩子,到此总要驻足,抚胸顾盼一番。殿中央供利济侯坐像,白面黑髯,神态安详。梁椽各处,“威灵显赫”、“普佑黎民”、“有求必应”之类的匾题叠床架屋,此中不少出于名家手笔。

殿东侧靠墙单设一供桌,供奉一尊金脸神像,头戴紫金冠,身着黄底金绣龙袍,手持金箍,戗眉爆目,面呈怒容,当地百姓称之为“朱天菩萨”。相传,清兵入镇大肆杀戮,当地人民痛恨清军暴行,怀念朱由检(崇祯),但又摄于满清朝廷淫威,乃造此像以求假托。据说朱天菩萨所持之箍就是自缢煤山的吊索。每年旧历四月廿四是朱天菩萨生日,全镇善男信女吃朱天素一天,还要到朱天菩萨像前许愿,进香膜拜。所不同者平时全镇各寺庙所有祭祀的蜡烛都是红色,而唯独供奉朱天菩萨要黄色蜡烛。与此相应,朱天菩萨的幡帷亦都用黄色缎子制成,此中隐含“黄”与“皇”的谐音关系。朱天菩萨无自身的庙宇,作为客座神像,寄人殿下,在江南寺庙里是罕见的。抗日战争时期,朱天菩萨的供桌上香火鼎盛,成为民族灾难深重的一个象征。

除东庙本身的宗教活动如庙神及其夫人以及朱天菩萨的诞辰外,每年度的七月半会(童子会)和旧历年里的灯会也以东庙为集散地。

若遇水旱灾害瘟疫等时往往也在东庙内设坛打醮,另是一番肃穆气氛。

庙场西侧是厢楼,楼上全部及楼下一部分开设同羽春茶馆,此乃盛泽最大的茶馆之一,茶桌有七八十张之多。逢演戏节期,同羽春茶馆日夜开张,楼上被用作包厢。楼下还有一家老相府酒店,备有绍兴花雕,只供堂吃,虽无菜肴供应,也常高朋满座。隔壁的合记点心店以蟹肉汤包及绉纱馄饨著称,春节期间特制笋肉烧卖,更是脍炙人口。年头上,合家到东庙一逛,以吃到烧卖为乐,盛泽人向有在年节里到东庙“吃烧卖,看画张”的传统。

 

  春节期间到东庙吃烧卖看画张 凌淦群 绘

 

东庙颇似苏州玄妙观,为游乐之所,又是三教九流五方杂处群集之地,江湖艺人络绎不绝,苏滩昆剧、常锡文戏、宁波滩簧、绍兴大班,百花争艳,著名昆剧演员王传淞、周传瑛落魄时也曾在东庙场上献过艺。各种杂耍,打拳头卖膏药、钉山打石、吞宝剑、三上吊、拉洋片之类,出奇制胜,令人目不暇接。最有吸引力的恐怕是“小热昏”卖梨膏糖了,童叟皆喜,里外几层,团团围住,圈子中央高脚凳一只,小锣一面,说噱逗唱,令人捧腹,此中有格调低下的,也有针砭时政的,但都属于群众所喜闻乐见。人们在饱笑之余,心甘情愿挖腰包买他几块梨膏糖。梨膏糖切得方方正正,品种繁多,黑、白、红、黄、绿、玫瑰、薄荷、花生、胡桃、松仁……不一而足,闻之清香扑鼻,含之甜润适口。庙里还有相面及算命术士闹中取静,默坐冷角落里,静侯愿者前往问卜拆字。庙场上各类小吃摊星罗棋布,五花八门,油煎豆腐干、肺头线粉、肉嵌面筋、油墩、双酿团、素鸡素爆鱼、五香烂白糖、海棠糕、梅花糕、芝麻花生糖等,四时八节,花样翻新。赌摊及变相赌摊亦混迹其间,从掷骰子、摊牌九,一直到掼沙蟹,甚至象棋摊上也可以下赌注。至于寓赌博于娱乐的更是屡见不鲜,如抽酒酿(用签牌作赌)、套泥佛、旋糖担、打弹子等诱人上手。

冬季,丽日晴空下,场上别有一番风光。闲散老人搬来藤椅半躺着孵太阳取暖,乞丐们三三两两蹲在台阶上翻开破棉袄捉白虱。

正对东庙山门之石拱桥为庙桥,俗称东庙桥,建于晋泰始五年(269),是盛泽镇上最早的古桥。自庙桥起向西至登椿桥为止的二百多米街区,称为长庆坊,是镇上最繁华地段,市街两边各类商店鳞次栉比。东庙门口是南北东西交通必由之路,市镇当局的布告常张贴于此。民国初年,革命军到盛泽曾在庙门口张榜号召剪辫子。

 
东庙及东庙桥(20世纪40年代)选自《岁月留痕·盛泽老照片》

 

近代,东庙还是盛泽的政治活动场所。1924824,国民党吴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东庙西书厅召开,柳亚子、邵力子、侯绍裘等人出席。192564盛泽全镇各界群情激昂在东庙集会,谴责“五·卅”惨案,通电沪上各报,声援抵制日货。过境的军政要员,如军长、师长、专员、督察之类的人物也常在东庙戏台上演说一番。那时,我们这些少年学生常手持“欢迎莅临指导”的纸旗,伫立恭听。194593,全镇性的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在东庙场上举行,当晚由东庙出发举行提灯游行,以示普天同庆。

解放以后,因破除迷信之故,东庙内香火寥落,但庙场热闹依旧。“文化大革命”期间殿上神像被毁,殊为可惜的是极具文物价值的石碑和匾额亦遭池鱼之殃。不久东庙庙场搭了棚成为盛泽镇第一个小菜场,1984年被改建为邮电局。

菜场迁址后,改建为盛泽邮电支局。

(周德华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美的菩萨神像
厦门翔安:罕见三头造型“准提菩萨”像隐藏鸿山!
菩萨神像
黑龍庙年久失修 恳请您的支持
精美的菩萨神像(音画欣赏)
丰城习俗之:菩萨出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