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绸工匠(14)蜀锦匠人的指尖春风胡光俊

胡光俊:蜀锦匠人的指尖春风

2017-02-08 来源: 中国丝绸产业网


 

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光俊

 

 

    他叫胡光俊,是一名蜀锦技艺传承人。

 

    在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的企业介绍里这样写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工程师胡光俊 67岁;主要从事蜀锦纹织工艺设计、纹织装造技艺和生产技术全面管理及授徒传艺等工作。

 

    电视台采访的记者称他为“蜀锦高手”、“ 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

 

 

    蜀锦是个匠活,而蜀锦的传承人则是匠人。但他则更喜欢称自己为“蜀锦人”。

 

    拂去这些称号,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精神矍铄、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

 

    在织机前神情专注,经纬间,内心只有一件事:将蜀锦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不能让老祖宗留下近三千年的宝贵遗产不复存在。

 

 

    1971年,胡老师刚刚参加工作,进入成都蜀锦厂成为一名普通的织造工人,此生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蜀锦这门古老的技艺。

 

    初入工厂当学工,虽然对组织最初的分配并不满意,但带着一股拗劲和刨根问底的精神,一学就收不住。这一学,便是四十年。

 

成都蜀锦厂《蜀锦之歌》

 

 

    蜀锦花楼织机  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花楼织机高4.5米,地面上的织工叫做织手,坐在花楼的织工叫拽花工。拽花工坐在花楼上,提升经线,织手坐在机下织纬。上方提一经线,下方投一梭 打一次纬。

 

蜀锦现场制作场景

 

 

    两人的默契依靠经久练习达成。丝线细过发丝,九千多根经线被不同花色的纬线细致穿插,一经一纬,循环往复,一天最多完成30厘米正常纬密的锦缎。

 

 

    蜀锦纹样变成蜀锦产品前的工作叫做“挑花结本”,就是将意将纸上的图像通过手工做出模板,用竹签在数千根经线上,摆放出不同花色的位置,再用丝线穿出纬线图案,历时大约三个月才能做出模板。

 

点意匠

 

 

挑花结本

 

 

    第一次站在蜀锦的织机前,揣摩着近乎电脑程序一般精密的“点意匠”和 “ 挑花结本”,才意识到,这门古老的纺织技艺简直是先于近代的科技造物!

 

 

    蜀锦,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像女人一般心细如丝,蜀锦织品才能丝丝入扣。

 

    中国古代纺织、刺绣等一般以女子居多,但是少有人知道,同样在古代蜀锦全部由男人操作织就。

 

 

    行业里称,要学会蜀锦的基本功,就要花上最少七年的时间。

 

    而今,和我们这些晚辈聊起当年,胡老师总是笑着说自己闲不住,喜欢串岗,所以机缘巧合掌握了关于蜀锦的各种工序和技艺。

 

 

    2003年,成都蜀锦厂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被成都蜀锦织绣有限公司兼并,成都蜀锦厂的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统统拿钱走人,一个不留。

 

 

    蜀锦这门传统技艺濒临失传,这对于将要失传的技艺保护、继承、发展下去是极为不利的。

 

    作为蜀锦传人的胡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几年来,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艰难的走了过来,但也只能解决部分人员的温饱问题。

 

    收入低,蜀锦织造工艺工种工序繁多,年轻人怕吃苦,又赚不到钱,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门古老技艺。

 

 

    当胡老师他们这一代人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后,这一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的的境地,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蜀锦的织造不是由一个人完成,但凡一个传承人去世,蜀锦便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遗憾!

 

 

    每每说到此,胡老师还有其他两位国家级传承人叶永洲和刘晨曦老师都会潸然泪下, 一度哽咽。

 

    这眼泪不为自己而流,更为他们倾注自己一生心血的蜀锦而落泪。

 

《蜀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刘晨曦老师访谈》

 

 

    因为他们这一代传承人中最年轻的都是60多岁的老人,年纪大的都是80好几。

 

    而对蜀锦织造技艺各工种、工序全部懂得并能实际操作的人员也仅仅几人,

 

    这是多么让世人触目惊心和含泪的数字!

 

前排左二、左三、右一:刘晨曦、叶永洲、胡光俊老师

 

 

    2016年暑假,有一位95后的纺织专业大学生慕名给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打电话,想学习蜀锦这门古老技艺,胡老师得悉后如获至宝,悉心指导。

 

 

    为了更多的和年轻人交流并传授蜀锦这门技艺,胡老师一位60多岁的花甲老人,省级传承人大师。本已退休可在家中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却依然和单位的年轻人挤在狭窄的工人宿舍里,同吃同住;只为心中那份坚守、那份传承……

 

 

    四十载风雨岁月,早已将自己的生活融入了蜀锦,让蜀锦这门传统技艺在他的坚守下熠熠生辉。

 

 

 

成都蜀锦厂

 

    原成都蜀锦厂职工共有2800人,解放后在党和政府以及朱德委员长的关心和支持下,从解放前凋敝的几乎断代的基础上,汇集尚存的手艺人,搜集遗存资料及布料通过技术攻关,使用自动化织机,提高生产效率,扩展了织锦能力。由于铁质机器的承重能力增加,可织更密更宽的锦料和更大的花式。

 

    1957年,朱德委员长第一次视察成都蜀锦厂时就指出:人工动力的木织机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进行技术改革和技术革新,但老祖宗留下的技艺应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

 

    因此蜀锦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老艺人们在保留了蜀锦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革新了织机,使用电动马达集体传动的铁木织机织出了原汁原味的蜀锦产品。70年代中期,全铁织机全部代替了铁木织机。

 

中央领导视察成都蜀锦厂

 

 

    这些蜀锦虽然依靠铁质自动织机但依然属于手工织法生产的织锦,蜀锦生产的十来道工种几十道工序依然没有变,只是借助的机器设备不同。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织机来生产蜀锦产品都无可厚非,无论是木织机、铁木织机、还是现代化织机它只是实现蜀锦产品的劳动工具,而拥有蜀锦核心技艺才是蜀锦的特性。

 

 

    现有成都蜀锦面料生产技术几乎全部延自于原成都蜀锦厂。

 

    原成都蜀锦厂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做了重大技术革新,实现了原样保留手工织锦程序和产品特色前提下的自动工具生产。

 

    实现了蜀锦从传统产业化生产到现代产业生产的一个升级。

 

    正是这次升级为蜀锦在现代化产业里能够存留,能够占有一块天地创造了可能。

 

 

 

 

 

    蜀锦,以桑蚕丝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具有地方风格(原古蜀郡现成都地区)的提花锦类丝织物。常以多重彩经或彩纬起花,分为“经锦和纬锦”两大类。

 

 

    蜀锦生产制作工艺流程由四部分组成:

 

    纹织工艺设计、装造设计工艺、丝织准备工艺、丝织品上机织造。

 

    按照蜀锦纹织工艺设计要求,将图案和色彩转换(行话称为编结)成可程序控制的提花织造工艺语言——花本,然后将花本过到花楼织机上要提花的纤绳中(称为过花或上花、接花本)。

 

    而纤绳的多少由纹织物的经线数决定,然后由装造工人挽综丝、纤绳下料、挽把、烫蜡、挂吊、连接,按程序组装到花楼织机上。

 

    再将整理好的经线按纹织工艺要求挂下坠、穿综、过筘(上述所有的工种工序行话称为:打瓤子、穿吊,书面用语为:纹织装造)

 

    花楼木织机在织造中以人工作为动力两人上下配合,而电动织机以电作为动力一人操作,人机合一便生产出精美的蜀锦锦缎。

 

 

    上述工作完成后再行织造,织造工艺最大特点就是通经通纬。

 

   (注:通经通纬意指织造时,各种颜色的纬丝直接通过经丝开口,经特殊工艺设计需要该种颜色出现时,就出现,不需要该种颜色时就隐去)。

 

 

 

第一部分是纹织工艺设计

 

小样设计→点意匠→纹织组织设计→纹板制作(挑花结本)   

 

代表工艺为点意匠和挑花结本(纹版制作)

 

 

点意匠:

 

蜀锦设计师根据花楼织锦机的技术参数及产品工艺提供的技术条件,进行纹样设计(包括纹样图案、花色)。

 

从设计出的纹样到能够体现技术参数,就需要在意匠纸上进行"点意匠"的作业。

 

根据织机纹针数(甲子数)、织物的经纬密度、纹样类型及纹样大小选择意匠纸,确定意匠纸的纵格数和横格数,按织物组织绘制意匠及设色。

 

 

挑花结本:

 

蜀锦小花楼织机要织出结构严谨、 多彩复杂的纹样,需要一个能够控制经丝升降,并按照程序织入纹样需要的多色纬线的提花控制装置的花本,而制作花本的作业,在古代蜀锦织造技艺中被称为"挑花结本"。

 

挑花结本工具包括:花绷子、花扦子、拉花钩。挑花就相当于机械提花织锦纹样制作工序的踏纹版作业,过线就相当于纹版。

 

装造工艺设计(打瓤子)→提花机组装工艺→织造工艺设计→织机安装工艺设计

 

 

装造:

 

上机装造主要是指将甲子线(纤线)与花楼木织机的"爪拉子"连接起来,并且进行分扒分丛穿入花扒的作业。

 

定扒:

 

花扒是穿纤线的横架板。蜀锦花楼织锦机上机前需首先定扒数,即确定需要分几个花扒上机。花扒数确定的依据是花纹的长度和产品的纬密。

 

根据现存的蜀锦花楼织锦机的技术装备条件,一根纬线相当于一根过线(开一次口,投一次梭),一根过线相当于一块纹板。

 

手工木质花楼织机改为电动花楼织机,使锦缎织物幅宽从60多厘米增幅到150多厘米,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花色品种、产量、质量、安全生产多大幅提高。

 

原料前处理→原料桑蚕丝选检→浸泡脱胶→烘晾→络丝→捻丝→并丝→复捻→成绞→精炼染色→络丝→成筒→整经→卷轴→接头→过结→试机(如果纬线是蚕丝就还要卷纬,行话称:打纡儿)

 

原料选用:经线为染色桑蚕丝,纬线为染色桑蚕丝或有光木浆丝或棉浆丝。(有光木浆丝、棉浆丝称为人造丝)。

 

而一般普通织锦原料的经、纬线一般都采用染色蚕丝或超细D(旦尼尔)的化纤丝,如:涤纶丝、锦纶丝、尼龙丝等。

 

 

往昔:

 

蜀锦手工织造使用的是小花楼木织机,操作时需要两人配合,上下两层,居上者为"挽花工"(又叫拽花工),按规定顺序接线提经,下位者为"投梭工",在下面

引线打纬,两位工匠密切配合,同时进行。

 

花楼木织机长6米、宽1.5米、高5米,纤线11000多根,投梭工在投梭的同时踩在脚下控制综框起伏的顺脚杆竹竿多达16根,不论寒冬腊月,为了用脚部区分每根杆子,都始终保持赤脚操作。

 

 

如今: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上世纪90年代电子提花机研制成功。提花织物告别了提花纹板起花的时代,只要是与设计工艺,装造工艺相同规格的品种均可上机织造,兼容性更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挡车工不再为爬花楼清花、补纹板而烦恼,既减轻了劳动强度,也保障了人身安全。

 

 

    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乃服》中对提花机的构造以文字和插图作了详实的叙述。

 

    现在成都蜀锦厂厂内、锦里购物中心内、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院内、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内、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内展出的由两人同台操作的清代竹木小花楼。

 

    蜀锦织机(仿明清时期的),其基本结构与《天工开物》中所述相同,因其机身长一丈六尺至一丈八尺,又称为长机。

 

    较古老的蜀锦织机实物模型,2013年在成都天回镇老关山汉墓出土,现由成都博物馆按模型放大复制展示于该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四川省博物馆陈列展出的蜀锦小花楼织机,是原成都蜀锦厂在50年代和80年代提供的仿明清时期的样品。

 

 

    仅"织造"一道工序,就涉及很多技能技艺,如打结(俗称挽疙瘩)、打纡儿(书面语言--卷纬)、拉花、投梭、转下曲、接头等。如:投梭,就是把一个梭子从经线织口(俗称开口)中甩出来,是织造过程中看似很简单的一步,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把一个半斤左右重的梭子在经纬细腻的经线织口里流畅地甩出来,仅这一项技能的练习就需要花费3年的时间。

 

    经过这样繁复的工艺和传统技艺织出的蜀锦,色彩明快、鲜艳,从不同角度欣赏,光线会反射出不同的色彩,惟妙惟肖,细看图案,具有特殊的浮雕镶嵌式的立体效果。

 

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研织《卷草蝴蝶纹锦》

 

 

 

 

    蜀锦的工艺与加工方法,是由桑蚕丝的特性所决定的。首先要缫丝(古称治丝),然后从纴(方形的丝框)上取下绞装生丝。

 

    该丝是由若干根茧丝组成的,而每根茧丝又由上百根的微细纤维构成,这些微细纤维因借助丝胶凝合,即在生丝的表层包裹一层丝胶,手感粗糙而发硬,从而影响光泽和染色,并且在丝胶中还含有蜡质、灰粉及各种色素,必须先经浸泡、脱胶、络、并、捻、反、成绞、最后根据织物颜色的需要精练,染色。

 

 

    汉唐时期,成都的锦工把处理后染成的丝线与其他丝织产品放在城南流江中洗濯,就地挂晾,流江沿岸即成染后洗涤的集中地。据此,流江古称"濯锦江"或"锦江"。

 

    最得天独厚的是,"濯锦江"的上游之水来自高山雪水,江水清澈,水中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氧化物和有机物,经草木媒染的丝线或提花锦缎织物在江中洗涤时又将金属离子及一部分有机物结合,结合物沉淀在丝线上,形成色淀的重媒染,使得蜀锦丝线或提花锦缎织物色泽更加艳丽,牢度更好。

 

 

    蜀地农业与蚕桑业十分发达,种植和应用天然色素植物的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自成特色的染织工艺体系。色素与色谱比较齐全,特别是染红色,最为著名。

 

    蜀锦又被称为"蜀红锦"、"绯红天下重"。蜀地染的蜀红锦,色彩鲜艳,经久不褪。

 

    已知流传到日本的许多著名蜀锦,如"格子红锦"、"赤狮凤纹蜀江锦"、"唐花纹锦"、"铺石地折枝花纹蜀江锦"均是红色或以红色为地色。

 

蜀江锦残片 法隆寺藏,纹样始至陵阳公样

 

 

    至今在日本的正仓院、法隆寺还珍藏着赤地鸳鸯唐草纹锦大幡垂饰、紫地狮子奏乐纹锦、狩猎纹锦等唐代的蜀江锦(蜀锦)。
 

    此外,黄色、蓝色、紫色、黑色及其间色等染色工艺,有的一直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它是中国丝绸染色工艺留传下来的一件瑰宝,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四天王狩狮纹锦  法隆寺藏

 

 

    蜀锦织造技艺,从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到挽花工、织工合作生产,一直秉承古老的传统。

 

    要完成一件作品,从程序上说,主要需经历初稿设计、定稿、点意匠、挑花结本、装机、织造等几个重要过程。每一道程序又涉及到很多独特的技艺。

 

    其后替代传统织锦的电动织机,其技艺原理与之相同。

 

    蜀锦其价如金主要体现在其制作的核心技艺是纹织组织工艺设计和装造技艺的有机结合。

 

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研织《圣树纹锦》

 

 

    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文化是伟大中华文明中的绚丽奇葩。

    无数文献价值的考古实物和文字史料告诉世人,蜀锦对人类文明曾做出过巨大贡献,中国丝绸文化是人类文明金字塔上一颗璀璨明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织彩人生 | 蜀锦人的指尖春风
《甄嬛传》里面蜀锦到底是什么?
寸经寸纬 寸锦寸金—记南京云锦
成都为何又名锦城?来这座博物馆找答案
华阳丁桥织机修复 准备申遗
蜀·光·锦·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