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熙帝过吴江

康熙帝过吴江


作者:徐宏慧


康熙二十八年(1689)正月初二,康熙帝第二次起航南巡,到吴江时,慕名要看看垂虹桥。

垂虹桥横跨在太湖水、松江水碧波连天的水面上,在大运河的一侧。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18:“松江南与太湖接,吴江县在江濆。垂虹跨其上,天下绝景也。”据史料记载,此桥始创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原为木桥;后毁于兵乱,经多次重建,至元泰定二年(1325)始由知县张显祖易木为石,改建为联拱石桥,用白石垒砌,长500多米,设72孔。最高的桥孔比一般的桥孔要高,便于行舟,利于泄洪;桥两堍各有一亭,并有4大石狮,栩栩如生,雄踞桥堍。垂虹桥三起三伏、环如半月,长若垂虹,故而得名;桥身中央,建有一座桥亭,名垂虹亭,亭为平面正方形,九脊飞檐,前后有拱门二道,可通行人,别具一格。垂虹桥的建成,消除了苏杭驿道的最后一个险要大渡口。自此商贾云集,墨客会聚,吴江成为车船之都会,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描绘垂虹桥的诗篇。

当康熙帝来到这座被誉为“江南第一长桥”的垂虹桥面前时,时值夜幕初垂,稀薄的雾霭笼罩着水面,两岸万家灯火,但见垂虹桥气势雄伟,横卧在宽阔的水面之上,水上水下,犹如长龙般蜿蜒起伏,又如长虹卧波,甚为壮观,气象不凡。

康熙帝以治水为目的的南巡,从京城一路航行过来,看多了各式各样的桥梁和稀奇古怪的天下奇观,可到了这里,康熙帝的内心被震撼了,妩媚柔软的江南之地,竟存有这般气势磅礴之桥!情不自禁吟下“垂虹蜿蜒跨长波”句。

在吴江境内,康熙帝看到民风和顺、风调雨顺、繁荣祥和,老百姓安居乐业,龙颜大悦,比较吝啬笔墨的他,写下一首七绝《晚过吴江》:

 垂虹蜿蜒跨长波,

 画戟牙樯薄暮过。

 灯火千家明似昼,

 好风好雨说时和。 

康熙帝在位61年,现存1100多首诗;乾隆帝在位60年,一生留下4万多首诗。康熙帝相对孙儿乾隆帝来说,流传下来的诗要少很多,所以这首诗,对吴江垂虹桥来说更显得宝贵。

十四年后,康熙四十二年(1703)正月十六,康熙帝第四次从京师起航南巡。龙舟浩大,再次从大运河一头的京城,到大运河另一头的杭州,往返都过吴江境内。

第一次过吴江时,康熙帝想起了这方水土养育的吴江文豪——前翰林院检讨徐釚,他下诏请徐釚官复原职,并希望在这里遇到徐釚,再次吟诗作词。

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鞠庄、菊庄,晚号枫江渔父。徐釚能诗善画,诗画俱佳,25岁时从北厍迁吴江下塘,娶吴氏为妻,生三子;康熙十八年(1679),43岁的徐釚,应召举“博学鸿儒科”,离吴江到京城参与纂修明史,官职相当于地方上的七品官。

徐釚在官场上任职七年后,觉得自己实在不擅长阿谀奉承,于是称病回家。

康熙帝一想到徐釚,徐釚家的毓瑞堂,马上就热闹起来,康熙帝为显龙恩浩荡,派大批穿着整齐威武的官员、卫士、太监前往。如此荣耀,把毓瑞堂门前挤得水泄不通。徐釚庄严地跪受圣旨,谢过龙恩后,热情招待这批京官,然后徐釚推说自己有病,婉拒了出行!

过了几天,康熙帝从杭州折回,再返吴江。也在这时,毓瑞堂再度热闹,原来康熙帝闻讯徐釚不肯出来,他从自身检讨,感到徐釚可能认为不够诚意,所以婉言相拒。皇帝决定再给这位江南大文豪更大一点的面子,于是又复诏。

毓瑞堂又和前次一样如出一辙再演一番。毓瑞堂恢复平静后,徐釚还是没有走,第二次再拒皇命。

所幸的是康熙帝并没有因为徐釚不听召唤而动怒。留下徐釚在吴江著书立说,有传世之作:康熙二十一年(1682)作《移居图》卷及三十年(1691)作《闽中溪山图》卷,著录于《古代书画过目汇考》;《仿黄鹤山樵山水》册页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诗文有《词苑丛谈》《南州草堂稿》《本事诗》《菊庄词》等。

2019-12-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中四才子”笔下的垂虹桥
垂虹桥,江南第一桥
【中华大地】苏州读桥(九)
垂虹桥畔文风盛
吴江垂虹桥联话
吴江古桥记忆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