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姑苏叙事:黎川古桥
作者:凌龙飞

  黎里古镇似乎是从中街(古称中市)进入的。这中街有个很特别的名称,叫浒泾弄。1970年代末,我十来岁光景,适逢评《水浒》批宋江,无端觉得这浒泾两字有来历,一定与水或水泊有关。但怎么就叫作了呢?

  古镇的极多,林林总总逾百条。且多为暗弄,窄窄的、长长的、幽幽的。炎夏正午穿行,也是暗暗的、凉凉的。浒泾弄坦坦荡荡,为交通要道,过太浦河径直往南行,犹记一座庙楼一样的建筑镇于口,有如照壁。绕过,正式入市。

 

 
1.


,水边也。2018年春节回古镇,发现浒泾弄南端靠市河处挖了一段百来米长的小河,迷你点缀状。琢磨之下,谜底朦胧揭开。原来,浒泾弄真的与水、水泊有关,还真的是一条弄。据老黎里人介绍,此处原有一条贯通市河与外荡的箭泾,仅容一舟通过;小河西侧为供行人出入的一条明弄,宽六尺许,自然就叫浒泾弄,也叫浒泾街。

  新挖的街心小河,当得起箭泾之称,然而不再贯通,不免遗憾。倒是箭泾之上新现的石桥,还原一分雅韵。一桥朴实无华,石板平铺其上,名彬板桥;一桥较古典,台座,梁式,名登瀛桥1960年代(我出生的年代)浒泾河未填平前,此桥镇于河口,俗称浒泾桥

  黎川三里,流水脉脉,河上古桥比比皆是。如果说浒泾是黎里古镇的横切导入,那么穿镇而过的东西市河黎川三里绝对是古镇的一条龙脉。龙首在东,有青龙桥引领;龙尾在西,有明月桥辉映;正中则为鼎新桥。鼎新桥与登瀛桥呈直角毗连,类陈逸飞画笔下的双桥。此两桥而今同时复原,当属有缘。我的记忆中,自然不会有登瀛桥,而鼎新桥则革命化唤作黎新桥,改造成平常无奇的水泥桥。改革开放初年,黎新桥下岸有一储蓄所,母亲首次带领少年的我储蓄了百元,印象深刻。

  新重建的鼎新桥,移到了登瀛桥西上首,花岗岩,独拱。上下台阶各20级,中心桥面石饰八瓣水漩纹。站在桥上看风景,东西市河,南北通衢,尽在眼前。曾经指点江山的南社通讯处,手指一点,即是。目过数桥,南社巨子柳亚子先生的纪念馆,同样清晰可见。小桥流水人家的背景中,鼎新桥显得高大而沉稳,两侧桥联楷书,联语固有,东侧为:高映日华,香逢枸子;中分水色,秀挹梨花。西侧为:蚁聚千家,共承鼎业;鲈乡四季,屡庆丰年。黎里古为梨花里(旧传村南多梨花),也有认证为蠡里(传范蠡大夫曾居此),成镇当在南宋时期,地方志载:淳熙时工部侍郎赵磻老居黎里,而黎里之名始著。古镇东今存有纪念赵磻老的东圣堂,可作佐证。

2.


  让人惊诧的是,重建的明月桥(俗称杨家桥)。桥名之雅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桥型与桥之所位。对此桥,我的印象格外高大上。一是因为它位东西市河黎川西栅,同时又奇迹般,中端开启西栅之南北次市河,地位一如东西主市河之上的鼎新桥。1980年,我在镇西郊的黎里公社中学读初三,明月桥早已夷平。当时因为市河流向关系,梦中与白天均辨不清东西南北。一直要从学校走到转折点明月桥方位,才豁然开朗,确凿无疑。可以说,明月桥嫁接了纵横市河,嫁接了乡村城镇,也嫁接了古今念想。

  再往前追溯,我的大龄姑姑解放之际嫁往镇上,就住在这横市河之一端。姑姑家附近,塘广树野,乱岗荒漠,但多村桥。某夜宿姑姑家,值春雨时汛,忽闻惊天轰鸣,原来久旷的郊外石桥坍塌了——此桥无名,单薄,石拱。

  由梦而明,从姑姑家返回,重入闹市,必得走上明月桥。明月桥可能是文人的梦吟,在我则是实实在在的登高。此桥石质优拱,在逼仄的参照体系中,真有登云之恍惚。因而,每每至此,我必肃然并向往。桥一过,有阁重檐,一家桐油店,一家大饼店。可能是小资情调油然而生,我总觉得那桥是西端进入市镇的重要标志。读初三时,明月不再,桐油店的身价早被大饼店置换。走过改建成钢筋水泥的无名平桥,若有所失。

  明月桥好高爽,往北就是清风桥,就是望恩桥,就是在水一方的禊湖道院,还有在水一方之旁的罗汉寺——南宋孝宗皇帝赐额罗汉讲寺,那是与杭州灵隐寺相提并论的广大寺庙!我成家时的居处邻此。禊湖道院而今焕然一新,发声不平的咭咯桥因为开放而格外包容。而罗汉寺塑像全毁且移作国家粮库,想来恢复遥遥无期。但那里同样有抹不去的集体记忆,粜谷,购油,亢奋又焦躁。

2017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黎里镇志》,古桥栏中未载明月桥。本土文史专家李海珉先生述:明月桥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是黎里第二座石桥,有历史故事,没有桥联。

3.


2018年春节前后的黎里新桥大致如此。稍推前,在我未及记录的黎川桥中,大陵桥不能不提及。此为黎里有史记载的第一座石桥,始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明成化、清乾隆年间分别重建。桥为梁式三孔,两端均为双落水台阶,铺张的背后必定是繁华。大陵桥之名,不免有些附庸,让人无端联想起大禹治水,联想起伟岸高大。事实上是为纪念附近的一土丘——多水无山的吴江,难得大陵!农人无暇风雅,也不买账,于是就叫庙桥。进香有庙,有庙必有桥。黎里的庙桥名副其实,一桥挑两庙。北有全真道院,俗称大庙;南有财神庙,俗称小庙。现今北面忽现一戏台,前树镌刻有癸酉至顺闰三月吉日等字样的棂星石柱(癸酉至顺为元顺帝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时空穿越,蓦忆计划经济时代的居民粮油站即在此,好不荣耀。大陵桥南岸的庙桥弄,我以为是最诗意的石板弄,如果下雨,如果有一柄油纸伞,戴望舒的《雨巷》说不定就在此处演绎。

  庙桥的石板弄实在太美了。

  我走读黎里公社中学那年,每周都要刻意走上几回。这弄是少有的明弄(朝天弄),敞亮,宽广。下雨,雨落在石板上,马上渗入阴沟,阴沟在石板下,几乎与石板同宽;不下雨,阳光打在石板上,石板下的空气几乎以同样的清新回应。那时的我十四五岁,界乎少年青年间,不爱走阴晦漫长的暗弄,似乎也不喜热闹的浒泾弄,就爱走这一条庙桥弄。那样清亮的紫金石板、金山石板啊!

  庙桥弄东侧有好大一座祠庙,而今才知是周公傅祠。当年,我那镇上姑姑的孩子(即我的表兄弟们)都于此上学。我跟着去过几次,只觉得那操场好大,那高台好高。而今,名正言顺复原,反觉庄重而疏远。祠堂深深,共有六进。主人周元理为清乾隆年间工部尚书,终乞骸骨荣归,旋殁。乾隆帝赐诗碑,委派江苏布政司代为致祭,哀荣备极。皇上祭祀臣下的御碑,非同一般,苏州地区仅此一座。周公傅祠集皇祭”“家祭与义学祭孔三祭合一,亦属江南仅有。河对面的紫阳观,系我味蕾乡愁,今时尚化作咖啡店一族,奈何。

4.


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花津。这是清乾隆年间诗人袁枚到访黎里时所作的诗。诗中还有这样的描述:长廊三里覆家家棹小舟,画龙点睛,简直把黎里古镇的风貌写绝了。当年袁大才子所访的对象是徐达源,徐达源亦为一方名士,号山民,居于镇西,著有《黎里志》等文集。徐氏《黎里志》写得极精彩,如下一段文字堪称黎川概要本镇东西距三里半,周八里余。民居稠密,瓦屋鳞次,沿街有廊,不需雨具。镇之中曰中市,有上下两岸、东西南北四栅。

  水脉未改,桥韵犹存。黎里市河体系,东西为主干,长1980米,西栅头南北为支流,长约500米。

  市河体系中现存石桥盘点如下。由东到西:梅兰桥(待重建梁式)、青龙桥(原样拱形)、迎祥桥(今修缮梁式)、道南桥(原样拱形)、梯云桥(原样梁式)、进登桥(原样梁式)、登瀛桥(今重建梁式)、鼎新桥(今重建拱形)、大陵桥(今修复梁式)。由南到北:明月桥(今重建梁式)、清风桥(今修缮梁式)、望恩桥(原样拱形)、秋禊桥(禊湖中,原样梁式)。

  桥上行人,河中行舟。值得一观的还有不起眼的缆船石,实用而审美。那是桥与河绽放的花蕾,也是行与驻缔结的契约,一朵朵,一方方,嵌于河沿上。玲珑别致,寓意吉祥,通俗而形象的叫法为象鼻眼。黎川风流,如浪花,随处可见一斑,妙乎?

    来源:虎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门古桥之大享北帝庙石板桥
吴江黎里古镇
烟雨梅泾,古风今韵(下)
上海章堰老街
行将消失的吴桂桥古桥
黎川古城:“阛阓颇盛”的“梦里江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