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百馆(2)状元博物馆:姑苏状元,甲冠天下
第二趟百馆之旅

姑苏状元,甲冠天下



一个苏州人,如何低调有内涵地夸奖自己的家乡,对此,古人经验十足。


清人纽琇《觚賸续编》中有一笑谈:清初,有位叫汪琬的苏州人,某日去朋友家聚会。席间,来客竞相炫耀起家乡的特产,唯独汪琬一言不发。在众人催促之下,他方缓缓说道,苏州特产极少,仅两样东西,一是梨园弟子,二是科举状元。众人听罢,“结舌而散”。

汪琬此言,并不是吹嘘。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江南自古就是富庶之地,苏州更是人文荟萃,名人雅士灿若星辰。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曾言:“清代鼎甲之盛,莫盛于苏州一府,而状元尤多于榜、探。”

据统计,从隋唐至清末1300年的科举史上,苏州共出文武状元51名,居全国各府之首位,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


状元,古之“学霸”也,那“学霸”又是怎样炼成的呢?本期跟着小i一起,走进苏州状元博物馆,看遍姑苏文盛、人才渊薮。


苏州状元博物馆


苏州状元博物馆选址很有意思,它设立在清朝乾隆年间状元潘世恩的故居之内。

潘世恩此人,也是个传奇人物。他年少及第,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被称为“四朝元老”。

潘世恩一脉,苏州民间习惯称为“贵潘”,以一状元、八进士、十六举人,享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是当时苏州最为显赫的家族。

“状元及第”四字为潘世恩亲题


潘世恩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一座典型的苏式园林建筑,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苏州状元博物馆设立于此,也很是扣合主题了。

步屣园林诗酒自适,运用吐纳风流转佳。博物馆虽身处古城内繁华地,但行走于内,每一步都弥漫着古典园林、古居宅邸和书卷文学的浓厚气息。

博物馆如今共分为四个展厅:轿厅、鸳鸯厅、纱帽厅和后厅,各厅之间由环境秀美的庭院相隔相连。

轿  厅

悠悠状元魂

跨过高高的门槛,抬眼便能见到“群英蔚起”四个大字悬于轿厅上方,寓意苏州才杰辈出,状元之盛。

轿厅是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古时原是主人歇轿和备茶的地方,现用于综合介绍苏州历代状元群体。

展厅中堂门板上,是苏州状元地域分布图,从图中可以了解到,苏州这51名状元的地域分布情况。

 

在中国科举史上,苏州状元不仅多次蝉联,还有过两次三连冠。展厅西侧展板便介绍了苏州状元世家和状元蝉联的情况。

唐朝归氏一家共有五人出状元,号称“天下状元第一家”。状元世家里有:祖孙状元、叔侄状元、亲家状元,反映出了苏州状元的盛况。


尤其是到了明清两代,苏州出了35名状元、13名榜眼、21名探花,还有26名会元、45名解元。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遥遥领先于全国,形成了姑苏独特的“状元群体”。

而这35位状元中,还有5位武状元,所谓文韬武略,苏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鸳 鸯 厅

细说科举制

从轿厅出来右转,走进一方庭院,便可看到第二个展厅鸳鸯厅。因整个大厅由挂落隔成南北两空间,建筑风格和功能各异,故名鸳鸯厅。

鸳鸯厅曾是主人待客之处,如今用于展示跟科举相关的文物,介绍中国科举制度以及苏州状元“科甲鼎世”的概况。

西侧展板上的“状元产生程序示意图”,介绍了秀才、举人、进士和状元的产生都有着严格的选拔过程。由此可见,“状元及第”四字来之不易。

示意图右侧是“明代苏州状元图考”,从中可了解到苏州状元吴宽、施槃、申时行等人考取状元的事迹。他们几人虽从小天资聪敏,但读起书来仍十分刻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使天赋卓然,但金榜题名亦非易事。

东边展柜中陈列着乡试卷,仔细一看,可以看到有三种不同颜色的笔墨,黑色是考生的原稿,而红色则为誊写试卷。此举是为了防止考官认出学生字迹,所以试卷都由专人誊写一遍,再交给考官批阅,蓝色则为考官批注。

另一展柜内放置着清朝嘉庆年间潘世恩为吴廷琛题写的“状元及第”门额。如今,我们大多习惯说“牌匾”、“ 匾额”,其实牌、匾、额是三种东西,在过去不仅功能和用途有所不同,形制上也有所区别。

中堂门板后馆藏的李家驹殿试卷便是状元博物馆“镇馆之宝”了。

清朝举子李家驹在光绪二十年参加殿试,考取了第二甲第三名进士。该殿试卷接页写有李家驹姓名、年龄、籍贯等,再下则是试策正文,全文一千九百余字。以馆阁体书写,字体方正、光洁、乌黑、大小齐平,反映出当时一代书风。

纱 帽 厅

“贵潘”何所出

参观完鸳鸯厅,从后门步出,可见古木高墙、花格漏窗、黄石假山以及五米长的名贵金山花岗石三级台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200多年前的样貌

三月的时节,蓝天澄澈,白云浮动,树梢处抽出绿色的嫩芽,一派苏式庭院的怡然雅致。走进这里,仿佛亲历了百年前的科考盛世。

庭院正面就是第三展厅,因其整个大厅平面似明代乌纱帽,民间习惯称之为“纱帽厅”。纱帽厅原为主人潘世恩的书房,潘世恩题名“思补斋”。

它是整个故居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厅,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折射着两百多年前的古韵遗风。


纱帽厅展厅重点介绍了潘世恩一生经历,以及潘氏家族的富贵鼎盛,展出潘家文物史料。参观此厅,可深入了解苏州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典雅风格。

正中展柜里展示的是道光二十八年,道光皇帝御笔赐予潘世恩六十大寿的“福”字黑底盘龙金书方匾。潘世恩为官五十余年,被称为清代三百年中第一福气之人。这个“福”字是对他一生最精当的评价。

纱帽厅正中悬挂着晚清名臣骆秉章题赠给潘家的“一枝联秀”匾。一枝联秀,顾名思义,就是潘世恩这一枝连结整个家族都优异兴旺。

潘世恩一族是清代中后期苏州最为显赫的家族,所以被当地人尊敬而简洁地称为“贵潘”。

后  厅

代代才杰出

接着往里走,便看到最后一个展厅后厅。后厅原为日常生活之处,厅前庭院古藤绕墙,红枫瑟瑟,翠竹摇曳,寓意高风亮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展厅全面介绍了苏州状元在中国政治史、学术史和文学艺术史上所做出的贡献。


西墙上的条屏版面讲述的是苏州状元的廉政故事。苏州状元虽然后来很多人身居高位,但多数廉洁奉公,表现出了古人高洁的情操节守。

正面左侧三块条屏版面展示的是苏州状元在中国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他们以天下为己任,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程度不等的贡献,有的可以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东面墙条屏式版面介绍苏州状元吴宽、韩菼、申时行等诗文翘首及艺林雅士,墙上悬挂着他们的书法真迹,以供大家欣赏。

从后厅出来,左手边便是状元文化廊,这里也是博物馆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两面白墙上,陈列着与状元文化相关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和状元书法扇面,在灯笼的幽光下,长长的走廊给人以穿越时空、恍然隔世之感。


社教活动

遗风余韵存

苏州文风悠长,绵延至今。苏州状元博物馆始终把教育和研学活动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研究挖掘文化资源,面向不同群体的成人、学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体验活动,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大家学习的第二课堂。


明代徐有贞曾在《苏郡儒学兴修记》中写道:“吾苏也,郡甲天下之郡,学甲天下之学,人才甲天下之人才,伟哉!”

姑苏文盛出状元,千古风采著青史,苏州状元以其傲人的风姿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瑰宝和想象。

三月江南,春暖花开,

让我们一起走进状元博物馆,

感受当年科举的艰辛之路,

和金榜题名时少年郎的意气风发。


来源:《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公众号

2020年3月2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看《苏州史纪》,走访状元博物馆
留余堂:昔日状元府今为博物馆
苏州有个状元博物馆,怎么样呢?
【书楼】潘世恩芝轩:贵潘首元,子孙富藏(下)
两座老宅
探访潘世恩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