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标题

  容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古物鉴定家,也是收藏家和书画篆刻家。为全面展现容庚一生收藏之精品,“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昨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毕生收藏捐献给国家

  1922年,容庚进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他不仅是一位鉴藏大家,也是一位学术泰斗,为国家培养了几代文字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专门人才,其著作《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等,至今仍是从事古文字研究以及吉金收藏、书法研究者的经典必读书目。

  容庚一生专精学问、著作等身、收藏宏富,晚年将毕生收藏捐献给国家。容庚辞世后,其子女后人遵循遗训“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陆续将其生前未及捐赠的文物捐献给国家。2019年,容庚子嗣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自刻、他人刻和收藏的177枚容庚藏印。今年,家属再次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容庚书画作品5件,摄影图片文献78件以及容庚《颂斋藏印》原钤印谱一函四册。

  据各受捐机构不完全统计,容庚及其家属先后捐赠青铜器200余件,历代书画1200余件套,古籍善本1万余套册,金石拓片、丛帖、名人信札千余件以及大量的著作手稿、刻本、抄本。其捐赠之精、数量之多,世所罕见,为国家文化集藏与积淀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容庚的收藏恰逢乱世,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下,他以一介学者之身,倾尽家财保全了大量国宝。“当国家遭受不幸之时,他毅然担起了保存、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在国家承平之际,他又以天下为公的宽博胸怀将私藏捐赠国家。他在跨世纪的风雨人生中,在沧桑历经的学术生涯里,抒写着一位中华民族赤子的文化篇章。”

  国博等十余家文博机构借出馆藏

  此次展出的近300件展品,包括容庚捐赠的个人书画、篆刻作品,容庚及其家属捐赠的青铜器、历代书画、丛帖、金石拓片、手稿、信札、印章以及各类文献资料等,涵盖了容庚最为精华的收藏。

  这一展览经典荟萃、蔚为大观,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十余家文博机构特借出馆藏作品,其中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级文物青铜器“栾书缶”,故宫博物院藏《兰亭八十一刻》,中山大学藏《金文编》手稿,广州博物馆藏一级文物青铜器“仲惠父簋”“刺鼎”,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一级文物南宋《云山图》小品、林良《秋树聚禽图轴》、沈周《吴门十二景》册页、文征明《醉翁亭记书画合卷》、董其昌行草《王维诗二首》卷、董其昌《江南山水图轴》、恽南田《花卉册页》、边寿民《杂画册选》,广东省博物馆藏《郭沫若致容庚信札》等。中国美术馆藏容庚本人及由其拍摄的民国老照片、广东省档案馆藏容庚档案原件,也是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

  展览还呈现了容庚故乡东莞籍名人及广东省历史文化名人对其成长环境的影响,包括林良、居廉、康有为、梁启超、关山月、黄君壁、黎雄才等人作品以及他与当时的学术精英们的书信交往和书画篆刻往来,如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顾颉刚、罗复堪、马衡、启功等人的作品。

  “国家文化遗产图书”《容庚藏帖》也在展出之列。该套丛书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共182函,760册,此批藏帖保存了容庚先生自藏帖的原貌,完整呈现了中国碑帖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此次展览将展出至12月5日,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3-17号展厅(周一闭馆)。本报记者李俐 饶强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容乃大
【视频】“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今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埃克苏美术馆照明项目 | 向日葵美术馆:张大千书画、信札手稿展
容庚捐赠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我不懂艺术,却想在中国美术馆等你,一起探寻关于美的一切可能性
巍巍吉金 有凤来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