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标题

  贾亮

  独居老人水表自动预警

  贴心做法值得全国推广

  “智能水表”和“老人安全”看似没有关联,但在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一网统管”平台,二者相关的逻辑清晰可见——当独居老人家中超过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时,智能水表系统会判断老人家中有事,并及时向居委会预警。居委会干部接报后立刻上门走访,确认情况。除智能水表外,街道还为参与试点的独居老人安装智能门磁、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等智能设备,打破了街道以往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电话、上门关爱独居老人的传统模式,全面辐射辖区内所有独居老人的安全监测云管理。

  一个小小的设计,不必如摄像头那般不得不关注老人过多的隐私,也无需大量的经济和人力投入,就能实现对老年人的关爱,甚至关键时刻能挽救老人的生命。在智能化风潮让不少老年人感到不便的当下,在国家发出号召帮助老人跨过数字鸿沟的大背景下,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的这一试点再次证明,只要用心、只要有情,智能化设计完全能够为老人的生活增加便利与温暖。

  智能水表、红外监测等技术早已存在,只不过商家开发是为了盈利,单位使用也是为了方便省事。疫情期间的智能门磁、健康码小程序等,在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让部分老人感觉处处不适应。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的努力,则是将新型智能设备和手段应用到服务养老中,老人们无需努力适应,就可以得到智能化的优质服务。

  同样一个技术,有人看到的是赚钱的商机,有人捕捉到了改变的契机,有人则视为提升服务的良机。作为与老百姓面对面的街道社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员干部,的确应该向该街道学习。网友呼吁,独居老人家中水表12小时不走自动预警的做法应该向全国推广。当然,比具体做法更应该推广的,是工作思路、服务意识,尤其是对老年群体的感情和体贴入微的方式,如此才会有更多的智能技术服务于老年人,为他们提供更多关爱,让老年人在智能时代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然,对老人的关爱决不能陷入智能技术依赖。在提升智能科技使用的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的服务模式。再智能的技术也不能代替人,收集再多数据也抵不过几句上门的当面问候来得温暖。我国现在有2.5亿60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其中的独居老人,上门看一看、坐下唠两句,老人就知道国家和社会惦记他们、关心他们,不会嫌弃他们、更不会抛弃他们。智能化加人性化,应该是适老型社会必备的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01立方米的智能关怀,学习比鼓掌更有意义
独居老人水表预警值得推广
“适老化”改造让科技更好服务老年人
“水表不走自动预警”彰显技术的情怀与温度
上海:独居老人家水表12小时不走自动预警;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这种做法,建议全国推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