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标题

  ▌好摄女

  2020年,好摄女的书店游记 好摄女 摄

  好摄女的书 好摄女 摄

  去年冬天的时候,我办了日本签证,还是属于三年内多次往返的那种签证。我原以为我会慢慢泡日本的书店,说不定还能去东京看奥运呢。结果,因为新冠疫情,我2020年的计划全部落空。

  当然,在2020年1月到2月上旬,我还是完成了三篇书店游记:《冬季到澳门逛书店》《东京书店偶遇记》《天津书店小而深》。常读我写的“书途”专栏的朋友都知道,我写的书店游记中,每个城市里的书店,当然不止去一次,澳门的书店数量不多,我也是去过两次的。

  所以,哪怕一篇书店游记,也是我花时间慢慢累积出来的。去年春节期间,编辑问我,现在哪都去不了,你还可以写吗?我很快就回复了他,我可以的,我想写写“如果我开一家书店”。

  宅在成都,我就这么开始了。《如果我开一家书店》里,我用了“如果”,显然我并没有要真正开的意愿。初衷只是想写出这些年我觉得好书店的一些好细节。同时,我也可以吐槽一下不好的细节。用第一人称,既不得罪人,也相对客观地说出了书店行业的一些现状。

  2月底,我交了稿。这时候大家还宅在家,好些书店也没有复工。某天我的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屏了,它的标题是《走出孤岛、保卫书店:坚持了15年的单向求众筹续命》。我不仅转发了文字,也下单买了会员卡。那段时间,“书途”专栏的编辑袁新雨主动问我,要不要写点单向空间的文章。我明白他的意思,无论是平时我的文章里,还是每天的日更内容里,总会提及单向空间,我算是单向的“铁粉”。于是,我就认认真真回顾了过往十年里,与单向的故事,最后的标题就叫《跟着单向长大》。这篇文章在3月上旬发表,早于《如果我开一家书店》的发表。这也算是我为数不多跟着热点写出的一篇文章吧。

  之后,整个春天处于半宅家模式。我继续写了这些年收藏的关于书店的书。数量有点多,就从“书店创始人”这个角度展开。这个专题分为两篇,上篇是《读书店人写的书,回想在一起的日子》,主要是讲那些消失的书店,书店创始人写过的书;下篇就是《书店人写的书,他们一直在》。这个专题在写作过程中,我觉得最难的不是读了他们的书总结出什么心得,而是我要去梳理他们写过的书,以及他们开书店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对我的写作来讲,正在上一个台阶,宅家的好处就是慢工出细活。

  虽然宅在成都,但我渐渐开始观察全国的书店。初夏的时候,我写了《书店会员卡的启示》。看似在讲会员卡,其实在分析书店行业的服务。说来挺神奇的,从写完这篇文章后,我特别爱观察各大商场或超市的会员体系,也会把好的服务细节分享到每天的日更内容里。

  夏天的时候,宅在成都,就不只是待在家里了。我开始逛书店,以及书店周边的咖啡馆。把书店分为线上与线下,我分别写了好几篇文章。首先说线上,我关注的特色小书店一直在线上卖书,只是这个阶段,变得越来越专业了。于是就有了《疫情之后的线上销售:实体书店新标配》这篇文章,案例是成都读本屋和北京言books。

  书店自媒体,也属于线上吧,我写了这些年持续关注的书店自媒体,有的是微博,有的是微信公众号,还有在这两个平台持续更新的书店自媒体。

  因为我爱在书店里买书店自己生产的原创产品,于是写下了《书店文创,就是要“好看”》;也因为我爱在书店里买文具,于是总结出一篇:《我为什么爱在亚洲的这些书店买文具》。我在讲这些产品以及书店的时候,结尾总会总结几个点。这些要点,就是我认为的书店的核心竞争力吧。

  2020年的夏天,我还去了重庆逛书店。之前在重庆,我只去过西西弗书店。这一次书店之旅,我特意去了重庆主城区的好几家书店。回到成都,我写下了这样的标题:《重庆书店,老牌与网红并行》。虽然重庆的某些书店,我是第一次去,有了多年的书店实地体验,我有了自己的鉴别力,也会在文章里温和地吐槽某些书店的细节。无论是写书店好物,还是写书店游记,我终于敢说出我的观点了。哪怕它不够完善,但是基于我的“田野调查”之后的输出,很珍贵。

  2020年秋天,我去了深圳、上海和杭州。记得去深圳的那个清晨,我在成都双流机场里很兴奋,到处走走拍拍;到了深圳的机场,我总要喝个奶茶吃个简餐,才肯去市区。像我这样经常远行的人,用朋友的话讲是“我不在书店,就在去书店的路上”,大半年没看见机场,确实有种莫名的激动。同时,也必须珍惜在机场的每一分钟。

  说回到深圳书店上来。因为2014年、2019年我都去过深圳,所以这次去,不仅看了去过的老店,也看了一些新店,包括即将在年底关闭的书店。在写书店体验和书店故事的时候,我在结尾总结了几个点,并把这几个点归为《深圳书店的品牌哲学》。现在看来,也许不够全面,但没关系,这也是我当时的认知。

  去上海,我特意去体验了单向空间和亚朵联名的酒店。这些年,我泡过书店自营的酒店(民宿),也住过有书卷气的酒店,加上酒店与书店联名的店,我最终写出了《当我谈论书店与酒店融合时,我在谈什么》。

  去杭州,我是为茑屋书店而去的。但我的经验告诉我,只去一次,既不客观,也不稳妥,不足以写在书店专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把杭州、上海的茑屋都逛了,加上之前在东京、京都、台北等6个城市逛的茑屋书店,才会输出一点我的观点吧。没错,我很在意“我的”。逛书店,若没有十年来的用脚丈量、用手记录,哪有现在“我的”观点呢?

  冬天起,没有了远行,继续宅在成都。即便宅着,我还是写了书店好物相关的文章。这些年我购买的单向历,除了写我的购买和使用心得,还总结了单向历之所以能持续深耕的几个特点。这些年我收藏的书店地图,看似讲地图,其实也在总结哪些书店有生产原创产品的能力。今年1月,我写了《一人食书店》,除了讲哪家书店的哪种菜好吃,还会分析他们做得好的共性。

  以上就是2020年我写书途专栏的总结。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展开,在内容上,从城市书店的游记渐渐转变成特色书店的案例分析。最珍贵的是,我有能力总结了,而且敢于说出我的观点,这就是我的成长吧。

  2010年,我开始拿着单反相机泡书店。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拍书店?当初也许没想那么清晰,喜欢拍照,也喜欢有文艺范儿的书店或书吧。2010年至2013年,是微博盛行的时代,我行摄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中国大陆十几个城市的书店,完成了目录式的书店慢旅,出版了第一本书《独立书店之番外:好摄女泡书店》。

  2014年到2015年,我把记录书店的视角转向人。采访了杭州晓风书屋、北京布衣书局等多家书店的创始人,推出了纪录片《有一种生命叫书店》。2018年我出版了第二本书《慢半拍,我的书店光阴》,讲述了中国数十家独立书店的故事,带领读者看看中国独立书店的前世今生,也看到书店里看书的人们还有书店里的小确幸。此书还收录了已经消失的书店。

  2017年到2019年,我多次到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的书店,用文字与视频两种方式记录书店。这个阶段,我觉得书店的迷人之处,不只有美丽的书店风景、坚韧且务实的书店人,还有一种敢于深耕、低着头,潜心修炼内功而前行的精神。

  过去这11年里,我行摄了亚洲50多个城市的书店。2020年因为疫情,不能出境游了。宅在成都,为什么我还要逛书店呢?因为泡书店早已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不能没有它。

  宅在成都,我在观察全国的书店,这也成为了我写“书途”专栏的新方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远行,我愿意持续深耕书店领域:宅在成都,观察书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红书店单向空间
杭州部分书店速览
去这几个地方旅行,灵魂都会带上香气(最后一个太震撼!)
书店中的场景Vol.1丨墙面设计特辑
经历了 9724 公里的书店巡礼,我们成为了世界的阅读者
2021杭州书店指南:这里才是最好的精神避难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