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林杂病录19 | 学中医,常见病和疑难杂症,你更看重哪个?

路人们谈论医者的医术,很多时候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个医生会治这些不常见的大病,真厉害……

其实不尽然,无论是与大病抗争的医者,面对常见病的医者,还是专注于治未病的医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各司其职与融会贯通,这一方百姓的健康才得到了真正地守护。

如今医院当中人数占比最高的依旧是常见病患者,所以医者在面对常见小病也不可大意轻敌,因为许多难以控制的大病都是从点滴的小病发展恶化而来。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常见病和疑难杂症,身为医者的你会更看重哪个?对于治疗常见疾病,给自己打分的话,你能得几分?

一时想不清也无碍,不妨先来看个医案,练练手。

第19

患者,女,46岁,2017年2月20日。

患者平时身体内热,喜欢冷饮,但手足发冷,怕接触凉水。

年初正是冬令进补的时节,见邻居服用牛鞭膏后,手足发冷症状好转。于是自制牛鞭膏(由牛鞭、桂枝、淫羊藿、巴戟天、枸杞子、阿胶等组成)服用。服后不久,就渐渐出现面色发红,心中烦热,口干舌燥,渴喜冷饮,汗出较多的症状。

近1周来,上述症状持续加重,面色通红发烫,如同“火烧”一样;全身恶热大汗,手足发冷更甚;伴神疲乏力,大便较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洪大无力。测体温及血压均正常。

处方:██。(文末留言区,可写下您的答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回顾

上期答案

患者,男性,49岁。

3年前因头晕、手麻,到医院行X线检查,发现C5-7有骨质增生(C5-7:第五颈椎到第七颈椎),曾用理疗、针灸等方法治疗,症状缓解。

今年上半年因工作劳累,上班时突然感到头晕,天旋地转,眼前发黑,当即蹲下休息,数分钟后好转。以后几天内上述症状数次发作,去某医院做脑CT结果显示:椎-基底动脉右侧管腔略窄。脑血流图提示:血流速度缓慢。

就诊时症见:自述眩晕恶心,看东西昏花,记忆力减退,手麻;查病人面色略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血压125/80mmHg,心电图正常。

西医诊断:颈椎骨质增生;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

中医辨病:眩晕。

辨证:气血亏虚,清窍失养。

治则:健脾补益,活血通窍。

处方:归脾汤加减(答案非唯一)。

处方:

党参9g,白术6g,远志6g,

当归9g,龙眼肉9g,酸枣仁12g,

木香9g,川芎9g,砂仁9g,

甘草9g;7剂,并静脉滴注5%葡萄糖500ml+丹参液5ml,每日一次。

口服中药1周后,症状好转,原方又连服3周,共计30天,静脉点滴15天。休息1周后,原方又服1疗程,复查脑血流图正常,椎-基底动脉狭窄改善。

(此医案选自郄丽娜、刘淑珍:《归脾汤加减治疗眩晕症》,《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第5期)

医林汇解

椎-基底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动脉。

当椎-基底动脉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狭窄、畸形、管腔形态不规则等变化和异常时,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产生局限性脑功能障碍,简称“TIA”,其突出临床表现为眩晕。

椎-基底动脉示意图

椎-基底动脉性眩晕,是中医“眩晕”范畴中的气血亏虚证型。《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曰:“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

对这一病症的辨别,也可以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来进行。

患者眩晕反复发作3年,发作时主要表现出头晕,天旋地转感,眼前发黑,视物昏花,其实是在中医眩晕的范畴内。

患者的症状有眩晕恶心,看东西昏花,记忆力减退、面色略白,神疲乏力等。

在辩证上,因为心主血而藏神,脾主思而藏意,心脾气血两虚则神无所主,意无所藏,所以会有健忘的病症。

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虚则化源不足,气血衰少,所以才会出现神疲乏力、面色略白、舌质淡、脉缓的情况。

气血不调,清窍失养,髓海空虚,所以人不能自持平衡,屋眩地转,会有摔跤倒地,有时眼冒黑蒙,视物不清;所以,辨证为气血两虚,清阳不展。

治疗上,以补气养血,益髓健脑为主,方药上,用的是归脾汤,随症加减。

方中重用黄芪,目的是在于补益元气;当归补血;白术健脾益气;川芎活血通窍。这一类患者常常会睡不好,用酸枣仁、远志能够养血安神。龙眼肉补血养心;木香行气。加上砂仁,能柔肝,又能健脾行气,加上甘草,能够调胃和中、调和诸药,最终达到髓海得养、阳清窍利的目的。

眩晕非小事,诊断应重视

临床上,造成眩晕的原因非常多。

常见的有耳石症、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病变。也有其他病变,如:小脑出血、颈部病变、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脱髓鞘疾病甚至心理因素等,都能间接导致眩晕。

这些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面对眩晕的患者,医者切不能忽视关于危重疾患的的鉴别排查。

中医内科学当中的眩晕,主要讨论由内伤引起的眩晕。主要的表现是,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而问诊,能够帮助医者有效地鉴别多种类型的眩晕。

眩晕的问诊

1、诱因:眩晕发作是否由疲劳、情绪激动等因素引发;是否与体位或头部变换位置相关;

2、时间和规律:眩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发作的频率、间期、规律,是否能够自行缓解等;

3、伴随症状:是否伴随有不同程度的黑蒙、复视,记忆力减退,恶心呕吐,手麻木,出汗,视物变形,睡眠欠佳等;

4、既往史:有无眩晕发作史或脑部外伤史、手术史,有的话是否做过相关检查;有无基础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5、服用药物:是否服用过相关的药物,如眩晕停、乘晕停、胃复安等;现在是否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或保健品等;

6、男性可以询问烟酒史;女性也可以询问月经史及是否在节食或过度运动等。

临床常用检查

颈椎的影像学检查:怀疑骨质增生、椎间盘性病变、椎-基底动脉改变等…;

心电图:判断有无心脏病变;

血压:是否有高血压病史;

血液检查:血细胞及血色素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贫血史;血糖情况;肝肾功能等。

脑血流图:发病期间血流图波幅是否有明显下降。

归脾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白术18g,茯神(去木)18g,黄芪18g,

龙眼肉18g,酸枣仁(炒,去壳)18g,人参9g,

木香(不见火)9g,炙甘草6g,当归3g, 远志3g。

(当归、远志从《内科摘要》补入)

[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气短乏力,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脾不统血证。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便血,皮下紫癜,舌淡,脉细者。

[歌诀]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运用]本方为补益心脾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气短乏力,心悸失眠,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 - - 全文完 - - -

▍版权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文为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在文首标注作者与来源。

责编 | 后溪、太渊

更多经典医案,点这里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容易被忽视的常见病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耕耘杏林五十载 传道授业为中医
黄芪赤风汤的新用途及应用
晕晕晕,老年人为何总是“头晕晕” ?
颈椎病引发头晕等症状,看中医如何出妙招
国家级非遗 I 中医诊法(王氏脊椎疗法)治疗脑梗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