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官掘定陵 二 明万历皇帝陵墓三百年后遭挖掘的内幕
官掘定陵  二  明万历皇帝陵墓三百年后遭挖掘的内幕


盗墓始于两个贪, 中国的文化传统对“死亡”是很敬畏的,即有“死者为大”“盖棺定论”“一了百了”的人生观点,又有“挫骨扬灰”的最恶毒报复方式,还有“刨坟掘墓斩立决”的肃杀法典。但盗墓的行为几千年来却始终没有灭绝,归根结底均源自于一个“贪”字。既有墓主人的“贪”,大量陪葬品埋入黄土,伴随自己的尸骨。又有后来者的“贪”,与死人抢夺财宝,挖坟开棺夺之而后快。盗墓从来也并非都是宵小之辈的鬼祟之事,更有官盗。不知道历史上第一个盗墓贼是谁,但据说第一批有编制的官方盗墓团队的创建人是曹操,这个团队成员的官衔叫“摸金校尉”。

官盗者,或曰偷盗,或曰强盗。偷盗者,还有一块遮羞布,只为了墓穴中那些财宝,暗地进行。强盗者,明目张胆,以毁坏为光荣,以抢夺为胜利,彰显一个新政权或新主义对一个旧王朝的摒弃。如项羽焚烧秦宫秦陵、如黄巢盗掘毁坏唐陵、如元僧杨琏真加盗掘南宋帝陵,如明天启帝下令捣毁金代帝陵,以切断努尔哈赤等女真祖先的龙脉,如李自成焚烧明陵……

说完盗墓,来说考古。中国古代的考古,是一种“考据”的概念,主要针对各类典籍的来分析、佐证和勘误,大多都是围绕文字进行的,并不重视文物的研究。而且鉴于古代对“盗墓”的道德约束,更不可能挖墓而考据,当然也没有“博物馆”的存在。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情,理论与方法大多来自于西方。而西方那些最早的考古专家们,实际上都是一批文物强盗和贩子,从事“盗墓但不只限于盗墓”的知识分子们。

对于挖一座坟来讲,盗墓与考古的区别在哪?李易峰版电视剧《盗墓笔记》中吴邪的那句口头句可能是最简单的阐述:交给国家!盗墓者,只拿值钱且能带出来的,卖了钱,装自己口袋里。考古者,大大小小都要留下来,洗干净,修复好,放在博物馆或仓库里。但两者对于墓主人来讲,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私有财产”的侵犯。从道德层面上,两者也有一个灰色地带,即交界面,也就是本文这段故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专家学者留在了大陆,一部分去了台湾或海外。留在大陆的专家们,已经昂首站在打翻在地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尸骨上,于是就以“学术之私欲”打起了北京昌平那块地方的坏主义。为什么说“学术之私”,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感兴趣这件事,也并非不肯抗拒力下必须要做这件事。

古往今来研读大历史,主线一定是皇帝,因为他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统治者,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关注与不关注。明代三百年,留下来的皇家建筑最代表的有两样:一座宫殿“紫禁城”,但清代又使用了300年,已转基因。一片明皇陵,虽有地面建筑的破败,但地宫均没有被盗记录,纯原汁原味,绿色无公害。

一位专家叫“吴晗”,他是学者型官员,时任北京市副市长,是明代历史专家,写《海瑞罢官》的那一位。他向上级领导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挖开明皇陵看看,当然他列举了很多条重大的意义,一篇公文逻辑下来就是不挖明皇陵就会影响新中国人的幸福。当然他自己感觉人单力薄,又邀请了几位重量级智同盗合的文化人,他们是沈雁冰、范文澜、张苏、邓拓,并请当时的官方文坛旗手郭沫若领衔上书。

于是1955年10月4日,一份《关于发掘长陵的请示报告》递交到了周恩来总理处,当然递交过程有好几个版本。当然也有提反对意见的夏鼐、郑振铎。但最终周恩来批复了原则同意,这可能是总理作出的少有几个错误决定之一。但这个决定的做出,并非擅专,也一定请示了领袖的,因为挖皇陵在历朝历代都是天大的事情。

今天北京昌平“明十三陵”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国家5A级景区。有细心的朋友会发问,看历史年表,明代一共有十六个皇帝呀,习惯以年号代称: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天顺)、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怎么是明十三陵呢。因为这十六帝中,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建文皇帝在靖难之役后不知所踪。而景泰是土木堡之变后代替当俘虏的哥哥当上皇帝的,临死被回归的哥哥又把皇位抢回去了,改为藩王待遇治丧,葬于海淀。所以昌平这里只有十三陵。

背景介绍完了,再回到故事中来。为什么吴晗等人提出在明三陵中挖“长陵”呢,答案很简单,这个陵最大。明长陵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墓,十三陵的主陵,无论地位、还是规模,都首屈一指。地宫中所蕴藏的信息量也会更大,当然名人效应也更强,毕竟明朝皇帝中只有朱棣才能和他爹朱元璋比一比,后代皇帝子孙们是一代不如一代。

1955年12月,一个“挖坟指挥部” 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成员有:郭沫若中科院院长;沈雁冰文化部部长,吴晗北京市副市长,邓拓报日人民社社长,范文澜中科院历史研究三所所长,张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夏鼐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长,郑振铎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王昆仑北京市副市长,有意思的是,积极倡议的和坚决反对的,都进入了这个名单! 委员会下设一个考古工作队,成员:赵其昌队长,28岁,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白副队长,58岁,小学毕业;于队员,52岁,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刘队员,23岁,南开大学历史系肄业,冼队员,17岁,初中毕业,曹队员,18岁,初中毕业,庞队员,19岁,初中毕业,李队员,19岁,初中毕业,王队员,19岁,初中毕业。

1955年的最后一天,赵队长同探工赵同海两人冒雪来到长陵,开始寻找挖掘线索。经过三天的努力,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啥信息也没找到!因为长陵太大了!专家们紧急研究,得出一个创造性的新结论,等春暖花开之时,先挖一个小的陵试试看! 经考古队员查询资料,建议先挖献陵。献陵的墓主人是洪熙皇帝朱高炽,仅在位十个月就死了。他是永乐皇帝的嫡长子,母亲是永乐帝皇后徐氏,外祖父是明代开国大将、中山王徐达。这次勘察时间比较充裕,前后用了半个月,最大的成果是一无所获 。

于是专家们又研究,很快新方法上市,再换一座!这次瞄准了万历皇帝的定陵。据说主要是考虑到定陵年代相对比较近、地面建筑保存相对较好,易于修复。同时万历皇帝在位达48年之久,墓里的文物史料信息会比较多。还有一种说法是无意中在定陵陵园发现了地宫线索,而决定对其下手。定陵地宫的挖掘,是从宝城上的一个洞开始的。考古队队长赵其昌发现后,就向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长夏鼐进行了报告。经初步勘察,这个城墙上的洞是一座被封闭的门,时间久了,砖有部分塌陷,才露了出来。于是决定在这个位置的宝城内先挖掘一条探沟。

1956年5月19日,明定陵的挖掘正式开始。这是新中国第一次、迄今也几乎是唯一的一次以考古之名主动挖掘古代皇陵。整个发掘过程,一共挖了三条探沟,还动用了机械设备。考古队员们经历了多次兴奋与失望,终于找到了进入地宫的入口,这一天是1957年5月19日,已整整用了365天。定陵地宫入口是一面金刚墙,细心会发现墙面下部圭字型区域是后来砌筑的,类似一个门洞。拆除了这些砖石,就应该能够进入地宫。但是谁来拆第一块砖呢,万一有暗器机关怎么办。经过组织研究,决定采用一个非常公平的方式抓阄,于是一个叫王启发的队员脱颖而出。

1956年9月19日,开始拆除金刚墙。王启发准备了一只大公鸡,当场宰了用鸡血来避邪。而这时赵其昌队长已经直接爬上了梯子,用特制的铁铲开始撬动圭字型顶部的第一块砖……,定陵地宫,位于地下27米处,由五座石室组成,包括前殿、中殿、后殿和左右配殿。地宫的汉白玉石门是紧紧关闭的,在里面被自来石石条所卡住。考古人员用自制的拐钉钥匙小心翼翼的打开了它。公元1620年驾崩并入葬的万历皇帝,万万没想到在336年之后,被一群革命子孙以文化之名而惊醒! 在巨大的定陵地宫中,考古队员贪婪的去搜寻那件最重要的东西。终于在打开后殿大门后,发现三口巨大的红漆棺椁静静地停放在棺床上,这就是万历皇帝与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葬身之地。考古人员也还是打开了皇帝皇后的棺椁,看到了他们的尸骨……。

两年后,1958年7月,定陵地宫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同年9月6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消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开,陵墓是一座地下宫殿……9月28日《定陵出土文物展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神武门楼上开幕。又过了一年,1959年9月30日,定陵博物馆正式成立。

在博物馆成立前夕,当时的负责人是一位老革命,听说皇帝皇后的尸骨已另外保存,复制的棺椁已经做好,为了保持地宫的干净整洁,迎接上级领导检查,就下令把原来的棺椁给扔到山沟里。对,你们没有看错!直接扔了!后来还有这些摔坏的棺材板引发七条人命的故事。很快,那个年代的革命浪潮继续升温,前无古人的文化大革命来了,定陵也无法幸免。1966年8月24日,英勇的革命小将们来到定陵,把文物库房中的万历帝后三具尸骨,以及一批画像等资料,集中到博物馆门前广场,进行公开批斗。之后有人带头用石块砸碎了尸骨,再浇上汽油去焚烧。万历皇帝与两位皇后,从此在人间真正的飞灰湮灭了。

半个世纪前的这场官掘定陵,在考古圈内部也被定义为悲剧,一些人总结为没有经验、技术条件不足,从那以后所有帝王陵墓不再允许主动性挖掘。据说那位吴晗当年还曾要求继续挖掘明长陵,而被周恩来一句对死人不感兴趣而断然拒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而定陵之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耻辱。

今天定陵地下宫殿已成为旅游热点,你有机会可以亲身沿着观光楼梯徒步而下,走进那宏大的地下宫殿。然后那些巨大的排风空调管非常不和谐的横卧在其中,本应该幽暗的地宫,却也灯火通明,毫无一点死亡的气氛。地宫后殿,三口血红色的巨大棺椁复制品在那里,外椁还是“解剖示意款”。莫不如,让后殿空空荡荡的,只放一块告示牌,用朱红的大字告诉后代子们这里发生的不应该发生的故事。定陵挖掘后,三十年都没有正式的学术报告,直到八十年代末,那一份迟来的《明定陵考古发掘报告》终于与世人见面,很多当年参与者都已经作古!而那几位上书建议挖掘明陵的专家学者,几乎都是死于非命!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还有一些当年的参与者打口水战,争论到底谁第一个进去地宫的……

考古,是一种科学,但这些“科学”对于人类来说并非都必须研究。古代先人的陵墓,我们是应该敬畏与尊重的。可挖可不挖的一律不挖,不要以保护文物的堂而皇之而继续行学术之私和地方旅游经济之私。那些王陵大墓,如果尸骨尚存的,也建议清理后彻底封闭地宫而保护,游人们看看地面建筑就够了。用老祖宗的尸体骨头来卖门票,实在是不应该,入土为安才是正能量。小说中的寻龙诀是一种风水秘术,窥破天机的东西,用多了会伤害自己。现实中很多事也是这个道理!收起窥私的好奇心,让学术和经济都有道德吧!——致部分文化人!


上海老狐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年前挖掘定陵,教训惨痛,万历皇帝尸骨被烧得干干净净
揭秘:为何“明定陵”被挖掘后,可称为百年内 最悲剧的考古挖掘
难怪国家禁止挖掘帝王陵,看看当年郭沫若带头,挖掘明定陵的损失
来自地宫的诅咒
万历皇帝的尸骨哪儿去了,棺材被扔进小山沟,尸骨被砸烂后烧毁
【听旅行】定陵挖掘经过大揭秘 ,带您探寻明代皇陵地宫奥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