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就最大的为什么往往不是前三名?来看看心理学的解释!

1

很多人认为创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他们认为只要我家孩子学习好,就不愁创造力不强了。

那么实际上咱们中国古代也有这种理论,诸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就是认为只要知识足够多,创造就会自然发生。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契克森米哈伊)是创造性领域一个非常老资格的一位前辈,他这一辈子都是和创造性高的人打交道。

他研究了多名国际上知名的创造力大师,包括爱因斯坦。在研究中他发现,「领域内杰出的人的创造力有一个共性:既专注又灵活。」

2

这个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往往在专注和灵活中只具备一个特质。

  • 黏液质的人他非常的专注。他能长时间做一个事,但灵活性很差。比如你让他转弯儿,他死活转不了。
  • 有一些人,比如说多血质的人,他灵活性会非常好。头脑非常灵活,但是你让他专注一个事儿,他专注不了。

但是创造性高的人就能具备这两个品质。这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他可以做到既专注又灵活。

3

事实上我们一直也在考虑,这样的特质是什么东西来决定的?为什么同时具备专注和灵活两种品质?

有一种假设提出,同时具备专注和灵活的特性,可能是头脑中的组合比较奇特, 两个脑系统配合比较好。

  • 专注——执行控制的网络
  • 灵活——海马结构和一些下层结构

我们有一个执行控制的网络。比如家长朋友在看本篇文章时,注意网络就非常激活,包括你的前扣带回、额叶。 就是让你集中在一个事情上,排除其他的干扰。

比方说外头有嘈杂的声音,有空调的声音,你都会忽略。这是一种专注的网络。

但是,灵感驱动不由专注的网络控制,而可能是由海马结构,或者其他一些下层结构所决定的,是由你的感知觉输入所决定的。

所以有人可能在听我的讲座的时候,在一个不相干的事上获得了灵感。这种事情是很有可能发生的,灵感是自下而上产生的,很有可能你的感知觉,不是很多人的重大发明都是坐在家里想出来的。 就是在听别人讲或者干别的事儿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不相干的事儿,就产生了。

但这两种能力在我们脑机制上,实际上是两个脑系统。

灵感驱动系统和认知控制系统在人脑是不一样的。

有一种观点就认为创造性高的人,可能他两个脑系统的配合比较好,该专注的时候他能做到专注,该灵活的时候他又能做到灵活。

4

还有一种假设提出:创造性高的人有独特的人格特点——双相人格障碍。

这种观点认为:创造性高的人他有独特的人格特点。

什么叫独特的人格特点呢?比如说我们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双相人格障碍,通俗讲叫躁狂抑郁症。这种人一旦要是躁狂起来兴奋的不得了,要抑郁起来无论我们说什么,他都不动了。

有一些文学家或艺术家,高创造力的人确实有这样的特点,他在躁狂的时候能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毫无拘束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抑郁状态他又进入了一种非常严苛的批判当中,他能够非常客观的审视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

他同时有这两个人格之后,相当于他又能产生新的东西,他又能够对产生的东西有个客观的评判。

所以就有一种观点认为,创造力高的人跟他有这种双相人格障碍有关 。

但是这个现在看起来也不太成立,因为科学家很多没有这种波动。 少数艺术家有这种情况,科学家、做管理领域的、工程领域的,都非常稳定,几乎没有这种情况。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同时具备两种特质的人有独特的动机,他追求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他和普通人的目标不一样,不是想要做一个研究,或者我发表一个文章,就满足了。他可能追求的东西像爱因斯坦一样,他追求一个全新的理论。他为了那个理论,他可能别的事儿都不管,这种独特动机可能也是一种可能性。

5

我们反复探讨之上的三种观点后认为:这些可能都存在,但是并不是普遍存在的。

我们的结论是:最大的可能性,是拥有两种特质的人拥有比同行更加广博的知识和见解。

他知道的比别人多。就好像买房一样,很多人就说,在房价最便宜的那一年我怎么就没买个10套8套房呢?那谁谁谁就买了。

也有可能这个人是是碰巧买对了,但是更可能的是他在这个领域的了解要比你多得多。

比方说我有一个同事,他就买了好多套。原因是他在英国待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房地产的变革,他有经验、见识。而大多数人当年肯定没有这个见识和经验。所以,看起来好像知识也非常的重要。

其实你看某个人之所以能够坚持自己的观念,不一定是因为比别人执着,也不一定是因为他别人死脑筋,可能仅仅是因为他看到的你没看到。

我们肯定知识肯定是对创造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是,知识不等于创造力。

不是说你有知识了就不用练,然后创造能力自然就有了。不是唐诗背的足够多了,熟读唐诗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能把唐诗写的像李杜这样也没几个。

6

有一个效应叫做第十名效应:就是发现历史上那些最有创造力的孩子,一般是在班上排大概是第10名左右。

但是10名说明了什么呢?10名说明脑子够使,但是他可能不那么用功。

这些人就是并不见得是知识掌握最充分的,但是他掌握的一定比较其它人多一点,但并不一定是像百科全书。

实际上美国的Science杂志也发表了一篇非常有趣的关于中美学生双方的对照。它就比中美学生双方对物理概念的、物理规律的掌握,发现中国学生远远超过美国学生。

但是他又测了这些学生在物理领域提创造性的问题的能力,就发现两国学生没什么差别。

这个结果既然能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话,就说明:你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你掌握了这些规律不一定就能变成创造力。

所以,知识未必就是创造力。

7

还有人就是在各个领域都会研究,把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的创造高峰的年龄找出来,发现大概物理学就是三四十岁。

记得有句话说:一个物理学家到五六十岁还没有什么创造力就该退休了。

因为你在学下去你也不行了。所以它叫做又叫入行十年效应。

你最精彩的创造是在进入行当的第十年,或者是十一二年的时候。这说明不是知识掌握越多就越能创造。它掌握到那个点上可能是最有利于它创造的这么一个东西。

所以,创造和知识是不一样的。

本文节选自佐心家长的线下研讨会。主讲老师为佐心家长创造力首席科学家罗劲老师。

罗劲老师是创造力研究国际知名学者,中国创造性研究顶级学者,原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为首师大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心理学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积极心理学研究述评
【学术关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创造力:主张与关联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
开发幼儿右脑 培养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造性思维,掌握这9点就够了
跟着世界500强学创业 —— 揭秘如何get 1%的灵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