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苓散——自渡子

五苓散

来源、类型、药方、药材、功效、主治、现代治疗、现代研究、制法、用量、用法、加减、类方区别、原条文、方歌、辩证、配伍、方解、名家论述

来源

《伤寒论》

类型

祛湿剂

药方

泽泻(一两六铢≈18克茯苓(十八铢12

猪苓(十八铢12/去皮)白术(十八铢12

桂枝半两7.5/去皮)

药材

5味药材/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

泽泻——药类利尿通淋药性(寒)药味(甘,淡)入经(肾,膀)功效清湿热利小便

茯苓——药类利水消肿药性药味甘,淡入经心,脾,肺,肾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猪苓——药类利尿通淋药性(平)药味(甘,淡)入经功效利尿渗湿

白术——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苦,甘)入经(脾,胃)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桂枝——药类辛温解表药性(温)药味(甘,辛)入经(心,肺,膀胱)功效发表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功效

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

主治

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水湿内停,小便不利、发热、头身疼痛、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

或脐下动悸,痰饮吐涎沫而头目眩晕

或短气而咳;

或水肿、霍乱、泄泻

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现代治疗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脑积水心脏病、急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肠炎心源性水肿水肿尿潴留等属水湿内停者。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利尿作用

制法

以上五味药,捣成极细末,作成散剂

用量

每次用米汤冲服一方寸匕(古代量具,为边长一寸的方形药匙),一天服三次。

用法

并要多喝温开水,让病人出汗,就可痊愈。

调养护理方法同常

本方/加减

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可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

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

类方/区别

四苓散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

胃苓汤平胃散五苓散合方,具有祛湿和胃,行气利水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之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

茵陈五苓散五苓散与倍量的茵陈相合而成,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之功,适用于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之证。

本方/原条文

《伤寒论》71、太阳表证,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损伤津液,致胃中津液不足,出现烦躁不安、不能安静睡眠,口干想要喝水的,可以给予少量的水,使胃津恢复,胃气调和,就可痊愈。如果出现脉象浮、轻微发热、怕冷、小便不通畅、口干饮水而不止,是太阳蓄水症,用五苓散主治。

《伤寒论》72、发过汗以后,出现脉象浮数、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通畅的,用五苓散主治。

《伤寒论》74、太阳中风证,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证,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里证,如果出现口渴想喝水,一喝水即呕吐,这就叫水逆,用五苓散主治。

《伤寒论》141、病在表,应用发汗法解表祛邪,却反而用冷水喷洒浇洗来退热,热邪被水饮郁遏不能解除,使热更甚,怕冷,皮肤上起鸡皮疙瘩,想喝水,但又不很口渴的,可给予文蛤散治疗。如果服药后仍不好的,可以用五苓散治疗。寒实结胸,有结胸主证,没有热证症候表现的,可用三物白散治疗。

《伤寒论》156、本来因为误下,形成胃脘部痞满,给予泻心汤治疗,痞满却不消除,并见口干燥、心烦、小便不通畅,这是水饮内蓄所致,用五苓散主治。

《伤寒论》244、太阳病,寸部脉缓,关部脉浮,尺部脉弱,病人发热,汗出,怕冷,不呕吐,心下痞满不适的,这是医生误用攻下所致。假如没有误下,病人出现不怕冷而口渴的,这是邪传阳明。如果小便次数多的,大便一定干硬,其人虽然十余天不解大便,也没有什么痛苦。如果是胃中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想要喝水的,可以给予少量汤水,以补充津液,津液恢复,则病可愈。如果是水饮内蓄、气不化津所致的口渴的,宜用五苓散通阳化气行水。如果是其它原因所致口渴的,可根据病情,依法施治。

《伤寒论》386、霍乱病,吐泻,头痛发热,身疼痛,为霍乱表里同病,如果表热较甚而想喝水的,用五苓散主治;如果中焦寒湿偏盛而不想喝水的,用理中丸主治。

《金匮要略》:如果身体瘦弱的人,脐下有悸动,呕吐稀痰粘沫,而且感到头晕目眩,这是水饮病,用五苓散主治。

《金匮要略》:脉浮,并有小便不通畅,微微有些发热而极度口渴的患者,应该用通利小便、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用五苓散来主治。

《金匮要略》:口渴想喝水,但喝了水马上就吐出来,这种病叫水逆,应用五苓散来主治。

方歌

1、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除。

2、五苓散用猪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应,利水渗湿又化气,利便解表治水停。

辩证

本方为利水化气之剂。

本方临床诊断应——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配伍

诸药相伍,甘淡渗利为主,佐以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方解

本方主治病症虽多,但其病机均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在《伤寒论》中原治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

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苔白脉浮;

邪热内传膀胱,膀胱气化失水走肠间,下注大肠,而为泄泻故小便不利;

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布,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

由于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

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

痰饮上逆,水饮上犯,则吐涎沫;气化不利,阻碍清阳,故头眩;

水饮内停,亦可成为痰饮证,痰饮内停于下,故脐下动悸;

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

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

治宜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温阳化气之法。

方中重用泽泻,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

茯苓猪苓健脾渗湿,甘淡利水,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

白术健脾祛湿;桂枝助阳化气,解表散寒,共为药。

五药合用,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蓄水留饮自除。

名家/论述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方论选录 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凡中风、伤寒,结热在里,热伤气分,必烦渴饮水,治之有二法:表证已罢,而脉洪大,是热邪在阳明之半表里,用白虎加人参清火以益气;表证未罢,而脉仍浮数,是寒邪在太阳之半表里,用五苓散,饮暖水,利水而发汗。此因表邪不解,心下之水气亦不散,既不能为溺,更不能生津,故渴;及与之水,非上焦不受,即下焦不通,所以名为水逆。水者肾所司也,泽泻味咸人肾,而培水之本;猪苓黑色人肾,以利水之用;白术味甘归脾,制水之逆流;茯苓色白入肺,清水之源委,而水气顺矣。然表里之邪,谅不因水利而顿解,故必少加桂枝,多服暖水,使水津四布,上滋心肺,外达皮毛,溱溱汗出,表里之寒热两除也。白饮和服,亦啜稀粥之微义,又复方之轻剂矣。”

  自渡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苓散:治寒水,除寒湿,解表热。(肾阴虚之外热用肉桂引火归元)
《伤寒论》调津七法
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对五苓散的临床应用经验※
赵进喜教授运用苓桂剂临证心悟
五苓散的适应症及病理分析
【脾胃阳虚证&水饮致厥】茯苓甘草汤&五苓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