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点丨也说“澄泥砚”

传承海岱文化丨品鉴齐鲁经典

透视协会业界丨服务工匠大师

指导收藏鉴赏丨满足百姓需求

昨晚山东艺术学院陶艺系吴咏梅老师又找我来探讨“澄泥砚”的一些问题。因为上次去山艺学习涉及到了相关的话题,因为时间仓促没有深入的展开,晚上得闲,就谈一下我对“澄泥砚”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以待同仁指教。

现在做“澄泥砚”的着实不少,大师啊,非遗传承人啊也出了一箩筐。山东,河南,河北,山西,江苏都有恢复生产,各地制作的所谓“澄泥砚”我也分别看了,感觉和古代“澄泥砚”差的太多了!问题在哪里呢?简单说就是俩字—分量!

本人有幸收藏一方破损的古澄泥砚,真是如古人记载的“坚如铁石”,而现在的“澄泥砚”密度就小的多了,哪里还配的起米芾称赞的“坚实如铁,叩致金声,刀之不入”;乾隆皇帝对澄泥砚的赞誉“抚如石,呵生津”呢?

 

原因当然就是现在的“澄泥砚”用的“泥”和古人不一样了呗!学生以为今人用的是“泥土”,古人用的是“沙石”。估计我这一观点,让很多人不屑,肯定会说我又不是搞“澄泥砚”的瞎说啥呢?且听我把话说完。

所谓“澄”者,去浊而使清也。“澄泥”的本意,就是澄去泥,留着里面的细沙石。名字就说的很清楚了,米芾说:“相州土人自制陶砚,在铜雀上,以熟绢二重淘泥澄之,取极细者,燔为砚。”,“淘泥澄之”就是“淘洗泥使澄之”留的当然也是细沙,自然就有了烧制“澄泥砚”就是用泥土中的细沙烧制,而不是把细沙淘去,用黏土。因为是烧制成器也就统称为陶砚了!

所以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评论陶砚时说“青州石末为第一,绛州者次之”。青州石末与绛州石末并为一谈,就是一例。再者米芾《砚史》记载“虢州石,理细如泥,色紫可爱,发墨不渗,久之石渐损回硬,墨磨之则有泥香。”同样也是把“虢州澄泥砚”称作石头。这几个论点还不够咱就继续说。

关于“澄泥”的过程,史籍上也说的很清楚。宋代张洎在《贾氏谭录》中说:“绛县人善制澄泥,缝绢袋致汾水中,逾年而取之,陶为砚,水不涸”。无独有偶,苏易简在《文房四谱·砚谱》中说:“作澄泥砚法:以墐泥令入于水中,挼之,贮于瓮器内,然后别以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摆之,俟其至细,去清水,令其干”都是一个去黏土,留细沙的过程。因为做澄泥砚,要的是泥土里面极为细的沙,所以这个过程很复杂了。如果沙石太粗了,或者都是黏土就要挨批评了,所以就有了苏轼所说的“ “柳公权论砚,甚贵青州石末,云:墨亦冷。世莫晓其语。此砚青州甚易得,凡物耳,无足珍者。盖出陶灶中,无泽润理。唐人以此作羯鼓腔,与定州花瓷作对,岂砚材乎?砚当用石,如镜用铜,此真材本性也。”

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出土文物——宋代“裴氏澄泥砚”,砚背印款“裴第三罗土澄泥造”应该是目前可见裴氏制砚最早的实物,也是为数不多的澄泥砚遗存,显得弥为珍贵。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方北宋张思净造抄手澄泥砚,砚底刻划行书三行:“己巳元祐四祀姑洗月中旬一日,雕造是者,箩土澄泥,打模割刻,张思净题”。“罗土澄泥”或“箩土澄泥”应该是一个意思,取细沙土,再去黏土,留沙石。也就是说“澄泥砚”应该称作“澄泥石末”,只是这个“石”是澄出来的,而“青州石末”或者说“潍坊石末”是出来的。

在陶艺里面我是门外汉,没有发言权,只能从历史里面谈点自己的看法,研究陶艺或者澄泥砚的朋友不妨按照这个方法试试!哈哈

至于历史上为什么各地都会出现澄泥制砚,有机会再说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鉴赏收藏】中国四大名砚/澄泥砚(山西绛州)
【十大精华】中国十大名砚
认识澄泥砚
中国砚台精品(第七册)
澄 泥 砚
澄泥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