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导读】乾州蕞娃:善恶一念间 ——《庭训格言》节选(一)

【内容提要】这世上为善之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人是自己内心不安、空虚,做善事是为了积德赎罪,为了有所回报;一类人是遵从自己内心成长的需要,是习惯成自然,不求回报。我想第二类人似乎更可敬。

善恶一念间

——《庭训格言》节选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


 【注释】:(1)《庭训格言》:玄烨八岁即皇帝位,年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1661-1722),死后,四子胤稹继位,年号雍正。此书乃雍正八年(1730)胤稹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而成,共二百四十六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因为他是给他的儿子们讲的,所以很具体、生动而真实,没有什么虚饰。

【译文】:人活在世上,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内心的喜悦安详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境界。心中充满喜悦,就会产生善良美好的念头;心中充满忿怒,就会产生凶险恶毒的念头。所以,有句古话这样说道:“一个人只要产生一个善念,即使还没有去付诸实践,吉祥之神已在陪伴着他了;如果他产生了一个恶念,即使还没有去做恶,凶神已经跟上他了。”这话真是至理名言啊。  

【评语】这世间所有的教育、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有人自认为做了一辈子善事,却没有善报,有人放下屠刀却立地成佛,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个人认为,人应该是有坚守,有理想、有信念,有是非标准,有道德底线的,这就是我们的佛。佛在心中,规范着我们的言行举止。善是要靠行动来践行,而不是仅仅挂在嘴上,也不是顶礼膜拜,更不是布施功德。为善之人必须一心一意,心无杂念,不能心口不一,只做表面文章,那样自欺欺人只能害了自己。

这世上为善之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人是自己内心不安、空虚,做善事是为了积德赎罪,为了有所回报;一类人是遵从自己内心成长的需要,是习惯成自然,不求回报。我想第二类人似乎更可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励志格言—积善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存档怕丢)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五)
家规家训15 | 康熙《庭训格言》解读
《善恶只在一念间》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做人不要太假,要活得真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