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的手术刀,切除了门阀制度的残余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谭凯 (Nicolas Tackett),甲骨文出品。

提及门阀,你会想到什么呢?是乌衣巷里的王谢世家,还是大雪之日的咏絮之才?但你可曾想过,那些在历史上烜赫一时的家族为何纷纷走向了衰亡?

史学界有一个名为“唐宋变革论”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中国的历史在唐宋之间产生了重要的变革,其中之一,就是统治集团从士族统治转向了君主——士大夫的二元统治。

这一转变是如何进行的?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选官制的变革,即以科举取代察举出发,通过权力的下沉来逐步完成。但该书的作者谭凯,却认为这一转变可能是一次意外的突变。

科举制较之于察举制,无疑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的表现之一,正是寒门平民参与到了官僚群体之中。然而,作为旧统治阶级的门阀大族虽然历经冲击,却依然掌握着上佳的教育资源,因而得以长期掌握统治核心。

但此时的世族群体较之于魏晋世族,有着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魏晋的世族,列如王导王敦两兄弟,往往是一边操控朝堂,一边掌握军权。但唐末世族却只掌控了朝堂上的大权,却难以触及藩镇的内部。出于对掌控统治核心的需要,世家们长期集中于政治的中心地带,而非扎根于地方。

对于这些群体而言,这带来了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当黄巢的大军入主长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时,集中于国家权力中心的旧士族群体几乎无一幸免。而取代旧士族填补权力的真空的,则是新的士大夫阶层。

黄巢起义,就像一把历史的手术刀,将已然腐化的士族从唐王朝衰朽的身躯上切除了下来,但这并非偶然之事,当士族的触手难以深入藩镇时,藩镇做大而士族破灭就是必然的。黄巢的入京之路上,有很多军阀对其大开绿灯祸水东引,其中自有安于自保的企图,却也不乏对士族群体的愤懑。
整体而言,该书重视统计归纳,分析上则稍有欠缺,资料详实,不失为研究门阀衰落问题的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安史之乱为界,唐朝后期远远比唐朝前期重要和繁荣
一次空前绝后的高考:纪念77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下)
南朝宋、齐、梁、陈,为什么都是短命王朝?
黄巢虽然残暴,可他却为我国,拔掉了毒害国家近600年的“毒瘤”
南北朝是决定中华文明走向的关键时期
浅谈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