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乎高赞:十五天看完资治通鉴,合上书却发现什么也没记住,看书的意义哪里?

你好哇,我是多余。
前段时间我在知乎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十五天看完资治通鉴,合上书却发现什么也没记住,忽然觉得很迷茫,看书的意义哪里?”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和迷茫,反正我有过,我身边的朋友也有过。
总听人书要多读书,读经典书,于是花时间逼自己啃下大部头,但是一扭头发现啥也没记住,啥改变也没发生,多少有点迷茫和小崩溃。
「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和你分享我的几件小事。

【用思考对抗迷茫,用行动解决焦虑】


这是本号的第147篇文章
本文共计3900字,预计阅读10分钟
· 每周一更,随喜相遇 ·

01/
两周前我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系统整理了一遍我的微信读书,把书架里面的书从1000本缩减到了50本。
是的,你没看错,1000本。
我也是在删减的过程中才意识到自己原来不知不觉存了这么多书。
别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恰恰相反,这1000本书让我觉得很羞耻。
因为这其实恰恰意味着我经常读不完一本书,所以才会无止境地收藏。也就是说,我的阅读一定是漫无目的,毫无规划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我之所以会去做这件事,就是因为感觉到「打开微信读书」这件事已经会给我造成潜在的压力了。每次打开都不知道要读哪本,总觉得每本都很好,都该读,然后结果就是——随便浏览几本,退出软件,打开B站,找个读书博主的解读,随便听听,结束。
所以我花了两个晚上,重新整理自己的书架,也即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阅读管理。
在过程中我问了自己四个问题:
第一,我为什么要阅读?
第二,我能读多少?
第三,我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第四,我怎么解决?
着四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好,它们把我引向了这样一个答案:
我一年确定能读80本书,我阅读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思考能力,学习写作方法和收集素材,这些和我的生活及事业息息相关,我目前的问题就是没有总分心去看“更好的”书,结果啥也没看。
而解决方法就是:
把感兴趣的书加入根据目的划分的书单,然后从中挑出80本放在书架上作为今年的必读,平均每个月2本不到。
读完这2本如果还有能量的话,我就再读额外感兴趣的书。新收集的书也放在书单而不是书架上,避免分散注意力。
我践行了2周,效果很不错,注意力被缩窄之后阅读效率也就起来了,平均一个月能读15~20本书,大大超出我的预计。
并且因为明确知道后面还有多少要做,所以也就不容易分心,专注在自己的阅读轨道上了。
这两周又有了一点小调整,但是大体如此。
这件事给了我两个重要结论:
1)书不是越多越好。多往往会导致混乱,分心,坍塌。要警惕“多”的陷阱。
2)效率来自约束。价值同样来自约束。未经取舍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取舍的书不值得读。

02/
你读过《风吹半夏》的原著么?
《都挺好》的呢?
《熔炉》《我是余欢水》《使女的故事》《告白》······
你大概率没读过。
我读过。我最近在狂读小说,大概每天3小时,2周的时间读完了6本小说,还有4本读了30%放弃。
读完了的,都做了详细的笔记;
没读完的,也写了为什么没读完的原因。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
因为我在学习写小说。
而且我读的小说只有一个共性:被影视化改编过的。
我想知道它们有什么共性并且加以,这就是对我来说的意义。
但是对你来说,这些小说大概率一点意义都没有,顶多算是消遣。
而我在做的这件事情也没告诉什么人,因为我不需要从任何人那里获得任何对这件事的评价,不需要通过他们构成意义。
这件事的价值是我赋予它的。

03/
差不多是进入到29岁的这一年,我就不再进行无目的的阅读了。
我这两年尤其觉得,人的阅读至少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岁之前,博览群书,不求甚解。以小说,通识,天文地理,科学历史,名家名作为主。
这一阶段的目的不是读懂,而是:
一,建立阅读兴趣,知道读书原来这么有趣;
二,建立常识基础,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
三,见识过最好的,有一点阅读的审美能力。
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做的事情。
第二阶段,20~30之间,阅读成人世界所需要的内容。要读懂,要做笔记,还要结合行动。
重点在于健康管理,行为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心理学,逻辑,法律,价值观塑造,亲密关系,以及一些社交礼仪。
这一阶段的阅读不求深入,但求了解,目的是服务于独立成年人的自我建立。
包括:
一,作为一个人类,如何养护并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大脑,心灵,情绪,精力,专注力,从而有能力自主调整状态,以服务好后续的工作和创造。
二,作为一个社会人,如何养护好身边的关系,包括爱人,家人,友人,弱关系人,从而给到自己足够的情感支柱;
三,作为一个成年人,如何在世界中得以自洽地存在,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要了解社会运转机制,以防自己被社会愚弄。并建立自我的价值体系,成熟的三观和判断能力。
这是我自己前几年一直在做的事。也是很多人零零碎碎在做的事。
第三阶段,30~50之间,明确方向,单点突破,以需求驱动,算法式阅读。
不必把书读完,只读对自己有用的书,甚至只读有用的部分,读一本就要有一本的功效。
对当下无用的,哪怕再好也要暂时放弃,来日再读。
如果是出于小用,就读方法论,教科类,经验类,素材类;
如果是出于大用,就读传记,行业观察思考,史哲类。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把书当作朋友,第二阶段是把书当作老师,那么第三阶段就是把书当作工具。
我现在差不多就是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50~后,自由阅读。
也许是40岁,也许是60岁,但是总有一个阶段,你会结束事业需求,重心回到自己手里,由你决定是探索内心,探索宇宙,还是建立事业第二春,还是学习做饭养生,或者朋克摇滚。
可以像小孩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也可以再次深挖一个领域,也可以回头去读那些之前错过了的书。

04/
现在我们可以说回《资治通鉴》了。
于我而言,如果现在如果要阅读资治通鉴,要么是出于小用——我写的某个内容需要史书里的素材,我快速阅读;
要么是出于大用——我想成为历史方向的专业人士,希望我的内容能更有历史眼光,更有深度,我详细阅读。
否则我是不会花时间去读它的。
它或许很好,但不是必读,不是现在。现在对我来说它没有意义。
所以,如果你提问“读书有什么意义”,我能给你说出1234来。
但是你问“读了《资治通鉴》感觉没意义”,那我觉得这事儿确实没什么意义。

05/
为啥想写这个事情呢,因为很想通过“读书的意义”这事儿来说明白“意义的意义”这个事儿。
我很反感一切一刀切的装逼言论,比如:
“读书不需要意义,阅读就是最大的意义”
“读书总比不读好,高分经典书一定有价值,读就对了”
以及
“做事情不需要意义”
“追求意义你就跑偏了”
“工作不需要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赚钱”
我觉得这都挺鸡汤的。就像小时候爸妈随口拽一句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糊弄我,但其实他们自己也没想明白。
啥叫「意义」?「意义」就是为啥。
为了钱,钱就是意义;
为了知识,知识就是意义;
像我一样为了锻炼脑子,不让自己被短视频毒害,那这也是它的意义。
甚至有人读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这也是意义。
「意义」不是一个多崇高的词,「读书」也不是一个多神圣的行为。
像我这种头脑极其发散的人,你在白纸上画一道我都能给你说出七八个意义来,你能说我说的错么?
你只能说,我的意义对你来说不成立,但是你不能否认它存在。
如果说「意义」这个词有什么属性的话,那它唯一的属性就是「私属」。
意义和道德一样,都是自我的约束,自我的赋予。
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回答说“我只能告诉你,「我认为的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我不知道「人类」的人生意义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然后他说, 我明白了。我不需要你的答案了。

06/
再说回读书这事儿。
以前读书有绝对意义,是因为过去书少,信息渠道少,而且能识字的都是精英,所以读书是有稀缺价值的,它当然天然有价值。
但是现在如果单纯从信息渠道的角度去说,书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效率最高的。视频也能传递信息,播客也能,上网课,看报告,都能,更何况还有更多更轻便的实践渠道,那可比单纯的阅读更高一阶了。
我是一个多爱阅读的人,我也必须承认这一点:读书不再是最好的信息获取方式了。
读书也不是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事儿,也不是能够实现人生逆转的事儿,它没有门槛了,也没有阶级属性了,也没有原本的资源差优势了,甚至在信息效率的层面上更是落在最后。
所以如果你想通过读书直接获得以前那种普遍认可的,「社会赋予」的意义,很难。
当然,它依旧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儿。
但它在当下的意义是什么,很看个人。
我儿时享受阅读新知的乐趣,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带来新知;
我青年时享受思考的乐趣,阅读的意义在于启发思考;
我工作后享受成长的乐趣,阅读的意义在于给我成长的指导;
我较真时享受信息量碾压的乐趣,阅读的意义就在于让我的话更有逻辑更有信息;
我写作时享受脑子里直接有素材的乐趣,阅读的意义就在于让我的大脑仓库满满当当。
「意义」是一个形容结果的词,如果这是一个没意义的事儿,不要做。
但如果你想让一个事情有意义,也轻而易举——
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它就是了。

07/
皆于此理,工作,求学,婚恋,都是一样。
你得找到你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奢望一个外部的通用的答案。
后者不一定对你来说正确,很可能是错的。
但是你自己的答案一定是对的。
这个“对”就叫做“自洽”,就是我希望你今天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带走的东西。

08/
最后,如果现在你正在为什么东西的「意义」感到困惑的话,请试试看问自己五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做它?
追问这个问题至少5次。
这是你今晚的功课,或许会对你的人生有很大帮助。
我是多余,希望我的内容能对你有微末帮助。
今天也是爱世界的一天。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热议:15天看完资治通鉴却什么也没记住,看书的意义是什么?
2019年又过去了一半,聊聊我读书的一些小心得
读书的乐趣
悟得人生的真义和快乐,如此方为人生,才得真我,如得新生
为乐趣而读书——毛姆谈读书
有一种教育叫坑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