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儿期的安全感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童年,因为自己还没有长大,一个玩偶、一个童话故事都可以成为我们幻想的世界。每个人在经历成长前都曾幻想童话中的情节能够变为现实,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在找寻一份安全感。

心理学家把安全感称之为人的心理免疫系统,良好的安全感是发展完整人格的基础。安全感差的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常常充满戒备,不能正确评估自身的价值,因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也无法投入地发展自身能力...婴幼儿往往是更需要安全感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呢?

你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吗?

孩子喜欢吃大拇指有时候是想要寻求安慰,这种行为在2-4岁的孩子中最为常见,因为那个时候他们拥有一定的主观意识会对不同的环境状况作出反应,而这个时候的孩子又不懂得掩饰自己所以会本能的暴露。

除此之外,在一个家庭里面妈妈是最能够给孩子安全感的角色,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喜欢整天粘着妈妈。

当其他亲人照顾的时候他们往往也会表现得很乖,但只要一看到了妈妈,便会开始粘着不放。妈妈如果离开他们就会变得非常紧张,大哭大闹,难以安抚。

婴幼儿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0-90天、90天-36个月、4-5岁三个阶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能活下去吗?

(0-90天)

婴儿从舒适的子宫降生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以前通过脐带输送的丰富营养现在完全中断,羊水中的自由自荡然无存。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剧烈的,比我们成人生活中的任何困境和挑战都更加剧烈。

想想我们的“小可怜”,他不能表达自己,也不能听懂别人;他不能向别人示好,不能满足别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却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初,就是伴随着这样的焦虑、惶恐和疑问度过的。这个阶段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活下去,从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两个方面获得满足以便活下去。

各种生理需要的满足不需多言,而心理营养则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这个时期婴儿的心理营养主要有两种:其一,被无条件的接纳;其二,在这90天里被看成最重要的。

正常来说,这些是不成问题的,孩子们在盼望中出生,家庭的每个成员都爱他。但是,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境况,生活并不总是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的,诸多因素会影响到母亲是否能够完全尽职。

比如孩子降生时,年轻的父母还没有完全摆脱生活的压力,在物质收入和社会认可方面都处于挣扎奋斗期,而孩子占用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自然会引发冲突。

很多年轻的父母大约在结婚后一两年内生下宝宝,一两年的时间常常不足以让夫妻有比较好的融合,学会彼此相处,夫妻关系的不通顺,会大大影响母亲的情绪。

除此之外,从女孩到妻子再到母亲是一个角色突变,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对这样的转变有所准备和受过训练,如果母亲在自己原来家庭中成长得很好,母亲为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就更能适应和胜任这些角色,如果不是,那么就会面临困难。

总之,压力和各种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母亲苯体胺的分泌,苯体胺分泌不足,会导致母亲从情感上接纳孩子不够,只是从理性的责任感来照料小孩。

如果只是出于责任而非享受做母亲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非常煎熬的,就像婚姻退化为责任一样让人感觉负担,母亲在压力和负面情绪中做母亲,常常心力交瘁。

如果孩子在“无条件接纳”和“重要感”两个方面得不到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出现问题,占有欲强,爱妒嫉,长大后就会特别“粘人”。总之,会不断寻觅,找到一个在他面前自己最重要、最被接纳的人。

所以,决定生宝宝前一定要准备好,物质上有一定基础,情感心理上也准备好,比如没有性别偏好、夫妻关系稳定亲密等。

我能做我自己吗?

(90天-36个月)

这个时期总体来讲是孩子开始学习分离和独立,以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这个时段较长,我们还可以细分一下。

4-10个月 萌芽期

孩子比以前已经长大了很多,已经可以笑了,这是一个分水岭,孩子的自我意识从此开始萌芽。

另外孩子开始学会一些自我安抚的方法,如吃手,或者迷恋一些替代物,如毛巾、柔软有毛的玩具等。孩子已经不像上一个阶段那样完全需要母亲了。这个时候考验的是母亲的安全感,是否能够忍受孩子不再完全需要自己。

如果母亲安全感不足,就会把放手看作失去,从而给孩子过多的照料和关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样完全需要自己,反而妨碍了孩子分离和独立。

10-16个月 突破期

这时候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均有突破性发展了,慢慢学会了走路,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生活空间,孩子开始更多的交替尝试亲密与分离。常见的表现是,一会儿跑到你身边让你抱,一会儿又跑到旁边自己玩。

最好的做法是,孩子要我们抱我们就抱,孩子想自己玩就让他自己玩。正常情况下,经过多次的交替尝试亲密和分离,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就不会那么粘人,也不会排斥别人抱他。

16-24个月 个性期

这时候孩子开始尝试更多的分离和亲近,也开始有自己的“脾气”,有时候显得不是那么好理解。比如你帮他穿衣服,你穿好了,他脱下来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会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帮,你去帮他,帮多了,他又不耐烦、生气。

其实孩子的心理是这样的,他迫切的想要自己尝试,当他不会不能的时候又迫切的想要你的帮助和支持,但是又不允许你过多地参与,因为那样他会感到你干涉和妨碍了他的自主尝试。

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跟着孩子的需要走,他要自己做,就让他自己做,他没主动要我们帮助,我们就不参与;但他要帮助,我们就马出现,他觉得够了,我们就停手。不要在意一时一事的结果,而要重视这个过程。

24-36个月 探索期

这时期需要格外提醒的就是不要放大威胁。孩子生活经验匮乏,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兴趣,不太了解水、火、电、煤气、攀高等危险因素的存在。

如果大人毫不在意,那孩子是危险的;但是不能因噎废食,过分保护,比较好的做法是让孩子适当的尝试,用各种方法让孩子了解到危险,而不是严厉的禁止。

如果他通过多次的尝试认识到,妈妈虽然不在身边,但是妈妈的爱还在心里,这样的孩子就不会有分离焦虑。

幼儿园不会哭太久、长时间不适应,长大后失恋、亲人去世、遭遇挫折都不会承受不住。那么这个孩子的安全感就会比较稳定的建立。

另外对孩子安全感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之间的关系。

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父母之间偶尔的不快相当于世界局部冲突,父母之间的激烈争吵甚至拳脚相加就是世界大战。

而且,因为还不能够区分自己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孩子经常把父母间的冲突归因于自己不好、不乖,从而产生很大的不安和负疚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大最好的礼物,就是父母有一个美好的婚姻,这不仅直接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于孩子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也是大有裨益。

我足够好吗?

(4-5岁)

从四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建立,孩子开始有“我”的概念了,也就开始有记忆了。而父亲的影响也开始渐渐赶上甚至超过母亲了。

这个“我”是一个崭新的我,孩子们会非常关注这个“我”够不够好,这就像作家写完第一篇小说、建筑家建好第一栋建筑特别关心这些作品的反响一样。

这个“我”又是相当稚嫩的“我”,在自我认知和评价方面非常地依赖他人,非常需要他人的赞美、肯定和认同。而最主要的他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其中父亲的影响力通常又大大的超过母亲。

之所以如此,和男性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中的统治地位有很大关系,母亲通常代表家庭和情感,父亲通常代表社会和责任。

父亲对孩子说,“有你这样的女儿我很高兴”或者“你是一个好儿子”,都是对孩子极大的肯定。这些鼓励和肯定,对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性别认同都是十分关键的。

在这方面,父亲的作用通常大于母亲,这并非说母亲的鼓励和肯定没有作用,而是说父亲的影响力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欣赏和肯定孩子不是一个可以学习到的技巧和方法,而是一种真实的状态和能力,只有真诚地赞美和欣赏才有影响力,相反,如果没有真诚的欣赏,一定有“真诚”的指责来填充。

事实上,每种孩子的个性都有它的好处,比如忧郁型的孩子往往“敏感”、“可靠”、“有才华”;乐天型的孩子往往“善于交际”、“适应力强”、“乐观活泼”,当然他们也各有各的局限。

综上所述,倘若孩子在以上各个时期,所需的心理营养都能得到充分满足,那么孩子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就会很自然很顺利,孩子社会化发展、功课、情绪控制等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所谓的幼儿时期的安全感也是在这一点一滴中建立起来的。

拓展阅读

0-3岁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绘本

“安全感”是养育过程中的重要关键字。有安全感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更能观察周围的事物,吸收外界的信息,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自信心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是良性的循环。

帮孩子形成厚厚的心理保护层

《没事,你掉下来我会接住你》

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

内心更平衡、更强大

才能自在地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

本书探讨了“爱和安全感”这一主题

首尾呼应的设计凸显出一条结实的“保护链”

让孩子获得“每个人都在被守护”的确信

从而产生强大的安全感

在妈妈的庇护下安心长大

《有一天》

每一个爱着妈妈的孩子

都会爱上这本书

我数算你的手指,轻轻把它们亲遍

初雪飘落,我把你高高举起

诗一般的文字,仿佛一位母亲的喃喃自语

有一天,她会拥有自己的孩子

直到满头白发的那一天到来时

她会想起母亲的爱

一个人行走的路上,始终有妈妈的目光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细致描绘了孩子头一独自外出

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经历

让读故事的孩子感到无比亲切

而对于讲故事的父母来说

图画中隐藏着“妈妈的目光”的场景

更让他们感到共鸣

不管孩子去哪儿,背后始终有妈妈的守护

“妈妈的目光”不只是担心和爱

也是鼓励和期待,是永恒的守护

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小夜熊》

小男孩睡觉前跟妈妈讲了一个特别的故事

夜里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夜熊请他帮忙找妈妈

在流星的帮助下,他们最终找到了小夜熊的妈妈

这是一个充满了绚丽色彩和奇思妙想的睡前故事

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认识爸爸妈妈外出工作的意义

让家长理解和接受孩子

对黑夜的胆怯和安全感的渴求

小女孩对爱和安全感的渴望

《大猩猩》

讲述的是单亲家庭小女孩安娜的故事

她渴望得到爸爸的关爱

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爸爸既冷漠又严肃

在安娜过生日的前一晚,她得到了一个玩具猩猩

而玩具猩猩竟然变成了真正的大猩猩

并且要带安娜去动物园玩

其实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这本书与其说是读给孩子

不如说是给现在忙碌的爸妈

让成长充满安全感

《无论你做什么,宝贝,我一直爱你》

描绘了妈妈和孩子一起度过的平凡的一天

对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妈妈的爱与怀抱

更值得依恋和期许呢

父母对孩子的每一次认同与欣赏

都会在他们小小的心中留下印记

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而这日积月累的爱

正是他们长大后获得自我价值感

走向成功的源泉

化解分离焦虑

《看不见的线》

图画书以被雷雨声惊醒的

双胞胎不愿和妈妈分离为开端

随着妈妈和双胞胎层层展开的问答

让“隐形线”这一概念走进孩子们的视野

并通过各种场景假设让孩子们相信

只要彼此相爱的人之间都会有一根饱含爱意的线

告诉小朋友用积极接纳的心态面对分离

化解分离焦虑,建立安全感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安全感,就是在父母的无意识中毁掉
如何做才是高质量陪伴孩子
这3个带娃误区不改掉,孩子一生都缺乏安全感
婴儿会被惯坏吗?已有科学研究证明:宝宝哭着要抱是本能
父母太依恋孩子是心理疾病
安全感来自对父母的依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